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元梅
(安图县安林中学,吉林 安图 133600)
浅论高效课堂视野下的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整合
刘元梅
(安图县安林中学,吉林 安图133600)
摘要:新课程倡导教学内容的整合,以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视野,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文章就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如何实现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进行阐述。
关键词:高效课堂综合实践活动课学科整合
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要求老师讲学生听,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在时间和空间上严重束缚学生课堂实践活动的开展,制约学生能力发展。与之相反,是一种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这种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达到终身学习,实现“人”的解放。针对如何利用综合实践活动高效课堂模式,开展解决教学实践课堂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课的兴趣。我校这学期全面推行并实施“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倡导学生“三自、三动、三会”,以学定教,为学生探索、研究和运用知识提供活动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学中做、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开发他们的创造力,实现新课程三维目标的最优化,打造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参与的课堂,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自主建构知识的课堂。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新课程结构中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四个领域,并强调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加强研究性学习和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学习方式,主要特点表现为以“问题或课题”是“研究性学习”的载体;其过程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组织学生学习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整合统一性较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研究性学习”为手段,自主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基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为主要目的的实践性课程。[1]
一节高效课,它必是由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完成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再是教学主角,不再直接“决定”一节课的质量,而是应营造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氛围,发展学生的研究性思维,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有意识地启发诱导他们利用已有知识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从而调动学生的研究性思维积极性。使他们在活动中一直处于思维活动状态,并将各门学科知识交叉的部分具体化,把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被动的学转化为学生自己主动的学习,增强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合作意识。由“学习”变为“学会”,最后过渡到“会学”。
在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可以采用探究式的方法学习,这需要有非常高的素养,也是探究能力的重要体现。提出一个具有探究性的问题,老师要规划好探究哪些方面知识,由学生自主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以地理学科为例,近几年春天华北、西北东北等地区频繁出现的沙尘天气,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和危害,对我们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来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这是一个很好的探究性问题,教师可以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创造机会,提出探究性的问题:从我国的气候现象提出问题,如:北方为什么春季多沙尘天气?从西部大开发提出问题,目前西部大开发是全国都在关心的热点话题,西部的环境与发展,二者关系如何权衡?在讲述东亚东季风时,可以用探究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夏季风的方向,通过学生设计实验,根据两个盆里的温度的变化,总结风向运动规律,从而达到在实践活动中理解学习内容。
学习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原动力,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只有引起他们强烈的探究欲望和探索学习的兴趣,才能使学生在整个活动中积极参与,并以积极的态度接受新知识。教师要善于利用某些奇思妙想,利用研究性学习和信息技术教育,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充分发挥作用,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每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我都与学生一起根据兴趣和爱好选择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开启学生心智,给学生以知识、方法及新颖感,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打造地理高效实践活动课的氛围中,自觉地获取知识和形成能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比较广泛,在总结世界小麦的主要产区的分布规律时,首先让学生发现问题,引导给出产小麦的主要大洲,提出假设,思考小麦的公布可能与自然因素有关,从而引导学生整理分析资料库[2]。地理方面常有的能源问题、人口问题、粮食问题等都能提出一些探究性问题。探究式学习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能力问题,所以选题决定探究的对象和最终所取得的成果,在探究式学习中应重视这一问题,充分进行学科整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我在指导学生活动中将学科整合渗透到学生思维中,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融会贯通。把学生引导到主动学习的状态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运用综合实践活动高效课堂这一良好媒介,把各学科的特点充分地融合在一起,把各个抽象的知识点转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图像、声音等多媒体要素,让学生的想象在思维空间进一步得到提升。
高效课堂地理学科的整合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促使学生转换平时的思维方式,创造性地解决在地理综合实践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这种创造性思维能使学生在考虑问题时,思维指向发生变化,甚至打破某些惯常思维定势。因此,在研究过程中要利用课题整合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在活动中以正向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引导学生,挖掘学生创造潜能。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综合实践高效课堂中能够得到充分尊重,我通过对小组的学法指导和激励性评价,使指导活动变得更易为学生所接受,进一步强化学习小组的自主学习效果,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有“独创”的学生展示自己的独到思维见解,发挥优秀学生优势,积极推行学生互助机制,通过学生自学、合学、精展、练习、总结提升的过程,实现对知识的探究、再认识和巩固学习。
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探究式学习过程,一般刚开始的学习活动,可能有的学生受到常规性学习的约束,对探究式学习不习惯,此时教师要大胆调动这些学生的积极性,给予激励、支持和信任。此时老师既要对学生的积极态度进行表扬,又要讲清楚学习方式,给予学生表现机会,引导学生积极地创新探究学习,提供给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实践活动和场所,让学生在自己的小组接到相应任务后,就开始相关活动,例如:野外或社区调查、考察,确定能上网的机房或图书馆、阅览室等。对于野外实践活动,可以在适当的时间到近郊典型的地域活动。我们组织部分学生利用休息日时间到附近沙化很严重的地方进行考察,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生态环境,惨遭破坏带来的严重问题,深感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为自己的探究式学习获取有价值、有意义的资料。
随着各学科的整合越来越多,研究性学习和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更突出。尤其是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学活动服务,更是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努力探究的一个重点。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带来信息的多源性、可选取性和易得性,有助于学生获得大量综合信息,拓宽知识层面。
学生取得的探究式学习成果类型多样性,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分工以探究相关问题,最后的结果要以多样性展示为好,可以是漫画、小品、模型、小论文、演示文稿、多媒体软件、网页等形式,以表述自己的立场观点。这是因为学生有自身特点:学生特长不一样。在一个小组中有画画非常突出的学生,他可以凭借自己的想象,勾绘出孩子眼中的校园环境。学生可以利用电脑展示他的多媒体软件、网页等,还可以发布出去进行交流。生活阅历不一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也不一样,对自己的成果表现方式各有千秋。当然,各小组的展示结果呈现多样性,是一个小组的合作学习方式的体现。
经过三年探究,我深刻体会到将综合实践活动高效课堂与地理学科整合的必要性,从二者整合的过程和效果看,这样的活动对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掌握调查研究方法及培养学生多种思维能力等方面,很有必要,也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我将进一步坚定以后继续将地理学科与综合实践活动课整合的信心及理念。以综合实践高效活动课堂为主的社会实践课堂,在校外建设实践基地,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实现从校园课堂向社会课堂的延伸。
参考文献:
[1]李静.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指导策略浅谈[J].吉林课改,2006(3).
[2]孙艳凤.初中地理综合实践性学习策略浅谈[J].教育研究,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