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等院校中国文化史教学的内容设计

2014-12-26 13:59:13靳玲
科教导刊 2014年34期
关键词:内容设计高等教育

靳玲

摘 要 中国文化内涵丰富,要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体现中国文化丰富的内涵几乎不可能,因此中国文化史课教学内容的设计非常重要,笔者认为在内容上应当注意的是:体现时代性、强调传承性、注意交流性,从而发挥文化的教育功能。

关键词 中国文化史 内容设计 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Content Design in College Chinese Cultural History Teaching

JIN Ling

(Politics and History Institute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Tongliao, Inner Mongolia 028043)

Abstract The content of Chinese culture is too plentiful to be reflected in limited period. It's important to design the teaching content. The author thinks these cultural characters should be considerate, such as times, inheriting, exchange and educating function.

Key words the history of Chinese culture; content design; higher education

近年来,在“国学热”的大背景下,许多高等院校都开设了中国文化史课。它不仅是历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也是文科专业的公共必修课。由于授课对象的广泛性及课程内容的复杂性,使如何有效完成中国文化史课教学任务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文化”的概念有几百种之多,见仁见智,季羡林先生表示:“凡人类在历史上所创造的精神、物质两个方面,并对人类有用的东西,就叫文化”, ①可见文化的内涵极其丰富,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体现中国文化丰富的内涵几乎不可能,这就需要授课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本文就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对提高中国文化史教学效果有所裨益。

1 体现文化的时代性

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社会都有与其相应的文化,并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文化作为意识形态是一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同时又具有较大的反作用力。正因此我们在分析文化现象时不可孤立地去思考,必须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相联系。例如讲解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首先表明百家争鸣是社会变革的产物。战国时期相对于西周时期而言:其一,经济下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格局被打破,代之而起的是诸侯对土地的私人占有,诸侯国的经济实力获得较大发展。其二,政治下移。周天子从“狩于河阳”到“陪臣执国命”, 至高无上的权威几乎荡然无存。与此相对,却是诸侯势力的极大发展,足以僭越天子。其三,文化下移。士阶层的崛起,逐渐使文化挣脱了奴隶主贵族的藩篱而与私人讲学结合在一起。面对动荡与变革的时局,各阶级、阶层的代表人物从不同的立场、角度出发,为病态社会开出一剂剂药方,进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样就讲清楚了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同样,我们对于各家思想的理解也必须结合时代特点,否则会很难理解。如墨家的兼爱,兼爱是一种平等的无差别的爱,这种情感在今天看来过于理想化,是不切实际的,但在当时背景下却表达了墨家对社会动乱的痛恨,希望人们能像爱自己一样爱别人,进而消除战争。同样,道家的“不尚贤”,反对科学技术,完全背离我们今天重视人才,发展科技的基本国策,但同样反映了道家消除战争的渴望,因为道家以为有才能的人为君主所用必然会制造出更加具有杀伤力的作战工具,从而会使战争更加复杂化。最后指出,诸子百家虽学说各异,但殊途同归,“大一统”思想正在这纷乱争鸣中孕育生成,为秦汉时期“大一统”帝国文化的讲解埋下伏笔。

2 强调文化的传承性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绵延不断,教师在授课时要强调文化的连续发展,体现文化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历程。如文字的发展,从原始时代的象形文字,到商代甲骨文、周代金文及战国时期籀文,再到秦代小篆、汉代隶书,魏晋楷书,文字的发展一脉相承,直至今日。每一个文化成就的取得都是在前人成就基础上的再创造,尤其在讲解总结性文化成果时教师需要连带指出前人所取得的成就,如郑和下西洋是中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究其原因,造船及航海技术的进步是非常重要的一条,然而这并非在明代一蹴而就,而是长期发展的结果。教师可以追溯历代造船技术的发展,殷商时期就有简易的“舟”出现,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用铁钉链接木板,并用于军事。唐代已经能够建造适于远洋航行的船只,宋代在海船上装备了指南针,元代造船业得到较大发展,规模和种类均为世界罕见。明代时造船技术在前人基础上更进一步,达到了世界最高水平。造船技术的发展为郑和远航提供了基本的条件。通过追溯,不仅让学生了解了历代的相关成就,而且让学生意识到一个巨大文化成就的取得是多代人持续努力的结果。我们在享受先人留给我们的文化成果的同时也应该努力发展这一成果。

文化史内容丰富,但是笔者认为思想的发展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作为可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灵魂。当然并不主张按照先秦诸子、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近代新学的顺序依次讲述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及思想,这样很容易将知识彼此割裂,不易于把握,建议以儒学的发展为脉络,体现儒学的发展历程。它在春秋时期由孔子所开创,历经秦代的低谷后,在汉代由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获得了独尊的地位,进而成为了影响中国几千年的主流意识。魏晋时期经学衰微,代之而起的是玄学与佛学的兴盛,儒家“独尊”局面被打破,儒、佛、道、玄多元文化并存,迎来了先秦百家争鸣之后又一个思想学术的繁荣期。东晋以后﹐般若学各宗大都以玄学语言解释佛经,玄佛合流。隋唐两代,儒、道、佛三教共弘。进而在宋代,以儒学为基础,融合佛、道而形成了理学。之后又经历了由程朱理学到陆王心学的转变。在学生心目中形成一条清晰的传统思想发展线条,以便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

