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11年我国公共研究机构R&D创新记板及其他相关研究

2014-12-30 14:51李弘琳李文华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年3期
关键词:创新效率高校

李弘琳 李文华

摘 要:文章结合欧洲创新记分板的经验,以《中国统计年鉴》和其他数据源构建了我国科学研究与开发机构及高校的公共创新记分板,旨在全面评价我国公共创新活动的业绩,比较各个创新活动维度的业绩差异,分析其业绩的发展趋势,为学术研究,制定公共创新支持政策以及政策执行效果评估提供指标。此外,还将公共创新记分板的评价结果作为单一的创新指标,分析公共创新与广泛的社会经济、能源与环境指标的相关关系,得到了一些非常有意义的结论和发现,最后给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研究机构;高校;创新记分板;创新效率

1 引言

2006年“欧洲创新记分板”(EIS 2006)——技术报告曾经专门讨论过“公共资助研究成果的商业化”指标,并给出了一组2004年美国100所顶尖研究型大学中的96所大学和欧洲大学公共研究商业化指标数据[5]。该指标以公共研究部门的经费使用效率的形式给出,但是由于欧盟诸国指标数据可用性问题,该类指标并未被2006年及以后的“欧洲记分板”(EIS)所采用。本文结合欧洲创新记分板的经验,以《中国统计年鉴》为主要数据源构建我国科学研究与开发机构及高校的公共创新记分板,旨在全面评价我国公共创新活动的业绩,比较R&D人员与经费、人员效率、经费使用效率创新活动维度的业绩差异,分析其业绩的发展趋势,为学术研究,制定公共创新支持政策以及政策执行效果评估提供指标。此外,还将公共创新记分板的评价结果作为单一的创新指标,分析公共创新与广泛的社会经济、能源与环境指标的相关关系,得到了一些非常有意义的结论和发现,最后给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启示。

2 指标与指标业绩

研究与开发机构及高校公共创新记分板划分为三个维度,或者主题,即R&D创新活动的投入、人员效率、经费使用效率,各维度指标及指标业绩,如表2-1,图2-1、2-2、2-3所示。

公共研究机构经费投入占GDP的百分比、人员全时当量投入占全国的百分比指标旨在测算公共R&D创新活动的经费及人員投入指标业绩。表2-1显示:公共R&D创新活动经费投入占GDP的百分比指标相对业绩逐年增加,2006-2008年前三年与2009-2011年近三年指标相对业绩分别为0.999、1.126,增加了12.67%;公共R&D创新活动人员全时当量投入占全国的百分比指标相对业绩逐年下降,2006-2008年与2009-2011年前后三年指标相对业绩分别为0.960、0.748,下降了22.07%,这可能是由于其他部门人员投入增加的原因所致。

单位R&D人员全时当量R&D经费支出、人员全时当量R&D(课题)项目数、发表科技论文数、国外发表科技论文数、出版科技著作种数、申请专利授权数、申请发明专利授权指标旨在测算与R&D活动有关人员的效率。2006-2011年,在7项指标中除单位R&D人员全时当量出版科技著作指标相对业绩指标呈逐年下降趋势之外,其他指标均呈逐年增加趋势。其中,7项指标2006-2008年与2009-2011年前后三年指标相对业绩分别为:1.051、1.008、0.990、1.057、0.979、1.094、1.070和1.559、1.204、1.003、1.492、0.910、2.318、2.087。7项指标分别增长:48.33%、19.49%、1.31%、41.07%、-7.11%、111.95%、95.18%,其中单位R&D人员全时当量申请专利授权、申请发明专利授权两个指标的相对业绩增长最快,分别为111.95%、95.18%;单位R&D人员全时当量出版科技著作指标相对业绩出现负增长,为-7.11%。

