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玲
摘 要: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初次接触几何数学,存在入门难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课程过程中注意几何题的解题方法。就初一几何解题教学的几点做法和体会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一;几何教学;体会
数学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有“得数学者得天下”之称。几何作为数学中一个比重很大的分支,不仅仅在初中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学生日后的学习中,几何也是一门不可回避的必修课,因此,初中一年级的几何入门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提高学生学习几何数学的兴趣及自主学习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都将大有裨益。
一、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几何学习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都能接触到三角形,这是在我们进行生活生产活动当中最常见的一个图形,因为三角形稳固性的特点,可以应用到很多的领域里,在进行三角形面积公式教学的时候,我们可以先给学生引入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法,通过让学生动手来进行概念的讲解,可以让学生把一个四边形进行两个图形的拆分,在进行不断动手的过程中,让学生养成自己思考的习惯,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体会通过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的变化。
二、培养学生掌握几何解题方法
几何问题相对代数问题更加抽象,解题方法更加繁杂,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在代数教学中,我就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有的时候学生只是机械地根据公式一步步推导,并不知道“公式”是怎样来的,换句话说,不了解所要解决的问题的本质。
如教材中的示例,“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结论很简单,但是我们的学生需要知道这个结论是如何推导出来的。我的做法一般是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等边三角形,把三个角剪下来拼到一起,正好可以拼成一条直线,即180度。再准备等腰三角形、任意三角形,重复上面过程。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亲自实践得出的结论往往比生硬灌输理论更加有效。学生自己动手,且剪出不一样的三角形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起学习兴趣,且使得出的结论不失一般性。
掌握几何解题的一般方法也十分必要,要有一定的做题量,多见识一些不同的题型可以培养学生这方面的思维。但切忌生搬硬套,掌握基本解题方法不同于记题。对于教师来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鼓励学生举一反三、自主学习才是教育的精髓。
三、发散学生思维,实现一题多解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不要过度相信所谓的权威,也不要过度相信所谓的正确解法。例如,在学习添加辅助线的题时,我个人认为关于添加辅助线的口诀学生没有必要死记。有的时候背的、记的内容太多反而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应该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让他们自然体会数学之美,一味套公式做题只会把学生的兴趣浇灭。
数学的变化性思维特别多,很多的答案都不是一个思维定式,有很多种解题办法,我们必须学会进行多答案的思维解释,不能仅仅局限于一个答案,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被禁锢,不能进行多项技能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提倡学生一题多解。通过逻辑推理来进行一因多果的教学方式。几何的学习就是进行识图的过程,我们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建模的意识,让学生在复杂的图形中找到自己能够辨识的有效图形,进而提高数学运用的综合能力。
要想进行图形的识别就要不断地多接触图形,只有在头脑中有不同的图形意识,才能在大脑中有一个合理思维,对立体图形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这样才能建立理性的思维。
例如,学习“互为补角”这个概念时,它有两个基本特征:一个是“两个角”,一个是“和为180度”,这是两个角数量间的一种特殊关系。而在之前学习过程中的锐角、钝角、直角等概念,就是根据一个角对于另一个角的数量关系推导出来的,这样就可以加深理解“互为补角”这一问题的概念。
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严谨的、快乐的,学会了基本的概念之后,教师往往是起到一个“领路人”的作用,以后学习更长、更远的路要靠学生自己来走。所以,“喂食”教育是行不通的。数学教师的解题方法应该多变且富有启发性,在解题过程中,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体现。
参考文献:
[1]王立忠.初中生平面几何解题错误的调查与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2.
[2]赵峰.关于数学解题教学的几点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11).
编辑 马燕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