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嘉,邹 霞
(重庆理工大学 a.思想政治教育学院;b.学校办公室,重庆 400054)
红色旅游创造性地将革命历史资源与旅游进行融合,不仅凝聚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同时还具备了趣味性和游乐性。红色旅游自身的内涵与特征注定了它与思想政治教育会产生微妙的“化学反应”。近几年,红色旅游的兴起和发展,不但给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开辟了一条新的渠道,而且以其强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给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为社会大众送上了一堂堂灵活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红色旅游在开发和发展过程中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挖掘不到位、发挥不健全。由此可见,针对红色旅游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制约因素、实现原则和路径等方面开展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红色旅游主体是影响和制约红色旅游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首要因素。红色旅游中的主体因素是指旅游过程中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也就是教育者,如红色旅游主管部门人员、导游人员、景点工作人员等。这一群体与参观者(教育客体)有着最直接和密切的接触,他们的工作是红色旅游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前提条件和关键因素,而他们的知识结构和职业素养也决定着红色旅游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和效果。
然而,这一主体目前尚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红色旅游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一是教育主体的职业素养亟待提高。红色旅游是近期快速发展起来的一个产业,开发、管理和经营都还处在摸索阶段,管理人员和基层从业人员中,专业人士较少,且缺少对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导致一部分人员在服务过程中违背规定、欺诈游客、收受小费等,这些行为使红色旅游的形象在游客心目中大打折扣,更别提通过参观游览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了。二是教育主体自身知识储备不足。部分从业人员对红色旅游景区的历史、背景、意义了解不全面,讲解不到位甚至有可能错误;有些导游词缺乏真实性、科学性,不能充分反映景区的红色文化内涵;有的导游传播道听途说的野史、艳史,拿英雄开涮,把神圣庄严的红色资源涂抹成“黑色”和“黄色”的暧昧故事,等等,都势必严重影响红色旅游内涵的严肃性,从而影响红色旅游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三是教育主体的教育方法有待改进。红色旅游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相对动态的过程,教育主体如果在讲解过程中不注意讲解方法、不注重讲解过程中与游客的互动,会大大削弱游客的接受度和学习兴趣,从而会大大降低红色旅游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红色旅游中的客体是指旅游参观者,也就是受教育者,他们在教育主体的引导下接受红色旅游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旅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受教育者(教育客体),跟普通意义上的受教育者有着很大的区别,如跟学校的学生相比较,他们的结构组成相对复杂,社会角色和身份不一。这些人的年龄、身份地位、知识结构、受教育程度、职业等有所不同,思想观念和教育需求也不同,这直接影响到红色旅游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统一性,加大了实现其功能的难度。所以,教育主体如果不能根据教育客体的差异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和对教育手段作适当调整,就很难有效地开展红色旅游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充分发挥红色旅游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客体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没有把心思放在思想政治教育、先进性教育、创先争优教育、党员廉政教育这些参观学习上,而是以学习为幌子,把到红色旅游地参观当成了玩乐享受,变相利用公款吃喝玩乐。二是把红色旅游当作是装点政绩的工具,盲目追求数量,不讲质量,甚至违反自愿参加红色旅游的原则,强行摊派任务给机关、学校和企事业团体,使红色旅游演变成了政治任务,在人民心目中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也会使人们对红色旅游产生反感和误解。
一是红色旅游的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红色旅游发展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顺利达成这个目的,首先就必须从红色旅游的管理上下功夫。然而,有些红色旅游地不是政府主导或政府所有,而是由个人承包或经营,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在红色旅游这一领域,除了国务院颁布了两个发展纲要外,几乎没有专门关于红色旅游的相关法规,也没有行业标准和专门针对红色旅游的监督检查体系。
二是红色旅游思想政治教育体制不够完善。运用红色旅游这一新型载体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间并不长,也无成功经验可以借鉴,所以建立红色旅游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机制是很有必要的。有评估机制,相对应地就应该有反馈机制,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是一个动态循环的过程,这一特性要求必须根据教育过程中反馈的信息来不断改进和完善,以期达到红色旅游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最优发挥。而目前在红色旅游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中评估机制和反馈机制都不太完善甚至还未涉及,这种状况会直接影响红色旅游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是红色旅游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建设不足。从当前理论界对红色旅游的研究来看,虽然有涉及这一领域的研究,但大都停留在概念层面,导致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当前各级政府部门、红色旅游景区及相关人员在发展红色旅游的过程中,大多还只是看重红色旅游的经济价值,很多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的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整合和高效的利用;二是对红色旅游的开发盲目且过度,相当大一部分的开发都没有调查报告和数据、没有可行性研究,更谈不上科学的理论作为支撑,红色旅游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势必会受到束缚和限制。
