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天津300134)
随着科学技术创新步伐的加快,产品生命周期替换的加速,全球产业重构使得转型升级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课题。在国际经济区域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世界发达国家以及新兴经济体国家也纷纷加快了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天津滨海新区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经济格局震荡调整的情况下,也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一方面,世界气候环境的变化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速,使得滨海新区处于产业转型升级“倒逼”的处境;另一方面,国内区域竞争体现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上,如技术转型与升级、产业链升级等。在国内外区域经济竞争压力驱动下,滨海新区如何立足于长远发展目标,选择更好的转型升级路径,对于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起着关键的先试先行的作用。
关于产业转型升级的研究文献众多,尽管研究的角度与方法都各不相同,但研究得出产业转型升级的内涵界定与范围都基本相似,将产业转型升级定义为:根据自身经济发展实质与特性,明确产业发展目标与方向,将引进的先进科学技术加以评定与研究,然后在优化与改造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并将成果应用于产业实体之中,使得产业经济持续保持又快又好发展的动态过程。具体表现为:由高耗能、低附加值、粗放型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低能耗、高附加值、集约型的高新产业的过程;由产业价值链中间环节向价值含量高的产业价值链两端扩展与延伸的过程。
国内外专家学者分别从两个范围对产业转型升级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国外专家学者主要是基于宏观层面的产业转型升级研究,利用政府在转型升级中所扮演的主导作用,引导产业进行转型升级,借助科学产业技术来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同时,大力发展服务业来完善产业结构,使得经济产业更加繁荣。Rodan[1]认为,发展中国家要想消费和储蓄正常地发展,只能通过创造出足够多的国民收入来实现,因此必须通过增加税收和吸收外国资金来实行“大推进”,以此来摆脱落后的恶性循环的贫困局面。Lewis[2]的“二元结构理论”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部门形式分为现代工业部门和传统产业部门这两个部门,而资本积累是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是靠投资于更多的工业生产设备来吸收的。Citola和Davidsons[3]认为产品的升级表现为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的产品转移,换句话说,就是增加出口产品的复杂性与功能性,抑或是实现单位价值由低向高(或者低技术向高技术)转移。国内学者结合经济发展和产业调整等问题,在微观层面上对产业转型升级进行了大量探索。王玺、张勇[4]认为,目前中国存在的技术进步主要是体现式技术进步,即表现为引进外来的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所欠缺的是以研发为主的一般技术进步。张海波[5]借助“波特四因素”引力模型理论,证明了广东家电制造业如何进行的转型升级,同时分别总结出跨越式和渐进式的转型升级路径。周凯等[6]则认为,想要提升企业在产业价值链中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就必须建立符合和对应工业化中后期所要求的更先进和发达的产业体系。更有学者从宏观整体的角度来研究微观个体的产业转型问题,郑健壮[7]在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理论框架下,以产业集群为单位,通过研究政策下产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路径和对比转型升级的典型路径,得出有效的产业集群政策监测与评价体系。
综合国内外的研究可以发现,国内外专家学者在产业转型升级研究方面取得了十分丰硕的成果,为产业转型与升级战略的实施提供了论证与建议。但是,国外的研究都是在宏观经济的角度上研究产业转型升级,国内的研究则是从微观经济的角度出发,注重研究经济结构调整,而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层面上研究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也仅仅是初见端倪。无论国外或国内,都鲜有关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的典型案例研究。本文正是基于上述文献梳理,通过对滨海新区在产业转型升级中面临的实际困境这一典型案例进行研究与分析,以期得到解决这些困境的实施途径。
