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红娟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 商务管理系,江苏 苏州 215123)
根据2013年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专拟招生专业设置备案结果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高职阶段共有328所院校开设商务日语、应用日语等日语相关专业。而日本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相信对日贸易的持续高速发展会让这种局面还将长期延续下去。而我校正处于日企相对集中的苏州,对懂日语的专业人才需求旺盛,因此如何培养更能适应新形势的高素质的对日技术应用型人才依然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需要认真探索的重要课题。
国务院于今年五月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规定》,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部署,对于深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造更大人才红利,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提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明确指出要建立健全课程衔接体系。但是现实的情况是:我们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却尚不完善,无法适应高职阶段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而作为商务日语等专业基础课的《基础日语》同样身处尴尬境地,问题多多。目前,很多院校《基础日语》教学的课程安排主要是以考试为落脚点,缺少对劳动力市场需求的调查和分析,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市场需求及职业能力要求之间存在脱节现象,课程的设置并没有真正为学生的就业服务。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都意识不到日语学习的重要性,认为课堂所学的东西与其日后实际工作不相干,而导致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学生都是从零基础开始学习,难度也相对较大。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需要对传统的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对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设置,并进行实践与研究,在学生基础日语知识学习完成后,加入职场日语通用技能学习和职场日语专业技能学习两大板块,使课堂学习与岗位技能需求零距离接轨,让学生切实体会到课堂所学内容是和毕业后的工作密切相关的,使学生尝到学以致用的乐趣,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同时,建立公共平台,使师生共享模块资源,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模块进行自主学习,把课堂学习和课后学习有机结合,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能全方位提高学生的日语听说读写能力和日常交际水平。
模块化教学法(MES)是20世纪70年代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以岗位任务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的实际岗位工作的完成程序为主线。其中的教学模块包括通用性教学模块和个性化教学模块,通用性教学模块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三大部分课程,其目的是为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打下基础,个性化教学模块主要为培养大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一是立足于拓宽学生眼界的选修课,一是针对本专业的实践锻炼设计。近两年来,模块化教学法也在高职阶段的教学中被广泛采用,其研究成为了职业教育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新方向,并且已经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比较系统的研究成果。借着这股改革的热潮,我们基础日语课也要紧随改革的步伐,及时调整教学模式,使日语课的建设与改革更好地为专业建设服务,为学生的就业服务。《基础日语》模块化教学的提出是建立在“坚持知识的掌握服务于能力的构建”的教学理念之上的,是建立在“以培养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为目标”的审慎思考之上的,通过用日语自我介绍,用日语进行邮件往来,用日语进行求职面试等模块教学,打破了以往长期专注于日语知识点教学的局限,使教学尽可能地接近现实环境,帮助学生通过对未来工作的提前演练,学会如何运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有效地解决问题,为学生适应毕业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具体举措如下:
一是从课程设置方面来(如下图所示)把授课内容分成三大模块(日语基础知识教学模块、职场日语之通用技能模块、职场日语之专业技能模块)。其中,每个模块还包括若干子模块,而子模块还包括一些小模块。
由于绝大多数生源都是从零基础开始学起的,所以起步阶段还是先从语言学习所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入手。但是在这个阶段的学习上有两点需要明确:一是知识点的难易程度,以“够用”为主;二是强调学生多练,充分体现高职阶段“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不断地训练中发展日语语言能力。职场日语之通用技能选择了学生进入职场所必须经历的几个典型的情境进行仿真实训,主要包括日常交际及自我介绍、个人简历制作及面试等,另外还穿插讲日企的特色和日本人的思维习惯等,这些都是学生进入职场后可以直接使用的基本技能。职场日语之专业技能主要是结合本校的专业设置,目前主要是软件外包(ITO)方向、商务外包(BPO)、金融外包(FO)等,在前面两个阶段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专业英语的强化训练。三个模块之间不是割裂的关系,模块与模块之间存在着层层提升、基础模块为后续模块提供服务和支撑。
二是从教学实际安排上,模块一的基础知识教学需要256个学时,即安排在第一第二学期进行,重点是日语基础教学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模块二的职场日语之通用技能需要96个学时,即安排在第三学期进行,重点是强化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拓宽知识面,提高运用能力;模块三的职场日语之专业技能需要96个学时,即安排在第四学期进行,重点是应用能力的切实提高,教师可以在学生实习期间经常到企业回访,了解企业用人的语言要求,对学生实习期间遇到的语言问题及时解决,另外可以定期组织实习学生经验交流,提高应用水平。
笔者认为课程改革的主旨在于要改变以往一课一练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把模块化教学贯穿教学始终,不管是日语基础知识阶段的教学,还是能力拓展训练和与就业相关的教学,都需要模块化。同时,可以真正实现语言学习跟专业和实际工作岗位的融通和无缝对接,让学生也觉得针对性强,可以学以致用,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当然,改革也需要一些保障措施,首先是作为教学主体的老师要解放思想,既然确定了改革的方向,就要有足够的勇气走下去;其次是要寻求教师之间的团队协作,改革以后课更难备了更难上了,协作才能提高效率共同进步;再次是要改革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考核的方式要有一个比较大的突破;最后,还要打造教学平台,充分发挥网络学习功能,让学生把课堂学习和课后学习有机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