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慢溯

2014-12-29 00:09王广臻
启迪·教育教学 2014年12期
关键词:课标小组合作

王广臻

[] 高效课堂反对教师的“满堂灌”,力主提倡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教育教学理念需要及时更新,时刻要有教学目标意识,密切关注学生习惯的养成;学会活用身边资料,巧妙设计课堂;调动小组合力,让每一位学生都“动起来”。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了,其课堂实效也将会得到大幅提升。

[关键词] 课标  学习资料  小组合作

追求高效活力课堂的根本目的,在于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锻炼各方面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丰富的情感,满足其终身发展的需要。而如何营造高效课堂呢?笔者以为:

一、心植课标理念,促成习惯养成

践行新课标需要一线老师的参与。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少语文老师往往局限于教材和教参,很少翻阅课标,以至于教学目标设计过于杂乱冗长,课堂上讲多练少,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教学效率低下。课标是教师教学设计对照的标杆以及教学评价的依据,教师若能心植课标理念,理解课标,践行课标,实际教学中就能高屋建瓴的设计教学流程,理清楚了“为什么教”,做到每单元每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和关键点心中有数,避免了教学的无效性。

在教学八上第一单元时,我有意识的把单元目标定为三方面:学会概括故事情节,了解人物和环境的描写方法,体会作者情感。在教学每一课时,规范概括故事情节方法: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其中“事件”尤为重要,其他可以适时省略。至于第二方面,涉及到表达方式,八年级学生还没有系统学习过,这里仅针对于“描写”而言,有必要在学中悟,学中品,体会其作用。如《芦花荡》中的环境描写,或交代时代背景,或渲染紧张气氛,或衬托人物心情等等,都应在讲解文章时反复品味,理解其妙处。第三个方面上升到了情感,选文具有时代性,学生并不能及时进入文本,字里行间中的情只有借助语言的分析来达成。“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教学中,不忘紧扣文本,找准文中精美词句,多加品味,乃至随堂练笔,多体会语言的精妙。

教学理论是服务教学的,而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那么,我们就不能简单按照自己教的思路进行教学,而应按照学生学的规律来设计教学。因而,我们在设计教学时,要以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前提,摸清所教班级学生实情,诸如书写习惯、阅读习惯、交流能力、个性品质,乃至家庭教育状况等,为后期灵活施教提供必要的支撑。教师做到“心中有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生适时“裨补阙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发觉自己在成长,在发展;老师也在关注我了,重视我了,情感上势必也会倾向于语文的学习。课堂之上,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教师主导地位的把握,需和谐共存并发展。

然后从学习习惯上给予规范指导。粗略的,如课前主动预习的习惯,课堂记笔记的习惯,课后复习的习惯等;细致的,如良好的书写习惯,圈点勾画的阅读习惯,课堂高声回答的习惯等。学习习惯的培养过程,其实也是学生综合素养形成的过程。

二、善用身边资料,串活课堂教学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中提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若随意地翻阅一下学生的书包,你会发现不少学生都会有不少的学习辅导资料。资料上对教材的分析可谓细致详尽,配有专项练习,并附参考答案。可真正会利用资料的学生却不多见,依赖资料地学生不少,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

其实,我们每位学生共有的语文资料就是《补充习题》和《评价手册》(现在是《新课程自主学习与测评》),个人以为,切实利用好这两本就已足够了。而如何使用了,我是这样做的:如在教学《唐雎不辱使命》这一课时,课前我班大部分学生已养成了文言归纳的习惯,如通假字、一词(实词)多义( “之其而以于”等虚词集中处理)、古今义、词性活用等已经预习在笔记本上了。我要求学生基本完成这两本资料上的“积累与运用”和“自主梳理”,各小组组长负责检查,教师抽查,让学生做到课前心中有课文。课堂上,我选用了《新课程自主学习与测评》中的“合作与交流”部分习题,串起教学流程,做到讲练结合。这样一来,简化了繁琐的课文分析,约束了教师教学的随意性,还能当堂检验学生学习所得,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

当然,必要时还可以将相关的课外材料引入课堂,使教材与课外的资料相互补充,让我们的课堂贴近生活,变得更加形象生动,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让教材“为我所用,为生所用”。

三、发挥小组合力,提升教学实效

《学记》有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意思是说,如果在学习中缺乏同学间的交流切磋,就会导致知识狭隘,见识短浅。而在我们语文课堂上,教师就应着力让每一位学生“动”起来,真实参与到课堂学习中。现实中我们每个班级都有三四十人,基本上每一位老师都带两个班,还做班主任。依赖教师一人,顾全所教每一位学生不太现实。

实际教学时,我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组组方法,把班级学生分成六个学习小组,每组选出正副组长。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摸索教学新策,提升教学效率。操作中,我要求组长们在课前检查预习情况,课堂上组织同组学生参与问题讨论,课后跟踪反馈作业。这些都是自上而下的监管和指导,而每组内不可避免地存在后进生。为避免每组后进生的松散和不思进取,教师很有必要关注这一群体,毕竟每小组成绩的提升取决于全体组员的共同努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需要的层次越高,其精神和情感因素的比重也就越大。众所周知,越是后进生,他们的自尊心就越强,他们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就决定他们希望老师和同学能给他们以真诚的关怀、尊重和信任。比如,一位平时表现不佳的学生,一旦他有了进步,教师若能及时给予表扬,予以肯定,并为他指出以后发展的更好的方向,这样,学生就会在教师的赞美中增强信心,越学越好。集体对后进生的信任也促使他们会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小组取得荣誉,同时也成就了他们的学习成就感。

小组合作学习,既能减轻了教师负担,对后进生的帮扶也有了针对性。而且每组有正副组长负责,督促了后进,也在勉励先进,变以前的“要我学”为“我要学”。

其实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理念,教师只有立足于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语文,实现有效的、多元的互动,才能达到这一最终目标。总之,我们只有理性地认识我们的课堂教学,客观地面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

猜你喜欢
课标小组合作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如何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小议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基于课标,以生为本,多样有趣——例说高中历史教材二次开发的途径
近三年全国课标卷Ⅰ历史选择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