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淑敏
摘 要:2013年,被称为“大数据元年”,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而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生事物的大学生,无疑是受到大数据时代影响最为深刻的群体。大数据时代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从强化大数据意识、提高利用大数据的能力、完善利用大数据技术制度保障入手,不断提高工作的针对性,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层规律。
关键词:大数据;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4)05-0124-03
当前,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引发全球信息数据量爆炸式增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为海量数据所充斥,这个时代,被形象地称为“大数据时代”。一般来说,大数据(Big Data)有四个“V”的特征,即:Volume(容量——巨大的数据量),Variety(种类——丰富的数据来源),Velocity(速度——快速的信息增长)和最重要的Value(价值——获得洞察力和价值)。这些特征证明了大数据浪潮是信息技术领域的一场革命,给世界各国的政府、企业、组织和个人提供了创新的利器。相应地,大数据时代也将对高校在教育、管理和服务模式以及师生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学习方法产生深刻影响。
一、“大数据”与“大数据时代”
著名信息技术研究和分析公司美国高德纳咨询公司(Gartner Group)在研究报告中这样定义:“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在2012年7月出版的《大数据》一书中,作者涂子沛指出:“大数据是指那些大小已经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尺度,一般的软件工具难以捕捉、管理和分析的大容量数据,一般以‘以太节为单位。大数据之大,并不仅仅在于容量之大,更大的意义在于通过对海量数据的交换、整合和分析,发现新的知识,创造新的价值,带来‘大知识、‘大科技、‘大利润和‘大发展。”总之,我们可以把大数据理解为“含着巨大的、可有效利用的、多样化的数据集”。
据有关研究报告,全球新产生数据信息总量每两年就会翻一番,到2012年,数据计量单位已经由“TB”进入到“ZB”。以中国为例,据“ZDNET《数据中心2013:硬件重构与软件定义》年度技术报告”有关数据:“2013年中国产生的数据总量超过0.8ZB(相当于8亿TB),是2012年的2倍,相当于2009年全球的数据总量。预计到2020年,中国产生的数据总量将是2013年的10倍,超过8.5ZB。”可以说,随着网络宽带、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的不断普及,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它已经越来越深入地渗透到社会生产和生活各方面,并促使社会生产和生活发生巨大变化。
二、大数据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近年来,大数据的应用和管理成为教育信息化领域广泛关注的焦点,在数据量庞大、种类繁多、信息多样化的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教学服务和数据利用方式正在发生变化。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得高校可以通过分析、挖掘隐藏在数据背后的规律,实现对未来的预测,以便教师和管理者改善自己的教学和管理决策。
随着信息技术在高校的广泛应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利用大数据提供了条件。如,高校信息化建设,使得各单位每天产生的信息数据越来越多,这些数据包含着学校的管理和服务的内容,对提高教育教学有着重大的意义;又如,高校学生通过微博、微信、QQ等网络工具以及社交网络平台满足社交的需要,通过淘宝、京东等网站实现购物消费需要,通过网络文学、网络游戏实现休闲娱乐需要,由此每天产生大量的照片、视频、语音、文字对话和电子邮件等数字信息等构成的数据信息。在这些数据中,包含了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状况,这对开展有针对性的、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扎实的数据基础。但是,如果要充分发挥大数据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在现阶段至少有两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
1.如何撷取和存储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价值的数据信息
大数据具有数据来源广、种类多、数量大的显著特点,与之相伴生的是信息价值不确定、高价值信息分布不确定的缺点。有效撷取和存储数据信息,才能确保有效利用数据信息。高校的校园网、官方微博、学生网络交流平台、各部门的自动化办公平台、校园安全服务的技防平台以及学生校园一卡通平台等等,都是信息数据的重要来源,如果不能进行及时存储管理,会使大部分信息数据在产生后处于“休眠状态”,得不到充分的利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个体的学生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而挖掘、利用学生产生的数据信息,是分析大学生群体思想与各类事件的联系,揭示个体思想行为状况的最好方法。因此,必须有效解决如何在大量的信息数据中撷取有价值的信息,以及如何科学存储筛选之后的数据信息这一问题。
2.如何有效分析信息数据,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服务
对大数据的充分挖掘是做出精确决策的基础,有效利用数据来分析问题、做出精确决策,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的有效方法。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实时采集数据,避免问卷调查等传统形式采集信息的刻意性、掩饰性;并且大数据技术能够使原本无法量化的信息,如学生的感受、情绪、态度等,通过挖掘和分析得以量化和显现。但是,以传统的方法来描述和统计那些从不同渠道、不同方式获得的海量数据,显然是不行的,如何科学合理地分析、整理、汇总信息数据,获得直观的分析结果用于决策参考,对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难度极高。另外,目前的技术手段尚不能有效地收集、存储、分析大数据并呈现视觉化结果,专业的数据收集、存储、分析人才也严重稀缺,亟待大力培养。
三、适应大数据时代,探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新途径
大数据可以应用于各行各业,任何一个组织和个人都可以通过对大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实现数据信息的有效利用,获得明显的优势和广泛的影响力。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适应大数据时代,需要高校相关部门和思想政治工作者不断更新思想观念,要树立大数据意识,充分认识其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价值,高度重视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收集、存储和处理,努力研判大数据带来的变革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刻影响,深入分析其作用机理,寻找适应和创新的路径。
1.强化意识、创新方法,加强教育工作针对性
在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树立并强化大数据意识,提升对数据信息的敏感性。这取决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数据资源价值的认识程度及对教育方法创新的强烈愿望。大数据为科学调查研究大学生思想状况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第一,大数据更多来自社交网络,不仅有每个人的属性数据,更能捕捉其思想状况和社会关系的脉络。微博、微信、网络交易记录、照片、视频等等多种多样、来源丰富的数据源,能够在无序中准确地反映出大学生日趋复杂多变的思想状况和社会交往关系。第二,大数据可快速、及时地反映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例如当重大公共事件等社会舆情爆发时,大学生往往会在第一时间通过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渠道表达意见,从而迅速形成舆情爆炸。第三,大数据具有来自网络和社会化媒体的显著性,通过分析社交网络中的每一个个体位置角色及行为态度,能够更加全面广泛地显现出大学生群体的真实思想倾向。只有对数据保持敏感性,才有可能及时准确地摸清大学生的真实想法、态度和需求。在全面收集信息的前提下,经过对有效信息进行分析、判断、过滤、提纯,使之成为有价值的信息,进而达成对教育对象的全面认识和准确把握,为增强教育针对性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依据。
