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是当前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在新课程背景下,结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际,阐述了对有效课堂的认识以及联系课堂教学实际举例构筑信息技术的有效课堂。力图通过教学实践,促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更有效地开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有效课堂;案例
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课堂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主要途径。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策略是广大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下面笔者就有效课堂的概念,联系课堂教学实际构筑信息技术的有效课堂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有效课堂的概念
当前我国学校教学实行班级授课制,教学实际中我们又将课堂教学分为有效课堂和无效课堂。无效课堂是相对有效课堂而言的,判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不同时期往往被赋予不同的内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余文森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
新课程背景下,强调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的习得是课堂教学的镜子,课堂教学有无效益,并非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得是否认真,而是指学生学到了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没有兴趣或者没有收获,即使老师教得再辛苦也属于无效课堂。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就是无效或低效课堂。因此,笔者认为“有效课堂”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有利于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二、构筑小学信息技术有效课堂的几个案例
1.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1)巧设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现实中,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经验:看一部电影时,如果开头部分新颖别致、扣人心弦,就能迅速吸引住观众,让观众产生一种非往下看不可的强烈欲望;就餐时,面对色、香浓郁的佳肴,定会让你迫不及待想要品尝它的美味。课堂教学同样如此,教师如果能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既能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为整堂课的和谐自然发展打下基础。
例如,我在教学信息技术上册第7课《初识画图》时,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先让学生欣赏一段《喜羊羊与灰太狼》节日欢庆的动画,然后再与学生进行交流。
师:同学们,羊羊家族马上就要开联欢会了,可是它们想要邀请的朋友太多了,需要提前张贴海报才能招集齐所有的朋友前来参加,现在想请同学们设计这张海报。老师已经用“画图”软件设计了一张,请同学们欣赏一下(出示准备好的海报)。你发现了哪些动物?
生答:喜羊羊……
师:大家说得对极了,羊羊家族的所有羊都盼望着这次联欢会呢,你想不想亲手为它们设计一张宣传海报呢?
生答:想!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画图”软件设计宣传海报。
通过学生们喜爱的卡通情境创建,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吸引和调动起来了,使课堂充满了快乐的氛围。
(2)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生活
在学习信息技术过程中,难免有机械操作练习的过程,甚至伴随枯燥、难以理解的概念,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从高涨走向低落,使他们很快被理解困难、记忆困难和掌握困难所包围,其实这与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没多大区别。如果教师能让枯燥的概念、机械的操作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习变得有意义,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生活常识,而且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2.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
(1)自主探究,合作互助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实践作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在合作交流中去思考、质疑、辨析、释疑,直至豁然开朗。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提升,全面发展。
例如,在教学“查找文件”一课中,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我设计了“寻找宝藏”活动,让学生通过寻找宝藏,学习、掌握查找文件的方法与技巧。教学时,仅对查找界面和“*”“?”“.”三个符合作简要说明。在告知本课的学习任务后,让学生通过事先设计好的“自主学习课件”(帮助文件)进行自学。尽管自学难度较大,但失败也是一种成功。当少部分学生历经“艰难险阻”“过关斩将”找到“宝藏”后,会倍感成功的喜悦,更会激励自己,也能鼓舞其他学生。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团体协作的方式,能基本完成查找文件的学习任务。
(2)科学提问,正确引导
科学合理的课堂提问对于课堂教学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而课堂提问中的正确引导是课堂教学活动中很重要的一环,在提问中教师只有对学生进行正确有效引导,才能促进课堂教学和谐发展,活跃学生的思维。
例如,我在教学“幻灯片链接”一课时,先出示用PPT做的校刊电子书,让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文章。当学生通过不停地翻页找到该文章并看完后,再指名学生到前台找出自己喜欢的另一篇文章,接着提问:现在只能一张张按顺序找,那么你能任意翻到指定的演示文稿吗?由于学生在平时的操作演示过程中,有这一方面的体验,可能会很快地找到各类答案。但答案是否正确,是不是最佳、最方便的方法,老师不立刻给予评价,而告诉学生“老师这儿有一个特殊的校刊电子书,看看老师的电子书怎么样?”播放设置好超级链接的PPT,引导学生去比较,发现老师的操作快捷、方便,任意指向性很强,感到惊讶,显得惊奇,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知晓欲。
在课堂上,教师并不需要告诉学生“你要怎么做”,而应进行适时的引导。学生通过探索、思考和相互协助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将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构筑一节信息技术的有效课堂,不仅要体现和落实新课程“三维目标”的理念,还要处处关注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教学要素的协调发展。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来观察课堂、设计和实施教学,当好“导演”角色,构筑信息技术的有效课堂。
参考文献:
郑陈曦.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海峡科学,2010(06).
作者简介:吴箫剑,男,1977年4月出生,本科,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开发区国际学校,研究方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学生信息素养评价、青少年机器人教育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