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伟鹏 雷雁岚 陈科成 洪秀敏
【摘要】运用绘本开展幼儿亲社会行为教育是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教育的有效模式。该模式以阅读治疗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以集体教育为主要教学形式,以幼儿亲社会行为培养的四个关键问题为核心教育内容,通过绘本阅读讨论、实践体验活动、随机教育、家园合作和环境创设等途径实现教育目标。为期8周的运用社会主题绘本开展幼儿亲社会行为教育的教学实验表明,该模式的实施有如下几方面意义:(1)能有效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2)能有效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发展。(3)有助于幼儿园教师高效率地开展幼儿亲社会行为教育。
【关键词】社会主题绘本;幼儿亲社会行为;社会性教育;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4)04-0005-04
社会主题绘本指故事内容是有关社会生活、人际交往等的绘本,它有利于促进幼儿的社会认知,有助于幼儿解决常见的社会交往问题,进而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社会主题绘本中的故事往往蕴含着一定的社会价值观、生活规范等内容。幼儿可以通过模仿、学习故事主人公的行为,将之迁移运用到自己的行为之中。绘本对幼儿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幼儿可以在轻松快乐的阅读中达到学习社会知识、促进亲社会行为发展的目标。〔1〕因此,幼儿园通常都会开展形式多样的绘本教学。我国台湾地区有研究者开展了运用绘本促进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实证性研究,相关研究成果为我们开展幼儿亲社会行为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
本研究针对我国大陆地区幼儿亲社会行为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尝试用社会主题绘本作为对幼儿开展亲社会行为教育的媒介,重在构建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活动方案,并对相关的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效果检验,从而构建相应的教育模式。
一、理论基础
运用绘本开展幼儿亲社会行为教育的模式的理论基础主要有阅读治疗(Bibliotherpy)理论、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Social Leaning Theory)。阅读治疗又被称为读书治疗、书目治疗。〔2〕有关阅读治疗的理论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为临床性观点,即治疗性阅读疗法,另一种为预防性和发展性观点,即预防发展性阅读疗法。预防发展性疗法常被运用于教育领域,强调读者通过与文学作品的交互作用获得发展或改变发展历程(刘云艳,2011)。本研究认为,从预防发展性阅读疗法的理论出发,我们可以社会主题绘本为媒介组织教育活动,促使幼儿与作品内容产生交互作用,进而加深他们的社会认知,培养他们良好的社会情感,促进他们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教师应为幼儿创设一定的教育情境,以指导帮助幼儿在该情境中从事有目的的活动。绘本内容可以被看成是一种特定的教育情境,通过绘本阅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有可能获得发展。另外,绘本内容丰富,幼儿可从中感受到与自己生活经验相关的人和事物,例如,绘本中丰富的人物形象就可为幼儿提供各种学习榜样。这些都为幼儿提供了许多替代性学习经验。〔3〕因此,社会学习理论也在很大程度上为依托绘本教学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模式构建
(一)核心教育内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引导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已有的幼儿社会性发展研究成果表明,幼儿具有四种典型的亲社会行为,即助人、分享、安慰与合作。〔4-6〕因此,对幼儿进行亲社会行为教育时,应着重关注幼儿这四方面的发展。而在开展具体的幼儿亲社会行为教育之前,我们还需要准确理解有关幼儿亲社会行为培养的四个关键问题:(1)该行为是何种亲社会行为。(2)为什么要求幼儿形成这种亲社会行为。(3)什么情况下幼儿适合做出这种亲社会行为。(4)怎样做才是有效的。例如,对于“合作”这种亲社会行为,教师要清楚认识的是:“合作”是指互相配合做某事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合作是为了共同完成某项任务或实现某个目标;在大家共同面临某项较难独立完成的任务时,需要互相配合、分工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要同他人互相配合、分工协作才能有效实现合作目标。
