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庆义,谢仁践,欧应阳
(亚德诺半导体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518048)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目前我国已经悄然进入了4G时代,以中国移动为主导的TD-LTE(Time Division Long Term Evolution分时长期演进)技术开始全面铺开。TD-LTE是TDD版本的LTE技术,它将大大提高目前的上网速度,使无处不在的高速上网成为可能。随着上网速度的提高,移动数据业务的增长,TDD移动通信设备对电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TDD的负载在不断的跳变,使得电源的输入电流纹波急剧增大,普通的单级全桥变换器已经很难满足这种要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双级拓扑结构,使得电源在负载持续不断的跳变时,输入纹波电流依然较小。这种拓扑结构减小了输入电解电容的容值,从而减小了整个电源的体积,提高了电源的功率密度和可靠性。
在目前的通信电源应用中,大多数电源都采用如图1所示的单级全桥变换器。其中Q1-Q4组成原边的全桥电路,Q5-Q6组成副边的同步整流电路,T1为隔离变压器,L1为输出电感。
图1 单级全桥变换器
这种单级全桥变换器的拓扑结构非常简单,它通常采用一个电压环控制就可以使整个系统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但是这种单级拓扑在输出电流剧烈变化的时候,输入的电流也会跟着剧烈变化,有的时候甚至会造成输入电流的振荡,这无疑会加大输入电流的纹波,降低输入电解电容的寿命,增加线路的损耗,同时也会增加EMC滤波器的体积,增加电解电容的容值,从而增大整个电源的体积。
为了在输出负载剧烈跳变时能够减小输入电流的纹波,本文提出了一种双级的变换器结构[1~6],其中前级由升压电路构成,后级由全桥变换器构成。该变换器能够在输出负载剧烈跳变时,大大降低输入电流的纹波,减少输入电解电容的容值,提高电解电容的寿命,减小输入滤波器的体积,提高电源的功率密度。
该变换器分为前级和后级,具体的电路结构如图 2 所示。 其中前级变换器由 L1,Q1,D1,C2组成。 该级变换器采用电压外环电流内环的控制方式,一方面将输入电压升高到Vbus的母线电压,另一方面使输入电流跟踪输入电压,当输出的负载电流剧烈变化时,该变换器能够控制输入电流,使输入电流跟随输入电压(输入电压为稳定的直流电压),从而使得输入电流的纹波变得很小。该变换器的后级由Q2,Q3,Q4,Q5,Q6,Q7,T1,C3组成一个开环的全桥变换器,它将变换器的母线电压Vbus转换成所需的直流电压Vo。该级变换器的后级与图1所示的全桥变换器有所不同,在图1中的全桥变换器的输出有一个较大的续流电感,而该级变换器的输出没有输出电感,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电容。该级变换器的控制采用固定占空比的控制方式,将Vbus的母线电压经过变压器隔离以后转换为输出电压Vo。该变换器后级相当于是一个不调制的开环隔离型直流变换器。在变换器工作时,变换器前级的频率为后级频率的两倍,这样使得前后两级产生的纹波频率一致,避免因为频率不一样而产生输出纹波拍频的情况[7~12]。
变换器的整个工作状态可以分成四个阶段,具体的工作时序如图3所示。
2.2.1 变换器的工作状态1
图2 低输入纹波电流的双级变换器
图3 变换器工作时序图
在t0-t1时刻,Q1开通,D1关断。输入电流流经C1,L1和Q1,电感L1两端电压等于输入电压,电感L1开始储能,电感电流线性上升。此时D1关断,Vbus处于放电状态,输出Vo的能量由Vbus提供。同时Q2和Q5开通,SW1点电压等于Vbus,SW2点电压等于零,变压器T1开始向副边传递能量。直流电压Vbus经过Q2和Q5斩波以后转变成脉动的交流电,该交流电经过变压器T1,将脉动的交流信号传递到副边,此时变压器同名端相对地的电压为正电压,Q7开通,输出电流流经变压器中心抽头后,经过电容C3和Q7,最后流回变压器。输出的交流电经过输出电容滤波后转变为直流的输出电压Vo。变换器的工作状态如图4所示。
2.2.2 变换器的工作状态2
在t1-t2时刻,Q1关断,D1开通。输入电流流经C1,L1,D1和 C2,电感 L1两端电压等于输入电压减去Vbus的电压,电感L1开始放电,电感电流线性下降。此时D1开通,Vbus处于充电状态,输出Vo的能量由Vin提供。同时Q2和Q5开通,SW1点电压等于输入电压,SW2点电压等于零,变压器T1开始向副边传递能量,此时变压器同名端相对地的电压为正电压,Q7开通,输出电流流经变压器中心抽头后,流经C3和Q7,最后流回变压器。变换器的工作状态如图5所示。
图4 变换器工作状态1
2.2.3 变换器的工作状态3
在t2-t3时刻,Q1开通,D1关断。输入电流流经C1,L1和Q1,电感L1两端电压等于输入电压,电感L1开始储能,电感电流线性上升。此时D1关断,Vbus处于放电状态,输出Vo的能量由Vbus提供。同时Q3和Q4开通,SW2点电压等于Vbus,SW1点电压等于零,变压器T1开始向副边传递能量,此时变压器同名端相对地的电压为负电压,Q6开通,输出电流流经变压器中心抽头后,流经C3和Q6,最后流回变压器。变换器的工作状态如图6所示。
图5 变换器工作状态2
图6 变换器工作状态3
2.2.4 变换器的工作状态4
