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金梅
吉林省白山市浑江区河口街道农业技术推广站 吉林白山 134300
病状:玉米大斑病又称条斑病、叶斑病等。玉米大斑病在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苗期发病较少,的玉米生长后期,尤其是在抽穗后发病逐渐加重。病菌主要侵害叶片,严重时也可为害叶鞘,包叶和籽粒。发病初期,在叶片上产生椭圆形黄色或青灰色水浸状小斑点,然后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青灰色的长梭状萎蔫斑。
防治措施:选种抗病品种;减少菌源,玉米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遗留的病株茎叶;深翻土地;合理密植和施肥,降低田间湿度;发病初期结合打除底叶喷施杀菌剂如百菌清、异菌脲等,连防2-3次。
病状:发病初期为淡褐色斑点,以后逐渐扩展为浅褐色条纹或不规则的灰色至褐色长条矩形斑。条斑与叶脉平行延伸,有时病斑汇合连片使叶片枯死。
防治措施:选用抗病品种,减少病菌源,秋后及时清除病株茎叶,深翻土地,粪肥充分腐熟,施足底肥,合理密植,发病初期结合打除病叶喷施杀菌剂,如百菌清、多菌灵等。
病状:主要为害雌穗和雄穗,受害病株明显矮化,多数果穗较短,基部粗顶端尖,不吐丝,整个果穗除包叶外变成一个黑粉包,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可危害玉米植株地上部各器官。
防治措施:种植抗病品种,用含有三唑类杀菌剂的种衣剂包衣拌种,减少菌源,在间苗、追肥和黑粉包未散之前拔出病株深埋。合理轮作,深翻土地,粪肥充分腐熟适当晚播,病害发生前、后向植株喷施三唑类杀菌剂,如三唑醇、三唑酮等。
病状:玉米茎基腐病通常在玉米灌浆期开始发病,乳熟末期至蜡熟期为显症高峰期,病菌自根系侵入,病茎地上部第一、二节间有纵向扩展的褐色不规则病斑。茎基松糠,根系发育不良,变成红色,根毛稀少,全株叶片自下而上表现急性青枯或黄枯而死。
防治措施:选用抗病品种,清除田间病株病叶,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进行种子包衣。
病状:主要危害叶片,也能侵染叶鞘和苞叶。初期为褪绿色的小斑点,扩展为圆形或椭圆形褪绿色透明病斑,中间枯黄色至黄褐色,周围有淡黄色晕圈,有时多个斑点相连形成坏死区。
防治措施:选种抗病品种,及时清除病株,深翻土地,粪肥充分腐熟,提倡早播,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合理密植,发病初期喷施杀菌剂,如福星、速克灵等。
蛴螬类:属鞘翅目,主要危害咬食播下的种子、根、地下茎,咬断处断口平截,导致幼苗干枯死亡。有些种类也食害花生的嫩果、薯类和甜菜的块茎和块根,造成伤口引起病原菌侵染,成虫主要取食植物的地上部分,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金针虫类:属鞘翅目,主要危害各种作物、蔬菜、林木幼苗等。幼虫能咬食播下萌发的种子,已出苗的可危害须根,主根和地下茎致使幼苗生长缓慢甚至枯死。成虫取食作物嫩叶。
防治方法:农业防治-深翻土地精耕细作,合理轮作倒茬,合理施肥深施农家肥并覆土,化肥也深施土中并适当灌水。利用其趋光性进行灯光诱杀,结合中耕除草人工捕杀。化学防治-药枝诱杀,用长20-30cm的榆、杨、刺槐树枝浸入40%氧化乐果EC30倍液或40%久效磷EC50倍液中,浸泡10-15小时后于傍晚前取出插入田间,每公顷插150-225把。
以幼虫为害,6月初开始,以后越来越重,幼虫从玉米苗与地面交界的地方至近地面1-3cm处的茎基部蛀入。螺旋状蛀食幼苗心叶,被害后茎基部略变粗,植株矮化,重者造成枯心苗,轻者玉米的叶片出现浅黄色纵条纹。
防治方法:适当轮作倒茬,避免连作。与豆类等非寄主作物轮作,减轻为害;秋翻地,破坏其越冬场所;结合间苗,定苗,拔出被蛀苗株,集中处理。
属鞘翅目,一种暴食性害虫,幼虫取食叶片,大发生时将叶片全部吃光,6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幼虫盛发期,幼虫共6龄,4龄以上有潜土习性,大量取食后,迁移。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趋化性。
防治方法:清除田间杂草,降低落卵量,合理密植,加强田间水肥管理等。控制田间小气候,降低卵的孵化率和幼虫存活率;诱杀成虫,田间插放杨树枝或谷草把,放置糖醋盆诱杀成虫;药剂防治,如25%灭幼脲3号SL,20%除虫脲SL,1.8%阿巴丁EC等。
属鳞翅目,主要以幼虫钻蛀为害,在苗期造成枯心,玉米、高粱花叶、拔节、抽雄后危害影响养分输送,致使籽粒空瘪,灌浆不足而减产,成虫昼伏夜出,午夜飞入玉米田活动,有趋光性。
防治方法:处理越冬寄主,采取多种方法处理,主要寄主作物,压低虫源减轻危害;种植早播诱集田或诱集带;选用抗虫品种,人工释放赤眼蜂,每667m2放蜂1-2万头;施用苏云金杆菌制剂。灯光诱杀成虫,利用黑光灯、双色灯诱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