教师运用社会主题绘本开展幼儿亲社会行为教育的目标之一是促使幼儿理解并把握好亲社会行为的四个问题,这也是幼儿亲社会行为教育的核心内容。
(二)教育途径
运用社会主题绘本开展幼儿亲社会行为教育可通过以下五个途径:(1)绘本阅读讨论。(2)实践体验活动。(3)随机教育。(4)家园合作。(5)环境创设。详见下图。
1.绘本阅读讨论
绘本阅读讨论重在帮助幼儿理解“某个亲社会行为是什么”“为什么要有这样的亲社会行为”“什么情境下要做这样的亲社会行为”以及“怎么做”的问题。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提前划分绘本故事情节发展阶段,然后引导幼儿逐步讨论上述四个问题,从而帮助幼儿获得有关社会认知和初步的情感体验。教师还可为幼儿提供类似的情境,引导幼儿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加深理解。教师要注意对幼儿的讨论进行归纳和总结,以进一步强化幼儿的理解。
2.实践体验活动
实践体验活动有两类,一类是情境性问题解决活动(例如,设计合作完成搬运大量玩具的任务等),一类是日常生活实践活动(例如,组织幼儿帮助幼儿园厨房阿姨择菜等)。在实践体验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正面强化手段,为幼儿提供示范、树立榜样。为此,教师要做好活动记录工作,为对幼儿表现出的亲社会性行为作出评价提供依据。
在开展情境性问题解决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幼儿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帮助幼儿归纳总结问题解决的策略,要帮助幼儿充分理解“为什么做”“怎么做”等问题。在开展日常生活实践活动时,教师要关注每个幼儿亲社会行为的表现,对策略选择有困难的幼儿给予指导。
活动结束阶段,教师要重在引导幼儿围绕该亲社会行为的四个关键问题进行讨论,以加深幼儿的理解。总结时间不宜太长,不要流于说教,应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
3.随机教育
幼儿的亲社会行为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实践加以巩固,因此随机教育十分必要。“随机”强调时机,教师应随时做好准备,提高随机教育的敏感性。
教师要做的准备工作大致有几项:(1)思考幼儿可能出现该行为的情境。比如,合作情境常常出现在积木区或美工区,例如,幼儿通过合作共同完成一个作品。(2)制订具体的观察计划。这是说,教师的观察不是随意的,而应是有准备、有针对性的。(3)尽可能做好相应的记录或资料收集工作。例如,教师观察到有两名幼儿在互相帮忙脱衣服,就把这个情景拍摄下来粘贴到娃娃家和角色扮演区中,以供其他幼儿模仿学习。(4)及时表扬表现出亲社会行为的幼儿,及时引导行为不当的幼儿。例如,有幼儿安慰一位正在哭泣的幼儿,教师对这位在安慰他人的幼儿笑了笑,并说了声“谢谢”。有幼儿想独占自己先拿到的玩具,不给其他小朋友玩时,教师及时引导他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玩具”,促使其学习分享行为。(5)不对幼儿提过高要求。对暂未表现出亲社会行为的幼儿慎用批评手段,禁用冷漠歧视态度。亲社会行为教育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师切不可高估幼儿短期的学习效果。
4.家园合作
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也需要在家庭生活中加以巩固。某一主题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与家长及时沟通,请家长留心幼儿在家的表现,一方面,请家长继续对幼儿开展适当的随机教育,以巩固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另一方面,请家长将幼儿的在家表现反馈给教师,以便教师对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有更准确的把握。家园合作的内容主要有:(1)家长为幼儿园开展的活动提供支持。(2)教师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亲社会行为教育活动。(3)教师对家长进行指导,以帮助家长理解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5.环境创设
环境创设的主要工作大致有:(1)记录与幼儿生活相联系的事件,为评价提供依据。(2)为幼儿提供“什么情境下可以有某种亲社会行为”以及“怎么做该种亲社会行为”的案例。(3)引导幼儿关注班级创设的区角环境。(4)在适当时候(如过渡环节、等待离园环节等),引导幼儿讨论或分享有关亲社会行为问题或经验。
(三)支持条件
1.绘本选择
为幼儿选择社会主题绘本时要把握好以下几个要点:(1)主题突出。(2)具有一定的趣味性。(3)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并与幼儿的已有经验相关。
2.绘本阅读活动设计
设计绘本阅读讨论活动时,教师要注意解决好以下两个问题:(1)尝试将故事情节分成若干个部分。(2)设计好提问,以帮助幼儿理解该亲社会行为的四个关键问题。
3.环境创设