图2-1 公共R&D创新活动的人员及经费投入

指标相对业绩发展趋势

图2-2 公共R&D创新活动的人员效率指标相对业绩发展趋势

单位R&D经费支出R&D(课题)项目、发表科技论文数、国外发表科技论文数、出版科技著作种数、申请专利授权数、申请发明专利授权指标旨在测算与R&D活动有关经费的使用效率。2006-2011年,在6项指标中除单位R&D经费支出申请专利授权数、申请发明专利授权两项指标呈逐年增长趋势之外,其他指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6项指标2006-2008年与2009-2011年前后三年指标相对业绩分别为:1.146、1.130、1.194、1.120、1.232、1.209和、0.919、0.771、1.137、0.704、1.746、1.582。7项指标分别增长:-19.79%、-31.75%、-4.82%、-37.14%、41.69%、30.83%,其中单位R&D人员全时当量申请专利授权、申请发明专利授权两个指标的相对业绩增长最快,分别为41.69%、30.83%;单位R&D经费支出出版科技著作、发表科技论文两项指标下降最快,为-37.14%和-31.75%。

图2-3 公共R&D创新活动的经费使用效率指标相对业绩发展趋势

表2-1 2006-2011年公共R&D创新活动指标及指标相对业绩

3 公共创新记分板方法

3.1 指标的无量纲化

目前,创新评价指标无量纲化大体有5种可用的方法,每种无量纲方法对所评价的结果均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总体影响不大[2]。然而,这5种无量纲方法均适合处理间隔水平数据(interval level data),即适合不同评价对象的指标数据,不太适合单一评价对象的时间序列数据,也不方便评价指标随年份的扩充以及评价工作随年份的延续。因此,本创新记分板的无量纲化采用定基指数法。同时考虑到指标数据随时间的波动性,基数采用可用指标数据最初两年指标数据的评价值。然后,依次逐年计算各指标数据与基数的相对值,并作为该指标的定基指数。

3.2 指标的权重

2002年的“欧洲创新记分板”(EIS)技术报告之五[2]对指标的权重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指出:“在某个综合指数计算中如何赋予指标权重本质上是一个不能解决的问题,除非拥有某种要测算潜在的、深层次现象的某种测算。在此情况之下,指标与深层现象的测算都是独立变量,运用某种回归分析,其回归系数即作为权重。如此做法,则改变了评价的初衷”。很显然,由于要评价的创新业绩事先是未知的。因此,不能利用某种回归分析确定各个指标的客观权重。应当指出,在创新综合指数事先未知的情况下,不可能存在客观的指标权重值。有关创新业绩评价研究,除一项研究之外,绝大多数研究赋予每个指标以等权重,或者简单地赋予某个主观权重值[3]。再者,对涉及不同排序的评价,指标的权重可能影响评价对象的排序,而对于不涉及排序的评价,指标的权重可能不是太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某种统一尺度下评价的结果和评价结果反映评价现象的可辨识性。为了简单起见采用等权重。

3.3 指数与指数增长计算方法

公共创新板记分的公共创新指数PEII计算,如3-1式所示。

(3-1)

式中:PEIIt为第t年公共创新指数,N为维度数,对于公共创新记分板N为3;Iit、wit分别第j个维度,第i个指标,第t年的定基指数和权重值;m为第j个维度内指标数据为可用的指标个数。由于每年指标数据的可用性可能是不同的,因此m是可变的,随着每年指标数据的可用的个数变动。

创新指数发展趋势,或者增长趋势有三种计算方法,一是由指标的增长汇总创新总指数增长,二是由各指标模块的指数增长汇总创新总指数增长,三是直接由创新总指数计算增长。三种计算方法所获得的结果之间肯定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为了简化计算,本创新记分板采用了一种折中的方法,即第二种方法,如3-2式所示:

(3-2)

