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建设中构建幸福城市的思路

2014-12-25 01:10雷光美
关键词:城镇化指标体系居民

雷光美

一、城镇化建设中“幸福”城镇的概念

幸福指数是衡量人们对生存和发展状况的感受和体验,也是人们对幸福感的评价或测量指数。城市幸福指数包括市民对所在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安定感、满足感,以及外界人群的向往度、赞誉度。从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来讲,影响幸福指数的因素指标有多个,其中收入与就业、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社会保障、居住状况、医疗状况、教育状况排在前列。和谐幸福的城市是未来全球城市共同的发展目标。国内外对幸福指数的研究已有很长时间,根据古典经济学“最大化幸福”原理,它被定义为有效的幸福或快乐,是人们始终追求的精神价值,也是政府部门努力的目标。1972年,不丹国王旺楚克率先提出国民幸福指数的概念,并据此衍生由经济增长、环境保护、文化发展和政府善治等要素组成的 “国民幸福总值(GNH)体系”。新世纪以来,联合国开始公布人类发展指数,把发展内涵从单纯的GDP增长扩展到包括GDP、居民人均寿命、健康状况和受教育程度等多个内容。英国、日本、韩国等也有类似的做法。与GDP不同,GNH强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与均衡发展,可视为引导社会发展目标从GDP最大化向幸福最大化的转变。“幸福指数”作为一个概念性的名词,它的测量是对幸福的评价,而评价幸福指数又涉及不同学科。因受制于不同的角度和主观因素,目前对幸福感的测量全球有不同的模式,难以达到统一。其中,经济学界认为幸福等同于最大效用。大卫·布兰奇劳尔和安德鲁·奥斯瓦尔德根据主观满意水平建立了幸福指数的模型,包括个人实际的效用或福利、实际收入、亲情及与个人相关的特性的函数。美国密歇根大学罗纳德·英格哈特教授采用幸福感与满意度等问题让被访者直接回答,针对个体对象的指标体系具有广泛的认同性。之后,学术界根据主观范畴给出了三类指标体系:(1)涉及认知范畴的生活满意程度;(2)生活质量满意度;(3)人际关系以及个体与社会的和谐程度。幸福指数作为衡量人们对生活满意度的主观指标数值,对人们定位和实现幸福提供了基本的依据。建设幸福城市的指标体系建立之后,如何实现这些指标是城镇化建设的关键。

二、城镇化建设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

回顾城镇化的发展历程,抛开高速增长的GDP,城镇化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不容回避。城镇化建设的质量怎样,如何构建和谐幸福城市,是城镇化所面临的重要难题。

(一)人口老龄化问题

人口老龄化严重,新生代生活压力过重,与幸福生活相差甚远。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人口逐渐面临老龄化,目前20~30岁的年轻人都肩负着三辈人的生活负担,呈现出“2-4-8”现象,如果社会保障机制、医疗保障体系没有完善,就业问题、居民收入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新生代的生活压力很大,更谈不上幸福生活。

(二)城市疾病集中爆发

改革开放后,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城市人口突然增多,导致城市疾病集中爆发,给城市生活增加了很大的压力,城市的配套设施跟不上人口的增长,经济增长与宜居城市背道而驰。

(三)城市规划不合理

城市规划毫无新意,专横拆迁,有人喜来有人忧。最近10年全国房地产快速发展,土地资源流转很快,土地增值很大,到处都存在拆迁问题,因为赔偿不合理,出现了“钉子户”,强拆乱建的事情屡见不鲜。有的人高兴,因为拆迁一夜暴富,有的人难过,因为没有拆迁,一辈子的工资不够买一套房。与国外相比,我国居民的收入与房价相差太大,这样的城市规划,何来幸福可言。

(四)社会问题逐渐增多

由于工作节凑过快,生活压力过大,大龄男女的比例不断增加,涌现出大批的“单身贵族”。以前只有媒人介绍的相亲场面,现在却成了收视率猛增的相亲节目。当人们坐在电视机前观看节目和娱乐的同时,也会议论这个关于“剩男”“剩女”的社会问题,设想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大龄男女的问题,则可能会对社会的安定造成消极影响。

三、引入幸福城市指标体系

自1978年改革开放后,我国加快了城镇化建设的速度,截至2010年,我国城镇化率由17.92%提高到49.95%。西方国家200年的城市发展,中国只用了30年。城镇化正在改变每个人的生活,无论是居住在大都市的市民,还是生活在偏远山区的农民,都体会到了城镇化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为积极推进城镇化发展,福建省提出 “城镇化率超过62.5%是2015年政府工作的目标”。但是,城镇化不单单是数字上的提升,还需要在质量上得到保障。如何检测城镇化的质量呢,这就需要有一些指标来衡量,比如城市幸福指数。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城镇化建设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及所要达到的目标,编制了幸福城市指标体系(如表1)。

四、构建幸福城市的思路和措施

在2011年全国地方党委、人大、政协年会上,幸福指数成为了热门话题。如广东省委十届八次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提出了“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任务,并要求制定幸福广东的指标体系。福建省提出:“要同时进行三化合一,即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同时发展;三群共启动,即产业群、港口群、城市群联合启动”,走出具有福建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充分发挥城镇化的多重效应,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积极推进中心市区、县(市)城区、中心镇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构建四个层次布局合理,城乡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新型城镇体系。如何做到“三规融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如何加快推进大都市发展、如何推动产业布局与城市空间协调发展、如何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这些都是城镇化建设的关键点。

