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先锋,严 星
平先锋/长江大学经济学院助教,硕士(湖北荆州434023);严星/长江大学一年级教学工作部助教,硕士(湖北荆州434025)。
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教育大国,但却不能称为教育强国,即使目前高等教育已经普遍化,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相当大的差距,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近几年,笔者在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发现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所下降,这引起了笔者对学生教学质量问题的探索。一些学者对于此问题也有讨论,张艳萍等(2006)从政策的视角来观察高校教学质量问题,其以高校扩招为背景,讨论随着学生规模不断扩大,国家对于高校教育的政策导向问题,进而给出了政策上优化高校教育的措施[1];张玲(2013)从我国高校环境科学本科教学体系创新改革方面开展探索,试图从体制上找出影响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2];张俊(2006)探讨学分制下,本科生教学质量中的问题,提出优化的措施[3];何华春(2011)以我国研究型大学为研究对象,以8所高校为例,探讨当前本科教学质量,分析其影响因素并开展实证研究,试图进一步确认这一研究的成果[4]。胡盛楠(2013)也对本科教学质量进行了相应的评价和思考[5]。
笔者梳理相关的研究文献,认为对本科生教学质量问题的讨论是十分有意义的,以若干特定实例来说明这些问题也值得关注。本文以长江大学本科生教育为例进行分析研究,以期找到影响教学质量的原因,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办法,希望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笔者首先进行了以我院学生的上课出勤率、听课状况、课外学习情况以及各科成绩等为内容的问卷调查,发放500份问卷,回收478份,有效461份;其次,借助学校的教学评估平台,了解学生对教师的看法及态度;最后,分别与7位教师就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及教学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除此之外,还以旁听的方式收集了课堂教学的第一手材料。
必修课 专业选修课 公共选修课学生出勤率 99.7% 92.3% 89.5%
从统计结果看,必修课的出勤率很高,这与应试教育是分不开的。一方面必修课是学生日后找工作的主要技能凭证,另一方面是学生是否能顺利毕业的重要依据。而对于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学生们私底下流传着一句话:公共课必逃,专业课选逃。
认真听讲 看无关书籍 玩手机 睡觉 其他51.3% 7.1% 34.2% 6.3% 1.1%
上课的学生多数还是认真听讲的,但是手机由于机型较小易于携带而且功能日益完善,分散了一小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甚至有时还影响周边同学听课。
查阅资料同学交流师生交流参加辅导班 考证实践调研49.6% 15.3% 10.7% 51% 67% 5.6%
课下通过各种途径消化吸收课堂知识的有75.6%,其中自主学习的占比最大,学生私下交流以及和教师探讨的较少。调查发现,很多同学在课下报考很多证,以备工作之需。只有不到6%的学生有机会或自主开展实践调研,这也是学生难以适应社会的原因。
仅以几门基础课和技术课为例。
10级 11级 12级 13级高等数学 85.67 83.36 85.68 84.56计算机 81.98 82.53 83.56 82.35英语 89.65 91.37 89.66 87.15宏观经济学 75.89 78.56 79.65 78.25微观经济学 70.25 75.45 73.21 74.67发展经济学 76.59 76.54 74.51 76.54
表中成绩是除去3.5%的考试违纪后统计得出的,从数据上可以发现,基础课的成绩相对较高,技术课的成绩较低。显然,专业课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将来就业的重要敲门砖,而专业课未能学习扎实,说明现在很多学生未能把握学习的重点,也未重视学习的重要性。
另外,从学院组织的教学评估上看,学生的满意度为45%,不是很高;而且从与教师们的交流中也感觉到部分教师对现状的无奈,部分教师对改革教学方法的跃跃欲试。
首先,从学生的上课出勤率中可以看出学生求学的积极性。选修课出勤率低的原因,一是按照学校的培养计划,每名学生每学期只能选修几门课,而毕业要求却是必须修满规定的学分,这就打乱了部分学生的提前毕业计划,抑制了学生从高中迁移而来的求学欲望。二是上公共课的学生多且来自很多院系,加之教师只管完成教学任务,疏于管理课堂纪律的态度更是给学生偷懒行为提供了空间。三是学生刚从紧张激烈的高考中解放出来,又缺少了老师家长的紧密监督,自我控制能力又比较低,还有不少学长学姐的负面引导,使得缺课倾向愈加坚定。
