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草全基因组测序计划全面启动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牵头,联合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合作的羊草全基因组测序计划已全面启动。羊草是禾本科赖草属多年生根茎型草本植物,广幅旱生草原的建群种、盐生草甸的优势种,是一种重要的优良牧草。羊草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温带草原地区,在我国境内的分布约占总分布面积的50%。羊草作为温带草原和草甸群落的关键建群种,在维持中国北方草原生态系统稳定、生物多样性、草地生产力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同时,作为优质牧草,对推动我国草地畜牧业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吴孔明院士指出,羊草全基因测序开辟了一条从微观领域研究大草原的新思路,对于解决草原退化与草地畜牧业等问题具有特殊的意义。他说,赖草属是小麦族多年生植物中用于小麦远缘杂交育种最有利用价值的一个属,从赖草属中向小麦转移耐盐、抗病基因是小麦育种家的主要目的。羊草是小麦及其他禾本科牧草的近缘种,通过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得到一些优良性状基因将成为麦类作物和牧草遗传改良的重要基因资源。
信息化是现代农业的制高点
2014年10月25日,2014农业信息化高峰论坛在山东青岛举办。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在讲话时指出,信息化对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具有重要的牵引和驱动作用,是现代农业的制高点。陈晓华认为,近些年来农业信息化发展取得了积极进展。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涉农网站已达4万多家,12316服务热线已覆盖全国1/3以上的农户,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正在10个省(市)22个县有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取得突破,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和区域试验工程在北京等8省(区、市)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农产品电子商务年交易额已超过500亿元。
世界首个驴基因组测序项目启动
“驴基因研究项目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经济意义。”国际知名基因研究专家、中科院杨焕明院士如是说。驴基因测序项目的启动意味着我国将在全球首个掌握驴基因资源,这是科学界继牛、鸡、猪、马基因组测序之后,对畜禽生命科学又一里程碑式的贡献。此次世界首个驴基因组项目启动会由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山东省农科院、华大基因三方共同启动。
随着农业机械普及,驴役用功能减弱,引发驴品质严重退化,生长速度减慢、产肉率降低、体型变小。加上农户养驴效益下降、养殖积极性降低,导致国内驴存栏数量锐减。据《中国农业年鉴》2012年记载:我国驴存栏量636.1万头,比1997年的962.8万头下降了326.7万头,年均下降3.5%以上。德州驴、关中驴等优良品种已经到了保种的边缘,晋南驴等地方性品种几乎已经灭绝。我国毛驴品种多样性、品质优良性受到了严重威胁。同时由于毛驴得不到良种改良,甚至难于找到种公驴配种,导致空怀、良种率低,严重影响了养驴传统区域农民的增收。驴基因测序项目的启动,将为驴优质种质资源和物种保护提供了科学保障。
未来十年我国养猪业呈现三大变化
“首届北方养猪高峰论坛暨河北天兆种猪上市新闻发布会”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召开。与会专家指出,未来十年,我国养猪业呈现三大变化趋势:一是生猪出栏数量将从目前的7亿头下降到5亿头左右;二是我国能繁母猪的数量将从目前的5000万头降低到2500万头;三是未来十年80%以上的猪场将不复存在。随着国家对病死猪执法力度的加强,《畜禽污染防治条例》已在2014年1月正式实施,《环境保护法》也将在2015年1月正式实施,大量环保不过关的猪场将面临关停的局面。
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可享国家补贴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的意见》,部署全面推进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保障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意见》明确,从事畜禽饲养、屠宰、经营、运输的单位和个人是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第一责任人,负有对病死畜禽及时进行处理并向当地畜牧兽医部门报告畜禽死亡及处理情况的义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地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负总责。在江河、湖泊、水库等水域发现的病死畜禽,由所在地县级政府组织收集处理;在城市公共场所以及乡村发现的病死畜禽,由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或乡镇政府组织收集处理。