尽管全球经济发展复苏缓慢、国内经济发展势头减弱,但是滨海新区仍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经济快速增长。在滨海新区经济快速增长的背后,总体经济质量效益差,产业效率低下,传统制造业比重过大,资金利用不规范与融资困难,科技投入力度小,人才发展与市场脱节,严峻的环境发展前景等一系列问题依然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天津滨海新区的经济总量不断增长,产业结构也随着经济与产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滨海新区三大产业的结构比例变化:由2003年的0.7∶66.7∶32.6和2011年的0.1∶68.9∶31变化为2012年的0.1∶67.4∶32.5。其中,第一产业降至0.1,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分别为67.4和32.5。这样的产业结构并没有按照钱纳里①的理论要求进行调整,多年来只发生了微量的变化,仍由第二产业占据着三大产业的主体地位,第三产业的产值仅仅是第二产业的一半左右。但是,以打造成为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为目标,滨海新区的传统制造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却超过了82%。②如表1所示,天津滨海新区的三大产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中,③只有第一产业在2005年和2011年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动,相对劳动生产率均小于1,其他年份均大于或等于1;从2005年到2012年,第二、三产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都在1上下震荡,并没有稳定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滨海新区在现代化工业产业方面的相对产值优势并不明显,而且也没有展现出现代服务业快速增长的新生力作用。产业结构的不合理阻碍了第二产业进行改进与升级,不能体现出产业的带动作用,也限制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放慢了产业主体向第三产业转型的步伐,不能发挥出第二产业主导范围广、带动能力强、创造价值高等特点而限制了滨海新区进一步释放“滨海速度”的能力。
表1 天津滨海新区三大产业GDP比重、就业比重、相对劳动生产率情况
据统计,2012年滨海新区的实际直接利用外资主要体现在第二、三产业上,分别为49.90亿美元、48.51亿美元。④第二产业作为滨海新区经济发展核心,在吸引外资上几乎与第三产业相持平,高端制造业的吸引力不足,只能依靠大项目来吸引资金投资。第三产业对外引资虽多,但是却极少投入到科学研究、技术服务行业。2012年,滨海新区第三产业投资主要集中于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与邮政这几个行业,合计投资额占三大产业总投资额的37.52%。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卫生、社会保障、水利、环境与公共设施管理业和文化、体育与娱乐等民生类投资,它们的比重仅占三大产业投资总额的0.77%,低于全市平均水平。④可以看出,盈利性行业是外商投资的主要对象,能够为外商带来巨大的投资回报。相反,需要资金来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民生产业以及能够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科技服务业却缺乏足够的资金。
在内资利用上,滨海新区在2012年实际直接利用内资额就达到了604.99亿元,在自筹资金方面更是达到了2 231.30亿元。④从内资行业来看,民间资金融合的分布范围十分广泛,但是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以及第二产业中的建筑业与制造业等几个少数的行业领域,像科学研究、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高新行业与卫生和社会工作、教育、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等社会公益性行业都只能靠政府资金来支撑,民间对这些行业的投资是少之又少。长远来说,民间投资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对滨海新区转型升级具有很大的支撑作用,但就目前来说,民间资金所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主要表现在:民间资金涉猎的投资面窄、分布散乱无序,没有固定的投资方向,不能在关键性行业中体现出民间投资的主力军作用;缺少提供投资服务的投资平台,加大了民间融资的难度;也没有一个能够起到引导与支持作用的政府机构来指引与规范资金的流动,从而分散了资金的力量,弱化了民间投资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
