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结合康复护理对脑中风瘫痪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4-12-25 20:35刘仁芳徐双双姜波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33期
关键词:运动功能康复护理中医

刘仁芳 徐双双 姜波

[摘要] 目的 探讨中医穴位按摩结合康复护理对脑中风瘫痪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84例脑中风瘫痪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中医穴位按摩,两组患者干预时间为6个月。干预前和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应用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FMA)、Barthel指数、NIHSS量表及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 QOL-BREF)对两组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及生存质量进行评价。 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FMA评分、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及总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中医结合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脑中风瘫痪患者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中医;康复护理;脑中风;瘫痪;运动功能;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33-0091-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motor function recovery and quality of life of hinese medicine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care for patients with stroke paralyzed. Methods A total of 84 cases of stroke paralyzed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n=42) and control group (n=42) from June 2012 to June 2014.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with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 car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s received with hinese medicine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care. The motor function, nerve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of two groups were evaluated with applied Fugl-Meyer motor function integration method (FMA), Barthel Index applications, NIHSS scale and the WHO Quality of Life Scale(WHO QOL-BREF)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1 month, 3 months, 6 months. Results The FMA score, Barthel index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after intervention 1 month, 3 months, 6 months(P<0.05), and NIHSS scores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intervention 1 month, 3 months, 6 months(P<0.05). The intervention of physiological, psychological field, social field, the field of environment and overall quality of life score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intervention 1 month, 3 months, 6 months(P<0.05). 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habilitation care helps improve motor function in stroke patients with paralysis and nerve functio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Key words] Chinese medicine; Rehabilitation care; Stroke; Paralysis; Motor function; Quality of life

脑中风又名脑卒中,患者致残率、病死率高,预后效果差,并发症发生率高[1]。临床上约有43%的脑中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其中脑中风瘫痪较为常见,患者由于运动功能丧失,致使其无法完成日常大小事,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2]。脑中风后对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可降低患者致残率,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中医认为脑中风与脑部血流不畅、淤血堆积有关,按摩穴位可起到通经活络、活血化瘀的作用[3]。本文将探讨中医结合康复护理在脑中风瘫痪患者中的应用,旨在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84例脑中风瘫痪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①患者均经头颅MRI/CT确诊;②均符合1995年全国脑血管会议诊断标准;③四肢功能障碍、活动受限;④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同时排除肝、肾、心功能不全、脑干出血、脑血管瘤破裂出血、脑部手术、溶栓治疗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中男 22例,女20例,年龄48~82岁,平均(62.3±3.4)岁,病程2~12 h,平均(6.5±2.2)h,脑中风类型:脑出血12例,脑梗死30例;观察组中男20例,女22例,年龄42~80岁,平均(61.5±3.5)岁,病程2~15 h,平均(6.8±3.4)h,脑中风类型:脑出血 14例,脑梗死 28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脑中风类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endprint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生命体征平稳72 h后,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功能康复锻炼,两组患者常规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采用常规性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中医穴位按摩。患者住院期间由经统一培训的护士执行方案,同时培训患者及其家属,出院后由患者及其家属共同执行,并由经培训的护理人员每周1次上门随访或电话随访了解患者执行情况及康复情况,对患者康复方法进行指导。

1.2.1 常规康复训练 ①尽可能在患者肢体正常活动的范围内协助患者被动活动肢体;②鼓励患者以健侧肢体协助患侧肢体进行活动;③鼓励及协助患者进行站立训练;④鼓励患者进行全身平训,以提高运动神经协调功能;⑤负重训练;⑥保持良好的肢体功能,避免上肢弯曲、下肢伸展、足部下垂内翻,同时可利用足板固定足位防止足部下垂;⑦情感支持:脑卒中患者由于肢体功能及语言功能障碍,常出现焦虑、抑郁的情绪。护理人员应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及交流,对患者加强健康宣教,消除患者的消极情绪,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病情,增强自信心;⑧日常生活功能训练:患者除了进行常规的康复训练外,同时对其实施日常生活功能训练,包括穿衣、进食、刷牙、洗漱、如厕、负重、站立、离床等训练。

