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洲湾港与莆田市港城协调发展研究

2014-12-25 01:10林露华徐智君
关键词:经济指标莆田市吞吐量

林露华,徐智君

港口作为区域对外交流的门户,“以港兴城,港城共兴”是港口发展的规律。港口不仅能使所处地的经济发展,而且还能促进周边辐射区域的进步。同时,城市的经济发展可以提高港口的效率,增加港口吞吐量,提高辐射能力。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形势下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必然趋势,随着腹地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港口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将日趋明显。

湄洲湾港地处莆田市,是海峡西岸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湄洲湾港与区域协调发展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构建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应用静态协调发展系数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湄洲湾港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关系进行分析研究。

一、港城静态协调发展概述

静态协调发展系数[1]是用来对定量系统中两个或多个子系统协调状态的评价指标。这里使用离散系数协调度来对港口与城市协调发展系数进行建模:

其中,U是港口与城市协调发展系数(0≤U≤1),P是某一时期港口综合发展水平值,C是某一时期城市综合发展水平值,K是调节系数,K≥2。

从公式(1)可知,在协调度高的情况下,港口综合发展指数P接近城市发展综合指数C,协调系数U也就越大,反之亦然;在协调度完全协调的情况下,港口综合发展指数P等于城市发展指数C,协调系数U=1;在协调度不完全协调时,港口综合发展指数P与城市发展综合指数C的离差趋于无穷,协调系数U=0。

通过公式(1)的计算得出:当P=C时,港口与城市显现出同步发展的迹象;当P>C时,港口发展优于城市发展;当P<C时,港口发展滞后于城市发展。但在现实中,同步发展不能简单认为是二者相等同的结果,应该有个缓冲地带,这个缓冲地带就是港口优先建设发展,从而达到城市经济需求的不断上升,也可以认为港口的超前发展与城市发展是同步的。根据港口规模的扩张与经济发展的速度,本文使用港口与城市综合发展指数的差异来表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港口与城市协调发展示意

从图1看出,当P-C在0~0.5之间时,可以判定港口与城市发展同步;P-C<0时,港口滞后于城市发展;P-C>0.5时,港口优先于城市发展。

二、湄洲湾港与莆田市的经济协调度评价

在对湄洲湾港与区域经济协调度评价之前,首先要对港城经济发展数据进行分析和选取。表征港口与城市发展的指标众多,应选取其中主观性因素较弱,且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指标来构建港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本文用港口货物吞吐量、生产总值、城市产业结构和城市交通等指标来构建港城协调发展的描述指标体系,这些相互联系的指标能从不同侧面评价城市及港口的发展状况。

所选择的城市评价指标有:X1.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万美元)、X2.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万美元)、X3.年末实有铺装道路面积(万平方米)、X4.地区生产总值(亿元)、X5.第一产业生产总值(亿元)、X6.第二产业生产总值(亿元)、X7.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亿元)、X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X9.固定资产投资(万元)、X10.基本建设投资(万元)、X11.地方财政收入(万元)和X12.地方财政支出(万元)。其中: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二三产业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基本建设投资、地方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支出是反映经济整体发展水平和实力的指标;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反映城市的国际开放程度;年末实有铺装道路面积反映城市的国内开放程度。

所选择的港口评价指标有:X1.港口吞吐量(万吨)、X2.港口吞吐量比增(%)、X3.集装箱吞吐量(万标箱)、X4.集装箱吞吐量比增(%)、X5.外贸货物吞吐量(万吨)和X6.外贸货物吞吐量比增(%)。其中,吞吐量是港口指标体系中最重要的产量指标,吞吐量比增则反映港口的发展势头。

考虑到指标的可获得性,本文选取的11个城市发展评价指标均来自历年《福建统计年鉴》[3]。6个港口评价指标均来自历年的《中国港口年鉴》[4]。在选取数据后,分析了城市与港口之间的综合发展水平。