表1 幸福城市指标体系

(一)城乡协调发展,共同提升城市发展指数

1.迁移大企业,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以大城市的工业拉动周边县市的经济发展,其主要措施为:大型生产企业由省中心城市向周边县市迁移,带动周边县市的经济发展,解决周边县市的就业问题;大城市由发展重工业转变为发展服务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鼓励大都市务工人员回家就业和创业,如小城镇的回乡农民,可以从事农产品加工、配送等;周边县市、小城镇可以招商引资,把好的项目吸引过来,加速自身的经济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共同发展,强调“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因此,必须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并整合资源,使经济在稳定中不断健康发展。

2.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城市配套建设

一是公共交通建设。比如地铁、动车、公交车、出租车等要配套,要搞好规划,安排好交通路线;二是公共设施建设。新一轮的城镇化,首先是人的城镇化,除了让居民有房可住之外,还需要有便利的生活设施,如道路、环境、医疗、教育、社区文化等都需要配套。要建设人性化的公共卫生间、公共茶水室、公共阅览室等,方便市民的生活;三是搞好公共服务。一个国家的文明度,除了人们自身的文明度之外,还包括公共服务。搞好公共服务建设让居民出门方便,遇到困难不怕,能够安心地生活。不能让公共服务成为某些机构赚钱的项目,而应该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比如114话务服务、12580生活服务等,应该缩短这些业务的“客套话”时间,提高服务效率。

3.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居民收入

刘易斯的二元结构理论指出,重工业能够吸纳剩余农村劳动力。新农村只需要30%的农民种地,这样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种地的农民减少了,土地的利用率高了,农民的收入也增加了。省中心城市集中了金融业和服务业,也增加了大学生的就业机会。大的生产企业向周边县市转移,能够吸引农民工回到家乡发展,也能让失业人员找到工作,从而解决就业问题,解决家庭成员的分居问题,减少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二)运用“联系效应”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指数

以前的城镇化是速度型的,目前的城镇化已进入以质量为主、速度为辅的发展阶段,需要考虑因为人口不断涌入城市以及人口流动性加大给社会带来的压力,还要考虑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公平性因素,以及合理布局城市配套设施,缓解城市的支撑力及就业压力、合理分布产业结构、解决环境问题。

1.改善居民的生存状况

做好规划工作,让企业不断发展,提高居民的薪资待遇,使其生存无忧;搞好公共安全工作,让居民能够放心生活;出台优惠政策,扶持小微型企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并鼓励个人创业

2.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要解决住房问题,让居民有房可住;要增加居民收入,让居民拥有一定的文化娱乐和旅游需求,拥有家庭交通工具。同时,政府也要搞好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和医疗服务工作,让市民出行方便,不怕生病;要加强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高等教育,提高教育质量;要解决单身问题,降低离婚率。

3.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

政府要解决房价问题,让居民买得起房,提高居民住房自有率;在建筑设计方面,要更加人性化,让人们拥有舒适的居住环境,提高人均居住面积;要有完备的配套设施,包括学校、医院、商场等,提高小区的绿化覆盖率,还人们一个绿色空间;还要有好的社区文化服务,丰富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

(三)政府牵头、全民行动提升社会幸福指数

1.提高服务质量、方便居民办事

政府需要出台一些惠民、便民政策,比如最近税务机关采取了就近纳税服务,方便纳税人就近纳税;政府部门要提高工作效率,真正为居民办实事。要采取公务员阳光工资、公务员竞争上岗等措施,让政府部门的工作流程企业化,更好地为人民办实事。

2.严格控制源头,改善生存环境

要改善空气质量状况,呼吁绿色交通,减少空气污染排放量。提倡步行和自行车出行,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保护环境;要提高饮水质量,建设一批备用水源、应急水源;要控制污水的源头,需要从保护环境做起;要增强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建立健全包括抗震、防洪等在内的城镇综合防灾体系。

3.发挥社区作用,营造和谐氛围

要发挥社区的作用,组织退休人员参加合唱团、歌舞团等,加强日常交流,改善邻里关系;要组织单身人士参加相亲会,组织有小孩的人员参与亲子活动等,丰富居民的生活,融洽社区关系;当邻里出现矛盾时,社区工作人员要积极调解,化解矛盾。工会是企业维护职工权益的组织,也是“职工之家”,要大力发挥工会的积极作用,努力建设和谐融洽的职工关系。

[1]周四军.湖南省国民幸福指数N H I的统计测度与评价[J].消费经济,2008(4).

[2]李杏.幸福指数指标体系建构[J].决策与信息,2008(11).

[3]蒋冬青.政府公众满意度测评[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09(1).

[4]苗元江.从幸福感到幸福指数:发展中的幸福感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09(11).

[5]俞灵燕,王岚.“幸福指数”编制及指标体系建构探析[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0(10).

[6]黎昕,赖扬恩,谭敏.国民幸福指数指标体系的构建[J].东南学术,2011(5).

[7]郑方辉.幸福指数及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学术研究,2011(6).

[8]曾鸿.城市居民幸福指数指标体系构建及综合评价[J].商业时代,2012(7).

[9]张珂,韩坚.低碳城市发展研究:以苏州市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2(8).

[10]刘义圣,李健健.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策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城镇化指标体系居民
石器时代的居民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家乡的城镇化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
高台居民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
土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