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兰 张秀玲
作文教学中,我们很多语文教师都有一种无奈:写作的方法讲到了,学生也听明白了,但到了动笔的时候,学生又开始愁眉不展,因为没有东西可写。我们教师在批作文时也会有一种感受:很多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造成这样的情况,作为教师如果一味去责怪学生不善于观察生活,责怪他们缺少想象力,是不恰当的,毕竟我们的学生除了在校上课时间外,就是在家写作业,在外进行课程辅导,他们基本与影视绝缘,与课外书无关,因此,学生占有的生活资料少,视野不开阔,语言积累就少,写作文时当然也就总觉得无话可说或说之甚少,久而久之,他们对作文也就失去了兴趣。那么,怎样解决这一难题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引导学生在课文中寻找写作素材
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一定会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寻找写作的材料。因为我们课本所选的文章都是精心挑选的有代表性的古今中外名家精品,无论是内容主题、语言特点还是写作方法,它们都能高度典型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凝聚前人的生活经验,包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到文化知识,提高思想认识,塑造健全人格,其中的精彩的人物、感人的事迹也是学生写作的素材。当然,老师也应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提供一些作文材料,如作者的生平及逸闻趣事、事件背景、神话传说等知识,尤其是名人的故事,鼓励学生将这些素材灵活运用于作文中去。这样,学生肚子里有了一定的写作素材,写起作文来也就不发怵了,写作的兴趣也会陡然大增。所以,老师要在平时正确引导学生有效地阅读、选取、整理、积累课文素材。
二、帮助学生从阅读中积累写作材料
我们都知道,书籍是人类的营养品。要想提高写作水平,在写作时有话可写,必须有丰富的积累。那么,如何能使学生拥有大量的积累呢?阅读,这是很重要的获取手段。教育家叶圣陶也曾经说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但是,如果光靠教师口头上要求,学生很难真正走进阅读的海洋中去。另外,学生在阅读中也的确会遇到一些困难,如在我们条件较差的农村学校,学生收藏的可阅读书籍,相对城市里的孩子要少得多。而且多数家长关注的仅仅是考试成绩,而不是读了多少书。因此,教师可以把阅读纳入教学计划中,结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并提供读书的条件。如,在过去的一个学年里,我们班级建立了“班级读书角”,每个学生至少从家里带来两本书,然后全班学生交换阅读,书籍的类型多种多样,有名著类、杂志类、科学类等等,我们还推选了班级的图书管理员。我们还开展了“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同名著为伴,塑造美好心灵”的读书节活动。活动中,我们组织了“故事会”“美文诵读”“读书感受”等一系列与读书有关的活动,并进行了相关的评选,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浓厚,阅读积累也慢慢地形成了习惯。当然,学生的阅读应该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整体计划,老师应引导学生在不同阶段接触不同文体、不同类型的材料,并从中把握规律,进行积累。一本好书犹如一艘航船,带领我们从无知的领域驶向广阔的海洋,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下,学生的视野开阔了,材料积累丰富起来,语言表达力也提高了,很多学生也就能从“没话可写”变为“文思泉涌”了。这样,写作也就不再是让人头疼的事情了。
三、与学生一起从生活中发掘写作材料
罗丹有句名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活是创作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想提高写作水平,除了多读、多写之外,还必须放眼到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因此,我们语文老师就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生活,走进生活,从生活中发掘写作材料。
首先,我们要引导学生关注关注时事动态。现在的社会高科技的发展,各种信息传递手段也日益先进,速度日益快捷。正确引导学生了解、观察社会生活就显得尤为重要。像“神舟九号”飞船搭载3名航天员成功发射升空,并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交会对接。伦敦奥运会正在紧张进行……这些重大的社会事件牵动了多少中国人的心。作为语文老师,不仅自己要关注这些事情,更要引导学生去关注、分析这些事件。学生从中可以获取许多写作素材。
其次,我们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现在的学生普遍存在不善观察甚至不会观察的缺点。他们对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漠然处之,不能捕捉平凡生活中的闪光点,不善于从大自然中寻找创作的灵感,缺乏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因此,教师应鼓励、指导学生留心自己身边的事,让学生关注自身的成长,关注自己的家庭,关注自己的校园,并且及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另外,语文老师也可以通过创造与语文有关的社会活动,如组织学生去采访英雄人物、調查环境污染问题、上街宣传环保知识……通过这些活动,来扩大学生与社会的接触面,进而引导学生一步步观察思考,积淀素材。
总之,作文教学是一个漫长的教学过程,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更要通过行之有效的途径,帮助学生走出“无米下锅”的困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写出好文章,我们的作文教学才会事半功倍。
?誗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