3 注意文化的交流性

“文化一旦产生,就必然交流,这种交流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住的”, ②文化交流不论是通过和平方式还是暴力方式都会对双方产生重大影响。我国历史上的文化交流既包括中华大地上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也包括中国与域外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许多少数民族都建立有自己的政权,甚至入主中原,境内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尤其明显。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战争、民族迁徙、民族融合的时代特点自不待说,汉代与匈奴的“和亲”政策,唐代的“昭君出塞”等都是文化交流史上的典型事例,在讲这方面内容时教师应注意阐明文化交流所产生的影响,如魏晋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在与汉人的杂居过程中,不仅学会了说汉语,而且潜移默化地受到汉文化观念意识的影响。胡人的性观念原本很开放,“女儿自言好,故入郎君怀”的情况很普遍。但在汉文化影响下,出现了北朝乐府《折杨柳枝歌》中出现的情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阿婆许嫁女,今年无消息”,以前那种大胆自由地追求意中人的少女形象不见了,也跟汉族一样,要等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说明他们受到了儒家贞操观念的影响。

文化的影响从来是双向的。在少数民族受到汉文化影响的同时,汉族也受到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吸纳。魏晋时期,北方胡族入居中原后,胡风内渐,汉族传统的礼法观念受到冲击。这在婚姻关系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广泛、频繁的胡汉通婚给当时社会带来了较为开放的婚姻风气,如寡妇再嫁就比较自由,不论汉族还是少数民族、不论公主还是平民,都不乏寡妇再嫁的例子,寡妇再嫁不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魏晋时期,汉族婚姻讲究门当户对,严禁士族与庶族通婚,而北方少数民族则没有门第之分,婚嫁主要看财力。在这种习俗影响下,汉族士庶通婚的情况屡见不鲜,而且大兴聘礼之风。通过讲述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是各个民族相互影响、共同创造的。

中国与域外各国的文化交流也是文化史课的重要内容,课堂上不仅要学习文化交流的具体内容,更要总结其特点并探究因果关系,从更深层次理解中华文明的特点及其在世界文明形成中所起的作用。如丝绸之路是沟通中西文化的重要桥梁。对此,教师首先要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层面讲述文化交流的具体内容,诸如,通过丝路,代表中华民族智慧的四大发明、丝绸、瓷器、铁器传入西方,并对其社会产生重要影响;通过丝路,西方的果蔬、马匹、珍宝等传入我国,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生活;通过丝路,佛教、伊斯兰教、摩尼教、祆教等宗教及音乐、歌舞、杂技艺术传入中国。在此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分析中国在这一交流中处于什么地位,中国的文化交流有什么特点。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拥有古代世界先进文明的民族,在文化交流中自然扮演着文化传播者的角色。但是,古代中华惠予他人的主要是在物质文化层面,而在精神文化层面,中华文明更多是处于吸收的地位。然后继续引导学生分析其原因,让学生在回答问题中体会中国对世界文明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并体会到中华文明博大、包容的特征。

4 发挥文化的教育功能

“开设中国文化史(中国传统文化)这门课程,旨在让当代大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基本面貌,继承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精神境界和人文素养。因此,弘扬中华文化精神是这门课永恒的主题。”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和事迹,如忍受痛苦完成巨著的司马迁,身处绝境不忘祖国的苏武,不畏艰险献身科学的李时珍等等,这些足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引导。如果运用比较的方法更能体现中华民族的伟大与智慧,当我们能够制造出适于书写的纸张的时候,其他文明还在用着羊皮、纸草与泥板。中国四大发明均居世界前列,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通過这些,教师很容易完成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在此需要指出的是,中国文化史课堂不应该仅仅是颂扬,也应该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中国传统文化,既不骄傲自大也不妄自菲薄。因为我们的学生是成年人,他们有能力也更应该理性地对待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精华与糟粕的综合体,我们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同时还要分析其兴衰之理。如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但是明代之后我们却丧失了在科学上的领先地位,以至出现明末清初西学的涌入,“西学东渐”没能使进步的西学扎根于中华大地,我国的自然科学也没有能够乘机而起。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分析其原因,让学生对封建制度的弊端有深刻的认识。文化史的课堂不仅要歌颂太平盛世,而且要严肃面对危机之世,中华民族不畏风浪、自强不息的精神更值得我们称道。

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激发大学生爱国热情是中国文化史课的一项神圣使命。在提高中国文化史教学效果的实践中,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无疑是重要环节。只有我们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才能不辱使命。

注释

① 季羡林.东方文化知识讲座[M].合肥:黄山书社,1988:2.

② 何芳川.中外文化交流史[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8:8.

③ 介永强.关于中国文化史教学的一些思考[J].山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7(3):55.

猜你喜欢
内容设计高等教育
探索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课
关于儿童简笔画教学内容设计与教学方法的利用分析
东方教育(2016年15期)2017-01-16 11:06:13
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区域历史文化泛在学习内容设计研究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18期)2016-11-03 22:22:25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7:51:57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4:33:08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7:53:44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7:43:27
仓储与配送实务综合实训开发
中国市场(2016年28期)2016-07-15 04:5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