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法庭实践教学活动的模式化研究

2014-12-27 05:55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24期
关键词:法庭演练教学活动

张 孟

张孟/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讲师(广东东莞 523808)。

模拟法庭实践教学活动把参与者与观众的学、思、听、看、行有机地融于一体,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经典案例进行演绎,同时运用情景剧等形式再现案发现场,在庭审中设计一些逼真的辩论交锋场景,是提高学生法律素质的重要途径,其意义不容小觑。我们着力构建模拟法庭教学模式,构建模拟法庭时间安排、任务及操作指引,以深化模拟法庭实践教学活动的应用效果。

一、模拟法庭实践教学活动的意义

高职院校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法律板块教学手段单一,法律内容抽象而脱离学生思想实际,严重影响着法制教育的宣传和普及,制约着学生法律素质的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只重视讲授理论性较强的道德部分,或与市场经济和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忽视系统讲授生活中常见的道德现象、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理论。学生以“有用”或“无用”作为衡量标准,不能正确理解在具体道德、法律知识中所包含的思想,不能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的法律制度,自然就缺乏对法律的坚定信仰。

模拟法庭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扮演法官、检察官、律师、案件的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等,以司法审判中的法庭审判为参照,模拟审判某一案件的教学活动[1]。模拟法庭为学生树立法律信仰、培育职业品格、训练法律思维、强化实践技能提供了准实战平台。它是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第五章“了解法律体系 维护法律权威”、第六章“树立法治理念 培养法治思维”、第七章“遵守行为规范 提升个人素养”相配套的课堂实践训练项目,也是学生对所学法律知识和法律素质的一个重要综合训练平台。

模拟法庭以其实践性和综合性的优势,弥补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法律模块存在的理论不足,是将法学通识教育与法律职业教育相结合的有效手段,在实现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中增强其法律意识、法律素质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哈佛大学校长艾略特曾经说过,法学教育的追求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并且提高修养,但最急需的则是行为能力的发展。[2]毋庸置疑的是,学生通过亲身参与,了解法庭审理案件的整个流程和细节,了解法律工作者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明确努力的方向性和学习的针对性,通过实际参与诉讼程序,将所学的法理知识、司法基本技能等综合运用于实践,树立法律信仰,陶冶法治精神,培养法律思维,在具备理论素养的基础上培养其实务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等,提高法律素养和综合素养。学生通过分析和研究案例,模拟案件的处理、解释法律规定、掌握案情与法律之间的关系,了解熟悉法学理论并活学活用,以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统一。

二、模拟法庭实践教学模式的进度、任务及操作

我们将模拟法庭实践教学模式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4 周)

1.教师的任务及操作。

(1)课内讲授。讲授第五章“了解法律体系 维护法律权威”、第六章“树立法治理念 培养法治思维”、第七章“遵守行为规范 提升个人素养”。

(2)课内指导。①寻找合适模拟法庭演练的案例,并根据需要进行适当改编;②根据案情,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扮演法官、原告、被告、委托代理人、证人等角色,并进行针对性演练;③帮助学生熟悉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1994年1月1日实施)《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安全检查规则》(2004年5月24日实施)等文件和法庭开庭审理案件流程;④布置模拟法庭场地:法官席(3席,审判长位居中)原告及其委托代理人席(2-3席)被告及其委托代理人席(2-3席)书记员席(1席)证人席(1席)等;⑤模拟法庭所需物品:法官袍(3件)书记员服(1套)律师袍(2件)法槌(1个)书证(若干份)等。

2.学生(课代表和学习委员)的任务及操作。

(1)课堂:配合老师确定参加“模拟法庭”演练的报名人选及最终演员(9-11人)。

(2)课后:① 撰写“模拟法庭”项目流程等文件;② 收集“模拟法庭”资料、竞选方案;③ 整理各种资料提交老师审核;④组织竞选活动及辅助性工作。

3.参加演练的学生的任务及操作。

(1)课堂:通过法律理论的学习熟悉“模拟法庭”项目流程。

(2)课后:①布置模拟法庭场地;②熟练掌握各自角色的发言;③准备法庭辩论阶段的材料。

4.师生互动(开展演练)。

演练前所有人员开会,做最后安排。教师全程指导学生演员演练“模拟法庭”,记录“模拟法庭”实施情况,酝酿指导改进意见等。

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表演工作,并对前期工作进行检测、总结,对正式演出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有所准备,为此将进行五次模拟演练:第一至第三次演练,重在让各位演员了解具体出场次序,熟悉台词,同时各位演员要把握其角色所需的性格特征和要求。 第四次演练,要求原告、被告、委托代理人、证人、审判长等要熟练掌握自己的台词,各演员对自己的出场先后及发言内容十分清楚。 第五次演练,要达到可以使庭审完整、顺畅地完成,并展现出一定的自然互动性。