在t3-t4时刻,Q1关断,D1开通。输入电流流经C1,L1,D1和 C2,电感 L1两端电压等于输入电压减去Vbus的电压,电感L1开始放电,电感电流线性下降。此时D1开通,Vbus处于充电状态,输出Vo的能量由Vin提供。同时Q3和Q4开通,SW2点电压等于Vbus,SW1点电压等于零,变压器T1开始向副边传递能量,此时变压器同名端相对地的电压为负电压,Q6开通,输出电流流经变压器中心抽头后,流经C3和Q6,最后流回变压器。变换器的工作状态如图7所示。
图7 变换器工作状态4
将PWM三端开关器件电路模型应用到该双级变换器的电路中,采用准静态分析方法,就可得到CCM(电流连续模式)模式下变换器的小信号等效电路模型,如图8所示。
对该电路列KVL,KCL的方程
其中Vin为输入电压,in为输入电压的变化量,L为前级变换器的电感,IL为前级变换器的电感电流,L为电感电流的变化量,Vo为输出电压通过变压器匝比折算到原边的电压,D为变换器的占空比,o为输出电压的变化量,C为变换器的等效输出电容,R为变换器的等效输出负载。在稳态时变换器的等效方程如下
联立上述(1)式和(2)式,假设输入不变,并经
图8 变换器电流环等效电路
过拉氏变换,可得电流环传递函数Gid(s)为
假设变换器中的器件为理想器件,线路中没有损耗,变换器的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输入电流完全跟踪输入电压,则有:
式中:k为输入电压的比例因子;Vc为电压补偿器的输出量;kff为输入电压前馈增益;Kin为输入电压的增益;Vin_rms为输入电压的有效值。联立式(4)和(5)两式,加入小信号的变化量并线性化方程,可以得到电压环的小信号方程,如下所示。
图9 变换器电压环等效电路
其中
根据电压环的小信号模型,可得电压环的传递函数Gvc(s)如下:
该变换器采用电压外环和电流内环的双环控制方式,变换器的控制框图如图10所示。输出电压与参考电压Vref进行比较后,将误差信号通过光耦传递到原边,误差信号经过电压环的补偿HVC后,做一个乘法运算,运算的输出做为电流环的参考信号,使输入电流跟踪这个参考信号。其中电压环的带宽比较低,电流环的带宽比较高。这样使得输出电压的纹波不会注入电压环,从而影响电流环的参考信号,使得输入电流不跟踪输入电压。
图10 变换器控制框图
图中Kin为输入电压的增益,Ki为输入电流的增益,HVC为电压环的补偿器,HiC为电流环的补偿器。该变换器采用原边的控制方法,将控制器放在原边,输出的电压信号经过线性光耦隔离后,传到原边, 原边 Q1,Q2,Q3,Q4和 Q5的 PWM 信号由控制器直接控制,不需要进行隔离,Q6和Q7的PWM控制信号需要经过光耦隔离后输到副边,经过驱动器后驱动 Q6和 Q7[13~15]。
图2 所示拓扑结构在一个240 W的直流变换器上得以验证。该变换器的输入电压为36~60 V,输出电压为12 V,总功率为240 W。该变换器采用DSP数字控制器,先将36~60 V的输入电压变换成72 V的母线电压,再利用开环的全桥变换器将72 V的母线电压转变为12 V的输出电压,其中全桥变换器的变压器磁芯为ER30,变压器的变比为6:1,Q1,Q2,Q3,Q4,Q5,Q6,Q7的型号为 IPD068N10N3G,D1的型号为 VB40100C,L1的电感量为 1 mH,Q1,Q6,Q7的驱动器为 ADP3654,Q2,Q3,Q4,Q5的驱动器为UCC27201,变换器前级的开关频率为200 kHz,后级的开关频率为100 kHz。当输出负载剧烈跳变时,72 V的母线电压也会跟着剧烈变化,这时采用双环的控制方法,控制输出电压和输入电流,使输入电流跟随输入电压,从而大大减少了输入电流的纹波。
图11 所示为只有单级全桥变换器工作时的波形,此时前级的升压电路没有工作。其中CH1为前级升压电路的驱动电压波形,此时驱动电压为零,升压电路不工作。CH2为输出电压波形,CH3为输出电流波形,它以2.5 A/μs的速度从5 A跳变20 A,再从20 A跳变回5 A,跳变的间隔为10 ms。CH4为输入电流波形。从图上可以看出,在传统的单级全桥变换器的控制下,输出电压随输出电流的变化相对变化较小,因为输出电压在电压环的控制下将输出电压控制在一个稳定的值。然而CH4的输入电流随着CH3输出电流的变化而剧烈变化,从图上可以看出,在只有单桥全桥变换器工作的时候,输入电流的纹波达到6 A左右,这将大大降低输入电解电容的寿命,降低电源的可靠性。
图11 单级全桥变换器的输入电流纹波
图12 双级变换器的输入电流纹波
图12 所示为双级变换器工作时的波形。其中CH1为前级升压电路的驱动电压波形,从图上可以看出此时前级升压电路处于工作状态。CH2为输出电压波形,CH3为输出电流波形,它以2.5 A/μs的速度从5 A跳变20 A,再从20 A跳变回5 A,跳变的间隔为10 ms,CH4为输入电流波形。从图上可以看出,当输出电流做大动态的剧烈跳变时,不但输出电压的变化很小,而且输入电流的纹波也很小。当两级变换器工作时,输入电流的纹波电流只有1 A左右,这将大大提高输入电解电容的寿命,同时也提高了电源的可靠性。
单级全桥变换器在输出负载做大动态的剧烈跳变时,很难降低输入电流的纹波。本文提出双级的直流变换器,通过控制输出电压和输入电流,不仅能使输出电压稳定在一个恒定的值,而且当负载做大动态的跳变时,也能控制输入电流,使输入电流的纹波大大降低,从而减小了输入电解电容的容量,减小了电源的体积,提高了电源的可靠性。
[1]K Yoo,J Lee.A 10kw two stage isolated/bidirectional DC/DC converter with hybrid-switching technique[J].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2012,60(6):2205-2213.
