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问题与对策

2015-01-02 19:13王朝勇孙延风裴志利
税务与经济 2015年3期
关键词:离岸跨境人民币

王朝勇,孙延风,裴志利

(1.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应用理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1; 2.吉林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3.内蒙古民族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内蒙古 通辽 028000)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是我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必经之路,它依托国际贸易为平台,以计价、结算为手段,形成良好的境外人民币回流渠道。推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发展,可以为我国国际交往与合作的深化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开展与推进,还将为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与金融开放提供有效的倒逼机制,并最终加速整个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因此,研究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文献述评

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明确提出了“在出口信用证、托收、汇款等业务领域以人民币报关,并以人民币结算的进出口贸易结算方式”。而作为人民币国际化最重要的步骤,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正起着愈发重要的作用。就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问题,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陈莹(2010)[1]从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成本与收益视角进行了分析,认为只有完善境外人民币回流机制与监管体系建设,才是扩大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收益的有效途径。刘旗(2010)[2]将国际贸易结算货币选择理论作为研究切入点,分析了跨境结算货币在选择上的受制因素,并细述了其对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启示。范方志、韩骏(2012)[3]研究了资本账户管制对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阻碍,认为只有真正放松监管才能有效缓解金融抑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何帆、张斌(2011)[4]研究了次贷危机背景下香港离岸人民币金融市场的现状、前景、问题与风险,并在分析问题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王桂梅(2014)[5]以贸易条件作为研究切入点,通过实证分析证明了两者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认为只有解决跨境人民币使用非均衡的问题,才是改善我国贸易条件的最有效途径。

目前,制约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是境外企业对人民币的接受程度较低。而我国企业议价能力较低和货币惯性的存在是国外企业不接受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进口商品主要以大宗资源类商品和技术密集型商品为主,由于美元是国际市场上资源类产品的主要结算货币,这也使得人民币成为新货币结算选择的行为十分被动。中国当前的贸易水平与资本市场深度仍无法与美国同日而语,美元全球安全资产的属性与国际货币地位至少在短期内不可撼动。鉴于经济结构层面的种种问题,我国不能选择放弃自身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而变相满足外部的人民币流动性需要。同时,也应当看到,只有一个可持续且稳定的经济环境才能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未来铺平道路。

二、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现状

根据2014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初步统计,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实收1.23万亿元,实付2.04万亿元,收付比为1:1.66。由此可见,我国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发展迅速。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还具有如下一些特征。

(一)服务贸易比重偏低

2014年2月,中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服务贸易月度数据达到近3000亿元人民币的历史新高,但较货物贸易依然存在不小的差距。跨境试点推行半年后,人民银行才有关于服务贸易人民币跨境结算总量的记载,而该数值在长达两年的时间内始终处于1000亿元人民币左右的水平,增长态势平缓。相对于货物贸易来说,服务贸易比重还是偏低。这种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在结算总额上的非平衡状态,与我国自身第三产业发展落后、服务贸易产品认可度不高存在一定的关联。未来,加强我国服务贸易的完善与发展仍任重而道远。

(二)达成了多项货币互换协议

截至2014年9月,我国央行已与25个境外货币当局签订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总规模高达27 282亿元人民币。货币互换作为推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重要举措,对人民币的区域化乃至国际化均具有重要意义。货币互换协议签署的最初目的是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降低筹资成本,避免利率风险。而跨境贸易结算试点下继续推进两国乃至多国间的货币互换则有利于推动两国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还可为他国人民币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流动性支持,促进人民币的境外使用。

(三)自贸区建设推进了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发展

截至2014年,我国共批准设立了4家自贸区,它们分别是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及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区范围的扩展与建设,会更加便利并简化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流程。它将依托先进的数字化平台,追踪资金动向,在金融监管与创新上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今后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将给自贸区内的实体经济提供极大的金融支持,并促进区内企业在更高水平上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四)沪港通的开启激活了人民币境外投资渠道