滨海新区进口贸易从2003年就开始急速上升,上升的势头也超过出口贸易,不断的累积导致对外贸易出现了逆差,且逆差越来越大。到2012年,滨海新区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为812.38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为308.64亿美元,进口总额为503.74亿美元,贸易逆差达到195.1亿美元。④进口的商品大都是高精尖的产品,如计算机、空客的核心部件、专利产权等;相反,出口的商品都是低层次的产品,如加工组装部件、原材料等。滨海新区的进出口综合情况如图1所示,按照贸易性质分,出口的加工贸易要多于一般贸易,分别为206.72亿美元和64.19亿美元,且出口加工贸易的年增速也远远高于一般贸易,年增长率达到了11.70%,高出一般贸易9.5个百分点;而进口还是主要以一般贸易为主,其进口价值额为227.79亿美元,加工贸易的进口价值额为136.77亿美元,但从增速来看,两者之间的差距并不大。按照商品类别分,无论是进口贸易或出口贸易,高新技术产品都要少于机电产品,而且两者之间的同比增长率存在一定的差距,高新技术产品进口贸易的增速为20.70%,仅仅高出机电产品2.8个百分点,但是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的增速只有12.80%,比机电产品要低1.1个百分点。在服务业外贸出口方面,由于服务业行业发展落后以及基础设施和配套机制的不完善,导致服务出口总量少,且远远落后于货物贸易出口;另外,国内市场对于服务产品的需求缺口,只能由国外供给市场来填补。最终,服务贸易逆差不断扩大。
图1 2012年天津滨海新区进出口综合情况
作为天津这座工业城市的经济核心地带,滨海新区不仅仅在科技投入上面临着区域激烈竞争和资金投入不足的压力,而且在人才发展上,特别是高端型人才,也处于人才发展落后和人才供应不足的窘境。2012年,滨海新区政府财政的一般预算支出为530.8亿元,其中,教育与科学技术分别为58.8亿元与25.6亿元,共占其份额为15.9%,落后于上海浦东新区和深圳经济特区。④从按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研与试验发展(R&D)活动情况来看,化学原料与化学制品制造业、专业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讯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占据了有R&D活动企业数的前三位。投资环境、地区企业成长潜力以及空间发展评估等外部综合方面影响到滨海新区科技水平的创新与进步;企业自主资金短缺,企业自身缺乏科技竞争意识,产出与科技投入比低下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等内部问题制约了滨海新区企业科技水平的发展并削弱了整体科技竞争力。科技综合实力由于资金投入不足而降低,科技生产力因为人才市场的供求不足而减弱。如表3所示,滨海新区无论在专利申请量与专利授权量上,抑或在发明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上都远远落后于上海浦东新区,处于科技进步成果的劣势地位。专业设备制造业和计算机、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讯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是R&D从业人员比例最高的三个行业,占到了总人数的45.49%;另外,从事计算机、电子通信、石油化工、医药生物化工、铁路、船舶、航天航空以及其他运输制造业等职业的高端型人才比较欠缺,仅仅占全部职工平均人数的53.95%。④高端产业人才欠缺,低端制造业人员臃肿,与人才需求市场形成巨大的反差,导致人才市场供需失衡,许多企业出现了大量的职位空缺。同时,市场缺少具有岗位与价值创造能力的服务行业,且从事相关产业环节的高新技术专业人员较少。
图2 天津滨海新区与上海浦东新区的专利申请情况比较
环境污染成为滨海新区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的最直接、最尖锐的问题。2012年,滨海新区政府一般预算支出在环境保护上只有3.9亿元,低于1%的一般预算支出份额,也低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④这样的财政投入与现实的环境形势相形见绌,所产生的效果也并不显著。在国家重点考核污染物排放量中,虽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化学需氧的排放量都下降了,但是本身的总量基数却依然很大,微量的减少也只是治标不治本;更何况,氨氮排放量也一直居高不下,并在2012年达到了8 285.21吨。④可以看出,工业废水排放量与工业废渣产生量的下降速度十分缓慢,同时,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却不断创历史新高,在2012年达到了2 577.97亿标立方米,虽然工业烟(粉)尘产生量在2008—2010年期间逐渐减少,但是2011年却以五倍的速度骤增,到2012年其产生量飙升至213.18吨。④产业发展导致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而环境问题又制约着产业转型与升级。