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
摘要:本文经过对网络深度报道发展现状的分析,发现网络深度报道出现简单移植的现象。这种现象不利于网络新闻的进一步发展,所以通过对网络新闻发展的优势分析,立足从信息来源、制作、反馈机制等系列环节构想新型产业链,利用优势构建新型网络新闻深度报道模式。
关键词:网络新闻;深度报道;简单移植;模式
一、 网络深度报道的发展背景和现状
深度报道是一种结合事件背景,事件原委分析解释,以及对事件意义的阐述的新闻报道方式,通常为重大事件适用。这种写作方式是报纸应对电视电视浅显的新闻报道缺憾应运而生的。web2.0时代的到来,深度报道却没有打造出适合自身媒介性质的独特深度报道形式,往往是直接截取报纸深度报道的内容,出现简单的移植现象。这只能称作网络的深度报道,而不是网络深度报道。目前网络深度报道发展不成熟是由于网络新闻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要正视起步阶段,各种相配置的资源也都发展不成熟的情况下,建立一种专属于网络的网络深度报道,不仅有利于深度报道的全方位发展,充实和丰富了网络新闻的报道形式。
二、网络作为深度报道平台的优势
(一)时效性
网络作为新闻媒介,省去印刷和发行环节,大大缩短了新闻制作所需要的时间。并且新闻消息的获取和总结都只需要在电脑屏幕前完成,不需要经过一步步的守门的筛选、编辑、发表。在这个对第一手新闻争夺激烈的时代,互联网的时效性有利于网络深度报道的发展。
(二)表现力
互联网时代以前的媒体是读图,读字时代,是可视、可听时代。而互联网是可读、可听、可看的全感官报道时代,结合了电视和平面媒体的优点。在《纽约时报》官网时报针对乔布斯逝世的专题策划栏目的深度报道中,用时间轴的方式浓缩了乔布斯的一生,视觉效果简单,操作合适。虽然对乔布斯的报道中没有囊括了所有的感官形式,但是这种新颖的表现形式只能通过网络展示,百变的表现方式给予了网络深度报道无限的可能性。
(三)深广性
在平面媒体的报道中版面是有限的,电视的深度报道是事前剪切录制好的,更是无法囊括实时发生的和充实的背景资料。互联网具备的超链接模式打破了报道的有限深度,突破了信息的有限范围。在对某一个事件的报道中,任何的关键词都可以被设置为超链接的模式,事件的背景资料以及你感兴趣的方面,你都可以分别点击,进入更深入的背景解析。这种信息的深广性和易得性兼具的组合让互联网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大的比重。也让深度报道的形式的发展得到突破性的进展。
(四)交互性
网络深度报道的交互性体现在两个方面,网络新闻报道可以及时获得反馈,在受众了解新闻事件后,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意见,群众的意见同时也能推动新闻事件的进一步发展,在获得群众的反馈后也能及时反映出网络深度报道的效果从而进行改进。另一方面是受众主动的选择信息,一改以往平面媒体和电视单方面的传递信息,受众只能选择报道的内容,这种网络一方与受众一方的双向互动成为深度报道的更好发展的原动力。
三、利用优势,打造新型网络深度报道模式
1、信息来源
目前网络深度报道的信息来源是已刊登的传统报纸上的深度报道,这浪费了互联网的广阔资源,我认为可以生成两个信息来源渠道,一是设置专门的网络舆论观测员或者新闻事件观测员,发现新闻后取得与事件参与者的联系,从而推进对新闻事件的进一步了解。另一种是建立与传统报纸以及电视消息源信息共享数据库,这种信息源的共享,信息制作分开的形式是有利于网络新闻和其他新闻的发展的,避免网络新闻等到传统媒介刊登后,引起反响,再移植到网络上。
2、制作报道