(一)莆田市的发展水平

1.莆田市的综合经济实力

综合经济实力是反映一个地区发展的核心指标,能衡量城市在经济区中的地位及资源调配能力。一个地区若有比较强的综合经济实力,那么该地区的其他因素就更易发挥作用,从而实现良性循环。从经济地位看,莆田市地处福建省的中间区域,上接福州下承泉州、厦门,是福建省重要的木材、矿建材料等原料的重要交通枢纽。从经济增长看,据《中国统计年鉴》[5]数据,莆田市经济总量及增长趋势如表1所示。从表1看出,莆田市自2001年以来经济总量持续增长。2009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经济仍保持增长的强势劲头,生产总值达到691.72亿元,比上年增长14.5%。从经济规模看,莆田市的经济总量在福建省居中,2002年全市GDP为2 320 750万元,市辖区1 818 195万元,人均GDP7 708元,GDP增长率全市为11.8%,市辖区为11.9%。2011年人均GDP达到11 026元。从对外贸易看,2011年进出口总额为46.47亿美元,同比增长35.82%,其中进口增长51.51%,出口增长27%。2011年实际利用外资25 264万美元,其中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所占比例较大。

表1 莆田市2001-2011年生产总值及增长率

2.莆田市的综合发展水平值计算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来分析评价莆田市及湄洲湾港的综合发展水平,并运用SPSS软件计算相关结果。2001-2011年莆田市主要经济指标如表2所示。

由于不同城市的经济发展指标量纲不同,因而不能直接进行比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对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从而消除量纲的不同,使不同指标间具有可比性。用SPSS统计软件标准化后的莆田市2001-2011年的经济指标如表3所示。

经过标准化数据处理后,获得各指标的相关矩阵如表4所示。

同时,各指标的统计分析描述如表5所示。

对历年经济指标的总方差解释如表6所示。

基于以上的总方差解释,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两个主成分,其方差总贡献率为94.98%,表示其可以描述原各指标信息的94.98%。同时得到的因子矩阵如表7所示。

基于表7的因子成分得分系数列表,除以SQR(9.666),得到特征向量A1。经过同样计算,得到特征向量A2。

A1=(0.032 807 775,0.013 830 729,0.088 130 689,0.103 247 997, 0.101 961 418, 0.103 247 997,0.102 926 353,0.103 247 997,0.101 318 128,0.100 353 194, 0.102 604 708, 0.102 283 063)

A2=(0.218 397,0.232 549,-0.031 52,-0.00 901,-0.017 69,-0.006 11,-0.012 87,-0.008 68,0.001 608,-0.010 61,-0.00 354,-0.007 4)

将上述求得的特征向量与标准化后的指标数据相乘,从而得到主成分表达式:

表2 莆田市2001-2011年经济指标

表3 莆田市2001-2011年经济指标的标准化数据

表4 莆田市2001-2011年经济指标相关矩阵

F1=0.032 807 775*ZX1+0.013 830 729*ZX2+0.088 130 689*ZX3+0.103 247 997*ZX4+0.101 961 418*ZX5+0.103 247 997*ZX6+0.102 926 353*ZX7+0.103 247 997*ZX8+0.101 318 128*ZX9+0.100 353 194*ZX10+0.102 604 708*ZX11+0.102 283 063*ZX12

F2=0.218 397*ZX1+0.232 549*ZX2-0.031 52*ZX3-0.00901*ZX4-0.017 69*ZX5-0.006 11*ZX6-0.012 87*ZX7-0.008 68*ZX8+0.001 608*ZX9-0.010 61*ZX10-0.003 54*ZX11-0.007 4*ZX12

以某个主成分对应的特征值除以所有主成分的特征值之和所得的值作为对应的权重,获得的主成分综合模型如下:

表5 莆田市2001-2011年经济指标统计分析描述

表6 莆田市2001-2011年经济指标的总方差解释

表7 莆田市2001-2011年经济指标的因子矩阵

F=0.805 47*F1+0.144 37*F2=0.057 9556 32*ZX1+0.044 713 369*ZX2+0.066 435 911*ZX3+0.081 862 96*ZX4+0.079 572 891*ZX5+0.082 280 883*ZX6+0.081 046 655*ZX7+0.081 909 396*ZX8+0.081 840 892*ZX9+0.079 299 103*ZX10+0.082 134 219*ZX11+0.081 317 914*ZX12

在主成分综合模型中代入标准化的指标值,可计算得到综合主成分值,进而分析评价不同年份莆田市的发展状况,其结果如表8所示。

莆田市2000—2012年综合发展水平值如图2所示。

图2 莆田市2000-2012年综合发展水平曲线

从图2看出,使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得出的莆田市综合发展指数有正有负,这主要是主成分分析的特点所致。在主成分分析法中,对评价对象几年的指标统一化为一个整体量,通过分析所占的比重求出评价对象每年的综合发展指数,这个指数仅仅反映的是在这个评价区域内的相对水平,并非绝对水平值。当所得为0时,表明为评价发展水平期;当所得为正数时,表明为该年度高于评价区域内的平均值;当所得为负数时,表明年度低于评价区域内的平均值。评价指数越大的年度说明其发展水平越高。

表8 莆田市2001-2011年经济指标的综合主成分值

(二)湄洲湾港的发展水平

1.湄洲湾港的综合竞争力

湄洲湾港在对港区进行整合定位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拉动莆田市国民经济的发展,着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和临港工业。湄洲湾港以大宗散货和集装箱运输为主。根据2011年港口经济运行表显示,湄洲湾港全年完成货物吞吐量为4 509万吨,各港区具体完成量如图3所示,完成年度计划的112%,同比增长15.4%,其中完成2 431万吨外贸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15.2%。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1 321标箱,同比增长91.6%。2010年湄洲湾港纳入泉州、莆田两港计量范围,莆田港在2006—2011年集装箱吞吐量在0.5-0.8万标箱之间,但货物吞吐量呈直线上升,说明近几年莆田市的经济保持高位发展。2008年、2009年,由于受金融危机、周边港口竞争力加强等多种因素影响,同比下降14.4%。

图3 湄洲湾港2011年港口吞吐量

2.湄洲湾港综合发展水平值计算

运用SPSS软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求得历年湄洲湾港的综合发展水平值。湄洲湾港的指标数据选自2005-2011年的《中国港口年鉴》,具体指标如表9所示。

不同港口的经济指标量纲不同,因而不能直接进行比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对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从而消除量纲的不同,使不同指标间具有可比性。用SPSS统计软件标准化后的湄洲湾港2005—2011年经济指标如表10所示。

表9 湄洲湾港2005-2011年经济指标

表10 湄洲湾港2005-2011年经济指标的标准化数据

利用SPSS20软件,经过标准化数据处理以后,获得的各指标相关矩阵如下表11所示。

表11 湄洲湾港2005-2011年经济指标相关矩阵

同时,各指标的统计分析描述如表12所示。

表12 湄洲湾港2005-2011年经济指标统计分析描述

对2005-2011年经济指标的总方差解释如表13所示。

表13 湄洲湾港2005-2011年经济指标总方差解释

基于表13生成的总方差解释,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两个主成分,其方差总贡献率达到75.73%,表示其可以描述原各指标信息的75.73%。同时得到的因子矩阵如表14所示。

表14 湄洲湾港2005-2011年经济指标的相关矩阵

基于上面得到的因子成分得分系数列表,再除以SQR(2.775),得到特征向量A1及A2。

A1=(0.285 045 045,-0.237 837 84,-0.258 738 74,0.167 927 928,0.265 585 586,0.238 558 559)