[2]R Y Cheng.Two-Stage Approach for 12-V VR[J].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2004,19 (6):1498-1506.
[3]S Mohamed,S Ahmed and O Mohamed.Design of integrated POL DC-DC converters based on two-stage converters[C].Applied Power Electronics Conference and Exposition,Mar 2013:2098-2105.
[4]X G Xie,Y Ni,S Yao.A new family of isolated two-stage converter[C].Energy Conversion Congress and Exposition,Sep 2009:676-680.
[5]Z Zhang,O C Thomsen,M Andersen.A two-stage dc-dc converter for the fuel cell super capacitor hybrid system[C].Energy Conversion Congress and Exposition,Sep 2009:1425-1431.
[6]T Qian,B Lehman.Buck/half bridge input-series two-stage converter.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2010,3(6):965-976.
[7]J Lee,Y Jeong,B Han.A two-stage isolated/bidirectional DC/DC converter with current ripple reduction technique[J].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2011,59(1):644-646.
[8]C Klumpner,F Blaabjerg.Modulation Method for a Multiple Drive System Based on a Two-Stage Direct Power Conversion Topology with Reduced Input Current Ripple[J].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Vol.20,no.4,pp.922-929.
[9]L L Wang,W M Zhang,Y Q Pei.A two-stage topology for 24V input low voltage high current DC/DC converter[C].Power Electronics and Motion Con trol Conference,May 2009:804-809.
[10]C S Leu,M H Li.A Novel current-fed boost converter with current ripple reduction for high voltage conversion applications.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2010,57(6):2018-2023.
[11]J M Kwon,E H Kim,B H Kwon.High efficiency fuel cell power conditioning system with input current ripple reduction.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2009,56(3):826-834.
[12]J Y Zhu,B Lehman.Control loop design for two stage DC-DC Converter With low Voltage/High Current Output[J].IEEE Transactions on Vol.20,no.1,pp.44-45.
[13]F Q Wang,H Zhang,X K Ma.Intermediate-scale Instability in two-stage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converters[J].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Vol.3,no.3,pp.438-445.
[14]E Kim,K Yoon,S Phum.Ope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wo-stage DC/DC converter for photovoltaic system[C].Applied Power Electronics Conference and Exposition,Feb 2012:681-685.
[15]R J Wai.Design of voltage tracking control for DC-DC boost converter via total sliding mode technique.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2011,58 (3):2502-2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