一是生态植被不断被破坏,社会生活质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二是雾霾天气、粉尘颗粒遍布等大气污染问题,跨越了省市与区域,影响到了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实施与区域环境保护机制的建立;三是缺乏环境治理的配套管理与实施方案,没有具体的环境治理实践平台以及实验研究基地。环境治理效果不明显、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严重、生产污染物与生活废弃物增多等,这些问题的加剧不仅危害人们身体健康,损害生活质量,而且还会给产业发展带来竞争压力,影响到滨海新区建设低碳生态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根据钱纳里的理论可以判断,滨海新区已经进入后工业化时期,且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对滨海新区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也仍将是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但不能盲目地改造和扩大发展第三产业,以期迅速替代第二产业,也不能放纵第二产业,形成“大而无功”的产业结构。要坚持从以下三点出发:第一,从实际情况出发,加速推进产业技术升级,促进产业结构迈向高端化、高新化和高质化。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不断提高经济质量;不断改革与创新区域机制体制,强化开发区功能建设;以高新技术项目为目标,吸收外国先进的产业技术;加大对高科技产业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增强区域产业升级发展的能力。第二,将第二、三产业进行功能定位,使它们能够相互结合、相互促进、辅助发展。以第二产业的优化升级为主,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充分利用第三产业发展快、辐射强、效益高的特点,推动战略新兴产业的迅速、积极发展。第三,提高产业间的关联度,加大培训高素质技术人员,不断提高产业创新效率。充分发挥滨海新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和区位优势的支持来建设一些发展前景突出、产业分工细致和行业关联度紧密的高新技术项目,使其尽快形成产业规模;建立标准的就业技能培训基地,开设职业岗前培训与失业再培训,提高生产效率。
为了吸引国内外投资资金,提升资金利用的质量,必须推动资金与技术相结合,鼓励与支持有实力的国内企业到国外投资,利用合作项目引导国内资金投向现代服务业、高新科技等优势产业以及流向能源再生与环境保护等领域。外资方面,应该根据资金来源制定出相应的投资政策,放宽外来资金投资的领域范围,拓展多元化的外商投资渠道,降低外资进入新兴产业与高科技产业的门槛要求;完善金融服务、公共土地、交通物流等方面设施,配套有高素质、高水平、高标准的服务机构,不断完善投资环境。内资方面,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和新产品开发风险大等问题,政府应该与金融机构合作,以政府作担保并监督,金融机构为中介管理主体,设立项目分割投资办事处,将零星的项目资金积累起来,进行分化与整合,最后通过项目指标分析与统筹,将聚集的项目资金投资到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科技型行业,调动中小企业的投资积极性,降低投资风险带来的损失;通过设立信息互补与交流中心平台,填补投资信息流失缺口,推动投资自由化与便利化、信息网络化与普及化,保证资本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
国外占据了产业链的利润最高端,从事产品设计、售后服务等行业,国内通常都是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较多从事低利润的行业,如加工出口贸易等,出口的产品一般都是低技术、低层次、低价值的产品,而高技术、高层次、高价值的产品都来自于国外,形成了“多而不贵”的贸易逆差形象。滨海新区可以充分利用国家产业支持等优惠政策,围绕新区规划来统筹区域产业,重点发展国家高端技术产业与新兴产业,推动传统行业向技术新型、科技新型、价值新型行业转型,形成行行相联、业业联动、共同发展的产业带布局;推动行业向产业链两端延伸,开拓产业链领域,并将技术成果应用到产业生产上,提升产品的层次性与复杂性。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将产业的发展规划与市场的运行动态紧密结合,完善新兴产业的基础设备、硬件设备和软件设备,吸引国外商家前来贸易。扩大服务贸易开放程度,降低新兴行业进入标准,引入先进服务业,与国际市场进行无缝对接,开创新兴服务业及其相关产业;充分发挥新区的制度优势和首都服务机构聚集的优势,承接北京向外转移的技术型服务业;建设互联网商品交易平台,拓展现代产业对外贸易的渠道。
