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环县皮影的色彩审美特征

2014-12-24 13:50牛耕田
艺术科技 2014年12期
关键词:审美

摘 要:环县道情皮影是陇东地区历史悠久,民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作为中国皮影的主要代表之一,它不仅在其唱腔、音乐、表演等方面有着显著的个性特征,而且作为道具的皮影本身在其造型、色彩上也展现出独特的审美意味。本文主要就其皮影的色彩从用色选择的观念性和色彩表现的地域性两个方面来分析环县皮影色彩的审美内涵。

关键词:环县皮影;审美;色彩特征

作为甘肃陇东皮影最具代表的环县道情皮影是中国皮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03年被列为国家首批10个民族文化保护试点工程。环县道情皮影戏又被称为“道情灯影戏”、“牛皮灯影子”、“老道情”等,据相关记载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和几代人不断革新和艺术实践,环县皮影融入了当地民俗文化和观念,同时广泛吸收当地民间剪纸、绘画、喜剧等多种艺术的营养,逐渐形成了环县道情皮影自己的风貌特征,被视作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在制作上集绘制、雕刻、染色等手工艺于一体,用料考究,镂刻精致细腻,彩绘古朴华丽,热烈奔放,整体上彰显着浓郁的陇东黄土气息。色彩是皮影造型艺术的主要构成要素,环县皮影同样在着色上非常考究。它所用的颜料种类不多,但经过巧妙的组合搭配又显得丰富多彩,对比强烈但又艳而不俗。

1 环县皮影色彩的观念性

同其他中国民间造型艺术一样,环县皮影在色彩的应用和表现上并不是简单的纯自然客观色彩的再现,而是以一种约定俗成的色彩观念为先导。从皮影的起源、发展及表现内容可以看出它同其他民间艺术一样承载着文化传承和教化民众的功能,所以在其制作上不论是造型还是色彩的选择都要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和民间民俗审美观的制约。在中国的色彩观中,色彩已脱离了自然物象的视觉属性,从变化多端的客观自然光色中抽离出来被符号化为一定的文化属性而纳入到中国传统哲学观中,形成自己一套完整的色彩体系。其中对色彩影响最大的是中国传统的五行观念。它是中国文化对客观世界纷繁的事物及其相应运动变化规律的概括与归纳,它与阴阳学说相配合用以说明自然、社会及事物的形成及相互转化关系。受此观念影响,人们将色彩也归纳为“五色”,即:青、赤、黄、黑、白,并以此“五色”为正色,其他的为杂色。同时将这“五色”与季节、方位等联系起来,并赋予特定的符号含义。例如,青意和平、繁荣、干净;赤意富贵、幸福、吉祥;黄意权利、威力、炫耀;白意寂寞、悲哀、孝廉;黑意死亡、破坏、神秘;这些都对传统色彩观念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说“五色”是中华传统色彩体系的基础和标准。故有古代的“绘事后素”之说,意思是画绘这种活动是在认识了色彩的基本标准和观念之后才有的。

基于这种基本传统色彩观的影响,在环县皮影的着色中对于色彩种类的选择上尽可能趋于简洁单纯,用色主要以红、绿、黄、黑、白为主。其中红色和绿色的应用最为广泛,这是由于红色和青色本身就是“五色”中的上色,纯度较高,在敷色和演出呈现过程中较少受到影响。尽管用色不多,但由于雕刻艺人在上色过程中灵活运用色彩的相互搭配和协调的办法达到以少胜多的丰富色彩效果,并突出了强烈的装饰感。同时为了协调高纯度及对比强烈色彩引起的冲突,皮影制作时经常在绿色和红色或其他纯度较高的色彩之间夹杂白色镂刻线或黑色图案的方式以减弱这种冲突,从而产生和谐的视觉效果。