其次,课堂状况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倘若课堂一直吵闹,纵使教师讲得再好,部分学生再想学,也无济于事。调查中发现,该校本科生的课堂很安静,除了老师讲课的声音外,没有其他的声音——学生在自顾自地关注自己的东西,缺乏对课堂知识的深入思考。而且在笔者随堂旁听时发现,有些学生竟然在课堂上用ipad玩游戏,在老师提醒后仍然玩得不亦乐乎,似乎笃定只要来上课签到就一定不会挂科似的。所以,不仅要重新引导学生对待现代高新科技产物的态度,而且还要端正他们对待学习知识的态度。
最后,在应试教育下成绩就是教育质量的最终反映。基础课的高均分是与学生们在中学时的刻苦学习分不开的,而较低分数的技术课或专业主干课是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的结果,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低均分不是学生的智力问题,而是学习态度、努力程度问题。对此探究后我们发现,对所学专业很多学生是无奈之选,并无兴趣;虽然学校给了大二时重新选择的机会,但对于那些偏科天才也是不公平的,因为高中学习的基础课仍然很大程度上阻止了他们按自己意向选择专业的进程。
另外,在和老师的交流中发现,这种状况除了与课程设计有关外,与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有很大关系。很多人只看到老师对学生的影响,而没有注意到学生的学习态度与老师的教学情绪也是相关的。如果老师感受到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他上课的临场反应能力也会提高,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反之,则教与学两不相长。
1.改革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人才培养计划并不能批量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而只有少部分与之契合的学生才能实现这种已经框定好了的人才培养计划。所以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只有因材施教,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目前,我国中小学生人数的下降正好给计划的调整创造了机会。
2.实行多样化的教学与评估,激发学生创造力。为闯过高考大关,大多数学生已经适应了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灌输式,即老师讲什么,学生就记什么、背什么,这大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改变这种格局,一方面要改变课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思考,另一方面,要制定规范化的评价标准,从各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促进学生取长补短。
3.加强学风建设,严谨治学。不仅要加强学生的学风建设,也要对教师的教风及学风进行监督管理,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学校实力的强弱与学风的好坏是分不开的,构建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必须有良好的学风做保障。可以建立学校层面的学风督导小组,在每一个院系组建学术研究和讨论小组,崇尚学习,探讨学术,培养学生科研和学习的兴趣。从长远看,可以尝试建立导师组制,集中学院的一些优势老师集中培养学生。以前主要在研究生中分配导师,现在可以尝试组建导师组和导师团来带学生,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要求和不同的内涵、范畴,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一个长远的过程中坚持,才有可能进一步提高本科生的水平。人才的培养既要有相应的培养纲要和制度规范,更需要人文的关怀和呵护,通过导师、优秀教师的服务,进一步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
[1] 张艳萍,蔡威,邵廷忠.从政策看高校本科教学管理[J].教育发展,2006(5):8-10.
[2] 张玲.我国高校环境科学本科教学体系创新改革研究[J].全国商情(理论版),2013(15):6-7.
[3] 张俊.学分制下本科生教学质量的全过程控制[J].高等教育研究,2007(4):42-45.
[4] 何华春.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国内8所高校为例[J].煤炭高等教育,2011(2):36-38.
[5] 胡盛楠.本科生教学质量评价[J].东方企业文化,百家论坛,2013(12):79.
[6] 汤儒,兰李慧.本科生教学质量分析与改革[J].长春大学学报,1997(3):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