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业需求的“双核”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2014-12-25 02:12黄海珍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双核服务业人力

黄海珍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中文系,广东广州510640)

随着社会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才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资源,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培养、人力资源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对于企业和社会发展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校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输出源,应坚持市场导向、关注行业需求,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具有职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核心技能的“双核”人才。本文选择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对口行业——人力资源服务业为着眼点,探讨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业对于大学毕业生的要求,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1 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概述

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是为劳动者就业和职业发展,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提供社会化和专业化的服务或产品的部门或机构的集合。同时,它又是国民经济按照经济活动的功能和性质划分的一部分[1]。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的业态环境越来越成熟,人力资源服务业不断发展壮大,服务的专业化、产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程度逐年提升。同时,人力资源服务业开始在国民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服务行业,人力资源服务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截至2006年底,全国共有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6 629家,从业人员5.1万人[2];截止到2008年,全国已有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2.736 8万家,从业人员近15万人[3];到2010年底,全国共设立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4.9万家,从业人员达22.1万人[4]。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把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作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攻方向,这为人力资源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坚实的政策保障。在人力资源服务业正式列入国家产业目录后,人力资源服务业正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

近几年来,人力资源服务业产业链趋于完善,人力资源服务市场的总体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以专业人力资源职能外包为核心的招聘、培训、薪酬、福利等产品的新兴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市场化规模,在整个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从服务专业领域来看,从传统的人事代理服务为主向招聘服务、培训服务、薪酬服务、福利服务、员工健康服务等更多的人力资源服务领域外包发展。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为客户提供更多高附加值和综合性服务解决方案。从服务模式来看,从简单的事务操作服务向解决方案咨询、信息系统平台和外包服务整合的综合服务体系发展。

2 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对从业人员的需求分析

行业的发展要求人力资源服务业从业者必须具备一些专业知识和能力及其他条件,只有这样,从业者才能适应其工作岗位的要求。这些知识、能力及其他条件,常常在招聘广告中体现为要求性指标。要求性指标是指企业在过去的经验中所总结出来的应聘者必备的要求。本文通过对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招聘广告内容及数量进行统计与分析,提取主要要求性指标,为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笔者从前程无忧网、智联招聘网、中国人才热线、猎聘网和中华英才网这几个人才招聘网站上,提取了222个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招聘广告来进行分析。其中,招聘猎头/顾问的广告达116个,招聘猎头助理/顾问助理的广告达106个。这些招聘岗位的工作地点都在广东省境内,包括广州、深圳、东莞、顺德、珠海等地。对于学历专业要求、专业技能、经验等客观性指标,直接进行统计;对于沟通能力、抗压能力等非常明确的主观性指标,也采取直接统计的方式;对于像个性要求等不明确的主观性指标,则在参考其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汇总统计。在统计的基础上,进行排序,筛选出排名前十的指标。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人力资源服务业从业者的要求性招聘指标频数表

首先,招聘的是不同层次的从业者,但都具有明显的共同要求性招聘指标。因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共性,都是围绕“人”的管理工作,所以对于从业者而言,学历、经验、专业背景、沟通能力等条件构成了人力资源服务业从业者共同的要求性指标,且为高频指标。其中,学历的要求在所有要求性指标中排第一,本科以上学历要求占64%,大专及以下学历占36%。专业技能在两类招聘中分别列第三和第四名,从统计数据上看,绝大多数企业要求人力资源服务业从业人员学习管理类专业,有些企业还明确规定,要求应聘者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这表明,人力资源服务业把学历和专业背景作为个人是否拥有人力资源专业知识的一个重要评判标准;也表明从事人力资源服务工作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具有明显的对口就业优势。但同时,人力资源服务业要求应聘者具备相关工作经验,这样不但可以减少企业的培训成本,也可以更快地发挥人才的效用。经验的不足,成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面前的一大“硬伤”,这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其次,关于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基层从业人员与中高层从业人员的要求性指标,在排序上有所不同。除了高频的共性指标外,基层从业人员强调学习能力,注重外语要求和电脑操作能力;而中高层从业人员则强调个性要求,注重团队精神和责任感。这表明,随着职位层次的上升,对于从业人员要求,从知识、技能等浅层次因素,向个性、动机等深层次因素转变。

最后,人力资源服务业从业者的要求性指标,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职业能力指标与专业能力指标。其中,职业能力指标包含沟通能力、学习能力、抗压能力、团队精神、责任感等方面;专业能力指标包含学历/专业要求、专业技能、经验要求、电脑操作能力等方面。这为“双核”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提供了行业要求参考。

