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指出:“要让物理从生活中走来,从现实生活中有目的地将物理问题提炼出来,又要让物理回归生活,从而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物理,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教学实践,总结了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新课标也倡导我们“要将物理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将物理教学生活化。”这就要求我们在物理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将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现象物理化,反过来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将学到的物理知识灵活地运用,能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初中物理教学的生活化,能有效激发初中生学习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是影响物理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谈谈实现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创设生活化的物理教学情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学习是借助于有效的学习情境完成对知识的有意义建构的。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明显提高。而物理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我们教师能利用、挖掘生活中的真实现象,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新颖有趣、生动具体的生活化情境,使学生感到物理就在他们的身边,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例如,在讲授杠杆平衡条件这一知识点时,可以这样创设情境:大家都知道菜场上的小贩经常利用杆秤做手脚而达到缺斤少两的目的。同学们对这种赚黑心钱的现象肯定是深恶痛绝的,但你们知道他们用的是什么方法吗?学生的思维立刻活跃起来,开始了讨论,然后,我用实际的杆秤演示给同学们看,称同一个物体的质量,用两个质量不同的秤砣去测量,让学生发现,质量小的秤砣称出的物体质量大,这也就是小贩缺斤少两的猫腻所在。学生这时就会产生疑问,这是为什么呢?原理是什么?接着在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进行研究,学生的探究情绪高涨,在得出杠杆平衡条件后,主动分析上述问题的答案。可见,将生活化的物理情境引入课堂,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将物理教学与生活经验相结合,物理问题与生活情境紧密相联
教师在设计教学时,有目的地寻找生活与物理的契合点,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因素接轨,把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与物理知识相联系,将枯燥的物理原理建立在生动真实的生活情境之上,唤起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热情。
例如,在教学“分子运动理论”的基础知识时,列举大家都熟悉的生活现象,炒菜时能闻到浓浓的香味,而如果菜凉了就闻不到那么浓的香味了;将冰糖放到热水里会溶解得比较快,在冷水里却相对较慢。又如,在教学“运动的相对性”时,列举同学们都经历过的亲身体验,如,坐公交车时能感觉树木、楼房都向后退。而在教学“摩擦起电”时,让学生用自己的钢笔在头发或衣服上摩擦,将作业纸撕成碎纸屑,再将两者靠近,从而亲身体会什么是摩擦起电。然后再让学生思考如何将一张油纸画,不使用任何工具和器材的前提下,把它粘到黑板上。上课时列举的这些实例,都是与学生身边的生活密切相关的。通过对这些实例的分析和解释,使学生感到学习物理知识既有趣味又实用,使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更加稳定和持久,学习的主动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注重学生探究过程,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践,剖析物理现象,应用身边的物品,进行物理实验,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一般比较溺爱,这样就剥夺了他们动手操作的机会,在课堂上我们要注重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分析,把学到的理论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例如,在讲授“汽化液化”知识后,补充一个课外实验:把刚煮好的鸡蛋从锅内捞起来,直接用手拿,固然比较烫,但还能够忍耐,过一会儿,当蛋壳上的水干后,感到比刚捞上时更烫了,引导学生剖析这些生活中的现象;又如,在讲完“电磁铁”的内容后,让学生课后做一个小电铃,讲完“光的直线传播后”让学生做一个针孔照相机;学完“磁场”后,让学生自行设计制作“指南针”;在学习了“影响蒸发快慢”的知识后,引领学生讨论热风干手器、农民晒粮、妈妈晒衣服等现象中包含的物理学问,将物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联,完成物理知识向生活的回归。
总之,物理来源于生活,又为实际生活服务。将物理教学生活化,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学生的问题和探究意识,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汪源新.浅谈“生活化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才智,2012(9).
[2]章建芝.生活化的初中物理教学[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0(6).
作者简介:曾佩军,男,1968年5月24日出生,本科,就职于重庆市中山外国语学校,研究方向:初中物理教学。
编辑 王团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