A2=(-0.256 434 062,-0.204 063 725, 0.235 666 515,0.355 757 114,-0.117 381 789, 0.238 826 794)

将上述求得的特征向量与标准化后的指标数据相乘,得到主成分表达式:

F1=0.285 045 045*ZY1-0.237 837 84*ZY2-0.258 738 74*ZY3+0.167 927 928*ZY4+0.265 585 586*ZY5+0.238 558 559*ZY6

F2=-0.256 434 062*ZY1-0.204 063 725*ZY2+0.235 666 515*ZY3+0.355 757 114*ZY4-0.117 381 789*ZY5+0.238 826 794*ZY6

以某个主成分对应的特征值除以所有主成分的特征值之和得到的值作为对应的权重,获得的主成分综合模型如下:

F=0.462 53*F1+0.294 73*F2=0.056 263 074*ZY1-0.170 150 837*ZY2-0.050 216 437*ZX3+0.182 523 999*ZY4+0.088 245 366*ZY5+0.180 729 911*ZY6

将标准化的指标值代入到主成分综合模型中,计算得出综合主成分值。所得数值可用于分析比较不同年份下湄洲湾港的发展情况,其结果如表15所示。

湄洲湾港历年综合发展水平值如图4所示。

图4 湄洲湾港2005-2011年综合发展水平值

表15 湄洲湾港2005-2011年经济指标的综合主成分值

从图4可知,湄洲湾港综合发展水平在2005—2008年呈上升趋势,但在金融危机的重创下,从2009年开始呈下滑趋势。现实情况是,整合前湄洲湾港主要为莆田市的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吞吐量在腹地经济的推动下实现了快速稳定增长,2000—2008年间吞吐量年均增长速度和绝对增长量均高于同期福建省沿海港口的平均增长。但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湄洲湾港吞吐量增速明显放缓。这和图4反映的湄洲湾港口综合发展水平值的变化是吻合的。

三、湄洲湾港与莆田市港城协调发展评价

首先分析莆田市港城协调发展关系,将两者的综合发展水平值综合,如图5所示。

图5 莆田市2001-2011年综合发展水平值与湄洲湾港2005-2011年综合发展水平值比较

从图5看出,莆田市综合发展水平与湄洲湾港综合发展水平相比显现出不同的状态,2000-2012年莆田市的发展水平都高于湄洲湾港的发展水平,港口发展滞后于城市发展,港口经历了金融危机后,在2009年后显现出回落状态,而城市综合发展则呈现上升趋势。

根据公式计算莆田市港口与城市协调发展系数(其中k=2),其结果如表16所示。

表16 莆田市港口与城市协调发展系数

从表16看出,莆田市港城协调发展系数随着年份波动。2005、2007年港城协调发展系数接近0.8,2009年为0.98,达到最大值。其余年份协调发展系数都较差,港口的发展明显滞后于城市的发展。2009年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港口发展明显放缓。这种放缓要求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提高外贸水平和质量。要从粗放加工、低值型转换成发展出口高附加值产品,不应是简单的出口创汇,而要发展科技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同时,应继续加大港口码头建设,把湄洲湾港建设成为海峡西岸的综合性多功能枢纽港,并推进湄洲湾港口片区的开发。硬件上,应充分利用周边的公路和铁路(如向莆铁路)等物流网络;软件上,加强和周边港口的合作,积极拓展国际航运。

根据莆田市的传统和优势产业,要以湄洲湾港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莆田和湄洲湾港口的区位优势,并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在临港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增强向腹地辐射的能力,加快腹地经济发展。腹地的经济发展要因地自宜,发展特色山地农业等,最终形成港口开发利用、特色产业支撑、城市建设和腹地加速拓展的“四位一体”互动发展格局。继续扶持服装、制鞋、工艺美术等传统优势产业;发展新兴的化工、能源、先进制造和物流等产业;各产业协调发展,齐头并进。

