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传统固定术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2014-12-31 09:04株洲市中医伤科医院湖南株洲412000
现代医药卫生 2014年5期
关键词:股骨颈股骨头置换术

罗 晟(株洲市中医伤科医院,湖南株洲412000)

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近年来其发生率逐年升高,尤其是老年群体[1]。目前,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治疗以手术为主,但实施手术存在极大的弊端,即骨折不愈合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并发症发生率极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提高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本文选取83 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传统固定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 年6 月至2013 年4 月收治的83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9 例,女34 例;年龄49~85 岁,平均(65.7±10.3)岁。左侧骨折40 例,右侧骨折43 例;受伤至实施手术时间为4 d 左右。83 例患者中伴糖尿病23 例,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24 例,脑血管疾病21 例,阻塞性肺疾病16例,肾功能障碍8 例,伴2 种及以上内科疾病19 例。骨折解剖类型,头下型28 例,经颈型26 例,基底型29 例;骨折移位情况,Ⅰ型35 例,Ⅱ型33 例,Ⅲ型15 例。按患者骨折情况及患者意愿制定不同的手术方案,其中,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42 例(置换术组),传统空心螺钉固定术41 例(传统固定术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病史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置换术组 患者取侧卧位且患侧向上,固定后取髋关节后外侧切口,切开皮肤与筋膜并将下肢内旋,手术刀紧贴大粗隆后侧切开短外旋肌群,深入至髋关节后方,将后方髋关节囊切除,取出整个股骨头,经摆锯处理骨折残端后切除多余关节囊并暴露髋臼。用髋臼锉锉掉髋臼处软组织以暴露软组织下骨,选取规格恰当的人工金属臼环(骨质较差患者选用骨水泥臼环[3-4])并将其打入髋臼,用螺钉固定处理好假体与髋臼后进行复位,并检查关节活动情况,然后均进行冲洗、止血并负压引流,进行切口缝合。

1.2.2 传统固定术组 采取硬膜外麻醉,患者取仰卧位,在X 射线透视下对移位骨折处实施手法复位。患者取轻度外旋位约45°,患肢轻度牵引伸展,检查手法复位情况。于大粗隆下4 cm 左右处透视,向股骨颈处投入1 枚直径为2 mm 的导针,并于贴近股骨颈上、下皮质处投入2 枚同直径的导针,保证3 枚导针与股骨颈应力及张力骨小梁平行[5],并经透视检查骨折复位情况与导针投入情况,在基础工作做好后沿导针切开皮肤与筋膜1 cm 左右,然后根据患者骨折长度选取合适的中空自攻加压螺旋钉,将螺旋钉导入骨折骨皮质处,固定好后拔出导针,进行切口缝合。

1.3 术后处理 两组患者术后均需将患肢外展[6],并穿上防旋鞋装置,术后给予为期3 d 的抗生素防感染治疗。护士于术后1 d 引导患者进行下肢肌肉收缩活动。置换术组患者术后切口负压引流拔出后运用关节活动运动仪(CPM)进行被动活动,并注重髋关节与膝关节的功能锻炼[7],并于术后0.5 个月支撑拐杖行走,术后10周进行无支撑行走。传统固定术组患者在术后前短时间内主要进行创伤康复锻炼,1 个月后进行双拐支撑行走,12 周后进行无支撑行走。

1.4 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Harris 疗效评分标准,优:90~100 分;良:80~<90 分;一般:70~<80 分;差:60~<70 分。

表1 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相关数据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相关数据比较(±s)

注:-表示无此项;与传统固定术组比较,aP<0.05。

组别置换术组传统固定术组n 手术时间(min) 出血量(mL) 下床时间(d)42 41 94.7±8.4 92.4±8.7 430.0±20.0a 46.0±6.0 13.8±2.9a 60.8±9.6住院时间(d) 弃拐时间(d) 功能评分(分)7.2±2.5a 12.4±3.0 65.0±9.0a 97.0±10.0 85.4±6.2a 67.3±5.4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5.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置换术组患者中优28 例,良10 例,优良率为90.5%(38/42);传统固定术组患者中优18 例,良12 例,优良率为73.2%(30/41)。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14 3,P<0.05)。 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相关数据比较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传统固定术组患者出现并发症10 例(24.4%),其中骨折不愈合7 例,股骨头坏死2 例,股骨头远期塌陷1 例;置换术组患者中出现并发症3 例(7.1%),其中关节疼痛2 例,假体远端骨折1 例。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股骨颈骨折作为一种老年群体易发疾病,以女性患者多见。因为骨折部位血供差,容易导致骨折不愈合(约15%)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0%~30%),临床上对有明显移位或旋转且股骨头缺血坏死的高龄股骨头下骨折或已合并骨关节炎者采用人工股骨头或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较可靠的疗效[8]。

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后会发生一系列并发症,影响临床疗效。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常伴糖尿病、高血压等,骨折手术后需要进行长期卧床康复,此期间患者会发生肺部、股骨头感染等并发症。为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需要进行住院及卧床时间控制,以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目前,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手术治疗包括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传统内固定术,其中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手术时间较短、螺旋钉固定效果佳、微创等特点[9],在临床骨折治疗中应用较为广泛;而传统内固定术能降低术中出血量, 适合于体质较差的骨折患者,但该技术发生骨连接及股骨头坏死的可能性较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0]。

随着临床医学及设备、技术的发展,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优势更加凸显,术后发生股骨头坏死的概率明显降低,缩短了住院时间,成本得到有效控制[11-13],术后恢复较快。本文选取83 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两种手术方式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传统固定术组手术时间为(92.4±8.7)min,术后患者下床时间为(60.8±9.6)d,功能评定良好以上者占73.2%(30/41),并发症发生率为24.4%(10/41);置换术组手术时间为(94.7±8.4)min,术后患者下床时间为(13.8±2.9)d,功能评定良好以上者达90.5%(38/42),并发症发生率为7.1%(3/42),置换术组患者在功能评分、弃拐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均优于传统固定术组,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对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相比于传统固定术安全性更高, 对于提高骨折患者生活质量作用突出,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1] 隋英.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对比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2011,8(7):36-38.

[2] 廖林海,陈荣能.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分析[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1,20(24):153.

[3] 刘兴淼,张国宁,龙海涛,等. 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传统内固定术54 例疗效对比分析[J]. 当代医学,2012,18(30):32-34.

[4] 汪军.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32 例疗效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9):41-42.

[5] 李艳波,陈涛,吴发胜. 老年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消化道并发症的临床诊治[J]. 吉林医学,2013,34(9):1724.

[6] 韩凤旺. 后路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观察[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175.

[7] 李德欣.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J]. 中外医疗,2013,32(2):70.

[8] 程跃.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分析[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3,22(3):27-28.

[9] 李金伟.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护理体会[J]. 吉林医学,2013,34(6):1156.

[10] 田增英. 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后便秘原因及护理[J].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0):3171-3172.

[11] 黄道文,胡文浩,魏波,等. 骨水泥型人工半髋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比较[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17(39):7003-7008.

[12] 冯耀忠,刘秋玲. 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36 例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9,20(15):109.

[13] 吴丽娇,吴稚明,徐嫣.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J]. 广东医学院学报,2010,28(5):586-587.

猜你喜欢
股骨颈股骨头置换术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股骨头坏死的中医治疗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小儿股骨颈血源性骨髓炎误诊1例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与处理
不同粗细通道髓芯减压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比较
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治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