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林江
摘 要:作为国画艺术的核心精神——水墨趣味,是学生不可回避的学习内容。那么如何让学生体验、表现水墨趣味,使学生国画的水墨情趣更浓些呢?试图从水墨趣味在国画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如何引领学生探寻、表现水墨趣味,阐述个人之言。
关键词:少儿;水墨画;趣味
国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国画艺术的核心精神——水墨趣味,则是学生不可不体验的。那么,如何引领学生体验、创造水墨之趣呢?
一、何为水墨趣味
作为一种国粹,水墨画有其独特的审美趣味:墨汁在清水里自由地渗透,变形,由密变稀,由深变浅,形成了变幻莫测的形象,你可以看到,有的像威猛的狮子抬头张望,有的像快乐的孔雀翩翩起舞,有的像翻卷的云雾层峦叠嶂,有的像浩瀚大海掀起层层波浪……这是一种自然美的趣味,这种水墨趣味蕴藏着中国文人的万千情愫。
二、贵在水墨趣味
中国历代文人画家都讲求笔墨情趣。元代画家倪瓒云:“余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云林画论》)国画作品中的物象多不合情理,画家所追求的只是物象之外水墨意蕴所能表达的东西而已。
“美术教育往往通过感性的东西,让学生领悟深层的审美思想、审美形态和审美内容。”(《美术教育概论》)由此可见,水墨画作为一种美术教育,不能不让学生感受诸如线条韵律、材质、色彩、形体等直观趣味。《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美术教育要让学生认识形、色与机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
传统国画教学注重临摹,一遍一遍地刻板对临,往往忽略学生的接受能力,使学生产生厌恶的情绪。如果用富有情感和趣味性的教学,引领学生体验水墨的趣味,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水墨画中发展个性,那么,自然能让学生产生兴趣。
三、探寻水墨趣味
鉴于上述因由,我在自己的国画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一)感知水墨之趣
1.故事里的水墨之趣——挑动水墨遐想
水墨趣味是一种为多数人所认同的文化,这种文化有时可以用故事呈现出其文化内涵。古代的“画龙点睛”“妙笔生花”都寄托了这种文化观——落笔成形、随物赋形。因此,有时一个故事就可以挑动起学生对水墨韵味的无限遐想。
2.游戏中的水墨之趣——激起水墨涟漪
学生爱做游戏,那么就让学生在水墨游戏中感受水墨趣味。我做了一番试验:在学生刚刚接触水墨画时,不提要求,让他们做水墨游戏,观察、感受浓淡不同的墨在宣纸上的变化。学生惊奇地发现了墨在宣纸上奇异的变化,在不断变幻的画面中,他们觉得水墨画真有趣。
3.名画中的水墨之趣——领略水墨盛宴
教学中给学生来场视觉盛宴,让当代花鸟画大家的作品和学生走得更近,比如,吴冠中、张桂铭的作品,学生会感觉很亲切,老爷爷画得那样有童趣。他们的大笔大墨所呈现出的“气势”“神韵”,也是学生需要感受的。
(二)玩转水墨之趣
玩是儿童的天性,他们敢于尝试,我们可以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巧妙地利用,使之玩出水墨趣味来。
1.溅墨游戏
“溅墨游戏”,即拿着蘸满墨色的笔溅在宣纸上,然后让学生做发散性的想象练习。学生的想法千奇百怪,却都能和画面联系上,让我惊叹不已。水墨韵味使学生展现出自己最天真、最自然的一面。
2.印墨游戏
水与墨在宣纸上会出现千变万化的润化效果,同样,墨色与水在某些板材上亦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新奇效果。那么这种技法能不能“拿来主义”一下呢?在教水墨山水时,我让学生先把山画在光滑的玻璃板上,再用生宣去印,效果甚为有趣,学生也很感兴趣。
(三)舞动水墨之趣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运用形、色、机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的方式,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因此,培养学生敢于尝试用毛笔、宣纸开展趣味造型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
1.深入生活,大胆表现
“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尝试一些水墨技巧,大胆表现生活中的某一事物。如,画“瓶花”利用破墨的方式进行教学,先用浓墨(或色)画各种不同的线描的画,然后用淡墨或水,点在画的中间,利用水的张力以及宣纸的特征,使画产生漂亮的肌理效果。在这个玩的过程中,学生也感受到了水分的多少对画面产生的效果的作用。
2.变换工具,自由发挥
在教学中,我觉得在工具、材料上应不拘一格,允许学生用多种多样的材料,这使学生比较容易体会各种意料不到的水墨趣味。例如,画《我的朋友》,在表现不同材质的衣服时,材料的运用甚为突出。
总之,水墨趣味是少儿国画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我们应引导学生放松、大胆地表达感受,多些新鲜的墨趣,少些程式的标准,让他们直抒胸臆,这样,我们这古老的水墨艺术才能继续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林语堂.吾国与吾民[M].江苏文艺出版社,2011:287-298.
[2]翁震宇.美术教学概论[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9:72.
编辑 董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