沪港通搭建了上海与香港两大资本平台,使得两大地域的投资机构与中小投资者有了更多元化的投融资选择。这种互联互通的渗透机制,能够最大程度地优化资金配置,拓宽融资渠道和手段。它可以使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RQFII)和人民币合格境内投资者(RQDII)更好地参与到资本运作当中。而以香港这一国际化金融平台为依托,更多境外合格投资者可以将手中的人民币投资于沪港通产品,形成人民币回流。2014年,沪港通的开启真正拓宽并激活了人民币境外投资渠道。

三、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存在的问题

(一)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规模依然偏小

当前,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规模呈现出相对量大幅增长,但绝对水平依然总体偏低的态势。2014年,根据SWIFT公布的最新人民币追踪数据显示,人民币在全球主要支付货币中排名第七位,占全球付款率的1.64%。虽然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但人民币的普及程度却远远滞后,这显示出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规模在绝对量上依然偏小,与中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极不相称。

(二)我国企业话语权与议价能力薄弱

当前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主要以双边贸易为主,在合同的订立和达成中,进出口双方都会竭力为自己的利益争夺主动权。次贷危机后,由于美元汇率水平的持续走低,使得人民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形成单边升值预期。这也使得境外进口商不愿向中国企业支付人民币,而寻求自己持有。与此同时,由于我国贸易结构的限制,在产业和价值链上,中国依然处在低端水平,更多的进口商品属于资源类的初级产品,而出口产品则更多属于来料加工等低附加值商品。为数不多的能够向外提供最终产品的出口企业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人口红利锐减背景下劳动力成本增加的困扰。这使得原本议价能力就偏弱的中国企业,在商品国际竞争力层面的优势进一步丧失。

(三)跨境贸易交易真实性难以判断

跨境贸易交易的真实性很难被辨识,这可以从两个层面加以理解:一是虚假贸易不可避免。据统计,仅在2010年6月至11月半年的时间内,虚假跨境贸易竟达到了3400亿元人民币。由于香港与内地在利率和汇率上均存在套利空间,且人民币在内地资本账户下存在严格管制,更加使跨境交易真实性难以辨识。二是结算模式存在弊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合同货币为人民币,即进口商向出口商直接支付人民币的贸易方式;另一种是贸易双方在合同中以美元为结算货币,但是在操作过程中,进口企业先将人民币支付给境外的关联公司,关联公司将收到的人民币货款通过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换成美元,而后支付给出口企业。事实上,第二种贸易方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但是我国也将其统计在内,而且正在被当作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惯用的套利套汇行为。

(四)人民币境外流动清算系统尚未启用

过去,人民币清算有清算行和代理行两种清算模式。这两种模式各有优势、互为补充。在费率方面,试点初期商业银行还实行不同幅度的优惠。而跨境贸易结算启动之初,由于缺乏统一的清算标准和统计口径,使得人民币跨境清算系统并未完全发挥出其应有的便利特性。早在2012年4月,央行便决定组织开发独立的跨境人民币支付系统,使其满足亚非欧美等主要地区人民币结算的需求。这也就建设了一条新的跨境人民币结算高速公路,兼具高速与便捷性。因此,在自贸区金融改革试点中,清算业务创新非常重要。然而,截至2014年末,人民币境外流动清算系统仍未启动,清算交易所选取的地点也未落实,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推进步伐。

四、促进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对策建议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之所以存在以上诸多问题,究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人民币的国际认可度偏低、美元主导地位难以撼动、市场信心不足等问题。基于此,本文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促进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

