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水文”,不仅仅是为了示范

2014-12-30 15:39陈海燕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水文题目语文

陈海燕

引 子

笔者不久前做过的一项调查显示,在一线语文教师中有过撰写下水文经历的人数比例非常小,很多语文教师甚至不知道何为“下水文”,更不清楚其意义及功用。“生写师不写”已成为习作教学的常态,并且有固化的倾向。很多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忽略指导,鲜有示范,更缺乏必要的学情观察和分析,未能发掘“下水文”所蕴含的教学价值和研究价值。笔者认为,能写、会写“下水文”,是一个成熟语文教师的标志;爱写、善写“下水文”,是一个优秀语文教师的标志。教师写“下水文”作用于习作教学,其意义深远。

写“下水文”绝不仅仅是为了示范,更是一种体验,一种浸润,一种打磨,一种观察,一种引领,一种研究……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多视角来透视“下水文”。

视角一:“下水文”可以激活“笔尖”

顾名思义,“下水文”就是教师写的范文。“学写如学游”,教师自己写写,如同为学生试水,感觉一下水温,探摸一下水深,更重要的是,享受一下水流,享受表达的快意,让“水花”激活自己思维的火花,让自己的“笔尖”永不生涩。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先生说,你要教会学生写文章,自己要先乐于和善于写文章,教起来才能左右逢源。

教师对于写作的热度是可以传染给学生的,因此,边教边写,应该是语文教师的理想状态。“下水文”不仅仅局限于教师“试水”的同题写作,它更应该是教师在教学生涯中的一切练笔和写作行为。例如,系列教学手记《老师失音了》《独角戏进行时》《一言既出》等数十篇文章,就是我边教边写留下的印记。“边教边写”能让人思如泉涌。丰富的教学生活,精彩的校园故事,缤纷的社会舞台,都可以成为教师练笔的源头活水。这些即兴的、原生态的记述,既是一种充满职业情感的教学手记,也是教师对于教育活动的一种自我审视和盘点梳理。

如果保有一颗细腻的心,一定会有一支流畅的笔。观察生活,感受真情,体验百般滋味,抓取瞬间印象,捕捉精彩教学——教学片段可以写,校园生活可以写,内心独白可以写,童话神话也可以写。散文、童谣、故事、诗歌、剧本、段子……一切能表达情绪的形式都可以尝试。久而久之,教师基本功之一的“写功”便逐渐提升了。“下水文”在激活“笔尖”的同时,也为教学提供了极其丰富的课程资源,成为不可替代的教学亮点,更可以成为语文教师职业生活中妙不可言的独特风景。

视角二:“下水文”可以浸润 “心田”

教师的一切练笔和写作行为都可以视为“下水”。作为原创,作为一种朴实的、率真的情绪表达,这样的“下水文”可以拥有不同层面的读者群——学生群、同事群、家长群、社会群、亲友群……还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沟通情感,浸润心田。

“下水文”的主要读者当然是学生。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知道,学生对于教师的“下水文”有着天然的、极浓厚的兴趣。课堂上,他们往往会以最热烈的掌声和最热切的眼神欢迎“下水文”。每当这个时候,文字便成就了师生的“心灵对视”和情感意义上的“肌肤相亲”,使得学生和教师之间形成了一种“直达心底”的无障碍沟通。学生对于教师文字的渴望,既是一种技术借鉴的期待,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亲近和对教师形象的礼赞和崇拜。在学生们眼里,教师能与自己分享文章,就是在感情上把自己当作“密友”,是对自己的认同和尊重,是一种敞开心扉的接纳姿态。“下水文”也是教师自信、开朗、阳光的“形象宣言”。可以说,与学生们分享“下水文”的时候,是一个语文教师最充满魅力的时刻。因此,珍惜并借力于这种情感,以“下水文”来促进师生的沟通,是每一个成熟的语文教师都应该意识到的。

同事、同仁是“下水文”的另一个读者群。“下水文”交流作为同仁圈中一种特别的研讨方式,在促进学科教学研究的同时,能极大地增进同行了解。《歇歇吧,老师》就是我采撷身边真人真事,有感而发,以学生的口吻来呈现的一篇“下水文”。文章以抒情的笔调,娓娓讲述了我的同事孙老师几年如一日,带病坚持在校园和社区推广国学经典的感人故事。文章在学生群中引起了极大的共鸣,也吸引了很多同仁,并引发了教研团队关于经典推广活动的大讨论,同时,加深了同事间的了解,增进了彼此的感情。此外,“下水文”还可以在家长群、社会群、亲友群中广为传播,成为大众了解教育、关注教育的一个窗口,成为家校“交心”的纽带。

视角三:“下水文”可以打磨“技艺”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不会写作文,最简单的原因是教师不会写作文。”语文教师长时间不写作,会导致写作技艺生疏,下笔艰难,也为指导学生写作和批改学生作文带来连锁困难,因此,我们提倡“常常动心,常常动笔”。

“下水文”既可以是整篇,也可以是片段。为了指导学生把“人”写好,我曾经写过八种方式,共计十一种的开头样式,以打开学生思路。《写人开头八法》重点介绍的方法有:姓名开头法、声音开头法、动作开头法、回忆开头法、悬念开头法、画像开头法、抒情开头法、欲扬先抑开头法等。写这样的“下水文”一方面是为了打开学生思路,另一方面,也可以挑战自己,磨炼自己。写的过程中感到语塞,感到词穷,也才能更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写作技艺尚需打磨,学海无涯,要学的还有很多,必须多练多写,手才不至于僵硬,笔才不至于生涩,脑子才不至于生锈。基于这样的想法,除《写人开头八法》外,我还陆续写出了《写景开头十法》《读后感开头十法》《故事开头十法》等“下水文”,在学生受益的同时,自己也感到经常动笔,越写越顺。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介绍沈从文先生的一则故事,才欣喜地发现自己的做法竟与著名作家不谋而合。沈从文先生在高校任教时曾教授写作课,每次布置一个题目,他总是从各个角度先写几篇,贴在教室的墙壁上,有时甚至密密麻麻贴上好几页,让学生看了以后回去自己写。我想,这样做的好处很多,既启发了学生思路,又磨炼了自己的笔力。