式中:INCt为第t年总指数的增长率;INIjt为第j个指标模块,第t年的指数;N为指标模块的个数。

4 公共创新记分板的结果与主要发现

公共研究部门创新记分板创新总指数与各维度业绩对创新总指数的贡献率,创新指数增长趋势,如表4-1、4-2、4-3,图4-1、4-2、4-3所示。

图4-1 公共创新记分板各维度及总指数发展趋势

表4-1 公共创新记分板各维度指数与总指数

表4-1、4-2、4-3,图4-1、4-2、4-3显示:2006-2011年,公共创新总指数、R&D创新活动人员效率维度指数呈增长趋势,近三年相比前三年分别增长了12.66%,45.86%,但是R&D创新活动投入、经费使用效率维度指数呈下降趋势,近三年相比前三年分别下降了4.35%,2.45%。

2006-2011年,R&D创新活动人员效率维度业绩对创新总指数的贡献率呈上升趋势,近三年相比前三年分别增长了24.22%,但是R&D创新活动投入、经费使用效率维度业绩对创新总指数的贡献率呈下降趋势,近三年相比前三年分别下降了12.37%,11.06%。

R&D创新活动投入维度指数,除2009年为正增长之外,其它年份均为负增长,近三年平均增长率位-1.32%;人员效率维度指数均为正增长近三年平均增长率位14.72%;经费使用效率维度指数,除2011年为正增长之外,其它年份均为负增长,近三年平均增长率位2.59%;创新总指数,除2007年为负增长之外,其它年份均为正增长,近三年平均增长率位6.15%。

综上所述:2006-2011年,我国公共研究机构的人员投入不足,但人员效率较高;R&D研究经费逐年增加,但是经费的使用效率总体呈下降趋势;R&D活动投入维度和经费使用效率维度对创新总指数的贡献率下降了12.37%和11.06%,创新总指数的增长主要来自于人员效率的增长,近三年人员效率维度指数平均增长率为14.72%。从单项指标来看专利及发明专利授权指标业绩增长都非常迅速,但单位R&D人员全时当量出版科技著作出版种数,单位R&D经费支出发表科技论文、出版科技著作出版种数指标均出现较大的负增长。

5 公共创新指数与发展社会民生指数相关关系分析发现

2012年,中国统计学会公布了《2011年地区发展与民生指数(DLI)报告》[4],该报告提供了2000-2011年我国各地区发展与民生指数(Development and Life Index,DLI)。地区发展与民生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发展、生态建设、科技创新、公众评价六大方面,共42项指标。但是,报告只提供了各省总的DLI,未提供全国总指数和分项指数。本文采用各地区生产总值进行加权汇总全国总指数,以此研究创新与国家发展与民生的关系。

此外,2011年12月,国家统计局科研所公布了《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报告(2011)》[5],该报告提供了2000-201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六大方面: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资源环境的实现程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也可以视为某种社会经济发展程度指数。本文也研究创新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程度指数的关系。主要创新指数与两个经济发展与民生综合指数之间的相关系数,如表5-1所示。

表5-1表明:公共创新总指数与地区发展与民生指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以及其分项进程均呈强的正相关,并且相关系数均在0.84以上。这至少说明:公共创新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民生的改进,以及加快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另外,鉴于社会和谐、民主法制、文化教育与创新指数之间的强相关,至少也可以说明,社会公正、公平可以促进创新,这与欧洲创新记分板EIS所得到的结论是完全一致的[6],但是社会公平、公正对创新业绩的影响机理尚需要进一步的实证研究。

6 创新指数与社会经济能源环境单项指标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

为了进一步研究公共创新与社会经济发展、能源消耗及环境的关系,本文进一步研究分析公共创新指数与社会经济、能源消耗及环境单项指标的相关关系。此研究的目的不要建立某种定量关系,而是要探究公共创新业绩与社会经济、能源消耗及环境指标的相互关系,如相关系数表6-1所示。

表6-1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指标与主要创新指数之间的相关系数

表6-1显示:公共R&D活动创新指数除与规模以上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呈中等偏下强度的正相关之外,与其它国民经济宏观指标呈正的强相关,这说明公共R&D创新活动有利于经济发展。