(一)完善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

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发展的模式、路径及进度必须与我国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相符合,正确处理好金融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首先,应扩大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的广度与深度,提高离岸人民币的规模,逐步扩大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其次,应改变人民币投资渠道过于单一、回流机制不畅的现状,加快金融工具创新,丰富和发展海外人民币金融产品,着力打造多品种、高质量的人民币债券产品,提高离岸人民币产品进入主流投资社会的核心竞争力。再次,应有序推进金融改革,完善本国的金融监管体系,加强与离岸市场母国之间在投资者保密、反洗钱、逃税、监管等方面的协调。控制人民币离岸市场风险,减小离岸金融市场对国内经济的冲击,维护本国经济金融安全。最后,应将离岸市场人民币资金池纳入货币监管范畴,进行通盘考虑。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和传导机制,坚持主动性和审慎性相结合,确保人民币利率、汇率的定价权牢牢掌握在我国央行手里,确保货币政策的效力不被削弱。

(二)保证经济基本面平稳有序发展

实体经济的平稳有序发展是一国货币国际化最基础的条件。当前,我国正在大力进行结构性改革,将经济发展从以政府为主导向以市场为主导的方向转变。改革开放30多年来,改革红利在逐步减少,这更需要政府坚定改革决心,惩治腐败,降低垄断层级,让利于民。当局要充分依托市场力量,而非行政手段,避免人为的经济操纵。应该意识到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并非熨平经济周期的万能利器,甚至可能会成为扩张经济振幅的罪魁祸首。中国经济只有禁得住改革的阵痛,承受住转型的煎熬,忍受住低经济增速的洗礼,才会真正实现结构的完善与抵抗力的增强。而这也是我国未来宏观经济的发展重点。

(三)加速资金境内外流动

境内外资金的加速流动,可以有效沟通人民币境内外市场。从长期来看,人民币要成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交易货币和国际储备货币,无论如何都绕不开完全可自由兑换目标的实现。我国必须通过资本账户改革为人民币更广泛深入的国际使用创造条件。但是在资本账户开放时机成熟以前,通过调控人民币离岸市场的规模与结构,适时、有序地扩大“离岸”与“在岸”两个市场的“通道”,才可以不断接近并实现资本账户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互相促进的功能定位。从这层意义上讲,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宝贵的时间窗口,使得资本账户深化改革可以从容不迫、有条不紊地开展,积极稳妥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

(四)完善离岸市场法律制度建设

法律规制的构筑是建立和发展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必须面对的一个特定挑战。特别是有关金融监管、税收优惠、司法制度、争议解决方式等制度的安排和设计,极大地影响着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对海外投资的吸引力、与世界主要金融中心规制的协调配合,以及我国金融秩序的宏观调控。具体而言,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必须设立单独的金融监管机构和健全的监管制度;建立完整、具备针对性和执行力的基本法律制度,以及便利、友好和高效的离岸载体法律制度。

(五)加强金融安全与监管意识

人民币在国际化道路上的迈进离不开金融安全意识的增强和金融监管的有力保障。虽然我国亟待转变金融严重抑制的窘态,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金融开放必须与一国的金融监管能力相匹配和适应。首先,我国应该完善并弥补自身信用制度上的不足,找到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严格遵守《巴塞尔协议》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等标准的限制,从源头上防范金融风险,确保金融安全。其次,我国应该借助次贷危机对美元的削弱态势,打破美元“一言堂”的格局,增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争取促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投票权改革,推动现有国际金融秩序的构建。这将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和认同度的增加。最后,我国应强化国际间的金融监管合作,共同防范金融风险的蔓延。

[1]陈莹.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收益成本分析[J].海南金融,2010,(9).

[2]刘旗.国际贸易结算货币选择理论对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启示[J].经济论坛,2010,(1).

[3]范方志,韩骏.中国资本项目管制与跨境贸易结算:问题与对策[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2,(9).

[4]何帆,张斌.香港离岸人民币金融市场的现状、前景、问题与风险[J].国际经济评论,2011,(3).

[5]王桂梅.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我国贸易条件的影响[J].吉林金融研究,2014,(10).

猜你喜欢
离岸跨境人民币
怎样认识人民币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伦敦离岸人民币市场稳步前行
离岸央票:需求与前景
当下与未来:对离岸人民币期货市场发展的思考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你不了解的人民币
走近人民币
100元人民币知识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