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加德
摘 要: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常常忽视了学生是一个个主体的生命个体,使课堂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生命的色彩,缺少生活的气息。在教学《她是我的朋友》的过程中,我抓住了课程的生成资源,让学生自扮自演,扮角色朗读,学生非常投入,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异常浓烈。
关键词:角色朗读;案例分析;培养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250-01
案例:《她是我的朋友》
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战争时期,孤儿院的孤儿阮恒误以为献血会死,但为了抢救受了重伤的同伴,还是毅然献出了自己的鲜血。当问他为什么要献血时,他只是说“她是我的朋友”。课文通过对阮恒献血时神情、动作的细致描述,生动地展现了他为救朋友而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
教学中,通过学生自读自悟,整体感知课文后,我正准备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比比谁读得有感情这个教学环节。忽然一个学生举起了手,我并示意他大胆发言。
“老师,我们来几个扮角色朗读吧。”
这时,很多同学都向他投去了赞同的目光。
我一愣!是啊,让学生扮角色朗读多好啊!谁愿上台的请举手。(一大半的学生举起了手)
生:我来扮阮恒。
生:我来扮医生。
生:我来为他们旁读。
……
师:一切准备就绪,表演开始。
……
师小结:同学们的表演非常好。旁读的读得很有感情。扮演医生的能想象出医生安慰阮恒时可能说的话——“孩子,你多么勇敢、坚强啊!不要害怕,献血是不会死人的。”尤其是扮演阮恒献血时的动作,神态真是让人感动,我们能从中领悟到阮恒当时内心的害怕和痛苦,但是又不愿意让别人知道。从阮恒哭声的变化中可以看出他内心极度的紧张与害怕,但又极力地忍着。
事后,医生对周围的人说:“他是以为自己就要死了。他想准会让他把所有的血都给那个小姑娘,好让她活下来。”此时,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阮恒以为献血就是把自己所有的血都献给那个小女孩,这样小女孩才能活下去,而自己则要死去。明知自己救小女孩就会死去,但还是举起了手,还是忍着自己的痛苦为小女孩输血。知道了这些,我们不但理解了他的痛苦、他的害怕以及他的哭,而且又怎能不对阮恒产生敬佩之情呢?
分析:这节课,学生的学习非常投入,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浓,其原因在于: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阵地,他们才是学习的主人,他们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是带着知识,经验,思考,灵感走进课堂的。教师若过分强调预设,把自己当成“主角”,而忽视学生的感受,就会丧失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案例中,我抓住了生成的教学资源,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再自扮自演,因为表演是孩子们喜欢的节目,为了演好角色, 学生就必须主动去读课文,揣摩人物的心理,设计符合人物身份的动作。这是一个需要多种才能的综合活动,需要学生发挥创造能力。教师到课堂上去的任务不是去讲、去教,更是去组织学生学的,是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启动起来,组织起来,使他们能够紧张、投入、高效、愉快地学习。
2、开放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教学案例中,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最大限度地还给了学生交流讨论,独立思考的时间。扮角色朗读,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达成了学生与文本的关系。他们结合课文内容,展开联想和想象,再现人物的神态,推测人物的内心,设想人物的动作。这就无形中要求学生回过头来多读课文,感受阮恒的紧张、害怕和痛苦,感悟阮恒为了救朋友而不惜献出自己的鲜血,牺牲自己的生命的优良品质。当学生们真的感受到了这些时,读起来才津津有味,才能读出感情。
3、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课堂里要留给学生读书的时间,教师要减少不必要的分析讲解,精心设计学生读书的环节与形式。在学生阅读前,要对他们提出阅读要求,或设置问题,或提出圈画等动笔要求,为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另外还要处理好精读和略读的关系,一般段落应略读,重点段落要精读、反复读。最后指导学生读得情真意切,读得荡气回肠。要在读中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思想共鸣,让学生进入角色。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读所发挥的情感效应。
以上三点,只是本人在这节课中的一小点收获,其实也还存在很多不足。如教师没有充分的准备,没有做好时间的把握等,今后还要加强努力,尽力探索,决不墨守成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