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音乐对青少年孤独感的影响

2014-12-29 00:48李婧雅
关键词:在线音乐青少年音乐

李婧雅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音乐学院, 湖南 长沙 410205)

在线音乐对青少年孤独感的影响

李婧雅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音乐学院, 湖南 长沙 410205)

通过梳理在线音乐与青少年孤独感的关系,分析了在线音乐是如何影响到青少年孤独感的本质和实质,从而导出作为音乐工作者又是如何积极、正确的引导在线音乐对青少年健全人格和品格的塑造与培养。

在线音乐;人格;青少年;孤独感

音乐是人类巅峰体验和心理动机的自我表达。[1]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迅速崛起的互联网传播媒体,实践了音乐发展和传播的业界革命,以在线音乐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网络音乐强势冲击了传统音乐的创作、表演、传播、欣赏、营销等诸多理念,且增大了音乐受众的群体,使音乐深度介入到大众的日常生活,成为影响个体人格特征、个性心理倾向、心理健康水平,继而促进大众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在线音乐受众群体年轻化的必然趋势,其对青少年群体的影响是深远的。

一、心理学视域下的在线音乐

在线音乐是科技与艺术结合的臻品。21世纪初,具有强大信息分享、沟通、传递功能的互联网技术,不但快速的传递着静态文字、图像等信息,且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散播这动态的视频、音频信息,使以CD等唱片技术为载体的音乐形态发生了巨大的革新,打破了传统的地缘政治、音乐文化、音乐产业等概念,形成了以互联网技术为载体,以视频、音频音乐为中心的超越国界、文化、语言的名副其实之“地球村”音乐文化,并重构了人类共同守护的精神家园。互联网技术在远程性、交互性、开放性等方面所占据的优势,使在线音乐诞生之后迅速崛起,成为音乐传播史上的第七次革命。什么是在线音乐呢?广义上讲,指的是网络上的音乐实践活动。包括,手机下载铃音、网络游戏音乐、视频点播音乐、网站背景音乐、FLASH动画音乐等等,虽种类繁多,但共同性显著:即通过线上(互联网)传播、由网友制作、以流行歌曲为主要内容。

具体说来,在线音乐有如下特征:第一,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以自娱自乐为主,不被商业利润驱逐,通过简单朴素的音调、歌词直白的表达人们的内心情感和思想。第二,在线音乐创作的种类迅速增加,如被青少年所追捧的Flash动画音乐、MTV视频音乐等。第三,在线音乐具有非主流倾向,网络的普及和网络时代的到来,使传统的视听和欣赏方式与行为变得更加多元和开放,数字化的在线音乐其低门槛的下载方式,使受众的音乐实践更加主动和自由,摆脱了传统音乐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的限制,使音乐的传播更加主动、自主,与电视音乐相比,在线音乐的政教色彩弱化,凸显了以娱乐价值为主的“非主流”特征。第四,音乐受众群体的低龄化。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特质使网站上的在线音乐品种繁多,成为名符其实的“音像店”,其制作、传播和互动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吸引了大批的网民积极参加。一方面,在线音乐的制作和传播更加简单和平民化。另一方面,广大网民的踊跃参与促使传播双方交互性和受众队伍的年轻化,通俗易懂、诙谐幽默的在线音乐,流俗化趋势吸引着追求大批新鲜、刺激感的00后,90后。