另外,要善于理清学校信息数据之间的关系,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创造条件,将数据利用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比如学校可以通过分析学生消费记录,了解学生生活经济状况的变化,为学校做好学生的奖、助、勤、贷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有效地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举例说明:华东师范大学根据全校学生月度饭卡消费记录进行测算,将消费值低于预警线的学生列为“可能存在困难”的学生,通过短信向他们进行“一对一”的询问,以确定困难情况,及时给予资助。学生对此评价说:“都说现在进入了数据化时代,企业分析数据可以了解客户的兴趣以便获得更大利润。没想到学校也能分析数据,通过对数据的挖掘、应用,让冰冷的数字有了人性美,更贴心地服务学生、关爱学生。”学生的这种评价,体现了数据利用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起到的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对近年毕业生就业情况信息和用人单位信息进行汇总整理,为学生提供实用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通过数据信息,在校学生可以及早对自身专业的就业前景及就业方向有感性认识,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兴趣爱好尽早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借助大数据平台的数据信息,对学生形成更加全面、准确的认识。通过学校、社会、家庭三方的协调配合,构成完整的教育系统环境,使学生受到“合力型”教育,促进教育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提高运用能力,发挥网络平台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面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大数据的运用能力的提高,是充分发挥大数据作用的前提。因此,要建设一支具有数据利用能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开展相关专业知识(如统计学、网络信息技术)的培训。此外,还要利用网络平台的力量,把网络平台开发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强有力的工具。
当前,互联网改变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尤其明显。在大数据时代,互联网将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渠道。互联网以其平等、开放、可选择性和交流便捷的特点,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贴近学生、以更易于融入学生的方式开展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效的工具。通过与学生开展网上谈心活动,可以获取更多、更直观的信息数据,从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例如:中国人民大学的@RUCRumor微博,是一位中国人民大学的普通在校生开通的,其作用主要是收集校内的各种“小道消息”,如路灯需要修理、食堂卫生问题、求助信息、寻找失主等,并将其转发给更多的人。时间不长,这个微博即在校内受到从下至上的广泛关注。通过微博这一平台,校内学生、老师、领导、后勤工作人员均可以及时看到学生所反映的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从某种意义上说,领导和老师以及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对微博的关注,就是信息收集和数据利用的过程,而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这正是发挥网络平台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面作用的生动案例。
通过对学生在网上的行为进行跟踪分析,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对社会热点和突发事件的认识和态度,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积极进行教育引导,及时化解矛盾冲突,保证校园正确舆论导向,维护好学生思想和校园的安全稳定。通过校园党、政、工、团和学生会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题网站的建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学生中发现并培养先进分子,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坚定信念的有用人才。
3.完善规章制度,保障技术运用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建立完善的数据信息相关制度,是保障大数据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得以充分运用的前提。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大数据具有潜在的巨大价值,但随之而来的是个人信息的安全问题的显现。有关学生信息数据的收集、研究权限和范围、学生信息数据的利用原则和安全问题等,都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制度加以界定和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在确保不侵犯学生个人隐私、防止学生信息数据被滥用的前提下,才能开展数据挖掘分析工作。因此,必须根据工作需要和发展需要,建立起完善的数据利用标准化流程,通过制度来规范数据利用,使学校各部门能够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大数据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从宏观群体走向微观个体,为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提供了可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对的是大学生随时处于变化之中的“活思想”,应尽可能做到全面深入细致,依托大数据全面、分析、共享和预测的特性,较全面地掌握大学生思想动态的即时变化,才能对可能发生的倾向性问题做到未雨绸缪,及时跟进解读,第一时间掌握学生关注问题的话语权,将思想引领贯穿始终。所以,我们必须要积极适应大数据时代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通过大数据来分析学习,为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真实科学依据,从而进一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
参考文献
[1] 涂子沛.大数据[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57.
[2] 维克托·迈克·舍恩伯格,肯尼斯·库克耶.大数据时代[M].盛海燕,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4.
[3] 张锐,董志,夏鑫.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5):67-69.
[4] 梁家峰,亓振华.适应与创新:大数据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思想教育研究,2013(6):63-67.
[5] 王婧.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挑战与对策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2):128-130.
[责任编辑:成方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