1.2.2中医穴位按摩 ①瘫痪上肢穴位按摩: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取瘫痪侧上肢的内关穴、合谷穴、少海穴、曲池穴,术者站于患者瘫痪侧,右手与患者右手相交叉,并用其拇指指腹按压患者合谷穴,采用中指指腹按压内关穴。另一拇指按压患者曲池穴,中指指腹按压少海穴,并采用另一手托起患者上肢,在按压穴位的同时,依次让肩关节外翻、旋转、上举,并依次屈、伸、内旋、外旋、上举肩关节,每个动作反复进行10次~20次。②瘫痪下肢的按摩:患者取俯卧位,取瘫痪下肢涌泉、承山、照海、昆仑、膝眼等穴位,术者立于患者瘫痪侧,拇指、食指指腹分别按压瘫痪下肢的膝眼穴位,另一拇指指腹按压昆仑穴,中指指腹则按压照海穴,由另一护士协助双手用力抬起患肢,内收、内旋、外展、外旋患肢10~20次,按压下肢膝眼的手改为握住患者小腿,采用中指指腹按压承山穴,被动活动下肢,让下肢屈髋、屈膝各10~20次,两手被动活动踝关节,让其左右旋转、背屈等。患者每天进行康复训练后实施穴位按摩,每周至少进行5次,持续干预6个月。

1.3 评价指标

(1)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FMA):采用FMA评价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总分100分,其中96~99分为轻度运动障碍,85~95分为中度运动障碍,50~84分为明显运动障碍,<50分为严重运动障碍;(2)Barthel指数:总分100分,患者分数越高,生活自理能力越强;(3)神经功能缺损: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进行评定,分值越高,神经功能缺陷越明显;(4)生活质量:采用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汉化版(WHO QOL-BREF)[6]对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估,量表共包含生理、心理、环境及社会等4个维度共26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制,并换成标准分,分值越高,患者生存质量越理想。

1.4 评价方法

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当天及干预1个月、3个月、6个月后通过门诊随访的方式由责任护士向患者发放FMA量表、Barthel指数量表、NIHSS量表及WHO生存质量量表,告知患者相关填写注意事项,由患者根据康复情况自行填写问卷,并当场回收。两组每次均发放问卷42份,均有效回收42份,有效回收率1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存质量对比

观察组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及总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肢体瘫痪是脑中风患者常见的功能障碍,目前不少研究指出[4,5],早期康复训练可有效降低脑中风患者致残率,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相关研究指出[6],脑中风后病灶周围存在活的细胞,该区域称为半暗带,早期康复的目的是为了刺激半暗区,以增加脑血流灌注,从而改善脑细胞活性。此外,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后,处于休眠状态的突触被代偿使用。通过被动运动对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可使得正常功能的神经环路网络重新组合从而实现中枢神经功能,使得大脑功能得到恢复[7]。因此对脑中风患者实施早期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患者脑神经功能,促进患者恢复。但脑组织细胞的修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患者需要持之以恒进行康复训练才能达到康复的目的,而对于部分锻炼依从性较差的患者由于锻炼强度及时间不够,从而影响其治疗效果[8]。

中医理论认为[9]脑中风属于气血逆乱、经脉不通、阴阳失调,而将脑中风后遗症肢体瘫痪称为“偏风”或“偏枯”。脑中风瘫痪患者多为气弱体虚、气血不足、气血不畅、经脉不通、经脉失养;痰瘀阻络、气血瘀滞可导致患者肢体软弱无力,风阳内动可引起肢体痉挛强直[10]。因此中医主张对脑中风瘫痪患者采用通经活络、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通络可促进化瘀,而化瘀可利于通络。

近年相关研究认为[11],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配合中医穴位按摩能加速患者康复速度,改善患者肢体瘫痪的情况。本研究以穴位按摩法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同时运用补泻手法,沿着气血运行及经络循环路线,以柔和之力按摩穴位,促进气血运行,调节静脉,滑利关节,改善局部血流循环,增加肌肉营养,防止肌肉萎缩、粘连、挛缩[12]。同时起到扶助正气、醒脑开窍、通经络之功效,因此能快速恢复瘫痪肢体正常的生理功能[13]。两组患者干预后FMA评分、Barthel指数均高于干预前(P<0.05),表明两组患者经干预后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均得到提高,而观察组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患者FMA评分、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与谷敏[14]及郭秀婷等[15]研究一致,表明中医结合康复护理可使得患者康复效果更理想,有助于患者肢体功能快速恢复。观察组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可能与中医结合康复护理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增强患者康复治疗信心及机体舒适度有关[16]。导致对照组患者康复速度较慢及生活质量较差的原因可能由于脑组织及神经元细胞的修复需要一个较漫长的过程,患者需要持续坚持康复训练及治疗才能体现出显著的治疗效果,尤其患者出院后由于缺乏监督及指导,患者容易中途放弃,影响康复效果[17,18]。因此医护人员应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定期跟踪及了解患者康复训练情况,并给出专业性的指导,及时纠正患者康复锻炼过程中的不足,提高患者康复效果。endprint

综上所述,中医结合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脑中风瘫痪患者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乐琳,郭钢花,李哲,等.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疗效的观察[J].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138-139.