在线音乐依托互联网信息化的便利,为当前音乐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活力,并成为青少年学习、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越来越多的深度参与注入到青少年日常生活。与此同时,在线音乐却如一把双刃剑,在开阔青少年视野,给予青少年方便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引发了诸多问题。其中,涉及到青少年心理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由于自控能力不足,过度沉迷网游中不能自拔,盲目依赖互联网,导致了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深陷网络成瘾。青少年作为在线音乐的主要受众,从心理学上讲,正处于认知、性格、情绪、社会性等完善和成型的时期,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对在线音乐的选择和使用无标准和节制,特别是流俗的、低趣味的在线音乐严重影响青少年人格的完善和社会性发展,使其心理健康水平下降,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严重受损,过度沉迷于以在线音乐为主要内容的互联网的虚拟世界中,使青少年的社会活动参与度下降,与人沟通的能力退化及社交圈子越来越窄,促使了青少年孤独感的形成,甚至有些青少年出现了抑郁、焦虑等严重的精神疾病。国内的学者专家们基本认同“孤独感”的如下界定:首先是一种主观心理感受或体验,原因是由对人际交往的渴望与无法另人满意的人际关系的差距而引发,直接表现为孤立、寂寞、无助、厌烦、郁闷等不良的情绪,当无法排解这些精神空落感时便产生了精神质、神经质的个性性格特征和个性心理。[2-3]

当青少年个体感觉到空虚孤独,不擅长于处理人际关系,但又渴望与人交往,在内心与实际中存在一定的差距时所引起的一种主观郁闷、寂寞、孤立无助等消积情绪,随之形成的失落感、挫败感、甚至片面的自我否定,严重影响了青少年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4]因此,从青少年人格心理学的视角看在线音乐的发展现状,其对青少年孤独感的形成有直接的影响。

二、在线音乐影响青少年孤独感的现状及成因

(一)在线音乐影响青少年孤独感的现状

青少年孤独感的形成与介入与在线音乐的合理使用密切相关,二者在当前的网络时代中相互钳制、异化,笔者通过对一组问卷调查所得数据,对过度使用在线音乐与青少年孤独感程度进行理论上的析因分析。随机整群抽样了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音乐系一年级学生,发放自编“青少年孤独感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80份(男生60份,占样本的34%;女生120份,占样本的66%),问卷均采用无记名回答,这些大学生的平均年龄18岁。在本次调查的180位大学生有效被试中,青少年孤独感的成因与水平与在线音乐使用频率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关系。如下表:

表1 孤独感的成因和水平与在线音乐使用关系

调查结果表明:一方面,孤独感的变量和水平与青少年的在线音乐的使用相关,其孤独感的两组因子与在线音乐使用的数据不同程度的相关,且人格与失控因子的相关程度较高,说明在线音乐成瘾及其容易导致青少年产生痛苦、焦虑等负性情绪状态,产生人格的孤独感,从而否定自我,引起行为失控。在线音乐的使用使青少年关注于虚拟世界而与现实世界隔离,使现实世界的人际关系越来越陌生和淡漠,虚假、脆弱的网络关系无法满足青少年的归属感和实现自我认同,滋生了相关的负面情绪,如无助感、罪恶感、焦虑、抑郁等等,这些都是孤独感的具体体现。如上表所示,在线音乐使用时间和孤独感量变与水平显著相关。10%的青少年认为每周使用在线音乐超过5个小时必定会减少与家人、朋友相聚,参加社交活动的时间,从而影响现实生活中青少年与亲朋好友的人际关系。在线音乐使用越多,青少年的孤独感越强烈,量变程度越高,且作为受众群体的青少年的人格孤独高于社交孤独,由此表明,青少年的情感孤独、人格孤独更容易受到在线音乐的影响,而社会结构的急剧转型、社会竞争的越发激烈,及传统家庭结构和社会生活在城市化进程中的解体等等大的社会环境,同样导致青少年从稳定的社会组织中脱离,增加了其孤独感的普遍存在。

另一方面,孤独的青少年个体更容易受在线音乐的吸引。[5]个体自我同一性的确立正处在青少年阶段,当理想人生与现实社会的差距过大时,成长过程中的冲突、不安和叛逆等心理尤为突出,在寻找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统一的方式和途径中充满了痛苦和迷茫,互联网中的在线音乐以其多功能性、互动性、可操作性和虚拟性等特点,极其符合青少年学生的猎奇心理,并成为他们借以消除孤独所引起的焦虑感的最佳选择。问卷显示,孤独的青少年在社交、交友、情感交流和参加社团活动等方面有种种困难,在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上比较低效、进而容易逃避,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就成为其逃避自尊的理想避风港。

