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丽 刘锐金
摘 要 本文基于中国、西北欧的主要植物油价格以及马来西亚棕油价格、库存、产量的月度数据,研究其波动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最近7年和20世纪80年代的价格波动较为剧烈,西北欧市场植物油价格在过去30多年中没有明显增长趋势;季节性变动呈变弱趋势,豆油的季节性变化相对小;在棕榈油市场,投机对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弱,但最近7年开始加重;不同地区、不同产品的价格关联性强,但菜籽油在不同区域市场之间的关系相对弱一些。
关键词 中国 ;马来西亚 ;西北欧 ;植物油 ;价格关联
分类号 F321
植物油是人类最重要的油脂来源。棕榈油、豆油、菜籽油又是植物油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美国农业部的统计数据,2013~2014年度棕榈油(含棕榈仁油)、豆油、菜籽油的产量占世界主要植物油(包括椰油、棉花籽油、橄榄油、棕榈油、棕榈仁油、花生油、菜籽油、大豆油、葵花籽油)产量的比重分别为38.98%、26.47%、15.30%,合计为1.37亿t。棕榈油不仅是产量最大的植物油品种,还是出口量最大的品种,其出口占世界主要植物油的比重为61.94%,为全球提供大量的植物油脂。
中国和欧洲是植物油消费最大的2个地区,2013/2014年度中国和欧盟植物油消费量占世界植物油总量的比重分别达19.85%、14.72%;马来西亚是棕榈油第二大生产国,2013~2014年度占世界棕榈油总产的比重为33.56%,仅次于印度尼西亚(52.28%)。本研究客体的关联如图1所示,在中国和西北欧选择棕榈油、菜籽油、豆油作为植物油的代表,马来西亚则选择了毛棕榈油的价格、库存和产量,分析价格、库存量、产量的变化规律,研究价格之间以及库存量与价格之间的相互关系。接下来首先对数据来源和特征、模型作简要的说明,然后对计量模型的结果进行分析,最后是一些结论。
1 数据来源
收集中国国内棕榈油、豆油、菜籽油价格、马来西亚毛棕榈油(Crude Palm Oil)期末库存量、产量及价格、欧洲西北部毛棕榈油、豆油、菜籽油价格的数据。中国国内棕榈油、豆油、菜籽油价格来源于国储粮油信息中心,时间区间为2002年1月至2014年6月,棕榈油价格(CPO_Price)为天津港、山东日照港、江苏连云港、江苏张家港、浙江宁波港、广东黄埔港24度棕榈油交货价的平均值,豆油价格(C_SB_Price)为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大连、河北秦皇岛、京津地区、河北霸州、山东博兴、山东日照、河南周口、江苏张家港、浙江宁波、广东湛江、广西防城国标一级豆油出厂价的平均价格,菜籽油价格(C_RS_Price)为河南信阳、安徽蚌埠、安徽马鞍山、江苏南通、浙江新市、湖北武汉、湖北荆州、湖南岳阳、湖南常德、江西九江、四川成都国标一级菜籽油出厂价的平均值。马来西亚毛棕榈油期末库存量(M_CPO_Stock)、产量(M_CPO_Prod)、价格(M_CPO_Price),前二者的时间区间为1980年1月至2014年6月,后者为1999年1月至2014年6月,数据来自马来西亚油棕局(MPOB)。
马来西亚是全球棕榈油最重要的2个生产国之一,该地区交易价格可以认为是棕榈油国际产区价格。棕榈油价格与世界和地区的经济形势走势较为一致,受亚洲金5融危机的影响,从1999年开始,价格持续下跌;从2001年开始回升,并进入到相对平稳的时期;2008年受金融海啸的影响,价格急剧下跌,并且波动幅度加大,如图2所示。
在中国国内市场,棕榈油价格始终都要低于国标一级豆油,而后者在大部分时间要低于国标一级菜籽油。2011年以来,中国国内棕榈油价格与马来西亚之间的差距在拉大,同时3种植物油价格的差距也有拉大的趋势。
欧洲是植物油消费的重要地区,对全球油脂市场具有一定的影响。西北欧市场毛棕榈油(E_CPO_price)、豆油(E_SB_price)、菜籽油(E_RS_price)价格数据来源于Oil World,时间区间为1980年1月至2014年6月。由图3可知,20世纪80年代中期,植物油价格曾发生较大幅度的波动;90年代价格都处于相对平稳阶段,而这一期间美国平稳增长,世界经济总体较为平稳,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价格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跌;最剧烈波动出现在美国次级信贷危机以来,主要植物油价格跟随大宗商品价格大起大落,并持续在高位振荡。
2 研究方法
经济指标的月度或季度时间序列一般包含4种成分,即趋势成分(Xt)、周期成分(Ct)、季节变动成分(St)和不规则变动成分(εt),即Yt=Xt+Ct+St+εt。一般情况下,这些成分均不可观测。为了简化处理,将不规则变动成分与周期成分合为一起,更详细的阐述可参见刘锐金等[1-2]。
为了消除可能存在的异方差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序列的非平稳性,对时间序列进行取自然对数处理,这样不会改变时间序列的性质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另外取对数能够缩小不同时期的波动差异。季节性变动由气候的季节性、社会制度和风俗习惯等引起的,如油棕、油菜、大豆种植和采收具有一定的季节性,但由于油棕种植集中赤道附近的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生产的季节性相对弱。国际通用、成熟的季节调整方法有:由加拿大统计局在X-11基础上改进推出的X-11-ARIMA、由美国劳工统计局推出的X-12-ARIMA、由西班牙央行研制推出的Tramo/Seats。本文选取X-12方法进行季节调整,得到季节性成分。
本文采用HP滤波法将去除季节性成分之后的序列分解为趋势成分和周期成分。HP滤波法是一种估计时间序列长期趋势的平滑技术,从(Yt)中将(Xt)分离的一种方法,问题可转化为求下面损失函数最小化问题的解:
min∑{[Yt-Xt]2+λ∑[(Xt+1-Xt)2-(Xt-Xt-1)2]}(1)
