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姝彧
摘 要:语言作为一门人类用来交流、表达思想情感的工具,不仅在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对于音乐课堂来说,教师合理利用语言艺术,创造性地展开教学方法,让课堂充满感情充满乐趣,使语言和音乐完美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理想的音乐教学效果也很重要,把握语言艺术的特点,准确地运用到音乐教学中,从而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
关键字:音乐 语言艺术 应用
在如今强调素质教育的时代,音乐教学在课程教育中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现实生活中音乐教学仍存在很多问题,作为音乐教师,语言的运用更要注意技巧,只有教师的语言优美,具有艺术性,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促使学生喜欢音乐,提高艺术修养。作为学生自身,要积极主动地培养个人兴趣爱好,提升自身的音乐鉴赏能力。学校和家庭作为学生个人身心发展的后备力量,更要提供充足的设备资源,保证音乐课程的顺利进行。
一、语言艺术的作用
语言是促进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重要方式,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不仅能促进人际沟通,联络彼此间的感情,而且可以在特殊场合可以发挥特殊的作用。譬如在音乐教学课堂中,音乐教师如果拥有一副好嗓子,语言优美动听,能在课堂上将音乐的真谛用语言充分地表达出来,将音乐的艺术特性用语言传神地流露出来,那么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将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语言的要求通常是准确、精炼、规范、生动,这些特点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同样适用,教师将音乐所要传达的理念用凝练的词语讲述给学生,避免过于冗长复杂的语句,学生不容易理解,教师也花费了很大的教学时间。语言的规范是指教师在讲课过程中避免使用方言,使用大白话,这样不仅降低了教学质量,也使学生失去了对音乐的热爱,对艺术的欣赏之情。语言的生动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语音语调的变化,词汇的变化,使语言充满感情色彩,从而吸引学生全神贯注听课。掌握了语言的艺术,在课程教学中充分展现语言的魅力,既能使教学工作顺利展开,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热爱之情,更能促进学生的文化修养,对今后气质的培养很有益处。
二、语言艺术的现状
1.音乐环境
音乐教学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良好的音乐环境对于音乐教学活动的展开具有很大的影响。传统的音乐教学一般是教师在演奏,讲述,学生安安静静地听,不提问不思考,这种状况很不利于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也不利于学习音乐知识的基本技能。在当今多媒体盛行的时代,音乐授课也应该开展多媒体教学,利用网络、电视等音频、视频增加相关的音乐知识、文化素养,学校应该多添置音乐教学器材,布置专门的舞台,不定时举办音乐晚会,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演出机会、演奏环境,同时也能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表演能力。
2.教学氛围
目前大多数的学校教育都非常重视学生专业课的教学质量,严重忽略了文化课的培养,许多体育课、音乐课、美术课课时都被相应的删减,学生的这些课程得不到相应的知识讲解,文化练习,对于这些课程的兴趣和爱好也无从谈起。同时,学校聘请的教师有的不是专业院校毕业的艺术生,有的老师掌握的知识比较古老,不会演奏现代的流行音乐,不能跟学生进行很好的互动和交流,有的教师在授课时不注重自身的语言艺术,在上课时运用大白话、方言,这既不利于学生对音乐的文化认知,也不能讲音乐的自身魅力展现出来。
三、语言艺术的应用策略
1.声音语言
语言的种类有很多,其中讲解性语言主要是指音乐教师在授课时要准确讲解理论知识,从而表达音乐中所传达的思想,对于一门艺术性的课程来讲,注重艺术语言的使用,对加深艺术课程的理解很有益处。专业性语言不言而喻是指针对不同的专业,授课时使用不同的语言风格、词汇等,比如在讲解科学知识时,要态度端正,不能嬉皮笑脸;在讲音乐知识时,要注重文字优美,感染性强,遇到音乐专业词汇时,要详尽地进行解释,不能以偏概全,草草了事。趣味性语言当然也是必不可少的,音乐本身就是一门语言艺术,学习音乐就是为了获得乐趣,获得轻松愉悦的心情,教师在授课时运用趣味性的语言,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收获知识,也有利于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注重语言的文艺性在音乐教学中也是不可或缺的,音乐是一门文化审美的课程,运用文艺性的语言对于增加音乐课程的感染力有很大作用。
在语言表达上要做到能够简练、准确,运用丰富的词汇和句子使音乐知识完整地表达出来,是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诱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语言上还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能流露出不满和厌烦的感觉,这样不仅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也会使学生排斥对音乐的学习,进而影响学生的未来。
2.肢体语言