(二)在线音乐影响青少年孤独感的成因分析

究其主要原因,首先,在线音乐的使用者多是匿名身份,给青少年提供了相对的安全感和自由感,他们可以肆无忌惮的表达自我,在虚拟的环境中获得一定的情感满足。[6]

其次,孤独感的青少年在线音乐的平台上,更加自主的控制交流的对象,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音乐欣赏和创作的种类,更积极的形成独特的自我表征。

再次,孤独感的青少年通过自主选择的在线音乐来化解焦虑不安,减轻压力和消极情绪,在线音乐能够提供广阔的交流和释放平台,降低自我孤独意识并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

由此,在线音乐的使用与青少年孤独感之间存在着互动双向关系,过度使用在线音乐会导致各种孤独感加重,且不同类型的在线音乐(高雅、低俗)会对对青少年心理产生幸福和孤独两种截然不同的感觉。孤独的青少年会愈发的强迫自己沉溺于低俗的在线音乐,与健康的社会生活渐行渐远,使青少年人格心理更加孤独,最终导致行为失控。

三、加强在线音乐塑造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建议思考

如上所述,在线音乐与青少年孤独感之间的互动双向关系必然引发笔者思考如何发挥在线音乐,究竟如何有效的抑制青少年孤独感,方能塑造青少年的健全人格。

(一)倡导营造纯净化的赋有正能量的在线音乐网络大环境

流俗化在线音乐的肆掠,必然引起民众对健康在线音乐、纯净网络环境的呼吁。21世纪初,自雪村《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奇迹般的引发在线音乐创作与传播的狂潮,并颠覆了专业音乐人的话语权威,一批带有反叛表情的原创音乐作品悄悄复苏(始于崔健80年代《红旗下的蛋》),以摇滚、HIP-HOP、说唱等曲风为主,用嘶吼、呼喊、嚎叫、粗口等表达人们的愤怒、放肆和粗鄙,成为网络精神的主要标志,深受青少年的追捧和喜爱,大量玩世不恭,模糊暧昧、寻欢作乐的在线音乐作品在消费主义文化逻辑的疏浚下,模糊着广大青少年的价值边界和选择底线。如《爱情买卖》、《香水有毒》《那一夜》、《我爱人民币》等等,靠淫言秽语、宣传色情,夸大社会黑暗、扭曲社会现实等恶俗之风来吸引点击率的在线音乐沦为资本的奴隶,在以资本为主导的在线音乐的传播过程中,音乐再次成为带着镣铐舞蹈的囚徒;“口水歌”的泛起则降低了国民的音乐审美水准,这种“快餐式”的在线音乐,词曲粗糙、简单,以戏谑、反讽的主基调实践价值颠覆,如《两只蝴蝶》、《老鼠爱大米》《老婆老婆我爱你》等等之类的传唱度非常高,如果成为中国现代音乐的主流,则势必会对青少年形成玩世不恭的相关心理,增加其孤独感;在线音乐同样是恶搞和歪唱的重灾区,如,《酒桌的你》、《钞票代表我的心》、《再笑江湖》等等以恶搞为噱头,迎合在线音乐受众猎奇好玩的心理,其脏话连篇、格调恶俗的创作势必对青少年健康心理的完善产生重大影响。2013年来,大批一夜爆红的在线音乐歌手冲击着青少年幻想着自己亦能成名,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因此,只有全社会关注并投身到加强赋有正能量的在线音乐的创作发行,过滤网络杂质,营造纯净化的在线音乐网络大环境,方可塑造出青少年健全人格。

(二)打造社会单元的音乐健康文明理念

在线音乐使用与青少年孤独感繁杂关系,为当今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实践提供重要启示:

1.基于学校层面的考量——培养健全的音教机制

培养学生甄别信息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信息时代下,堵不如疏,学校在传授计算机技能的同时,加强学生获取信息、评价信息、使用信息的能力,使学生能自觉的过滤流俗化音乐的消极影响,树立正确的音乐价值观,并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避免过分的沉迷与在线音乐的不当和过多使用,而产生孤独感。

2.家庭教育扮演重要角色——树立健康人格

正确的家庭教育、温暖的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健康心理的成长非常重要。当下社会,巨大的生存压力导致出现诸多留守儿童,他们缺乏父母的监管和关爱,沉溺于网络,有些父母一味强调孩子的考试、升学、就业等压力,只关注孩子的成绩,忽略了其生活、社交、抗压等健康心理的培养和情感交流,逼迫孩子选择在线音乐等网络虚拟方式减压、交流,这样很容易导致孩子产生孤独、抑郁等心理障碍,严重影响孩子正常的学习、人际交往,并使孩子形成网瘾。

因此,只有社会的最小单元——家庭担负起了最重要的角色,培养孩子健康人格,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怀爱护,让其学会真善美,教会爱,善于识别、分辨适合自己的,学会灵活使用,这样,一个家庭振兴了,一个民族才可能振兴。

3.严把源头质量关——健康人格教育需从娃娃抓起

在线音乐引发青少年孤独感,究其根源是教育的变质,是人文关怀的腐烂,是世俗的糜烂,是物欲横流的拜金主义的恶习。只有抓好本质,控制源头,适当截流,健康人格教育需从娃娃抓起,问题方能迎刃而解。健全人格培育包括正确恰当的行为方式、应对问题的积极方式、乐观的心态、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等等。

四、结论

良好的性格能避免在线音乐与青少年孤独感之间的恶性循环,能有效将在线音乐塑造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影响最大化。合理有效的使用在线音乐可以缓解青少年的消极情绪,达到娱乐和放松的目的,从而塑造青少年的健全人格,对社会与人的重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7]当然,在线音乐使用对不同个体的情绪有不同的影响,在选择在线音乐使用时要针对各自的人格特征的选择合适的方式。

[1] 许 倩. 浅谈音乐与思维的联系[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7(2): 109-112.

[2] 杨 丽, 童 俊. 家庭气氛对青少年孤独感的影响: 自我和谐的中介作用[J]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3, (11): 135-137.

[3] 蔡音颖, 叶亚玲. 网络歌曲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对策[J]. 宁波大学学报, 2007, (4): 94-96.

[4] 王岗峰, 美育与美学[M]. 厦门: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6: 159-168.

[5] 才源源, 崔丽娟, 李 昕. 青少年网络游戏行为的心理需求研究[J]. 心理科学, 2007, (1): 169-171.

[6] 黄 海. 大学生孤独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 南昌: 江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5.

[7] 唐旭君. 论沈从文创作中的音乐性元素[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社会科学版), 2012, 6(6): 134-137.

The Inf l uences of Online Music on Adolescent Loneliness

LI Jing-ya
(Hunan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University, School of Music, Changsha 410205, Hunan, China)

After a careful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nline music and adolescents’ loneliness, this paper analyzes how online music inf l uences the nature and essence of adolescents’ loneliness and how musicians create and cultivate adolescents’healthy personality and character through the active and proper use of online music.

online music; personality; adolescent; loneliness

C40-014

A

1673-9272(2014)04-0176-03

2014-03-14

2012年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使用在线音乐对青少年人性孤独感的影响调查”[编号:湘教通〔2012〕402号第433项]。

李婧雅(1987- ),女,宁夏银川人,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音乐学院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音乐欣赏。

[本文编校:李浩慧]

猜你喜欢
在线音乐青少年音乐
青少年发明家
大学生在线音乐感知价值量表的编制与检验
微吧
音乐
在线音乐对青少年孤独感的影响
浅析我国在线音乐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途径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