3 行业需求分析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3.1 构建模块化“双核”课程体系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当根据行业需求分析,对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标准,构建“职业核心能力+专业核心技能”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包括五大课程模块:基础素质课程模块、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专业拓展课程模块(如表2所示)。

表2 “双核”课程体系表

首先,除了让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英语、应用写作等基础素质课程之外,还要学习组织行为学、公共关系、企业管理、财务管理、劳动经济等专业基础课程。这样,让学生既可以奠定坚实的素质基础,又可以具备过硬的专业功底知识。其次,专业核心课程包括人员招聘、员工培训、绩效管理、薪酬与福利管理、劳动法、工作分析等技能课程。通过这些课程,可以让学生具备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岗位的关键技能。同时,把技能训练与职业资格培训相结合,把核心课程教学同国家人力资源管理三级资格证书考试的要求相结合,便于学生考取相应的资格证书。最后,依据岗位素质能力要求,增设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模块,根据职业岗位对应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设置扩展模块课程。通过全新的课程体系,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既具有职业能力、专业技能,又具有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专业人才。

3.2 构建“螺旋提升、双核并进”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构建“螺旋提升、双核并进”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保障专业核心能力培养计划的落实。遵循认知规律和能力培养规律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在岗位工作中反复运用,而且职业能力在螺旋渐进式的提升中得以巩固。具体来说,可以把人才培养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学期:建立职业认知阶段。学习专业基础理论,通过课堂内的案例分析、情景教学、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职业认识,开发自我认知、自我管理、团队合作、职业规划及批判性思考的能力。第二学期:开发职业能力阶段。学习专业核心课程,通过参加创业创意大赛、真实经营项目竞标,加强团队合作,培养组织策划与项目规划能力,激发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第三、四学期:见习阶段。根据自身特点及个人职业发展规划,选定专业拓展方向模块;在校内协助行政处室开展人员招聘、培训、绩效考核等工作,多方位体验人力资源管理各模块工作,重点打造职业专项能力。第五、六学期:顶岗实习阶段。通过集中的校外实训基地专业实习和分散的企业顶岗实习,在职业岗位中强化专业知识的运用,锤炼专业技能;培养职业道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实现由实习生到高素质技能型管理人才的角色转变[5]。

3.3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表1所列的要求性指标中,大多数指标,如沟通能力、抗压能力、团队精神、学习能力、责任感、经验等“双核能力”,需要从实践教学中培养。然而,在现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中,由于专业本身的局限、实践教学资源的缺失,以及过程难以监控等原因,实践教学往往流于形式,收不到应有的效果。要达到行业需求,就必须建立系统化与多元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由课堂实践、综合实践、社会实践、企业实践四大部分组成。四大实践教学内容,可以采用的教学形式非常丰富。课堂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课堂案例讨论分析、分组演练、情景模拟、培训游戏、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软件操作等。在所有专业课程中都应根据课程的特点和要求,确定课堂实践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形式。综合实践包括校内各系部学生干部社团招纳新成员、学生会干部年度考核、新生入校培训、在校生测评、校内勤工俭学岗位招聘等。社会实践主要包括勤工俭学、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企业实践包括企业见习、企业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等。根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科的特点与“双核”人才的要求,科学有序地将上述实践教学内容安排在相应的学期,确保学生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实践教学,提升职业核心能力与专业核心技能。

在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学主体——教师的作用很关键,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要加强专业教师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升。要提升教师素质这一软性要素,除了普遍采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外,还应该有计划、定期地将教师派往企业、行业一线进行培训或参与专业相关岗位的实践[6]。通过此类活动,让教师适时更新对企业、行业的认知,不断地掌握行业的新动态,以便在设计校内实践项目时能有效地与企业、行业真实情况进行对接,让学生能在实践项目中培养企业、行业需要的职业能力与专业技能。此外,还应积极地聘请企业、行业的从业人员来校指导实践教学。

[1] 陈力.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的形成与发展[J].人事天地,2012,(7):27-29.

[2] 韩树杰.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8,(1):92-99.

[3] 赵乃真.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迎来高速发展的新时代[J].中国新时代,2011,(5):74-76.

[4] 肖鸣政.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白皮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5] 赵红梅.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7,(1):79-81.

[6] 叶映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广西师范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47-151.

猜你喜欢
双核服务业人力
全球金融“F20”在此召开!横沥进入“双核”时代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为健康中国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
新型夹心双核配和物[Zn2(ABTC)(phen)2(H2O)6·2H2O]的合成及其荧光性能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