另外,皮影色彩中的观念性还表现在色彩的象征性的表达上,皮影中的敷色要根据皮影的道具、形象、人物个性等内容的不同而选择相应的色彩。受“五色”观与“礼制”关系的制约、影响,古时以正色为尊贵,杂色为卑贱。其中黄色等级最高,是皇权的象征,所以一般的皮影形象中很少用,而红、绿则是将帅、大臣等人物的服饰颜色,所以比较常用。特别是红色应用最广泛,黑色居后。同时不同色彩还象征不同的性格特征,如忠义之士施红色显得英勇正直;耿直之士施黑色显得铁面无私;勇猛之士施青花显得骁勇善战;奸诈之人面部留白以示其奸诈邪恶等。所以从整体上看环县皮影是按照一定的传统色彩观念敷色,在色彩的象征性表达上与传统“五色”观念相一致。

2 环县皮影色彩的地域民俗性

皮影色彩审美特征的形成除受传统色彩观念的影响之外,不同地域地理环境以及民俗文化也是其审美特征形成的主要因素。环县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区,是历史上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汇的地带,从而形成了具有显著地域特征的地理环境和民俗文化???????????????????????????????????????——既有农耕文化的憨厚质朴又兼游牧文化的粗犷奔放。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环县的黄土沟壑在视觉上给人以苍茫单调的感觉,为了避免这种乏味和视觉心理的平衡,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在色彩的应用上尽可能,甚至夸张地使用高纯度和艳丽的颜色,使色彩效果更佳浓烈、饱满、强烈。即使在今天,我们仍然能看到苍茫寂寥的黄土地上劳作的妇女头上都裹着色彩艳丽强烈的头巾。在这种氛围下所产生的饱满热烈的色彩也反映在当地的各种民间造型艺术中,其中在皮影的用色中也得到充分的体现。环县皮影在用色上选用纯度高和对比强烈的色彩,在施色中为了强化色彩的鲜艳,往往要反复多次施色,直到理想效果。整体上用色单纯、夸张,又不失厚重,这种色彩的性格也就是这片土地上粗犷、豪放、憨直的民众的性格的体现。

环县皮影的色彩在其选择、搭配上同时也受地方民俗文化以及由此形成的审美观的影响。一方面,环县道情皮影作为民俗活动的一部分,具有很强的功利性,在庙会祭祀、招吉纳福、红白喜事等民俗活动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所以在皮影制作的敷色上要充分体现当地百姓普遍追求吉祥、吉庆、丰收、多福、长寿等强烈美好的愿望,同时能传达惩恶扬善、追求真善美等传统价值观念。这是色彩的选择组合是按其当地风俗约定俗成的价值判断和符号意义来决定的,往往与现实的色彩有很大的区别;另一方面,在配色上也遵循其当地一些约定俗成的基本规律。例如,“青间紫,不如死”、“红配绿,一块玉”、“红间黄,喜煞娘”等等。这些基本规律的总结都来自当地民众对生活的感受形成的审美体验。所以环县皮影多色彩的选择和搭配整体上是在特定民俗文化背景下的意向用色,其色彩体现着浓郁的当地民众的生活痕迹,创造出了符合自己审美情趣的色彩。

环县皮影作为中国传统皮影的典型代表和分支,在色彩上充分彰显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色彩的认识及基本观念,同时也体现着当地深厚独特的民间民俗文化下民众对色彩的审美体验。尽管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皮影似乎逐渐远离了我们的生活,但研究、发掘蕴含在其中传统文化艺术的精髓对于建立当代中国自己的造型审美体系,创造出符合自己民众审美价值和追求的当代艺术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义,刘全宝.庆阳民间艺术之魂[M].新华出版社,2004.

[2] 吴薇.民间皮影[M].河北少儿出版社,2010.

[3] 吕品田.中国民间美术观念[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

[4] 高民.从皮影的敷色看民间美术的色彩观[J].文艺评论,2010(2).

[5] 李婧娟.浅析民间皮影用色[J].赤峰学院学报,2011(2).

作者简介:牛耕田(1978???—),男,甘肅会宁人,陇东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传统造型,色彩与当代油画。

猜你喜欢
审美
“诗意地栖居”与“看上去很美”
《闲情偶寄》中的中国女性之美
浅析音乐欣赏中的审美心理定势
论紫砂壶创作中的审美价值
探索材料延伸出的审美方式
浅谈羌族舞蹈“莎朗”的风格特征
画廊室内设计全息论探究
敦煌艺术考察所感
中国手风琴作品创作探源与审美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