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学历史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运用正确的历史思维方法,结合史实,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启迪创新思维;独特见解;实践能力
一、新课标历史教学中必须实现的目标
如何才能实现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目标呢?在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指导下,我大胆地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艺术,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下面我就教学工作的粗浅认知以及分析成果进行阐述。设疑解疑,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往往是从有疑问及发现提出问题开始的。在课堂教学中巧设疑难,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方法。
为改变过去那种教师课堂讲课灌结论,学生听课背结论的状况,教师要做到努力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主动,并把他们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我就巧设一些疑难问题让学生解决,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与此同时,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出来,进而获得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比如,在讲《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成立》一课时,课本上让学生讨论的问题是“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讲课时,我发现学生讨论这个问题没有多少创新,大多是照课本原话答几句。于是我重新设计了讨论题:辛亥革命到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这样一来,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有的认为是成功了,有的认为是失败了,还有的认为既成功又失败了,而且各自都说出了自己的理由。这样的问题给学生一种兴趣盎然的感觉。上完课了,学生还觉得意犹未尽。
二、在课堂讨论中引发学生思辨,激发学生独创性的见解
随着知识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已不满足书本上或教师提供的现成结论,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会存在喜欢质疑、辩驳、争论和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中学历史教学必须鼓励和培养学生批判的怀疑精神,使学生懂得不迷信,认识到不盲从,敢于面对挑战前人的创新意识。
我曾用一节课的时间在七年级(8)班展开课堂讨论,题目是:用你学过的史实,客观公正地评价一代女皇武则天。把全班分成8个小组讨论。大家争相评论,气氛空前活跃起来,最后评选出发言最佳的一组。这个组认为武则天的作为值得肯定的是:(1)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奖励农桑;(2)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这对封建国家的巩固强盛起了一定的作用。相反,武则天统治时期也有一些弊政,如重用武氏家族、大肆崇佛等,使百姓深受其苦。尽管他们的发言材料不够丰富,分析也不十分全面,但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已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这是积极思考、激烈争论、合作学习所创造出来的结晶。因此,采取课堂讨论的教学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独创性的见解,应当是一条可行的途径。
三、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现行教学改革的要求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学生更喜欢趣味性、活动性较强,参与程度较高的教学方式。为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就尝试了在课堂教学中带有探索性的角色扮演教学策略。
如,对“三顾茅庐”这一历史事件,我就让学生分角色进行扮演。表演中有的学生提出了疑问:诸葛亮是不是太清高了?如果没有刘备的“三顾茅庐”,诸葛亮岂不是高卧隆中一辈子了吗?我及时鼓励这种大胆独特的想法:这种看法也不无道理,我们切莫一味效仿古人,因为时代不同了,当今社会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成才发展的机会,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千万不能因等待而错失良机,误了前程。通过一些角色扮演,我惊异地发现,学生确实蕴含着极大的表演才能,通过对历史知识的了解,使历史课堂焕发出了青春和活力。
四、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历史教学不仅要注重课内,还要充分利用课外。只有课内课外双管齐下,才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我经常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组织学生到图书馆借阅相关的历史资料,上网查阅一些名人回忆,开展历史故事演讲活动等。例如,在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我选择了一些反映二战的影视剧《伦敦上空的鹰》《珍珠港》《兄弟连》等,让学生在课下观看,更直观地感受二战。看完后组织学生结合教材自学,展开讨论,谈出自己对二战的认识,最后我在综合学生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也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能力是靠实践锻炼提高的,也是通过实践活动表现出来的。离开了学生主体的实践活动,能力就无从谈起。同时,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又能产生独创性的见解,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总之,在具体实施教学活动中,一定要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核心,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切忌单向灌输,给学生留有创造性思维广阔驰骋的天地,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吴春梅.论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成才之路,2011(20).
作者简介:胡爱成,男,1971年8月出生,本科,就职于河北省石家庄平山县平山镇中学,研究方向:历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