除了上面提到的文字语言之外,肢体语言对于音乐教学也很重要。肢体语言包括眼神、面部表情、动作等。我们通常都在讲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人际交往中注重眼神的交流,比有声的交流更有力。比如在学生演奏音乐时,给予肯定和鼓励的眼神对于学生来讲都是很大的鼓舞,促使他们在表演中更加投入、更加卖力。在讲课时,注重与学生的眼神交流,从学生的眼神中看出他们对于课程的理解程度,进而时刻准备着改变教学策略,合理安排教学课程。教师的手势动作等也展现了肢体语言的艺术作用,例如在进行音乐指挥时,强有力的音乐指挥对于激发演奏以及演唱热情都有很大的作用,平时上课中的肢体语言也能缓和师生关系,起到沟通交流的意义。面部表情对于教学来说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通过观察教师的面部表情,讲课时候的声音来展开知识的学习,如果教师在上课时太过严肃,面部表情凝重,教室氛围十分压抑,那么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也会受到影响。因此,教师注重自身的肢体语言,在音乐教学中针对不同的音乐作品做出不同的反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音乐课堂的质量,增强音乐文化知识的艺术感染力。
3.音乐教师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知识的传播者,如何运用语言进行教学,对于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部分教师还是循规蹈矩地照本宣科,不加创新,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不会主动提问题,也不会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既浪费了有限的课时,学生的音乐素养也无法得到提高。音乐教师的情绪也会直接影响课堂气氛,当教师用低沉无力的嗓音授课时,学生的情绪也比较低落,严重影响了课堂气氛,倘若教师热情洋溢、声音充满魔力,那么教室的学习气氛也会热情高涨,相应的学习劲头也比较充足。在课堂教学中,还应该搭配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比如课堂提问、角色扮演,课堂提问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能锻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角色扮演是指在音乐教学中,可以设计情景剧,让学生进行角色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项音乐演出,既锻炼了个人能力,展现了个人魅力,也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音乐教师要培养自己的语言艺术,争取做到每节课都生动、吸引人,音乐老师的语言艺术直接影响了课堂的教学质量。音乐是进行情感的沟通和交流,也是触动心灵的最有效的门路,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把握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点燃他们对音乐的热情,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和交流,让学生自主表达对音乐的理解、看法,使学生保持平和的心态,充分感受音乐的乐趣和魅力。同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声音特点,“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的挖掘,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在刚开始进行教学时,可以先放一首舒缓的音乐平复学生的紧张心理,帮助学生调整气息,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使其在后来的学习中跟上教学进度,充分理解课程内容。
4.学生自身
对于学生自身来讲,由于学校、家庭等各种环境的影响,对于音乐艺术的应用就少之又少,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比如教学环境、教学理念,学生只注重数理化的学习,不注重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放弃了音乐、绘画等能力的培养,更不能熟练地运用语言艺术,课下还要参加各种各样的补习班,根本无暇去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文化修养。
学生应该加强个人爱好的培养,经常与家长、老师交流沟通,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在加强专业课学习的同时,还要加强对于音乐兴趣的培养,感受音乐演奏的魅力,音乐的深厚文化底蕴,针对自己的声音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音乐形式,比如民歌,流行歌曲等,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参加社团组织的音乐活动,比如校园歌曲大赛,金曲演奏,红歌演唱等,在参与这些活动的时候,注意多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沟通,找出自己的不足,学习他人的演唱经验、表演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演唱水平,积累舞台经验。
总结
通过对于音乐课堂现状的分析,我们发现了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不高,学生自身不注重加强,教学环境不好等,针对这些问题,制定了相关的对策,如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合理运用语言艺术,肢体语言等,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修养,使语言艺术在音乐课堂中展现出应有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蔡永玲.浅谈音乐课堂中的语言艺术[J].新课程.小学,2011(7).
[2]李人亮.音乐教学的语言艺术[J].中国音乐,2005(3).
[3]王照.浅谈语言艺术对音乐课堂的重要性[J].新课程:教师,2012(4).
[4]张舒芹.音乐课堂与教师的语言艺术研究[J].大众文艺,2011(24).
作者单位:漳州第二职业中专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