教师在开展环境创设时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1)直观呈现不同的亲社会行为。例如,开展有关“助人”的主题活动时,教师可以在班级合适的地方张贴平时搜集到的班里幼儿表现出来的亲社会行为照片。(2)呈现不同的亲社会行为发生的情境。例如:开展有关“合作”主题活动时,教师可以把绘本《月亮的味道》①中那幅许多小动物眼巴巴看着月亮,却不知道怎么摘取月亮的图片布置到墙面上,并在一旁画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以引导幼儿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模式的实践意义
为了检验该教育模式的有效性,我们在北京市一所普通公立幼儿园开展了为期8周的教育实验,在实验中检验效果,并根据实验情况不断完善该模式,以促使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我们在该幼儿园随机选择1个中班为实验组,另2个中班为对照组。所开展的社会主题绘本教育实验,每两周一个主题,每周一次集体教育活动,每次活动时间约30分钟。具体的活动方案是教师基于研究者提供的“依托绘本开展幼儿亲社会行为教育方案”,围绕四个关键问题独立设计并实施的系列幼儿亲社会行为教育活动,同时辅有随机教育、家园合作及环境创设。实验之前,研究者对教师进行了培训,教师独立设计出活动方案后,研究者加以审阅并提供反馈意见,以使活动方案符合实验要求。实验表明,该模式具有如下几方面意义。
(一)能有效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实验表明,依托绘本开展幼儿亲社会行为教育对幼儿助人、分享、安慰及合作这四种典型的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有研究发现,幼儿的亲社会行为需经历三个过程:(1)识别,即对特定情境作出解释或给出定义。(2)决定,即对是否采取行动作出选择。(3)行动,即选择并实施认为适合当前情境的行为。〔7,8〕实验表明,绘本阅读讨论活动较为有效地提高了幼儿情境识别、价值判断的能力。实践体验活动则发展了幼儿的行为实施能力。此外,从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策略上看,在绘本阅读讨论活动中,移情训练、榜样示范、积极归因等策略较为有效;在实践体验活动中,角色扮演、正面强化等策略较为有效。〔9,10〕这说明,依托绘本开展幼儿亲社会行为教育是对多种培养策略的有机融合。
(二)能有效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发展
实验表明,依托绘本开展幼儿亲社会行为教育对幼儿亲社会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幼儿通过绘本阅读讨论活动初步理解了亲社会行为的四个关键问题。对绘本故事画面的观察和对故事人物的理解,有效促进了幼儿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从而促进了其亲社会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发展。实践体验活动则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促进了幼儿这两种能力的发展。
(三)有助于教师高效率地开展幼儿亲社会行为教育活动
实验之前,研究者对实验班的教师进行过访谈。该班教师表示,开展幼儿亲社会行为教育比较困难,尤其是涉及幼儿社会交往方面的内容。该班教师甚至坦言,她经常回避此类活动,较偏重选择社会认知类的内容开展社会教育活动。
经过培训,该教班师参考研究者提供的“依托绘本开展幼儿亲社会行为教育方案”,独立设计并实施了基本符合要求的亲社会行为教育活动。此外,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依照方案中环境创设的建议,该班教师还设计了亲社会行为教育的区角环境,并在研究者的建议下开展了相应的随机教育与家园合作。实验结束后,相关的测查评估也证实:经过两个月左右的实验干预,实验组幼儿四种典型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幼儿,表明教育成效显著。
参考文献:
〔1〕〔3〕刘婷.情绪主题绘本促进幼儿情绪能力发展的行动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2〕COHEN L.The therapeutic use of reading:A qualitative study〔J〕.Journal of Poetry Therapy,1993,(7):73-83.
〔4〕〔9〕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5〕李幼穗,周坤.同情心培养对幼儿典型亲社会行为影响的研究〔J〕.心理科学,2010,(2):341-345.
〔6〕赵章留,寇彧.儿童四种典型亲社会行为发展的特点〔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22(1):117-121.
〔7〕马乔里·J·克斯特尔尼克,等.儿童社会性发展指南〔M〕.邹晓燕,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8〕〔10〕李幼穗.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培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