其中,λ是对趋势序列的折算因子。在HP滤波中,折算因子λ的取值对滤波效果非常重要,λ越大,趋势序列越光滑。对于年度数据,该参数的取值存在较大争议,较常见的是λ=100[3-4],也有学者主张λ=25[5],λ=6.25[6]。本文研究选取的月度数据,选择λ=14 400对各类生产数据进行HP滤波。使用HP滤波法得到趋势成分和周期成分后,将对趋势变化以及周期关联进行分析。
3 实证结果
3.1 季节性成分识别
如图4所示,相比20世纪80年代,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和库存量的季节性变动幅度降低,但仍有较强的季节性变动趋势,价格的季节性波动则趋于增强,明显强于中国棕榈油价格的季节性波动。在西北欧市场上,植物油的季节性波动程度相比20世纪80年代降低了,但棕榈油价格的季节性变动相比于豆油和菜籽油还是较为明显;在中国国内市场,植物油价格的季节变动幅度相对较小,近几年豆油的季节性成分几乎趋于零,这可能是因为豆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而大豆的生产集中在北美洲和南美洲,而这2个地区的季节具有互补性;在西北欧市场上,豆油价格的季节变动也是明显偏弱。
表1是不同时期周期成分的方差,反映不同时期的波动程度。对去除季节性成分之后的序列进行HP滤波,将序列分成趋势成分和周期成分,分解结果如图5所示。从1980年以来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呈稳步上升趋势,波动幅度较小,且方差不断降低,这表明马来西亚油棕种植发展较为平稳,逐步进入稳定阶段;期末库存量的波动也趋于平稳,但最近10年的库存量水平要高于20世纪80年代,这可能与产量提升以及投机的需求增强有关;马来西亚棕榈油价格呈现比较规整的周期变化,周期也相对长,2000~2012年价格逐步上涨趋势,但近2年开始呈下降趋势。从图5中的D、E、F可以发现,在西北欧市场3种植物油的价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1980~2000年期间,价格并没有明显地变化,但20世纪80年代的价格波动比较剧烈;2000年以后,价格呈上升趋势,在2008年爆发金融风暴之后,价格波动幅度变大。2002年以来,中国主要植物油的价格并没有呈现很明显的增长趋势,金融风暴的影响过后,价格变动也趋于平稳,如图5的G、H、I所示。
马来西亚棕榈油价格与西北欧、中国棕榈油价格的相关系数都大于0.92,与这2个地区的豆油和菜籽油的关联也较强。西北欧和中国之间,棕榈油价格的Pearson相关系数比豆油和菜籽油高,这可能是因为棕榈油来源地集中在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所受影响的部分因素较为一致;2个地区之间菜籽油价格的关联度较弱,这可能是由于菜籽油的产地比较分散,进入国际贸易渠道的量较少,信息传输的媒介较少;豆油的关联程度要高于菜籽油,这可能源于豆油的贸易化程度要高于菜籽油(表2)。
存货变动与价格的关系均是负向关系,即从月度数据(表3)来看,当价格升高时,一般情况下存货会减少。因此,从总体上看,在马来西亚棕榈油市场的投机氛围不是很浓厚。但是2007年以来,棕榈油存货波动与部分植物油价格之间存在正相关。
4 讨论与结论
本文基于中国(2002年1月至2014年6月)、西北欧(1980年1月至2014年6月)的主要植物油价格以及马来西亚毛棕榈油价格(1999年1月至2014年6月)、库存、产量(1980年1月至2014年6月)的月度数据,分析了价格以及棕榈油库存和生产的变化规律,研究了不同市场、不同产品之间的波动关联性,以及存货变动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各类变量的季节性变动呈弱化趋势,豆油价格的季节性变动整体较弱;西北欧市场植物油价格在过去30多年中没有明显长期增长趋势,主要植物油价格在20世纪80年代价格波动剧烈,随后进入平稳期,但2007年以来处于较高位水平的波动,波动幅度较大;马来西亚棕榈油库存量和生产量的波动程度降低,但价格的波动依然比较大;中国国内植物油价格在2007~2011年期间波动较为剧烈,其余年份相对平稳;棕榈油市场的投机程度较低,存货与价格的规律总体上呈现负相关,但金融风暴以来,投机性成分在加强,应当采取一定的措施降低投机对价格波动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刘锐金,魏宏杰,莫业勇. 基于小波分析的价格周期识别——以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价格为例[J]. 数学的认识与实践,2012,42(20):38-46.
[2] 刘锐金,魏宏杰,杨 琳. 天然橡胶价格波动研究:规律发现、市场整合与形成机制[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
[3] Backus D K,Kehoe P J. International Evidence of the Historical Properties of Business Cycles[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2,82(4):864-888.
[4] 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5] Giorno C P, Richardson P, Roseveare D, et al. Estimating Potential Output, Output Gaps and Structural Budget Balances[J]. OECD Economics Studies, 1995(24): 167-209.
[6] Ravn M O, Uhlig H. On Adjusting the Hodrick-Prescott Filter for the Frequency of Observations[J].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2002, 84(2): 371-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