[2] 黎练达,吴智鑫,冯锦昉,等. 急诊脑卒中识别评分量表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筛选价值探讨[J].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4):148-150.

[3] 肖艳波,田艳玲,马海斌,等. 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102例疗效观察[J]. 宁夏医学杂志,2012,34(6):561-562.

[4] 林红霞,廖辉雄,王文靖,等. 现代康复训练结合中医按摩治疗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疗效观察[J]. 吉林中医药,2013,33(4):414-415.

[5] 王成秀,杨凤翔,周建瑞,等. 康复训练配合中药口服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疗效观察[J]. 中国中医急症,2013, 22(2):315-316.

[6] 陈玲. 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后偏瘫BrunnstromⅠ-Ⅱ期的临床观察[J]. 河南中医,2012,32(10):1304-1306.

[7] 张艳,刘国成,王金宇,等. 巨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疗效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2012,31(9):631-633.

[8] 高淑焕,王文双. 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康复训练的效果观察[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6):209-210.

[9] 吴培香,许翠萍,汤继芹,等. 推拿结合现代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 29(9):22-25.

[10] 刘诗丹,李荣祝,陈启波,等. 穴位埋药线结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2):170-172.

[11] 蔡萍,潘乃林,万瑜晔,等. 放松训练及足部穴位按摩在脑卒中睡眠障碍病人护理的应用[J]. 护理研究,2012, 26(4):329-331.

[12] 姜娜,胡还甫. 运动想象配合穴位按摩对脑卒中偏瘫病人运动功能的影响[J]. 护理研究,2013,27(28):3127-3129.

[13] 柯丽,张凤平,朱业智,等. 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的中医康复护理[J]. 护理研究,2014,(14):1737-1738.

[14] 谷敏. 穴位按摩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偏瘫的疗效观察[J]. 上海护理,2011,11(4):39-40.

[15] 郭秀婷,赵元琛,胡立丹,等. 穴位按摩配合低频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观察[J]. 护理与康复,2011,10(6):524-525.

[16] 蔡萍,潘乃林,万瑜晔,等. 放松训练及足部穴位按摩在脑卒中睡眠障碍病人护理的应用[J]. 护理研究,2012, 26(4):329-331.

[17] 肖碧云,蔡秀燕. 穴位按摩及放松疗法对脑卒中抑郁患者的治疗作用[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 11(5):639-640.

[18] 王芳,杨志茹,徐静静,等. 穴位按摩结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恢复期病人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 护理研究,2011,25(23):2098-2099.

(收稿日期:2014-08-04)endprint

综上所述,中医结合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脑中风瘫痪患者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乐琳,郭钢花,李哲,等.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疗效的观察[J].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138-139.

[2] 黎练达,吴智鑫,冯锦昉,等. 急诊脑卒中识别评分量表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筛选价值探讨[J].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4):148-150.

[3] 肖艳波,田艳玲,马海斌,等. 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102例疗效观察[J]. 宁夏医学杂志,2012,34(6):561-562.

[4] 林红霞,廖辉雄,王文靖,等. 现代康复训练结合中医按摩治疗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疗效观察[J]. 吉林中医药,2013,33(4):414-415.

[5] 王成秀,杨凤翔,周建瑞,等. 康复训练配合中药口服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疗效观察[J]. 中国中医急症,2013, 22(2):315-316.

[6] 陈玲. 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后偏瘫BrunnstromⅠ-Ⅱ期的临床观察[J]. 河南中医,2012,32(10):1304-1306.

[7] 张艳,刘国成,王金宇,等. 巨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疗效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2012,31(9):631-633.

[8] 高淑焕,王文双. 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康复训练的效果观察[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6):209-210.

[9] 吴培香,许翠萍,汤继芹,等. 推拿结合现代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 29(9):22-25.

[10] 刘诗丹,李荣祝,陈启波,等. 穴位埋药线结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2):170-172.

