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传统教育理念对E-learning产生的负牵引

2014-12-27 07:42徐亚先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24期
关键词:理念信息化信息技术

孟 肖,徐亚先

孟肖/长春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在读硕士(吉林长春130000);徐亚先/通讯作者,长春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吉林长春 130000)。

一、E-learning概况

E-learning这个概念首次出现在1999年,由Jay Cross提出,在2000年7月份,美国培训与发展协会委托lynette gillis教授制定了世界上第一个E-learning在线学习课件的质量认证服务标准(E-learning certification standards),从此 E-learning的发展就有了一个权威的参考标准。

关于E-learning这个概念,有专家认为,此处的e,指的是electronic equipment and tools,强调使用电子化设备为学习的特色;还有人把e定义为,代表学习者的经验(experience),现有的学习方法的延伸(extension),以及学习机会的增长(expanded)。国内外专家众说纷纭,各有各的理解和概念,很难指出其提出的观点有错误的观念。

在国内,E-Learning一般是指通过因特网或其它数字化内容进行学习与教学的活动,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实现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将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和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根本改变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

二、传统理念对E-learning模式产生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贯穿古今几千年,其根深蒂固的理念影响着人们方方面面的生活,从国外引进的新鲜事物也是一样,不断地与中国传统理念发生冲突,也在不断地尝试融合在一起。拿E-learning来说,传统理念的着重点对其在中国的发展有着许多不利的因素。

(一)传统课堂“教师为中心”理念,阻碍了E-learning模式中学生为主体的发展

“师道尊严”是中国传统教育领域沿袭至今的道德规范,极力推崇教师的权威性。在这种观念下,教师很习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忽视学生探讨和自寻答案的能力,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教师主宰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依附于教师。

E-learning的理念恰恰与传统理念截然相反,它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二者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地位是平等的,学生则成为整个学习过程的主体,学生学习知识的来源不再局限于课本,可以通过互联网查询所需要的资源,比如多媒体课件、公开讲座等来获取所需要的知识与信息。

(二)现有的应试教育与E-learning创新的理念产生了冲突

中国古代“学而优则仕”的教育理念仍然深深地影响着现代教育,实际利益往往被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学校把升学率、名次当作自己的荣誉,以成绩的高低来区分学生的好坏,往往只重视学习结果而忽视了学习过程。

而在E-learning的理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整个学习过程的重中之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使用到丰富的数字化资源,从而自由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课程内容和学习资源,选择学习方法和教学时间。

教师作为整个课堂的组织者,为学生营造出一种自由的学习氛围,提供多种渠道和资源让学生自行组织问题的答案,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字化内容赋有创意的运用能力,达到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双重培养

(三)家庭模式化教育与E-learning个性化教学相冲突

“百行孝为先”是中国自古以来在教育后代为人处世上的一个标准,着重在强调万事必须以家长的话为准则,否则就是错误的、不孝顺的行为。在教育方面也是一样,“忠”与“孝”常常是教师与家长评价学生的一个道德标准,听话、顺从的学生是品行兼优的好学生,敢于言论则被看作不懂规矩的表现。

人本主义是构建网络教学的基础,也是E-learning建设理念的理论基础,它倡导教育是知识教育和情感教育的结合。人本主义教育目标所强调的“个性充分发展”正是知识经济社会需求的“创造型人才”的重要特征。而我国传统教育的着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顺从”,扼杀学生主动创新精神,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处理传统理念对于E-learning产生的负面影响,以便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四)偏远农村滞后的教育理念对于E-learning实施的影响

中国是一个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国家,偏远农村与经济发达的城市相比,农村接受新鲜事物相对缓慢,也是中国传统理念影响比较深远的地区。笔者对吉林省某市农村中小学进行了一次调研,得出以下结论。

1.设备建设方面。笔者选取3所吉林省农村中小学进行教育信息化资源配置程度调查,抽出学校A、B、C为样本,调查统计如下表。

计算机数量 信息技术专业教师信息技术课时安排 整合项目学校A 85台 5名 1节/周 暂无学校B 100台 2名 1节/周 暂无学校C 80台 4名 1节/周 暂无

从表中可以看出,每所学校面临的问题都大致相同,由于经济的落后,教育信息化资金投入不够,90%以上的学校对信息化的建设均不够完善,80%左右的学校信息技术教师都是后经过培训转行担任这门课程的,很少有对口专业出身的从教人员,也无法支撑起学校信息化的建设,这就对E-learning在教学中的应用产生了极大的阻碍。

