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探讨

2014-12-23 01:47:22皮国梅
新农业 2014年12期
关键词:产业化城镇河南省

构建中原经济区的指导原则是“三化协调”,而解决河南省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镇化发展的进程,促进二者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问题将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思路。河南省的农村人口比例高达63.97%,而河南省实现中原崛起的瓶颈之一就是如何实现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因而以人口大省为样本研究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镇化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影响有着特殊的现实意义。

河南省能否在中原经济区构建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归根结底在于能否实现“三化协调”,而更为关键的是能否实现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镇化的协调发展。

一、河南省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镇化的发展现状

河南省虽然是农业大省,但并非农业强省。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作为农村新型的经营模式,农业产业化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商品经济发展起来,也是在适应河南省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目前已取得相当的成就。

1.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现状 河南省的龙头企业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涌现出一大批知名品牌,如“双汇”“南街村”等。但河南省的农业加工企业普遍自主意识不足,技术装备水平低、投资能力有限,绝大多数企业远远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直接导致农产品的深加工技术水平低,缺乏高附加值的产品,大多属于产品的初级加工,经济效益实现能力有限,形成农产品加工企业众多,但加工水平普遍持平,很难拓展农产品的销售市场,致使省内市场同行业内各家企业竞争激烈程度加剧,导致盈利水平整体偏低。

河南省的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比较迅速,初步形成一些优势产业、优势区域和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工业园区,形成了以豫北、豫中南为主的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和黄河滩区域绿色奶业示范带,中原地区的肉牛肉羊养殖,永城的面粉产业,孟州的玉米深加工,新乡的优质小麦,灵宝的果汁加工,潢川的水禽等。

2.河南省农村城镇化现状 改革开放以后,城镇化进程加快,数量增多、规模不断扩大,城镇结构布局趋于合理。河南省坚持实施以中心城市带动周围城市群的发展战略,促进大中小城市的协调发展;对城镇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合理规划城镇发展;其中,以省会郑州市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发展迅速。另外,涌现出一大批重点示范镇,这些城镇发展速度快,经济实力强,有一定的集聚、吸纳和辐射能力,极大提高了当地农民的收入水平,在全省经济发展中起到模范作用。

二、河南省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镇化中存在的问题

1.农业产业化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河南省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迅速,但土地资源有限,人均农业资源很少,传统农业技术占据主导地位,农产品的附加值低,生产规模普遍较小,农业区域化布局不太明显,再加上种植业比重高,而林业和牧业比重低,生产专业化水平较低。重点措施是不断扶植一大批经济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但当前河南省的龙头企业数量较少,模范带头作用欠缺。当前农民的素质还不是很高,还不能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农民整体文化层次低,很多人认为只要会种地就可以,念书无用,农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大多数农民对农业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弱,看不懂农业科技书刊,农民只能适应水平低、规模小的小农经济,很难适应水平高、规模大的农业土地经营、农产品深加工及销售市场的开拓。低水平农业产品处于饱和状态,特色知名品牌少,竞争实力不强。

2.农村城镇化中存在的问题 城镇化布局不合理,这是因为在编制城镇规划时就缺少科学性,不仅定位不精确,定性也不准确;盲目建立开发区,甚至出现开而不发的现象,浪费宝贵的土地资源。再加上城镇规划缺乏预见性,使得城镇基础设施投入薄弱,如车站、街道等规模小,满足不了发展需要;在旧城改造中,出现“空心城”现象。另外,乡镇企业布局不合理,整体上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仍是以农副产品的初级加工为主导,出现工业污染。

3.二者协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着不协调的现象。农业基础地位的支撑力不强,农村城镇化的助力不足,农村城镇化的整体发展水平滞后,难以发挥小城镇的集聚效应。农村大量劳动力就业形势严峻,在向城镇化转移的过程中,遇到大量阻碍。

三、农村产业化与农村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对策

1.科学合理规划和布局 对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的布局进行合理配置,确定优先发展的产业或者是限制发展的落后产业,科学合理设计工业区、商业区、居民区,适当控制城镇人口规模,扩大城镇绿地面积。规划有预见性,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优化结合,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注意体现小城镇的特点和经济发展水平,对当地的历史文化遗产严加保护。

2.进一步强化政府职能 政府部门在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协调发展进程中,严格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不走牺牲长远利益的发展道路,加大环保投入力度;提供优惠政策促进龙头企业发展,促进发挥龙头企业的模范带头作用,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户合作,形成利益共同体,在长期有好的关系中带动和帮助农户致富,实现共赢。

3.大力消除体制性障碍 不断健全城镇的土地利用制度,保证农民的收益权,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提高土地使用的经济效益。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可消除农民进城的体制束缚,加大农民进城的自由度,保护应有的权益和保障,消除城乡分割,使进城农民没有后顾之忧,加快城镇化进程。

4.提高农民素质 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树立“人才是资源”的观念,加强农民实用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村生产率。以培养新型农民为目标,不断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到农村干部领导班子中,不断提高农村干部的执政水平和为民办事的能力。

农村城镇化水平提高的直接动因和助力是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由社会经济二元化结构向更高层次的一元化结构转化过程中产生的农业产业化,是农村城镇化的重要内涵,也体现了农村人口聚集到城镇中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过程。另外,现代农业产业化在农村城镇化的带动下,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和社会进步也会得到促进,城乡差距会进一步缩小,农民收入和素质也会得到提高。

作者简介 皮国梅(1980- ),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

基金项目 2014年河南省科技厅科技发展计划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基于云平台的产业集聚决策支持服务系统关键性技术研究”(项目编号:142102110152)。

猜你喜欢
产业化城镇河南省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煤气与热力(2021年3期)2021-06-09 06:16:28
文化边城镇远
中华民居(2020年6期)2020-06-09 05:47:48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宝藏(2018年12期)2019-01-29 01:51:34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系统产业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