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爽 姚凤军 王芳芳
小尾寒羊因其耐粗饲、适应性强及繁殖率高等诸多优点,是目前备受农民喜欢养殖的草食家畜之一。
1.小尾寒羊的饲养方式 包括舍饲、半舍饲半放牧和全天放牧等三种形式。①舍饲饲养。是小尾寒羊的主要饲养管理方式,全天依靠人工饲喂。饲料应青、粗、精搭配,多样化,不喂变质、霉变或受过霜冻的草。若将草直接投在圈内应设有草架,喂时定量,一般日喂三次(足夜草),先粗后精。舍饲的优点,可使羊只完全处于人为控制之下,免受外界因素侵袭,可按计划给料,从而获得高经济效益。舍饲缺点,运动少、食欲略差,采食量少,对饲养技术要求高;若羊舍太小,常因潮湿、通风不良导致疾病。②半舍饲半放牧。是饲养小尾寒羊的最好方法,4~10月份放牧,其他月份舍饲。③全天放牧。草原牧草是主要饲料,不但夏秋季节放牧,即便是寒冷的冬季(除大风雪天外)也可放牧。春季防抢青,出牧易早、收牧也易早。夏季气候炎热,宜在高处放牧,早出晚归。秋季气候逐渐变凉,可选择山腰、山脚地放牧,羊群晚出晚归,抓秋膘利于越冬。冬季寒冷,应选择地势较低和向阳的平地放牧,晚出晚归,慢去慢游,以利于保胎保膘。
2.种公羊的饲养管理 种公羊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某个羊场或几个村屯羊的质量。种公羊对提高羊群的生产性能和繁殖育种关系极大,要求种公羊常年保持中上等膘情、健壮、活泼、精力充沛、性欲旺盛,过肥过瘦都不利于配种。饲料要求营养价值高,容易消化、适口性好,多给优质的青绿饲料和块根、青贮类饲料。①配种期的饲养。配种预备期应增加精料量,按配种期的60%~70%的饲喂量投喂,并逐渐增加;同时在此期采精5~10次。配种期每日饲料:混合精料1.2~1.4公斤,并多给些苜蓿干草,胡萝卜0.5公斤,注意添加蛋白饲料。每天放牧运动6小时,远离母羊群。②非配种期的饲养。逐步减料,适当多放牧,有草期每日每只补饲混合精料0.25~0.4公斤;枯草期可补饲0.4~0.5公斤,块根饲料1.5~2公斤(0.5公斤精料、1公斤草,再加1公斤青贮)。
种公羊的饲养管理应注意以下几点。①适当补给食盐,每日补5~10克。②和母羊分舍而居。③羊舍保证干净清洁(羊不卧湿),冬暖夏凉,霜后不起圈,圈暖三分膘。④完全舍饲的羊每天也要有2~3小时的运动时间。
3.种母羊的饲养管理 繁殖母羊应保持正常营养水平,以达多胎、多产、多壮仔的目的。母羊饲养分空怀期、妊娠期和哺乳期三个阶段。①空怀期的饲养。此阶段的饲养对发情、配种、受胎有很大影响,在配种前1~1.5个月给予优质青草,或到优质牧场放牧,根据羊只健康情况适当补饲。②妊娠期的饲养。妊娠前期(前三个月),因胎儿发育较慢,需要的营养物质较少,一般放牧或给足够的青草,适当补饲即可。妊娠后期是胎儿迅速生长之际,初生重98%是在妊娠后期增长的,若此阶段营养跟不上,常导致羔羊初生重小,抵抗力弱,易死亡。母羊膘情差则缺奶。因此,妊娠后期应加强饲养,保证营养供给,对全天放牧的母羊和半舍饲的母羊采取不同的补饲方式。在管理上要特别精心,出牧、归牧、饮水、补饲要有序,慢牧防止拥挤、滑跌,防跳崖、跳沟、流产。母羊分娩前有症状表现,腹下垂、尿频、举动不安,不时回头望腹,这时应对分娩栏舍进行检查消毒,准备接产。③哺乳期的饲养。母乳是羔羊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的主要来源,特别是产后第一个月,母奶多羔羊发育好,抗病力强,成活率高;奶量不足则影响羔羊发育。刚生产后的母羊要给予易消化的优质青草、青贮料等。哺乳前期,产单羔的母羊补精料0.5公斤,苜蓿干草1公斤、胡萝卜0.5公斤;双羔则适当增加;产3~4羔的要补乳。哺乳后期,母羊泌乳能力逐渐下降,且羔羊也能自己采食饲草和精料,对母羊可减料减至0.3~0.4公斤,其他料也减。断乳前减少多汁饲料,青贮料及精料防乳房炎。
4.羔羊的饲养管理 加强妊娠母羊的饲养管理是提高羔羊成活率的基础。加强初生羔羊的管理,是提高羔羊成活率的重要措施,主要包括人工接产、吃足母乳、羔羊的卫生保健等。
5.育成羊的饲养管理 羔羊断乳后到第一次配种前,即5~18月龄,这一阶段称为育成羊,也叫青年羊。优质的饲草、适量的混合精料、充足的运动是培育青年羊的关键,根据放牧情况给予补饲200~500克精料,育成公羊防草腹而母羊应腹大而深。
6.育肥羊的饲养管理 ①放牧育肥。天然草场较好的地区可采取放牧育肥法,凡不作种用之公羊,一律去势,驱虫、药治,集中放牧80~90天,体重增20%~30%,保证盐和水,此法效益较高。②混合育肥(放牧加补饲)。在草场有限,牧草质量差的情况下,可补饲精料30~40天,当满膘后出售屠宰。③舍饲育肥。在农村多采用此法,目的主要调剂元旦、春节羊肉的供应,通常75~100天,通过育肥可增重10~2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