2.思想观念方面。在吉林省的农村小学里,大多数主干课教师年龄较长,都是从应试教育环境中走出来的,基本沿袭了以黑板与课本为主要学习工具的传统课堂教学,对新兴的教育模式没有太多的认识和接触,这就从根本上阻碍了E-learning辅助教学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应试教育观念影响深刻,教育观念滞后。老师和家长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升学问题,而不是全面发展的问题。由于农村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很多家长期望孩子考上一所好大学将来可以在更好的城市里发展,所以孩子主要精力还是放在的主课上面,对于信息技术教学目标仅仅停留在如何操作计算机上。

在学生的期末考试或升学考试中,信息技术成绩的地位微乎其微,一般只作为参考分数,学校对于这门课程的要求并不高,开课时间也比较短。所以对学生来说,学与不学就无所谓了,根本不放在眼里。这样就导致了在学习过程中“自由市场”现象的出现,导致了嬉戏、打闹、玩游戏等现象的出现。因此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能力的掌握也无法满足E-learning教学的要求。

三、对策与建议

(一)加大对教育现代化的投资,完善教育体制

1.增加设备的数量,营造积极的多媒体教学环境。从我国信息化的现状来看,多媒体设备的普及率并不高,特别是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最主要的缺陷就是多媒体设备建设不充分,教师使用不到先进的教学工具,无法改变现有传统教学课堂的状况,依然是以教师讲课为主要学习形式,那么E-learning在课堂上的应用必然不会得到重视。

国家教育部应当加大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投资,特别是对于农村这样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力争增加多媒体教学的普及率,在一个积极向上的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教师和学生使用现代化手段的积极性就会膨胀起来,有利于推动E-learning辅助教学的发展。

2.加强教育资源建设,实现信息共享。以县为单位开展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建设活动,建立起县域信息技术教育中心,加强为县域之内的学校提供信息资源。在此基础上鼓励各中小学进行校园网的建设与开发,不断发展丰富信息资源,加强资源库的建设。并多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实际,研发出符合乡村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软件,通过资源库分享交流,实现信息共享。

3.推动素质教育体制的发展与实施,改进原有的应试教育。中考、高考等是中国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分数的要求导致中国的学生片面追求高分数而忽视了全面发展和自主创新精神的培养。这就违背了E-learning理念所倡导的“新世纪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的原则。

国家在推行素质教育的同时应当确保其实行的效果,制定相关的政策,提供相关的平台,鼓励学校、教师、学生之间举行多媒体授课竞赛,让师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亲身接触、体验现代多媒体教育带来的益处。

(二)学校应加大对信息化的重视力度,提高信息素养

学校课堂是E-learning辅助教学实施的主要场所,保证E-learning发展的重要平台,所以学校师生对于信息技术能力的掌握和现代化理念的更新显得尤为重要。

学校要加大对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转变教师对传统课堂教学的依赖性,把E-learning辅助教学更多地运用到自己的教学课堂里,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引导学生自己探索知识上,有利于推动E-learning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落实。

(三)家长要树立正确思想,改变模式化教育理念

当代经济社会需要的是有创新意识的创造型人才,因此家长在培养学生的时候,既要重视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还要注重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能力,鼓励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家长要正确面对学生使用互联网进行学习,特别是农村家长,要清醒地意识到并非所有的互联网资源都存在不利因素;学校在建立信息化的同时,也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家长会等方式来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让其了解互联网学习的重要性,增强隐性课堂的发展。

从这三个层面上来看,不管是国家、学校还是家庭的教育,都要紧紧跟随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步伐,不断转变自己的思想理念,为推动E-learning的不断发展做出贡献。

从以上观念可以看出,有些传统理念对于E-learning在中国教育市场的发展确实产生了许多不利的影响。但是我们也不能完全摒弃旧传统,要把旧事物与新事物、国内情况与国外经验逐步结合起来,形成适合我国教育事业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不断发展与融合,因地制宜地加以解决,才能更好地推动E-learning在我国的发展。

[1] 杨立,张桂芳等.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分析与研究[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18(6).

[2] 张文兰.对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的思索与浅探[].中国电化教育,2003(5):13-16.

[3] 胡米宁.欠发达地区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5,6.

[4] 解月光.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有关问题与建议[J].中国电化教育,2004,8.

[5] 王珠珠等.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状况的调查研究报告(下)[J].中国电化教育,2005,11.

猜你喜欢
理念信息化信息技术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