公共R&D活动创新指数除与城镇登记失业率近似无关以及与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指标呈弱的负相关之外,与其它社会指标均呈强相关,这说明公共R&D创新活动业绩有助于增加社会福利。值得注意的是公共R&D活动创新总指数与城市化率呈正的强相关;与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呈强的正相关;与城乡居民生活質量水平呈正相关;与全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呈强的负相关、社会保障水平呈强的正相关;与以移动电话为代表的创新性新产品消费以及以医疗机构病床使用率的公共服务水平提高指标呈强的正相关,这说明适当的城市化率,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生活质量水平、收入公平水平,恰当的社会保障水平、对创新产品或者服务需求水平有助于创新。

公共R&D活动创新指数除与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呈正相关之外,与其它能源消耗及主要环境指标均呈负相关,其中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硫排放量指标呈强的负相关,与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指标呈弱的负相关,这说明总体上公共R&D创新活动有助于节能减排。应当注意到,公共R&D创新活动业绩与某些社会经济指标是真的相关,还是由于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蓬勃发展,各项社会经济指标持续增长与改善巧合还需要进一步进行包括机理和实证的研究分析。

7 主要政策启示与进一步的研究

7.1 鉴于公共创新的人员效率构成逐年增长,经费使用效率构成逐年下降,这或许是由于研究课题所需经费逐年增加所致,但是还应当采取措施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

7.2 鉴于专利及发明专利授权指标业绩增长都非常迅速,但单位R&D人员全时当量出版科技著作出版种数,单位R&D经费支出发表科技论文、出版科技著作出版种数指标均出现较大的负增长。这说明“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是有效的应当继续实施该战略,另外还有采取措施鼓励科技论文和科技著作的出版。

7.3 鉴于创新与我国发展与民生指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呈强的正相关,应当进一步坚持依靠创新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节能减排,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思路。

7.4 鉴于创新与社会保障事业,社会公平呈正相关,加快建立适当水平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则有利于创新业。

7.5 鉴于创新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呈强的正相关,与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呈负相关。因此,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有利于创新业绩的提高。

7.6 鉴于创新与城市化率呈正的强相关,因此适当加快城市进程,则有利于提升创新业绩。

本研究得到许多对进一步研究有价值的线索,比如创新与社会公平公正的关系,创新与经济开放的关系、创新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等等都值得进一步实证研究。同时建议加强服务业创新统计,在全国性的经济普查和服务业普查中适当增加技术创新和非技术创新的普查内容,在适当的时间开展我国不仅仅限于R&D资源的创新普查工作,以便于全面掌握我国各类组织机构的创新状况。

参考文献

[1]Anthony Arundel and Hugo Hollanders.2006 Trend Chart Methodology Report Searching the forest for the trees:“Missing”indicators of innovation. MERIT -Maastricht Economic Research Institute on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2006.

[2]Anthony Arundel,Catalina Bordoy, Hugo Hollander.2002 European Innovation Scoreboard Technical Paper No6-Methodology Report.European Commission.,2002.

[3]European Commission,Enterprise Directorate-General.European Innovation Scoreboard:Technical Paper No 1-Indicators and Definitions. November 11,2003.

[4]中國统计学会:2011年地区发展与民生指数(DLI)报告[R].http://www.stats.gov.cn.

[5]国家统计局科研所.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报告[R].http://www.stats.gov.cn.2011.

[6]Hugo Hollanders and Anthony Arundel. Differences in socio-economic conditions and regulatory environment: explaining variations in national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nd policy implications-INNO-Metrics Thematic Paper.MERIT.December 2007.

猜你喜欢
创新效率高校
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分析
基于VAR模型的创新绩效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文化制造业R&D创新与转化效率研究
基于DEA模型的东北三省国有高技术企业创新效率分析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