强大经济实力的塑造是建立在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基础上,要想使科学技术得到进步就必须加大对科技教育的投入。以发展自主创新为出发点,建立以高校为基础、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实践体系,使得创新源头从高校扩散,创新力量向企业集聚,创新成果与市场相接。首先,政府要加大对文化教育事业与科技产业研发的投入支持,发挥好政府的带头作用,引导企业主动向人才市场靠拢,积极参与人才培养,将人才就业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全面融合,形成“政府—企业—人才—产业”的作用体系;其次,政府应制定出科技创新鼓励政策,鼓励科技组织部门或人员领办、创办中小型科技企业;鼓励企业单位或个人从事知识产权创造活动,保护个体合法的知识产权,形成良性竞争的市场创新氛围;再次,发挥高校、教育机构和科研机构的先锋作用,开展学术科研活动,促进师生学术交流与社会实践,针对特殊行业以及高端产业技术人员,应消除地区就业限制与开放地区户籍迁移优惠,开设高薪政策与绿色通道吸引来自全国各地以及海归高端人才;最后,利用京津冀国家发展战略机遇促进与各省区市交流,创建人才聚集高地,使滨海新区成为高新科技的活力圈、高端人才的聚集地和创新成果产业化的发祥地。
在区域一体化发展理念下,不仅经济与产业需要共同发展,而且环境与资源也需要共同保护,共同开发,共同治理。区域一体化发展必须打破过去“一亩三分地”的传统观念,立足于集体的经济状况,建立互利共享的共同价值观。由于雾霾、悬浮颗粒以及生活污染物的流动与扩散是不受地域边界限制的,因此,必须与毗邻地区合作治理、协同防控。按照低碳化、减量化的原则,以企业单位、市场消费者以及原材料供应商为一个整体,建立起生产利用循环链,利用外来先进技术或者自主创新技术对低效率、重污染、高排量的传统落后产业进行淘汰、改造与升级,使其转化为高效率、轻污染、低排量的技术型竞争产业;通过制定相关法律与规章制度,建立限额排放的惩罚机制,对高排放、高污染行业进行严格审查与评定,规范产业链资源使用,加强对行业废弃物资的回收、研究、处理、利用;形成一套专业的废气、废水排放指标评判体系;开创碳排放交易所,满足产业市场发展的需求,推进低碳产业经济市场化。同时,政府应建设低碳生态区与循环经济区,形成示范作用,倡导发展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竭力推广节能减排新技术,鼓励推行清洁环保生产技术,积极推动开创绿色生活、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根植于区域经济与绿色环境同步的发展理念,构建以低碳环保为主题的可持续发展社会体系。
注 释:
① 钱纳里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合理调整三大产业的比例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他认为第三产业占GDP的比例最高,第二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小,这样的产业结构为最优。
② 传统制造业包括: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③ 相对劳动生产率=相对产业GDP比重/相对产业的就业比重。相对劳动生产率大于1,则表明其生产效率高;相对劳动生产率小于1,则表明其生产效率低。
④ 数据来源:根据《2013年天津滨海新区统计年鉴》整理而得。
[1] Rodan P R.Notes on the Theory of the Big Push[M].New York:St.Martin’s Press,1961.
[2] Lewis A.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Unlimited Supplies of Labor[J].Journal of Manchester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Social Studies,1954(20):139-191.
[3] Citola K,Davidsons G.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of Export in a Product Space Model[R].Latvijas Banka,2008.
[4]王玺,张勇.关于中国技术进步水平的估算——从中性技术进步到体现式技术进步[J].中国软科学,2010(4):155-163.
[5] 张海波.广东省家电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11:20-25.
[6] 周凯,蔡瑞林.国际创业:中国工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J].学习与探索,2012(9):99-103.
[7] 郑健壮.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及其路径选择[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50-84.
[8] 左学金,陆泸根.上海浦东经济发展报告(2013)[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25-45.
[9] 林毅夫,任若恩.东亚经济增长模式相关争论的再探讨[J].经济研究,2007(8):4-13.
[10]蔡昉.刘易斯转折点——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10.
[11]郝寿义,吴敬华,曹达宝.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与涉外经济[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