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点“期待” 让“阅读”灿烂

2014-12-29 22:18王丽娟
启迪·教育教学 2014年12期
关键词:期待期待视野语文阅读

王丽娟

[摘 要]鉴于高中生阅读知识面比较狭窄,阅读积极性不高,阅读课堂效率低,本文追根溯源,并且对症下药提出了一些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对策。建议更新师生的阅读理念,树立科学的阅读教学观;建立学生本位的阅读模型,深化、丰富学生的“期待视野”,进而实现学生与文本的良性对话,提升学生的阅读期待品位,拓宽学生的阅读期待视野,让阅读期待真正彰显出课堂的生命活力。

[关键词] 高中学生  语文阅读  策略  期待视野

阅读是学生成长的阶梯,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高中语文开展阅读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和智慧的发育阶段,在成长的历程中需要知识和经验的素养。阅读是获取信息的桥梁,学生通过阅读来获取丰富的精神食粮,从而获得成长的新动力。因而高中语文开展阅读教学是重要的教学策略。

一、山下千林花太俗:高中语文开展阅读教学迫在眉睫

1.阅读是高中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对高中生来说,培养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积极主动地获取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必要前提。高中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阅读活动,是在学习中获得知识、培养性情、汲取营养和前进的力量的重要途径。阅读是个体积极地获取知识的学习过程,是知识的内化和转移。阅读是一种自主学习、自主提高的过程,没有阅读主体强烈持久的兴趣作依托,势必流于应付、点缀或猎奇。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对高中生来说,培养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积极主动地获取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必要前提。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阅读活动,是在学习中获得知识、培养性情、汲取营养和前进的力量的重要途径。

2.阅读是高中学生认识社会的重要媒介

阅读是高中生获取外界信息,跨越历史的长河了解历史、认识社会的重要媒介。阅读是人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途径,它可以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直接同中外大师对话,或聆听他们的教导,或与他们切磋辩驳。一个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阅读活动,任何有成就的人从阅读中获得知识,培养性情,汲取营养和前进的力量。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和智慧的发育阶段,在成长的历程中需要知识和经验的素养。《陋室铭》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境界,《不自由,毋宁死》所暗喻的精神追求,《我有一个梦想》所展示的道德情操,《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所凝聚的对先哲的聪明睿知的展示,《宇宙的未来》对人的精神力量的肯定,《人是能够思想的芦苇》对人的个性品质的培养……  散文中《巴尔扎克葬词》、《美腿与丑腿》、《我为何而生》等较好地将人类美德展示了出来,增加了小品文的品种及数量,做到了知识性和人文性的有机和谐。阅读是获取信息的桥梁,学生通过阅读来获取丰富的精神食粮,从而获得成长的新动力。

二、寻根探底究根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高中学生对阅读学习兴趣索然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阅读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过程,但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由于教师的引导和方法的陈旧,学生对阅读兴趣索然。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自主学习”不是自由学习,“自主学习”的核心品质是独立性,而独立性的前提是要“我”能学,即学生要有自主学习的能力。长期以来,高中文学作品教学中多是“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忽视了学生在学习文学作品中主动性,其结果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课堂缺失探究和互动、课堂涣散无章、课堂教学模式僵化,学生感受不到文学作品学习的乐趣,失去了语文教学的活力。当前教学实践中这些误区归根结底是由于割裂了文学作品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造成的,片面强调工具性或架空人文性,而造成了教学实践中的误区。在高中教学中,教师为了完成课堂阅读教学,而往往提前设计好了问题和答案,在教学中教师只是引导学生如何回答出自己的问题,而忽视了学生的自主阅读和自主研读,没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就无法实现学生语文阅读的高效积极开展。在不彻底的素质教育下,学生不喜欢读课外书已成了事实。阅读成了一种课上学习的“任务”,学生失掉了课外阅读的兴趣。

2.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高耗低效

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阅读教学所占的课时多,教师花费的心血大,然而,教学的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呈现出“高耗低效”的现象。教学中,有些教师片面地理解了教师角色的改变,往往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将课堂交给学生,教学的思路随着学生课堂表现而不断调整。教师过度强调学生自主性和主动性,将学生的自主学习片面夸大作用,变“一言堂”为放羊式学习,失去了真正的教学指导作用。长时间的应试教育使高中语文问绕高考运作,文学作品的学习也成为应试教育的点缀。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文学文学因为不是高考的必考点,因而得不到教学应有的重视,本应重点讲解的文学作品也变成了自读和课外阅读,教师不重视、学生没空学。这种现象到了高中三年级时尤为突出,在高考的压力下,许多老师都将第五册和第六册的内容压缩和删减,在这两册中的文学小说选读作品都被安排成了学生自读或者忽略不计,文学文学因为不是高考热点而惨遭“冷遇”。