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不良的环境以它腐朽消极的因素影响人的思想,把人推向错误的方向;优良的环境能催人奋进,激发人对真、善、美的追求。
从硬环境来看,红色旅游中的硬环境主要体现在景区配套设施是否完善、合理。基础设施不完善,如有些景区路况不好、游客服务中心欠缺,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游客的基本生活需求和情绪,直接降低其满意度,从而产生消极阻抗心理。配套设施建设不合理或过度开发,如有些景区在开发过程中改变了革命历史旧址周围的初始风貌和原生态环境,甚至不同程度地造成了对革命历史旧址的破坏,也容易使游客对红色旅游的认识、理解和把握发生偏差。
从软环境来看,红色旅游中的软环境主要体现在人文环境的变化,如游客的素质、革命纪念地的历史文化、老区常住群众的思想素质等对红色旅游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顺利实施影响极大。按老区特点来说,民风淳朴是一大优势,但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对当地百姓有一定影响,如对游客不够热情、对游客提出的问题不理不睬,甚至对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的游客怀有不良动机,这些行为不仅给游客增添不必要的麻烦和心理上的诸多不适,还会严重制约红色旅游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1]。
有些红色旅游景区在发展过程中脱离甚至摈弃了教育这个主旨,只为纯粹的经济利益,不惜以扭曲红色旅游中的史实和内涵来追求金钱利益。如随意占用革命纪念的地盘开设商业店铺,公开在红色景区内开展庸俗的表演活动,这些行为破坏了红色旅游景区思想政治教育氛围。当庄严的红色史实被过分地商品化和功利化,它就会严重背离红色旅游思想政治教育主题,伤害的不仅是人民群众的感情,更会损坏红色旅游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长此以往红色旅游就会丧失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内在要求和全新理念,红色旅游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也必须坚持这一原则。在红色旅游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就是要为新时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打造一个人性化、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平台[2]。在这样的环境和平台中,让参观游览者在尽情领略自然景观、体验民俗风情中放松心情、娱乐休闲,在观赏人文景观、缅怀革命先烈、感悟历史文化中丰富人生阅历、满足精神享受、启迪思想觉悟[3]。从而有力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形成和巩固,进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思想政治基础,最终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步伐顺利前行。
注重寓教于乐的原则,就是要求红色旅游要强调和突出趣味性、参与性,使红色旅游成为人们进行休闲活动和学习受教育的“粘合剂”,要让人们在参观游览、参与活动、互动交流和兴致勃勃的旅游过程中,不知不觉、自觉自愿地受到熏陶,学习知识、了解历史、接受教育,使身心得到发展,达到“润物细无声”和“潜移默化”的效果。为此,红色旅游产品、项目在设计的时候要特别注重融合历史性、趣味性、参与性和互动性[4]。
在红色旅游发展中一方面需要继承优良传统,另一方面也需要把红色旅游的传统内涵通过现代化手法和艺术的形式展现出来,但前提是在保证红色主旨和内涵不变质的情况下,运用现代手法去表现主题、用完美形式去演绎内涵,同时要把握好内容与形式的内在联系,才能更好地实现红色旅游资源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重庆红岩联线的建立就是红色文化与科技紧密结合的典型,渣滓洞、白公馆通过情景剧《生命作证——风雨歌乐山》和大型艺术景观《红岩启示录》,再现了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艰苦战斗的岁月,观众参观量一年间就大大增加。这种突破传统的体验式的革命传统教育,给受众对象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增强游客对红色历史的崇敬之情和肃穆之意,达到了增强红色文化的表现力、吸引力、感染力,最大限度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在红色旅游中的影响力的目的。
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和要求。“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在推进当地红色旅游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快当地社会发展。”[5]发展红色旅游必须不断推进社会全面进步,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发展红色旅游,要加快红色旅游发展体制创新,增强红色旅游活力,还要实行鼓励、引导的政策措施,调动企业和社会各方面参与红色旅游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开发红色旅游资源的同时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注重社会就业、社会保障,培养专业人才,实施良好的教育和民主法治建设,把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到实处,全面推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在客观分析红色旅游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制约因素及功能实现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我们认为从如下五个方面(图1)努力,可以更好地实现和发挥红色旅游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其中,科学的理论建构和专业的人才队伍是实现红色旅游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根基,健全的制度和完善的硬件设施是保障,品牌打造则为红色旅游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注入活力和动力。
