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巍巍,李 艳
(1. 上海华润大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上海 202155;2.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系,南通 226010)
WPCat是高速双体船(HSCat)的一个重要发展分支,在保持HSCat基本特征的同时吸收了小水线面双体船(SWATH)的“小水线面”的特征,是HSCat与SWATH的混合船型。这种船型由澳大利亚InCat公司于1983年率先开发[1]。随后,世界各国相继对这种船型进行了开发研究,并逐步应用于民用、军用领域,在船舶市场中所占比例迅速上升。该船型的性能优势主要表现为:瘦长及大间距布置的片体使其阻力性能在低速时优于单体深V船型,高速时优于常规圆舭型HSCat和SWATH;相对HSCat明显减小的水线面面积,结合尖削的穿浪艏,使得波浪中的恢复力和力矩减小,从而缓和了波浪中的运动响应;横稳性大,抗风能力强,易于满足破损稳性规范的要求;操纵性亦优于HSCat,其航向稳定性、回转性和制动性能均较好。上述性能优势主要取决于WPCat的所采用的特殊片体形式,而片体的横剖面线型又是影响其性能的关键因素。本文就不同剖面形状的片体,附加考虑球鼻艏对快速性、耐波性的影响,做了多方案的计算比较。具体为5种片体形式:不对称型、深V型、圆舭型、深V球艏型、圆舭球艏型。
根据服务航速的不同,双体船的片体一般可选用圆舭型和尖舭型两大类,而穿浪船型也有采用不对称型片体的[2];此外,考虑到球鼻艏可能对阻力性能产生的影响,计算中相应增加了附带球鼻艏的片体方案。
1) 不对称型。不对称片体对于其自身的中心是非对称的,可以用单体船沿纵中剖面剖开分成两个片体。得到的直壁一般置于内侧,并适当倾斜,一来便于实现与主船体的光顺连接,二来可以减少片体间的兴波干扰;
2) 深V型。一种典型的尖舭型片体,其横剖面形状从艏至艉呈“V”型,舭部有折角,横剖面的底部有斜升角且较大。这种片体的耐波性、稳性较优越,但低海情时阻力性能较常圆舭型片体差,这与其湿面积相对较大有关;
3) 圆舭型。圆舭型片体相当于常规圆舭型船的演变,只是瘦长度系数比常规圆舭型船大得多,一般ψ=8~10,且舭部升高较大;
4) 深“V”球艏型。借鉴超细长双体船(SSTH)在其片体前端加设球鼻艏以降低兴波阻力的成功经验,在深V型片体上做了同样的尝试,得到这种片体形式;
5) 圆舭球艏型。和深V球艏型片体相似,在圆舭片体的基础上加设球鼻形成这种片体形式。
为便于比较计算结果,在相同主尺度、排水量及相近船型系数的前提下,针对上述5种片体形式进行型线设计和模型建立,主要技术参数见表1,各片体型线如图1~5所示。
表1 片体主要技术参数
图1 不对称型
图2 深V型
图3 圆舭型
图4 深V球艏型
图5 圆舭球艏型
针对5种片体模型,分别进行单片体静水阻力计算,片体吃水2.70m,航速范围30~40kn,计算结果比较见图6。
可以看出,仅就静水阻力而言,圆舭型片体最优,深V型其次,不对称型最差。这种计算结果是合理的:深V型片体剖面较尖瘦,导致湿面积增大,这是其静水阻力性能劣于圆舭型片体的主要原因;不对称片体会产生严重的横向绕流,从而阻力相应增加。对于附加球艏的情况,没有达到预期的减阻效果,这与计算航速范围内的阻力成分有关,对减小兴波作用不明显。但总的来说,不同片体间的阻力性能差异不大,设计时可以从耐波性能和推进要求进行考虑。
图6 静水阻力计算结果比较
计算模型描述为:选用ITTC2海浪谱,有义波高H1/3,斜横浪135°,风速12.8m/s[3,4]。航速35kn,片体中心距均取为19m。由于片体形式对船体横、纵向惯性半径和重心高的影响很小,因此可设置相同的参数:重心高 7.5m,纵向惯性半径为 17%船长,横向惯性半径为55%船宽。
计算结果分别从5种片体的波浪增阻、横摇角及纵摇角、横摇速度及纵摇速度、横摇加速度及纵摇加速度和垂荡速度及加速度等5个方面予以综合比较,如图7~11所示。
图7 波浪增阻比较
图8 横摇/纵摇角度比较
图9 横摇/纵摇速度比较
图10 横摇/纵摇加速度比较
图11 垂荡速度/加速度比较
图7~11给出了5种片体形式的耐波性能计算结果,比较分析后可以看出:
1) 深V型片体的波浪增阻最小,即风浪快速性最佳。这是由于在Fr>0.5时,剩余阻力系数Cr迅速下降,阻力性能有了一定的改善;
2) 不考虑球艏影响的前提下,深 V型的横摇角和横摇加速度最小,这与其舭部的折角线及其剖面形状有关,V型剖面增加了片体的横摇阻尼;
3) 纵摇性能以不对称片体最好,深V次之;
4) 垂向运动响应明显大于横向运动响应,这与片体的瘦长度系数偏大有关,若考虑设计防艏沉浮力舱,垂向运动响应将会受到抑制;
5) 球艏对于改善耐波性能没有发挥作用。
采用模糊评判法[5]综合分析比较5种片体方案的静水阻力及耐波性能的计算结果,发现采用深V型片体虽然静水阻力性能略劣于圆舭型片体,但其波浪增阻最小,而且耐波性能也有明显优势,因此更适合风浪航行,可以充分发挥WPCat船型的性能优势。后续的工作可以在此基础上围绕优化穿浪艏及片体艉部线型展开,并辅以模型试验的验证。
[1] 李百齐. 21世纪海洋高性能船[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
[2] 卢晓平,黄 衍. 穿浪双体船兴波阻力研究[J]. 船舶,1999.(4).
[3] 管义锋,姚震球,方智勇. 大型高速穿浪船性能分析[J]. 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2004,18 (1): 1-4.
[4] 吴伟良. 台湾海峡高速客船船型探讨[J]. 船舶,2003.(2).
[5] 徐昌文. 模糊数学在船舶工程中的应用[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