三、吹尽狂沙始到金:提高高中阅读教学效率的对策

1.更新师生的阅读理念,树立科学的阅读教学观

一是知识传授与阅读能力的有机结合。知识的传授学习和能力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在字词句篇的学习掌握过程中,学生细微地理解了文章的意思,在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形成了阅读能力,获得了人文熏陶。在旧的课程中,教师扮演的是知识的拥有者、传授者、灌输者这么一个角色,而学生则成为学习的被动者。被动学习的结果只会掌握部分字词而丢掉整片文言精华的“森林”。因此,知识性和人文性的结合是基础知识和阅读能力的协调推进过程,把学生主动学习与教师引导有机结合,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主动阅读过程中进行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训练,让学生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中获得了阅读的能力和丰富的人文素养。二是语言文字训练与学生心灵感悟相结合。叶圣陶先生曾谈论过的基础知识学习和心灵熏陶的关系,认为知识的学习和心灵的感悟应该相互协调,语文“‘听‘说‘读‘写宜并重”。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听、说、读、写,在具体文言篇章教学中要抓住典型文言文语言进行重点理解、重点训练,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文言知识。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心去领悟文章内涵,从而体会文本固有的人文价值。

2.建立学生本位的阅读模型,丰富学生的“期待视野”

首先应该改革教师的传统教育思想,改变过去教师为主的教学观,认识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阅读教材选取要难度适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就要围绕学生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来进行教学,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将学生的需求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然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材在文学作品难易度的把握上不够理想,所入选的科技文如霍金的《宇宙的未来》包含了深邃的宇宙时空概念,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入选的文学作品在目标确定和能力培养上也没有形成循序渐进的体系,多是掺杂在文言文、国内现代文的编排中,没有体系可谈。特别是初中与高中没有形成很好的衔接,没有注意到作品体系和难易度之间的交替推进,无形中增加了赏析和理解文学作品的难度。选文中一些西方现代派小说和后现代派小说具有一定的陌生感,如将卡夫卡的《变形记》、伍尔夫的《墙上的斑点》、贝克特的《等待戈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等选入高中教材,学生由于缺少相应的现代派小说文学常识而学起来破费心思,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进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在对话型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珍惜、爱护并鼓励学生作为读者的创造性的阅读天性,而不是去限制、规范、扼杀学生内在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与教师相比,学生毕竟是一个相对稚嫩的对话者。他们在对话中的最大特点是“期待视野”的相对贫乏,师生在这方面存在着相对的落差,这就决定了对话中教师引导调控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要实现学生与文本的良性对话,关键是建立起能在文本与读者之间调节的直接语境。这种语境的建立一方面要靠学生从文本的暗示或意指中发现,另一方面,教师也必须为学生的对话活动提供必要的指导,尽可能多地丰富学生的“期待视野”,使学生建构起良好的对话图式。教师对学生的引导调控应着重解决学生在语感、知识结构、生活阅历(情感体验)、对课文的关注重点角度等方面的不足。

现代大语文观要求学生要从生活中学到语文知识,学习语文知识最终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应该充分发挥乡村自然人文优势,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语文和生活相联系,在多彩的农村生活中丰富知识,提高语文综合能力。例如必修二第一单元“亲情”板块中的活动设计“回家主动为父母做一件事,比如为他们洗脚,为他们夹菜等,看看他们是什么反映。将这些记录下来,并写出自己的感受。”通过学生在农村日常生活中亲力亲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孝敬父母,通过观察父母的反映来认识亲情认识爱,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能力是“掌握知识的技能”,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高中语文选文要有指向性,选文的指向性是针对选文的教育价值而言的,这里所谓的教育价值,是指选用这篇文章的主要目标及其应用效果。20世纪五六十年代,意识形态和主流文化都是为了巩固新生政权,当时的文化主题大多是歌颂社会主义和劳动人民的勤劳、朴实等,因此,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以苏俄文学为主,多是《十二月的莫斯科》《朝鲜的树在中国开花结果》等具有强烈政治色彩的文章。

著名语文教育家刘国正曾指出:“阅读不仅仅是手段,是技能,它还是生活,是发展,是人的本质的丰富性的展开。”学生对阅读的期待不仅是他们对自身生命的一种观照,还是他们对自己的精神和灵魂的一次洗礼,更是他们对人的发展和提升的实现。因此,教师在开启学生阅读期待的过程中必须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深入思考问题的习惯,提升学生的阅读期待品位,拓宽学生的阅读期待视野。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们教师不能仅仅把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作为阅读期待的第一要义,而是要让学生的阅读期待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服务,为提升学生个人的审美情趣服务。唯其如此,阅读期待才能真正彰显课堂的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 吴文强.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09(21).

[2] 许友东.关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J].华章,2008(21)

[3] 柏榜秀.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年,2009(10)

[4] 周云.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J].教师年,2009(11)

猜你喜欢
期待期待视野语文阅读
从接受理论看中国高校简介英译
探究如何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策略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探究
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功利性问题
阅读反思: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