视角四:“下水文”可以前瞻“学情”

常写“下水文”的教师都知道,“下水文”并不好写,很多时候,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困难。因此,“下水文”的构思和撰写过程,其实也是对于学生学习过程的一个模拟,可以掌握非常宝贵的第一手“学情”。

正像崔峦老师说的那样:“教师‘下水,这是最切实的指导。写与不写大不一样。”体验了写的难度,摸清了难在哪里,想好了应对措施——通过“下水文”预热之后的写作教学,必然会有的放矢,轻重适度。教师可以从容地带着学生绕开那些“暗礁”,涉过那些“险滩”,给他们以最得力的启发和指导。叶圣陶老先生说得好:老师深知作文的甘苦,无论取材布局、遣词造句,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且非常熟练,具有敏感,几乎不假思索,而自然能左右逢源。这样的时候,随时给学生引导一下,指点几句,全是最有益的启发,最切用的经验。

例如,在指导主题为“人与书”的习作前,我开始构思“下水文”,思索良久,竟为题目犯了愁:定个什么题目好呢?什么题目有新意呢?如何让题目成为“文眼”呢……我一时还真想不好。由此,我想到,我的困难必然会成为学生们的困难:拟不好题目,拟不准题目,拟不出题目。于是,我决定,以此为突破口,先攻下一组“下水题目”。然后,在习作指导教学中,以此为契机,顺势打开话题,启发学生的思路。这个教例再一次启发和提示我:“下水文”是教学的试验田,是学情的瞭望台,利用好它,“保养”好它,能够为教学助力,甚至添彩。

视角五:“下水文”可以引领“情趣”

爱写、善写的人,往往觉得写作的素材俯拾皆是,生活的角角落落都是故事。但对于很多小学生而言,“没啥可写”依然是他们最愁的事。究其原因,是他们缺乏一种非常关键的引导,那就是观察的点拨和情趣的引领,而教师的“下水文”正可以承担起这一重要使命。

例如,为了解决学生“日记素材难找”的问题,我将自己多年前的几本日记带来,和学生们一起分享。我告诉他们,要想写好日记,必须得先做个“有心人”。带上耳朵听,能听到生活中很多有趣的话;带上一双慧眼去看,能看到很多心动的景;带上感恩的心去体味,能感受到最浓最纯的人间真情。我把自己写的日记一篇篇地读给学生听,内容有很多:生活段子、心情小记、真人真事、憧憬幻想……生活的角角落落,生命的喜怒哀乐,真是无所不及。开怀处,他们随我的文字大笑;伤感时,他们也随我的文字黯然。日记里点点滴滴的生活五味感染着他们的心。我随即又启发学生,生活中这样值得写的事到处都有,就看你能不能入眼,入耳,入心。通过这样的“下水日记”分享,传递给学生的是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的一份浓浓情趣。此外,我还经常为学生展示自己的素材积累本、构思提纲、文章手稿以及博文等等,也经常为他们描述自己观察生活时沉醉其中的美妙,写作时得心应手的快意,写作后作品发表的开怀。“最好的教育是感染。”的确,教师对于写作的热情深深地烙印在了学生的心中,成为一种春风化雨的熏陶和感染。值得一提的是,除学生外,“下水文”在家长群、同事群等不同的读者群体中传播,同样起到了情趣引领的良性作用,加强了多层面的沟通与交流,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润物无声的促进效果。

视角六:“下水文”可以引发“思考”

构思“下水文”、撰写“下水文”、运用“下水文”、研究“下水文”的一系列过程,也是一个语文教师全程思考的过程和极富价值的成长过程。

思考一,发现教学现象。在运用“下水文”辅助教学的过程当中,我们发现,“下水文”以其不可替代的资源价值,成为语文教学乃至德育和班级管理中的一股强劲的发展助推力,它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惠及学生身心,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学习资源

之一。

思考二,诊断教学问题。教师在构思和撰写“下水文”的过程当中,经常能够产生和学生的换位思考,对于学生的学习体验感同身受,从而得以审视教学问题,梳理教学问题,研究教学问题。

思考三,寻找教学契机。教学问题的呈现,必然带来教学方法的跟进探寻,有时甚至是教育教学理念的深度考量,引发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新思考和新研究,从而调整教学预设,重新构建更有效的、基于儿童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的教学新路径。

思考四,盘点教学得失。“下水文”的质量,“下水文”的品位,“下水文”的运用技巧等问题,都会引起教师对于自身素质、教学品质的一系列反思。在此过程中,教师会对自己的写作水平、朗读水平、鉴赏水平、教学设计水平、现场调控水平等技巧能力有更高的期许和要求,在盘点得失中不断地生发进取的动力,获得专业的发展。

思考五,掌握教学规律。在研究“下水文”、运用“下水文”的过程当中,教师如果能够紧密地结合本地域、本班级、本人的具体特点,在探索中边实践、边改进、边总结,必然能够掌握教学规律,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习,丰富研究思路。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市余杭区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 张振清)

猜你喜欢
水文题目语文
浅议互联网技术在水文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江西省水文文化建设的思考
追根求源
水文档案的特点作用与管理分析
你的情绪够稳定吗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