(1)嵌入式报道。利用超链接的传导方式将事件相关的图片、视频、音频嵌入在网络新闻的文字报道中,受众选择性键入观看,避免因为冗长的信息放弃继续阅读的可能性,又可以把整个事件压缩成高浓度的信息文本,使报道可长可短,易深易浅。同时引导受众去阅读的方式,使受众不自觉的越挖越深,一种本能的求知欲也会激发人们对深度报道的重视。
(2)3D技术报道。如今电视媒体已经有选择的利用了3D技术,比如在法制类栏目中,案件通常被电脑制作后用以虚拟的人物重现事件原委,凶手是如何作案、作案方式、逃离现场等经过一览无余。这种三维立体的表现形式直接加深了人们对案件在脑中的印象,形成直观的感受,同时更便于受众的理解。如果针对网络新闻的深度报道,有足够的时间制作,对关键性的细节绘制可能比语言叙述和图片视频更加适合。
(3)网状式报道。我们常说要用发散性的思维思考问题,这样一种发散性的思维体现在网络新闻深度报道中就是一个中心点,成倍增加的连接点。体现在新闻报道中就是事件为中心,事件发生的5要素为连接点,这5要素又分别分裂。比如事件发生的地点,我们可以搜集在不同的地点发生的类似事件,通过对比分析事件的关联性,从而得出以往报道得不到的结论。这种网状式的报道不简单同于嵌入式报道,嵌入式报道是直线型报道,只是报道的内在形式变化个丰富了。
(4)模块化报道。不同于嵌入式报道,网状式报道和利用3D技术的方式,模块化报道没有利用新颖的技术优势,反而是走一种平民化路线,将事件背景、事件分析解释、人物背景等分成各个模块,这种模块化报道的好处是处理方便快捷,只需进行内容的归纳和版块的设计,高效呈现,对于追求时效性的深度报道来说是较好的选择。另一个好处就是对于习惯了平面媒体深度报道的读者来说,过度的技术倾斜会引起受众的反感,反而是这种清晰明了的报道方式会博得受众的心。
3、反馈
以往报纸和电视的深度报道反映出传播链条中反馈的缺失,对反馈信息的收集难度大,信息维度单一性强,反馈内容具有同质性等一些问题和难点,但是互联网的交互性很好的弥补和解决了这些问题。在每一篇深度报道中我们都可以设置发表言论的空间,或者是表明态度的投票器设置。对這些反馈内容的及时收集有利于深度报道的进一步发展。总结以下几点网络反馈机制的好处:一是能够收集大量的反馈信息,各大网站流量统计显示了惊人的数据,能够提供多于任何媒介的反馈信息。二是收集异质性的反馈信息。报纸和电视通常独有固定的收看人群,节目的制作也是针对某一阶层或某种特定人群。那么他们的反馈也必然存在一定的共性。互联网却是一个大熔炉,低门槛准入让各种阶层,不同背景,不同年龄的人聚在一起,发出的声音各不相同,出现了异质性的反馈信息。
4、建设专业的深度报道网站
网络新闻深度报道还缺乏成集团化的专业网站,虽然在深度报道的发源地——报纸,也没有形成专业的深度报道报纸期刊,但是几乎每一份报纸都会有深度报道的专栏,报纸每天或每周的发放周期也决定了不可能有专业的深度报道报纸。但是网络打破了报纸的局限性,因为一旦专业的深度报道网站建设完成,就可以成为一份永不过期,及时更新的报纸。如果能建设成专业网站,对网络深度报道的管理会更加完善和方便,也让形成产业链的深度报道有所可依,系统化,组织化网络深度报道制度框架构建。而人们往往对权威人士的话深信不疑,此时权威网站的建成更会成为阅读深度报道的最佳选择。但是专业深度报道网站的建设还需等到网络深度报道发展到成熟期才较有实现的可能性。(作者单位:渤海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董媛媛.深度报道正义价值观的构建——基于对大众传媒消费主义的批判,新闻大学,2010.
[2]张志安.深度报道从业者职业意识特征研究,现代传播,2008.
[3]时统宇.电视深度报道的可持续发展,现代传播,2004.
[4]赖新芳.网络媒体深度报道仍有作为——从乔布斯逝世报道看纽约时报网站的运作,媒介研究导刊,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