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研究

2015-01-01 21:43文/樊
财会学习 2015年16期
关键词:财务软件电算化会计专业

◎ 文/樊 薇

高等职业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研究

◎ 文/樊 薇

会计作为一门计算密集型的行业,具有天然的与计算机结合的优势属性,随着社会的进步,会计电算化替代各大中型企业的手工记账成为必然趋势。作为国家培养高等职业技能型人才基地的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是骨干技能训练课。但不能否认的是高职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仍然存在不足,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实际操作技能,到企业后不能立即适应工作要求。因此,分析高职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方法是提高课程效率,减少学生对于岗位不适应性的关键。

会计电算化;问题;教学改革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会计电算化工作岗位应运而生,会计理论扎实、操作熟练的应用型人才是企业十分需要的人才。会计电算化作为财经类专业的主干必修课,如何上好这门课,通过教学改革来真正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是所有会计电算化教师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

一、当前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课程设置不合理

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课时总数在50-80之间,理论与实践的学时分配比为1∶1。鉴于授课课时的限制,教师授课内容仅限财务软件的总账、报表、工资和固定资产等常规模块,学生只能学到一些基本原理;同时由于实践课时占比低,学生只能熟悉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没能进行系统化综合实训,这就造成学生实践意识不强,实践技能不足的问题。

(二)传统的教学模式忽略学生的参与

教师主要运用多媒体演示穿插于课程全过程是会计电算化课程的主要教学手段,以讲授法、演示法为主要教学方法,一边讲授理论知识一边将财务软件操作方法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教师仍居于课堂主导地位。传统教学模式虽有助于教师把握教学内容的进度,学生跟着教师的讲解、演示来熟悉财务软件的各个操作步骤,但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锻炼机会。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谈不上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

(三) 教学软件单一

大部分高职院校所使用的会计电算化课软件和配套教材为用友、金蝶这些大企业常用,且功能强、安全性和可靠性高的大型财务软件的演示版。通过一个学期课程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够完成这些软件单独模块的业务操作,但对其他中小企业常用财务软件如:管家婆、速达等财务软件的应用界面比较陌生,不会操作。此外,学生上机操作的演示版软件多为单机版软件,这使学生对网络软件或当前新兴的云会计的使用较生疏,这使得学生在今后工作中遇到该种网络财务软件造成了困扰。

(四)具备综合素质的教师资源匮乏

计算机加会计并不等于会计电算化,而是一门融会计学、管理学、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为一体的跨学科技术。会计与计算机专业两者间的跨度很大。由于近年来会计专业发展迅猛,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师日渐匮乏,很多学校由计算机专业教师承担会计电算化课的教学,由于计算机专业老师的会计知识薄弱,授课中只能指导学生按照教材操作步骤操作,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并不理解操作步骤背后蕴含的会计理论知识。由会计专业出身的教师担任会计电算化教学任务,在遇到计算机问题时又不能很好地解决。所以,会计电算化教学需要会计理论与计算机业务都精通的复合型人才。由于财务软件的数据库庞大,安装过程耗时较长,学生不接受老师的帮助很难将财务软件安装于自己的电脑中,这也使得学生不能充分利用课下时间练习技能,完成作业,影响课堂效率。

很多会计电算化教师并没有在企业从事电算化工作岗位的经历,缺少从业经验和处理实际业务问题的经验,只能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依照教材教学生一步步操作,实践技能的灵活性较弱;此外,大部分教师在计算机操作上水平上不如财务知识水平高,难以独自配置财务软件的运行环境,并将软件安装在计算机中。

(五)教学软硬件所限,限制了学生技能的提高

会计电算化用计算机替代手工核算的一门新兴跨学科技术,没有足够课时的上机实践练习不可能掌握好这门技术。由于经费所限,部分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因经费、场地所限,并没有建立独立的会计电算化实训室,而是与其他专业的学生共用计算机房,需要每次课前课后引入、输出账套,占用了课上时间,没有实现学生实训效率的最大化。另,学校使用的财务软件为教学版,仅能连续做账2个月,稳定性实用性无法与企业使用的软件相比,致使学生实际工作后还需要适应过程。

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调整课程结构,立足岗位需求

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将学生培养成具备较高操作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实用型人才,可将会计电算化课程学时适当增加,同时增加实验学时数,将学生置于课堂的主导地位,通过大量业务的练习,夯实学生的电算化操作技能基础,帮助学生树立独立思考的工作习惯,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还要突出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的仿真性,可将会计基础、中小企业会计、会计综合实训中遇到的企业真账都利用电算化系统进行核算处理,尽可能多的练习业务, 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

(二)改变传统教学中心,优化教学过程

传统教学模式下,老师教一点,学生学一点,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没有得到锻炼,成为了一台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这既不符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能力。会计电算化课程操作性较强的特点要求教学过程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以交互式、探讨式的学习模式取代传统的单向灌输。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给予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与权力,教师将功夫用在课前,积极通过“教、学、做”一体的情景化教学方法,设计工作目标与内容,通过经济业务案例的运用,设计丰富多彩的通关式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积极参与。

根据每节课的不同任务目标与内容,创设教学情境,通过分岗位实训,赋予学生不同会计岗位:会计主管、会计、出纳的权限,体验工作内容与过程。通过让学生解决业务实例的方法体验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从“要我学”转换成“我要学”的心态。

(三)加强会计电算化实训室软硬件建设

由于高职层次的会计专业学生大多是进入中小企业的财务部门工作,学校学习的用友U8、金蝶等软件很难接触到,但管家婆、速达、金算盘等中小企业常用软件又鲜有涉猎。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根据毕业生的去向,相应调整会计电算化课程所用教学软件。除继续以用友U872及软件为主流教学软件,实训机房还应安装管家婆、速达、金算盘等中小软件,指导学生利用同一企业真账数据,在相关财务软件上都进行一次对比学习、演练,从中悟道财务软件的共性操作,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学校还应对会计电算化实训室软硬件加强建设,由机房管理员定期对计算机查杀病毒,防止出现帐套丢失,学生重复建账等低效率时间的发生。

(四)建设高素质的会计电算化师资队伍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得以保证的基石。首先,现任电算化课程教师要不断优化个人知识结构,补齐短板,提高优势,根据会计业务知识的发展更新理论祭奠。根据高职学生新特点,不断调整教学方法,适应高职院校发展的新常态。其次,学校应保证与企业的沟通,将聘请企业专家来校讲座、交流作为制度化进行建设,聘请财务软件公司的技术人员经常来校给会计电算化教师举办技术培训,帮助老师更新专业知识,选派教师进入企业的电算化岗位进行定岗实习,以解决教师实践经验欠缺的问题。将企业的工作内容与流程任务化地应用于教学中,以便实现校企工作任务的无缝对接。

总之,会计专业的电算化已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会计电算化教学效率的提高需要我们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教训,“教学做”一体化地实现会计电算化课程在高职院校的落地与发展。

[1]于燕飞,邢海萍.浅谈我国的会计电算化问题[J].商业经济,2006(7).

[2]宿敏.会计电算化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6(16).

[3]高峰.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实践性教学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9).

(作者单位:天津海运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财务软件电算化会计专业
财务软件在我国财会工作中的应用和未来发展的趋势分析
新经济下会计专业就业困境与突破——以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分析财务软件在企业中的运用
探析财务软件在企业应用中的相关问题
大数据背景下财务软件对计量机构发展与影响
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ESP理论的应用研究
会计电算化系统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探讨
会计电算化模式下财务工作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