(二)实施阶段(60分钟)

1.主持人介绍相关人员及嘉宾,介绍此次“模拟法庭”案件的相关情况,宣布活动开始。

2.指导教师介绍“模拟法庭”演练活动幕后工作。

3.庭审诉讼程序。

(1)庭前准备;(2)法庭调查阶段;(3)法庭辩论阶段;(4)法庭判决。

4.学生演员发言,学生观众发言。

5.指导教师点评和总结,嘉宾点评。

(三)总结阶段(30分钟)(见图表)

三、模拟法庭实践教学活动的模式化应用须注意的问题

模拟法庭实践教学活动须遵循真实性、普及性和实效性三个基本原则,将其贯穿于模拟法庭教学的始终。真实性原则,即模拟法庭实践教学活动实施的场景、道具以及涉及的案例均与现实情况相一致,避免模拟与现实脱节现象发生。普及性原则,即模拟法庭实践教学活动涉及的演职人员均由各个班级筛选产生,覆盖面广,演练过程中学生、老师共同参与,指导老师全程指导,项目普及到各个班级。实效性原则,即模拟法庭实践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能够感知的案例为蓝本,以真实的庭审过程和现任法官点评为基础,力求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达到实效性。

总结阶段图表

模拟法庭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了五位一体的教学运行长效机制,即课堂基础知识教学——课堂案例教学——案件审判实录视频观看——模拟法庭活动实施——总结讲授,其中,课堂基础知识教学、课堂案例教学是基础,真实案件审判视频观看是体验,开展模拟法庭是提高,总结讲授是升华,把学、思、听、写、行有机地融于一体。 在这个模式构建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在课程安排上,新生第一、二学期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系统讲授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同时,引入案例教学法,让学生掌握法律的一般原理和基本知识。这是一个打基础的阶段,需要运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进行知识传授,同时要注意将知识的灌输与思维的引导相结合。在模拟法庭的“自由辩论”阶段,将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思辨能力相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

第二,教师与高年级学生共同参与改编案例。将一些较简单的刑事或民事案例在教室进行现场审判,每两个班级学生参加旁听,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教学实践活动,让他们在真实体验中增强对法律知识的理解。案例的选取,要充分考虑案例的现实性、所涉及的法律知识的复杂性、公平性等因素。特别是当一个案例投入模拟法庭的使用时,问题可能很多,需要通过多次的演练不断完善。这也是为什么需要教师与高年级学生改编案例的原因,对于案例的维护需要更专业的知识与经验储备。[3]

第三,庭后总结由四类主体共同开展,以体现全员参与的实效性。四类主体包括课代表和学习委员、参加演练的学生、观看演练的学生、教师,其中,最关键的是指导教师的总结。教师总结组织实施过程、总结“模拟法庭”中涉及的知识和理论问题、总结“模拟法庭”中涉及的能力和素质问题,帮助学生对知识加深理解,把零散的感性材料上升为理性的分析和思考,进一步化为学生知法、守法、用法的自觉行动。

[1] 单丽雪.法学教育的理念与模拟法庭教学[J].航海教育研究,2007(4):75-77.

[2] 罗伯特.斯蒂文斯.法学院:19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的法学教育[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67.

[3] 陈红国.论高校模拟法庭实训模式的作用及强化[J].中国市场,2008(52):46-47.

猜你喜欢
法庭演练教学活动
首次演练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法庭不需要煽情的辩护词
公众号如何分割,四闺蜜闹上法庭
上法庭必须戴假发?
统计知识综合演练B卷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未雨绸缪演练忙
法庭争孙究竟为哪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