目前的研究主要是从红色旅游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影响作用方面进行的,缺乏健全的理论去引导红色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各种问题。因此,强化理论研究,挖掘和升华红色旅游中有积极教育意义的内容,为红色旅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提供理论导航,是非常重要也是很有必要的。强化理论研究可通过红色旅游论坛、峰会和组织专题研讨、各种立项研究、理论学习培训等形式,召集、组织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红色旅游实践工作者及其他与红色旅游相关学科带头人士,就红色旅游发展当中所取得的成绩或所碰到的困惑进行研讨,达成理论共识,并制定相关操作方案,进而更有效地促进红色旅游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更好地发挥红色旅游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图1 红色旅游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路径示意图
为让游客更好地吸收红色旅游文化精髓,除了需要高层次的规划、策划、市场开发和管理专业人才外,还需要高素质的业务人员。建设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素养好的人才队伍是红色旅游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证,是适应新时期旅游市场社会化发展的必要条件。景区导游和讲解员,处于旅游接待的中心地位,他们的水平会直接影响到受教育者的心理接受水平。
红色旅游人才队伍的构建应重点考虑专业院校毕业的专业人才、优先考虑自愿参与到红色旅游队伍中来的人员,并吸收旅游业内有经营管理经验和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除了专业素质,红色旅游人才的思想素质水平也很关键,如是否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等。另外,还应加强对人才队伍的专业培训。红色旅游的发展还需吸收各个行业的专业人才精英,在促进红色旅游发展的同时,造就一支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队伍。
红色旅游具备强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就目前情况来看,制度不健全是影响功能发挥的重要因素之一。
首先要着力加强红色旅游管理制度建设。主管部门要专门针对红色旅游领域制定相适应的法律法规或相关细则,加强对红色旅游从开发到经营全过程的规范和管理。从源头去优化红色旅游资源,强化旅游管理,保障红色旅游自身的质量,以保证提供最优的内容给思想政治教育对象。
其次要着力加强红色旅游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建设。红色旅游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但二者并不等同,二者是相互联系但又各具特色的两个体系,需要摸索出能促进两者良性互动的机制。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性,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一是要确立开展红色旅游活动、建设红色旅游基地所必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制度,要让每一次红色旅游活动都有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每一个红色旅游基地的建立都有明确的教育主题和教育目标,从制度层面使红色旅游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得以落实。二是要加强红色旅游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反馈机制的建设,使红色旅游思想政治教育做到实施前有调研、实施中有依据、实施后有反馈,根据这些体制不断改进和完善红色旅游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增强红色旅游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
硬件建设是旅游发展的必备条件,红色旅游的发展同样需要强有力的硬件作为支撑,只有硬件环境、设施设备的不断提升才能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前来,红色旅游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也才可能得以实现。在硬件建设方面,主要是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与提升。诸如道路交通直接反映了红色老区的可通过性和可进入性,决定着对大批游客进入时的接待能力和红色旅游景区未来的发展前景,因而对红色旅游的发展影响至深。红色旅游景点绝大多数分布在边远的欠发达山区,一般都是位置偏僻,地形险要,严重落后于发达城市和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自然会制约红色旅游的发展,因此也会严重影响红色旅游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如果要在红色旅游中尽可能地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交通条件的改善,应做好景区的绿化工作,加快景区游客服务中心等建设。另外要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如果因为发展红色旅游而破坏生态环境和生态平衡,那就失去了通过红色旅游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品牌是最具号召力的,人潜意识中都有追逐品牌的欲望,因此红色旅游品牌可能会激发一些不愿参加甚至反感红色旅游的人转而接收并主动参与,从而为红色旅游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注入活力和动力。为此,我们要打造红色旅游品牌,并力求增强红色旅游资源的文化底蕴,最大限度还原红色历史的真实性,这对促进红色旅游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有立体辐射和全局性的作用。要发掘和利用红色文化独特的价值,努力提升红色旅游景区的文化内涵,打造和突出红色旅游品牌,建立和维护爱国主义基地,从而更好地实现红色旅游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红色旅游文化宣传体系,加大对红色文化的宣传和传播,使受众不断扩大,还可以举办一些全民参与的关于如何把红色文化融入到当前社会的文章征集活动以及辩论赛、摄影赛等活动,这也是加强红色旅游基地建设的有效途径。
[1]李万莲.基于游客和居民感知的红色旅游发展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2]马俊峰,马兰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对策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
[3]傅鸿颖.依托红色文化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重庆交通大学为例[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3(4).
[4]刘纯明,李青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探索:现场教学法[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3(10).
[5]卢丽刚,时玉柱.科学发展观视阈中的红色旅游发展[J].求实,201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