[11] 蔡萍,潘乃林,万瑜晔,等. 放松训练及足部穴位按摩在脑卒中睡眠障碍病人护理的应用[J]. 护理研究,2012, 26(4):329-331.

[12] 姜娜,胡还甫. 运动想象配合穴位按摩对脑卒中偏瘫病人运动功能的影响[J]. 护理研究,2013,27(28):3127-3129.

[13] 柯丽,张凤平,朱业智,等. 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的中医康复护理[J]. 护理研究,2014,(14):1737-1738.

[14] 谷敏. 穴位按摩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偏瘫的疗效观察[J]. 上海护理,2011,11(4):39-40.

[15] 郭秀婷,赵元琛,胡立丹,等. 穴位按摩配合低频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观察[J]. 护理与康复,2011,10(6):524-525.

[16] 蔡萍,潘乃林,万瑜晔,等. 放松训练及足部穴位按摩在脑卒中睡眠障碍病人护理的应用[J]. 护理研究,2012, 26(4):329-331.

[17] 肖碧云,蔡秀燕. 穴位按摩及放松疗法对脑卒中抑郁患者的治疗作用[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 11(5):639-640.

[18] 王芳,杨志茹,徐静静,等. 穴位按摩结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恢复期病人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 护理研究,2011,25(23):2098-2099.

(收稿日期:2014-08-04)endprint

综上所述,中医结合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脑中风瘫痪患者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乐琳,郭钢花,李哲,等.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疗效的观察[J].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138-139.

[2] 黎练达,吴智鑫,冯锦昉,等. 急诊脑卒中识别评分量表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筛选价值探讨[J].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4):148-150.

[3] 肖艳波,田艳玲,马海斌,等. 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102例疗效观察[J]. 宁夏医学杂志,2012,34(6):561-562.

[4] 林红霞,廖辉雄,王文靖,等. 现代康复训练结合中医按摩治疗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疗效观察[J]. 吉林中医药,2013,33(4):414-415.

[5] 王成秀,杨凤翔,周建瑞,等. 康复训练配合中药口服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疗效观察[J]. 中国中医急症,2013, 22(2):315-316.

[6] 陈玲. 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后偏瘫BrunnstromⅠ-Ⅱ期的临床观察[J]. 河南中医,2012,32(10):1304-1306.

[7] 张艳,刘国成,王金宇,等. 巨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疗效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2012,31(9):631-633.

[8] 高淑焕,王文双. 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康复训练的效果观察[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6):209-210.

[9] 吴培香,许翠萍,汤继芹,等. 推拿结合现代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 29(9):22-25.

[10] 刘诗丹,李荣祝,陈启波,等. 穴位埋药线结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2):170-172.

[11] 蔡萍,潘乃林,万瑜晔,等. 放松训练及足部穴位按摩在脑卒中睡眠障碍病人护理的应用[J]. 护理研究,2012, 26(4):329-331.

[12] 姜娜,胡还甫. 运动想象配合穴位按摩对脑卒中偏瘫病人运动功能的影响[J]. 护理研究,2013,27(28):3127-3129.

[13] 柯丽,张凤平,朱业智,等. 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的中医康复护理[J]. 护理研究,2014,(14):1737-1738.

[14] 谷敏. 穴位按摩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偏瘫的疗效观察[J]. 上海护理,2011,11(4):39-40.

[15] 郭秀婷,赵元琛,胡立丹,等. 穴位按摩配合低频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观察[J]. 护理与康复,2011,10(6):524-525.

[16] 蔡萍,潘乃林,万瑜晔,等. 放松训练及足部穴位按摩在脑卒中睡眠障碍病人护理的应用[J]. 护理研究,2012, 26(4):329-331.

[17] 肖碧云,蔡秀燕. 穴位按摩及放松疗法对脑卒中抑郁患者的治疗作用[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 11(5):639-640.

[18] 王芳,杨志茹,徐静静,等. 穴位按摩结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恢复期病人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 护理研究,2011,25(23):2098-2099.

(收稿日期:2014-08-04)endprint

猜你喜欢
运动功能康复护理中医
运动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神经智力及运动功能发育的影响分析
康复护理对解锁精神病患者康复效果的观察
盆底肌锻炼对产后尿潴留康复护理效果的临床分析
神经肌肉电刺激技术在改善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
中医英译的误译现象探析
刍议中医养生理念在瑜伽教学中的融入
早期康复治疗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
针灸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