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工作回顾和对策建议

2014-12-26 23:57沈建荣陈飚
科技资讯 2014年28期
关键词:污染防治机动车建议

沈建荣 陈飚

摘 要:近年来,无锡市机动车保有量增长迅速,机动车排气污染量越来越大,排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作者对无锡市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工作进行了总结与回顾,针对存在机动车污染排放量大、车辆淘汰补贴金额低、机动车污染防治监管能力不强、对车辆尾气污染防治认识不足等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如实施更严排放标准、加快高排放车辆淘汰、国Ⅳ柴油车燃油和尿素保障供给、加强道路绿化、改进城市道路交通、完善机动车法规、加大尾气污染防治宣传等,为无锡市机动车尾气污染综合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机动车 污染防治 对策 建议

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0(a)-0092-02

无锡市地处长江三角洲江湖间走廊部分,是苏南地区的经济、交通之一。201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070.18亿元,位列全省第二。随着无锡市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机动车保有量呈现迅猛增长的趋势。2010年,无锡市机动车保有量为90万辆(汽车70万辆)截至2013年底,机动车保有量接近150万辆(汽车115万辆),年均增长率达到18%左右。数量众多的机动车在给生产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造成的排气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根据2013年环境统计数据,无锡市机动车排放氮氧化物3.08万t,占氮氧化物排放总量近20%,加强机动车环保管理已经刻不容缓。

1 无锡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回顾

近年来,无锡市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要求,不断加大机动车污染防治力度,从严格新车环保准入、加强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推进机动车排气检测和加快高污染车淘汰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积极推进机动车污染的防治。

一是加强车辆排气检测。密切环保公安部门之间的协作,对于尾气检测不合格的车辆不予办理车辆安检签证,对于黄标车不予接受车辆异地环检安检委托,对于应检未检、逾期未检车辆强化路面查控。

二是严格环保标志管理。对所有汽车实行环保标志管理,所有标志核发信息实时上传环保部服务器和对外公布;同时以“车辆环保合格标志”作为车辆安检签证以及老旧车辆办理过户转移业务的前置条件

三是严格排放标准。发布《关于加强机动车转移登记污染控制排放标准管理的通告》,从2011年3月1日起对外地转入车辆执行新车排放标准,禁止黄标车在市内流转和外地高污染排放机动车转入无锡市。目前国Ⅳ排放标准以下车辆禁止转入无锡市,并推进国Ⅴ排放标准的提前实施。

四是推进车辆淘汰。发布《关于无锡市机动车减排工作意见的通知》,明确机动车减排目标和任务,鼓励提前淘汰报废老旧机动车和黄标车;加大报废车辆查处力度,将达到强制报废期的车辆录入无锡市320机动车轨迹管理系统,实行路面布控实时查缉;加强对申办机动车注册、转移登记等业务的当事人进行信息核查,凡其名下有逾期未报废车辆的,督促其先处理遗留事项再办理新的车管业务。

五是实施高污染车辆区域限行。从2013年起,对环湖路、金城西路、蠡湖大道、金石路、高浪路、山水东路、鼋渚路、十里芳堤、梁湖路围合的区域以内道路(含上述道路),实施高污染排放机动车区域限行。

六是积极推进公交优先展。以“为民办实事任务”为抓手,不断完善公交保障体系,实现公交城乡一体化。目前无锡市区有公交线路251条,日均发班13260班,日均客流量达117.4万人次。与2007年底相比,线路条数、线路长度、公交车辆数、日均发班和日均客流量分别增长了56.87%、85.77%、56.4%、42.89%、44.05%。

2 存在问题和不足

通过以上工作,无锡市的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群众对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愿望日益迫切,无锡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面临的形势仍十分严峻。

一是机动车污染排放量大。目前无锡全市注册的机动车已超过150万辆,据测算机动车污染年排放量分别达到:一氧化碳年15.6万t、氮氧化物3.1万t、颗粒物0.26万t。

二是车辆淘汰补贴金额低。目前无锡市区提前淘汰报废老旧车辆补贴仅为800元,补贴额度远低于其他城市,如浙江绍兴市最高补贴2.24万元,河北沧州市和辽宁大连市最高补贴1.8万元。

三是机动车污染防治监管能力不强。虽然目前已开展了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但缺少开展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执法人员,管理体制也不够健全。

四是对车辆尾气污染防治认识不足。对于车辆尾气污染状况的与日俱增,存在着“尾气污染人人恨、尾气危害和防治法规了解少、尾气治理不主动”的局面,各职能部门对防治工作还未引起真正的高度重视,污染防治工作的协调配合还不够紧密。

3 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对策

一是实施更严格的机动车排放标准,加快淘汰高排放车辆。从2013年我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可知,占汽车保有量7.8%的国Ⅰ前标准汽车,其排放的四种主要污染物占排放总量的35.0%以上;占保有量61.6%的国Ⅲ及以上标准汽车,其排放量还不到排放总量的30.0%。

