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积极的情感能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情感化处理;深入地研究学生,使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等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产生愉快真实的情感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健全的个性和人格特征,使学生成为全面健康发展的国家栋梁之材。
关键词:中学历史;情感教育;体验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在历史教学中要特别关注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培养学生对个体和社会的责任感。”相对于传统的只注重历史知识传授的思想,新课标更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良好意志、道德的形成。中学历史课本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素材,我们每位教师都有条件也有义务在历史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那么,有哪些有效途径呢?
一、将教学内容做情感化的处理,以情生情、以情促知
历史是人创造的,讲述的是关于人的活动,它本身就富有情感。面对历史,我们或哭或笑,或深思,或戏说,或歌唱,或怒骂。它给了我们表达情感、升华体验、深化认识的机会。在历史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善于挖掘历史教材的情感教育因素,对教学内容做适当的加工与处理,让学习历史成为心灵的体验和情感的感染过程。
在讲科技文化等教学内容时,可以结合人物轶事展开,将有血有肉、富有情感的鲜明人物和枯燥的叙述知识有机结合,赋予这些内容以情感的色彩,使学生为情所动,以情促知。例如,在教学司马迁和他的巨著《史记》时,可以这样向学生讲述:“司马迁在遭李陵之祸后,肉体和精神上都受到了摧残,悲痛欲绝的他甚至想到了自杀。但当他想到屈原、孙膑等人所受的屈辱以及所取得的骄人成果时,忍辱负重地完成了史记的创作。”这样司马迁矢志不渝、百折不挠的崇高形象就会自然地呈现于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向伟人学习,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深入研究学生以贴近学生生活,关注社会、注重体验
很多学生喜欢看关于历史的电视节目和课外书籍,但是却不喜欢上历史课。主要原因就是传统历史教学脱离了学生生活现实,只关注于单调、枯燥的历史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感受和乐趣。学生在学习中不能获得真实生活的愉悦体验,情感教育难以落实,历史教学的质量也难以提高。新课标指导我们应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生命价值。所以在教学中,应紧密联系现实,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现实中谈历史,在体验中看规律,在生活中悟理想。
例如,在教学中国古代商人的地位时,联系战国末期的商人吕不韦的故事进行讲述。吕不韦白手起家,靠经商积累巨大的财富,但却要通过资助政客来获得社会的承认和地位的提高。可见,我国古代商人是没有相应的政治地位的。然后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当代商人和理由。学生马上兴趣大增,说出了一系列商界名人,例如,万科的王石、香港首富李嘉诚、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海尔总裁张瑞敏等,理由说得也是头头是道。通过这样联系学生实际生活的讨论,使学生在情感上深刻地体验到商人的地位和责任。
三、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情境交融、引发共鸣
单一的教学方法即便是再好的,没有变化也会让学生感到乏味,失去它应有的魅力。在教学中,我们要灵活运用多样并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富有情感色彩的氛围中,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例如,讲述法,通过教师带有情感的绘声绘色的讲述,勾画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辉煌灿烂的中国文化,再现历史人物的音容笑貌、可歌可泣的历史事件,使师生情感交融,产生共鸣。又如,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模拟历史场景和人物,置身于历史之中,与历史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身临其境,自然而然地产生情感体验。
历史事实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不同的人对同一段历史可能有不同的解释。在教学中我们应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丰富多彩的情感。或是愉快、振奋人心的肯定性情感体验,或是痛苦、焦虑的否定性情感体验,或是富有爱心和同情心的体验。同时,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师,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例如,在教学中华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容时,组织学生观看电视剧《大染坊》的最后一集,陈寿亭经营的印染厂最后毁灭。让学生从生动的剧情中深刻地体会到个人命运是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的。正所谓“国不富则民不强”,从而激发学生为振兴祖国和中华民族而努力奋斗的精神。
总之,缺少情感教育的历史教学是不完整的教学。作为历史教师,我们在课堂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积极地渗透情感教育,让学生感受人类历史文化中的精神力量,才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和个性全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于友西.历史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1.
作者简介:李奎花,女,本科,就职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原州区杨郎中学,研究方向:初中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