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润琼
摘 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学前儿童的若干思维能力已经开始发展,那么在小学低年段的英语课堂中应该加强哪种思维能力呢?主要从比较、分类能力的定义及这两种能力的特点与发展阶段总结前人的观点进行阐述,认为在小学低年段的英语课堂中应该加强学生比较和分类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思维;比较能力;分类能力
在心理学中,思维指的是人脑的一种反映形式,一种加工过程。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认识的高级形式,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转化为理性认识及解决问题。概念、判断和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彭聃龄《普通心理学》)。思维能力有不同的分类,基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思维认知的特点,结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可以把思维能力分为:比较、分类、联想、理解、分析、概括、推理等。
在小学一二年级的英语课堂中,我们可以加强学生比较和分类能力的培养。
比较是解决问题和抽象思维的基本构建块,这是一个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必不可少的技能。例如,阅读涉及比较形状来识别单词。比较是吸收新信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比较是幼儿思维的一个基本过程。它是在思想上把各种对象或现象加以对比,确定它们异同的过程,比较是幼儿学会分类、概括的前提。幼儿对物体进行比较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可以归纳为:4~5岁幼儿逐渐能够找出物体的相应部分,并进行比较,先学会找物体的不同之处,后学会找物体的相同之处,最后学会找物体的相似之处。
现在许多正规幼儿园的课程通过大量的感知活动对儿童这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根据蒙台梭利的研究表明,6岁后,对儿童进行系统的教育会更有效果,且不会影响他们的身体发育。因为6岁以后的儿童能够理解别人说话的意思,能够专心听讲,成人的说教能对儿童起作用,能够到学校接受教育。他们的思维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会有更稳定的发展。(蒙台梭利)
分类就是把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归在一起,分类能力的发展是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五、六十年代,英海尔德和皮亚杰研究了儿童的分类问题,发现儿童分类能力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5岁半的儿童处于第一阶段,分类标准不固定,经常变化,分组时容易受刺激物摆放位置的影响。在这一阶段儿童分组时很少考虑到刺激物之间的相似性,反而多利用刺激物之间描述性的关系;5岁半到7岁的儿童处于第二阶段,这时儿童按照刺激物之间的相似性进行分类,在这一阶段中,儿童逐步具有按照一个固定标准分类的能力;7岁到12岁的儿童处于分类能力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分类标准是固定的,有了“持久等价”思想。感知集合的数目不再取决于集合的空间及排放位置。早期有学者认为分类能力的出现是学龄儿童的认知成就之一,但只有到了小学阶段,儿童才能按照稳定的标准分类。
当然,学前儿童也有简单的分析、理解、推理和联想能力,但低年级学生的英语词汇量少,低年段的英语课堂中较难让学生用更多的英语讲出自己的分析和推理根据。而比较和分类能力的培养不需要学生用英语讲述太多,故此,在小学一、二年级的英语课堂中,我们要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英語课程的教学特点加强学生比较和分类思维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王文忠,方富熹.幼儿分类能力发展研究综述[J].心理学动态,2001(03).
?誗编辑 董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