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华
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应用,为高中数学课堂注入了生动活泼的元素,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建立学生活泼灵活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知识的发现和探索;学生的主要任务不再是机械的接受和记忆,而更强调知识发现探究的过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挥自主、深入发现、勇于探索,不但获得了新知识,更获取了探究知识的方法.本文对问题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做了探讨.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教师应为学生构建一种有趣乐学的问题情境.面对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学生很容易被问题带动,积极主动地进入思考的状态,充分地调动自己原有的知识来尝试解决问题.在与问题的碰撞中,得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从而加强了听课的效果.例如在学习“指数函数”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地结合“古莲子年龄”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1950年,我国科学院在辽东半岛普兰店附近的湖泊里挖出了莲子种子,令人震惊的是在1974年这些莲子又重新发芽开花了,在1978年科学家门测量出了这些莲子种子有500年了.学生对这个事件非常感兴趣,都想知道“科学家是用什么方法来推断古莲子的年龄的?”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入学生对衰变的了解,学生知道了14C的含量每年都会减少为原来的一半,鼓励学生推断衰变过程中14C每年的含量y与年龄x之间的关系式.这个问题挑战了学生的智力,学生都积极兴奋地投入到关系式的推导当中,在逐年的推导中找到其中存在的数学规律,顺利地得出了关系式并解决了问题.学生通过聆听故事,挖掘出了其中的数学问题,在好奇心的促使下,都想对这个问题一探究竟,激发了学生内心强大的探索真理的力量.可见,情境的建立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课堂探究的效果.
二、自由空间,活跃思维,发挥学生自主性
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思维空间,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来进行探索创造.在问题提出后,教师不要急于引导学生的思维,要积极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建立对自身知识的调动,尝试对问题进行解决,以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例如在学习“集合”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熟悉的数字来激发学生的思维,通过对1、2、3、4、5、6、7、8、9这几个数字来进行分类,其中是偶数的、是奇数的、能被3整除的、能被2整除的,在学生的积极思考下,分别给出了2、4、6、8,1、3、5、7、9,3、6、9和2、4、6、8等这几组数据,建立对集合基本的认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熟练地掌握了集合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三个性质,同时对子集、交集、并集和空集加强了认识.有了这几个概念做基础,教师就可以激励学生找出更多的关于集合的事例来加以描述,学生分别对我国的各个省份以不同的方式建立了集合,并进行了分析和形象的总结描述.宽松、自由的环境使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不时有亮点出现,教师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学生还给教师的并不是错误百出,而是一个又一个的惊喜,自由的空间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深化理解,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协作性
面对重难点问题,学生不能凭借自己的力量来解决,就要进行必要的师生互动,通过集体的力量来进行问题探究式教学.学生的合作探究,使学生多途径、多角度的来思考问题,探讨和探究问题中的关键要点,品尝到思维逐步上升的快乐,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函数的奇偶性”时,学生对函数的奇偶性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更深层的问题探究:举出奇函数、偶函数、非奇非偶函数和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的例子.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在短暂的思考后迫不及待的展开了小组讨论,都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纷纷地举出了很多关于奇函数、偶函数和非奇非偶函数的例子.就是没有说出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的例子,教师鼓励大家对奇函数、偶函数的特征再次做出考虑,促使学生更深层地理解概念,在学生的合作中,学生从y轴对称和原点对称两个方面来考虑,各自画出自己心中的图象,在学生的各个图象不断重合中,学生忽然想到了f(x)=0这个函数,使学生顺利地攻克了这个难题,小组内学生有的击掌庆祝.通过这样的合作交流,在解决问题时每个学生都融入了自己的思想和努力,相互协作共同努力取得了胜利,同时也体会到了集体的力量.
四、多元评价,相互促进,提高学生创造性
教师不仅要指导结合知识解决问题,更要指导学生敢于质疑、学会思辨.在问题的解决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评价,形成自评、互评、教师评定等多元化的评价氛围,使学生能够积极地结合同学的想法融进自己的观点,以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和掌握知识.例如有这样一道证明题:不论m取任何值,函数y=x2+(m-1)x+m+1的图形都经过一定点,请求出该定点的坐标.教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利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学生甲使用了这样的方法假设原抛物线过定点,那么其中任意两条抛物线的交点也为该点,选择其中任意两条抛物线m=1和m=-1,就可以得到一组二元二次方程,解方程可以得到x=-1,y=3,故定点就为(-1,3).面对学生这样的解答,教师不要急于给出评价,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讨论后说出自己小组的观点.学生乙认为这样的解答不全面,只选择了其中的特殊值,对于-1、1以外的抛物线没有给予证明,可以将该点(-1,3)代入原抛物线,得到恒等式3=3,从而证明都通过该点.学生很好地利用了特值法,体现了先猜后证明的数学思想.教师对这个方法的肯定激活了学生的积极性,纷纷举手说出自己的观点和方法,在学生的自评、互评和教师的点拨中,学生获得了更多的解题方法,有效地增强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促进,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
总之,在问题的探索中,教师要做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学生也不再仅仅是一个信息的接受者、储存者,更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战斗者,在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中体会学习的快乐,收获成功的喜悦.真正的做到爱问、爱学、会探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