2013年我市新增汽车接近18万辆,但机动车排放氮氧化物总量却与2012年持平。由此可见,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应该是加快实施更严格的机动车排放标准,通過高排放车辆区域限行、区域联防联控、超标排放车辆查处、提高淘汰车辆补贴金额等方式,逐步挤压和限制达不到国Ⅲ排放标准车辆的行驶空间,加速高排放车辆的淘汰。

二是做好国Ⅳ柴油车燃油和尿素的保障工作。总所周知,机动车污染防治的重点对象是柴油车。目前国Ⅳ标准车用柴油还没有推广使用,燃油中硫含量标准是≤350ppm,相比国Ⅳ标准的≤50ppm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应该积极推进“提前供应国Ⅳ标准车用柴油”工作,同时又要坚决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质量不合格、非法炼制、无合法进口来源的国Ⅳ标准车用柴油。

此外,我国柴油车国Ⅲ升级国Ⅳ排放标准推行的是SCR技术路线,需要在原有发动机的基础上加装一整套尾气后处理系统,并使用尿素作为催化剂。作为柴油车配套用品,车用尿素水溶液的各项指标要求非常严格,必须严格控制醛类、缩二脲、磷酸盐等杂质含量,防止各类杂质堵塞管孔或毒害催化剂,影响SCR还原的转化效率,因此不但要保障车用尿素的供应,同时还必须保证车用尿素的质量。

三是加强道路绿化。据测定绿化覆盖率与大气质量的关系研究成果表明:当绿化覆盖率达到10%和40%时,空气中二氧化硫、悬浮颗粒物和苯并芘的净化率分别是20%、15.7%、40%和80%、62.8%、94.5%[1]。由此推论,除了城市绿化覆盖率应达到40%以上外,还要注重提高道路两侧的绿化覆盖率,特别是新建道路完工后应及时美化绿化道路两侧,减少机动车尾气带来的空气污染。

四是改进城市道路和交通。相比平面交叉的道路,高架立交式道路可以明显改善机动车行驶条件,大大减少车辆怠速、减速和加速状态下的尾气排放,同时也有利于污染物扩散。建设外围绕城公路,可以分流经过我市的外地机动车,减轻外地机动车尾气排放对本地环境空气的影响[2]。

此外,还可以设置公交专用道或专行线,努力提高公交车行驶速度和使用效率,减少人们对私家车的依赖。要加快无锡地铁2号线建设,积极鼓励和倡导“低碳出行、绿色出行”,以有效缓解地面交通的压力,减少车辆尾气污染,减低出行交通过程中的人均尾气污染排放量。

五是完善机动车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细则。2013年11月,江苏省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了《江苏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条例明确了环保标志未粘贴、使用其他车辆环保标志的处罚标准,明确了冒黑烟、排放超标准车辆的强制检验,但是超标排放车辆处罚力度不够、如何确保处罚的执行和落实等问题依然存在。因此,要结合实际健全和完善机动车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细则,形成部门联动,确保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一系列管理措施落到实处。如与交警、质监部门配合,实现車辆环检安检一体化管理;与商务部门配合,推进未通过型式核准和未达到排放标准车辆的禁止销售、强化对加油站和油品质量的管理;与交通运输部门配合,推进在用机动车I/M制度的建立与应用,形成和完善机动车尾气检测与维护机制[3]。

六是加大宣传,营造良好的机动车污染防治氛围。做好宣传工作是做好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一方面可以建立专门的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网站,公开服务承诺、政策法规、监督举报、政策问答等,及时公布环保车型、环保标志信息等信息。另一方面也可以和电台媒体建立机动车环保检测、防治宣传信息报道机制,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4 结语

汽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产物,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地便利,但也给我们的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和破坏。目前,车辆污染物排放在城市污染物中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特别是在城市街道两边的环境中,机动车排放污染对市民危害更大。

减少车辆尾气的污染,有利于改善我们的环境空气质量,我们应该通过实施更严格的车辆排放标准、加快高排放车辆淘汰、改善城市道路条件、加强城市绿化等措施,进一步完善我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工作内容,有效开展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努力减少雾霾天气的出现。

参考文献

[1] 徐振涛,张予燕.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

[2] 周俐峻.在用机动车排气污染物的危害与防治[J].科技资讯,2009(31):249-250.

[3] 何能勇.贵阳市机动车主要污染物排放现状及控制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0):150-151.

猜你喜欢
污染防治机动车建议
让机动车交通安全统筹更
由一起厂内机动车事故引发的思考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铁路机动车管理信息系统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处理问题与污染防治
论“土十条”对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影响
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法律问题研究
农村大环境下防治环境污染的法制对策
建议答复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