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2014-12-26 21:33王金强
科技资讯 2014年28期
关键词:朗读感情语文教学

王金强

摘 要: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和关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熏陶情感,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是对其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前提。给朗读以时间上的保证,使朗读成为语文课堂的“热点”,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语文课的质量。

关键词:朗读 感情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0(a)-0150-01

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熏陶情感,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但在教学实践中,不少同学在课堂上不愿朗读,有的同学当众朗读时紧张得结结巴巴,还有的同学朗读时心不在焉……凡此种种,说明学生对朗读缺乏自信心,不敢大胆尝试。笔者以为,要让学生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学生要对朗读有准确认识

(1)字词是基础。课文由字、词、句、段组成。字词就像房子的墙基,墙基打得好,就为房子的牢固提供了保障。所以会读、会写、会用字词说句子,是学好语文的基础。

(2)有声语言三要素—— 说什么,为什么说,怎么说。说什么是内容,为什么说是目的,怎么说是方法。朗诵者必须了解自己在说什么,就是理解作品,心中有数,言之有物,心中有本。朗诵者变文字为形象,就要学会想象。朗诵者看的是文字,读的是情,情中有个性,个性有文本的个性,也有朗诵者的个性。

(3)分清朗读和朗诵。朗读就是用声音再现文本内容。朗诵则是依托文本,结合审美体验进行二次创作。朗读强调的是忠实于原文,朗诵则允许朗诵者进行艺术加工,用丰富多彩的语言手段及其它声音形式创造优美动人的意境和形象。

2 朗读的有效途径

(1)多种形式的比较朗读。在学生精读理解时,可运用多种形式的比较朗读。如:调换字词。针对课文中某些重点词,用换近义词的方法进行比较朗读;改变句型。课文中总有一些类型特别的句子,对这些句子改变句型进行比较朗读,既能使学生读出这些句子的特点,又有助于他们领悟作者的情感。

(2)如身临其境的配乐朗读。音乐能使人得到感情的熏陶和哲理的顿悟。如指导朗读《大海》一文时,课前可先录下海水拍打礁岸的声音、海鸥在海面上的叫声,音乐响起就使人置身浩瀚无边的大海,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学生在朗读“大海,大海,像只摇篮。”这句话时读得又轻又慢,就像小宝宝在摇篮里恬静入睡。而读“大海,大海,多大多宽!”这一句时,大海磅礴的气势可通过自己声音表现出来。

(3)有感染力的分角色朗读。教学生读一篇课文,旨在培养他们将无声的文字符号理解加工转换成有声语言,以再现故事情节、描绘景物、塑造人物形象。分角色朗读不但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使他们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如,《狼和小羊》一文中有两个角色:狼、小羊。在指导朗读时,可分两步,首先让学生归纳出狼和小羊的个性。狼—— 狡猾、凶残、骄横、蛮不讲理;小羊—— 温和、善良、软弱、楚楚可怜。在学生脑海中打下两个角色各自性格的深刻烙印。然后揣摩出读两者的话应用的语气、语调,选择感兴趣的角色朗读,在这一过程中准确把握狼和小羊的性格特点。

(4)创设情境的想象朗读。情境的创设非常重要。它不但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助其想象,同时更有利于学生感悟情景,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课文。指导学生朗读时,创设一定的情境,不仅能激起学生愉悦的情感,还有利于引导学生领会文章深层的含义。如《雨点》这一课,在指导学生朗读“雨点落进小溪里,在小溪里散步”这句话时,可提问:你有没有散过步?散步时是什么心情,全身有什么感受?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很快说出了:我散步时很高兴,散步时很舒服。学生便很容易了解到,这句话应该读得舒缓些。

(5)生动传神的表演朗读。低年级学生有很强的表现欲。在课堂上,教师应抓住时机,诱导他们进入角色,加深对课文的了解,启迪他们的思维,发展他们的表演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如在教学《做什么事最快乐》时,可布置相关场景,让学生戴上头饰进行表演,边演边说,再现了课文中的情景,同时在表演中加进自己的言行。这样,通过学生的主動参与,不但丰富了想象,深化了情感,而且也提高了朗读水平,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学生们通过表演朗读读出了语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得到了美的陶冶。

3 朗读的技巧

朗读的技巧是指朗读者为准确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感情而对有声语言进行的设计处理。要求学生用语音手段,辅之以体态动作和表情,还要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调动人生体验,同时作用于课文,投向课文的每一个闪光点,充分、形象地表现自己的独特感受。这是对课文的一次再创造,也是对课文语言材料的全面“内化”。

(1)抓住时机,激发顿悟。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已经理解了课文内容,也很认真地投入了朗读,却怎么也表达不出课文的“味”。在这个节骨眼上,教师要把握时机加以引导,促使学生悟读。范读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学生从范读中借鉴领悟,找到感觉,进入状态。还可利用现代多媒体创设情境,使学生“直接”见其人、闻其声、观其境、临其景,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2)利用相似效应,触景生情。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使某些熟悉的具有相似性的记忆信息和组块得以自动快捷恢复,使课文语言信息与学生主体体验协调互动,从而达到美读的效果。配乐朗诵能唤起学生炽热的情感,使他们借助音乐渲染的抒情与激昂、欢乐与悲伤、清新与凝重的多重情感氛围,去理解把握文章的主题。

(3)淡化技巧,读出真情。叶圣陶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地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当时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当时心灵相通。”忘我地投入,真情地表达,才是朗读的真谛。

4 结语

总之,没有琅琅书声的课堂是沉闷的课堂,没有教学生读好课文的语文课是失败的语文课。朗读必须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正是强调朗读的重要性。给朗读以时间上的保证,使朗读成为语文课堂的“热点”,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语文课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韩芳.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阅读与鉴赏(教研版),2005(6):2.

[2] 徐小红.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J].小学教学参考,2008(8):83.

[3] 赵静.怎样进行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J].学周刊(A),2011(2):49.

[4] 刘瑞红.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究[J].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1(6):162-163.

猜你喜欢
朗读感情语文教学
带着感情
带着感情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