四、发展建议

(一)港口方面

首先,提高港口效率,增加港口吞吐量。对港区的吞吐量进行有效的提升,建设深水泊位。一要在相关港区建设大型作业泊位,改善湄洲岛的交通,优化格局与改善港区结构;二要建立港区完善的集疏运体系,提高港区效率。三要利用莆台直接“三通”,深化莆台之间的合作,增加项目之间的融合,开辟更多的国际航线。

其次,加强联系,扩大货源,提高能力。通过港口的集疏运网络体系,将湄洲湾港的经济腹地向上、向下扩展。特别要针对周边省份加强湄洲湾港的宣传,增设相关物流网点,在重要货源区设立办事机构,设立绿色通道,减少通货时间,提高效率。

再次,推动港口资源整合。湄洲湾港应加强与福州港、厦门港的竞合,提高腹地的通达性,完善港区集疏运和航道等公共设施配套体系。一要大力建设、改善航道。二要加快陆地交通建设,推动铁路进入港区,使港区运输更加顺畅。三要在资源整合过程中,适度调整港口的管理体制,从全省发展大局出发,配合泉州、莆田两市发展战略,进一步深化港口一体化改革。

(二)城市方面

首先,政策倾斜,创新方式,拓宽渠道。在开放投资渠道和经营市场下,鼓励各类投资主体投资城市及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以股份制、分红制、项目税收优惠制、贴息制等经济政策来推进港口和城市的开发进程,使港口建设能跟上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完善港口码头的特许经营制度,允许投资以多种运行方式经销经营。多方争取国家、省的大型临港工业项目进驻,盘活产业链条,以项目带动开发港口建设。

其次,在产业群、城市群、港口群联动发展的前提下,从服务泉州、莆田两市发展临港产业出发,进一步优化港区功能布局,全面提高港口的竞争力。在科学规划下,委托相关机构在港区进行统一开发,并以租赁的方式,把港区内的一些码头资源租给有资质的企业或船务公司经营,实行两权分离,收取一定租金,实现港口建设资金的良性循环。

再次,培养和引进相关物流人才。要给专业技术人员提供科研和展示才华的平台,对引进的专业技术人才给予优惠奖励政策,确保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安心港区工作。改善人才结构,提高物流队伍的素质和管理水平,与相关高校合作,定点培养物流人才。

最后,创新项目招商方式。开展招商活动,进行项目推介,有针对性地对相关产业链集群进行招商引资,积极引进能发挥产业龙头作用的企业,带动周边配套产业的入驻,达到“以商招商”的目的,形成经济链,以项目开发带动城市和港区的建设发展,并在“以商招商”中达到调整产业结构,培育主导产业。

总之,莆田市应坚持“以港兴市”战略,创新港口服务机制、优化港口经济发展软环境。一是优化政府管理机制,提高行政效率。各级政府部门应提升港政、监管和救助能力,推进“大通关”建设,制定有特色的相关政策。二是在招商引资中,对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强的客户提供优惠政策,并在海关、商检、银行、保险等方面开设绿色通道,降低前期投入门槛。三是在规范市场的前提下,为客户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1]王维国.论国民经济协调系数体系的建立[J].统计研究,1995(4).

[2]林海明.对主成分分析法应用中十个问题的解析[J].统计与决策,2007(8).

[3]福建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福建调查总队.福建统计年鉴(2000—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2012.

[4]中国港口年鉴编委会.中国港口年鉴(2000—2012)[M].中国港口杂志社,2000-2012.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编纂.中国统计年鉴(2000—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2012.

猜你喜欢
经济指标莆田市吞吐量
莆田市妇联开展关爱儿童“幸福种子”小组活动
莆田市妇联打造品牌助力脱贫攻坚
享创客之乐 育创新之才——莆田市实验小学简介之一
为霞满天—福建莆田市老年大学校歌
2017年3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
2016年10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
2016年11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
本周重要经济指标
本周重要经济指标
2014年1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