《意见》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根据本地区畜禽养殖、疫病发生和畜禽死亡等情况,统筹规划和合理布局病死畜禽无害化收集处理体系,组织建设覆盖饲养、屠宰、经营、运输等各环节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场所。要按照“谁处理、补给谁”的原则,建立与养殖量、无害化处理率相挂钩的财政补助机制。将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助范围由规模养殖场(区)扩大到所有生猪散养户。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用地要按照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优先予以保障。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可以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从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按规定享受国家有关税收优惠。将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作为保险理赔的前提条件,不能确认无害化处理的,保险机构不予赔偿。
山西畜牧进军“全产业链”
截至2013年底,山西省蛋鸡存栏1.1亿只,在全国居第7位;羊出栏1300万只,在全国居第10位;奶牛存栏42.2万头,居全国第9位。2013年,全省畜牧业总产值达到33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近1/3;且该省朔州市人均畜牧业纯收入1400元,是全省率先实现人均畜牧业收入超千元的市。
今后山西省畜牧业将把一、二、三产业相衔接,把从田间到车间到餐桌各环节相贯通,打造全产业循环经济链条。山西省农业厅畜牧兽医局相关负责人称,该省通过积极培育本地企业,发展集饲料生产、畜禽养殖、产品加工和市场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使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服务带动力明显增强。今后,山西省将推广上述企业的成功经验,在畜牧产业发展中打造“全产业链”模式。全省将培育多种畜牧业养殖主体,重点将培育家庭牧场、养殖大户、标准化养殖小区、现代化养殖园区、养殖企业等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提高畜牧业规模化水平;发展循环经济,支持发展农牧结合和生态种养,实行产供销一条龙、种殖养殖加工一体化、粮畜草相结合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还将引导龙头加工企业发展熟食产品、医药产品、调理产品等精深加工,开发市场需求大的优质新产品,筛选一批生产势头好、市场潜力大、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并申报国家知名品牌,把品牌做大做响。
辽宁畜牧良种获国家3341万元补贴
从辽宁省畜牧兽医局获悉,2014年国家安排辽宁省畜牧良种补贴资金共3341万元(大连市除外),生猪、奶牛、肉牛和羊4个品种分别补贴2420万元、621万元、180万元和120万元。畜牧良种补贴旨在加快家畜遗传改良进程,提高良种化水平。辽宁省从2006年开始承担国家畜牧良种补贴项目,目前已累计获得补贴资金2.1亿元,补贴652.25万头(只)畜牧良种。
吉林省农业银行投放畜牧业贷款
中国农业银行吉林省分行积极响应吉林“拾草变肉”工程和“放心肉”工程建设要求,全力推进经营管理方式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为全省畜牧业转型升级助劲添力。自2009年以来,该行已累计投放畜牧业贷款95.62亿元,年均累放贷款近19亿元。截至2014年8月底,畜牧业贷款余额达到23亿元。其中法人客户15户,贷款余额9.61亿元;个人客户4.1万户,贷款余额达13.37亿元。
贵州草地畜牧业成为扶贫新兴支柱产业
近年来,贵州扶贫部门积极探索石漠化地区草地畜牧业产业化扶贫新路,不断加大草地畜牧业发展力度,生态、经济效益明显。
草地畜牧业是贵州产业扶贫项目中起步最早、覆盖面最广、资金投入最大,贫困户参与最多的新兴支柱产业。2007~2013年,贵州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2.4亿元开展草地畜牧业产业化扶贫,目前已覆盖50多个县、近600个乡镇、1800个村,解决10万户农民就地就近转产就业问题,项目区农民仅种草养羊一项年人均收入就超过4000元。同时,项目区还建成500多个草地畜牧业示范基地,累计种植牧草及改良草山草坡280万亩。
世界最大的特种经济动物基因库建成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杨福合研究员主持完成的“国家特种经济动物遗传资源库建设与创新利用”项目荣获中国农科院科技成果一等奖。该项目建成了目前世界最大的特种经济动物基因库,系统解决了当前我国特种经济动物遗传资源所面临的问题,填补了国内外相关技术领域的空白,促进了特种经济动物产业的健康发展。
该项目系国内外首次对我国特种经济动物种质资源进行整理,整合了我国农业、林业、教学科研等3大领域特种经济动物种质资源,涵盖鹿类动物、毛皮动物、特禽及其它特种经济动物种质资源509个品种(类型)等,保存在69家特种经济动物资源单位的保存场、专业实验室等;建成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特种经济动物基因库。首次建立了特种经济动物评价体系,保证进入共享平台的特种经济动物资源的多样性和准确性。对水貂、梅花鹿、马鹿和兔资源优异基因进行了评价。制定了特种经济动物资源共性描述规范、个性描述规范、技术规程、活体异地保存技术规范和数据标准和数据控制规范等,形成特种经济动物种质资源标准化体系;首次建立了完善的特种经济动物种质资源数据库和信息检索系统。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马学分会成立
2014年8月27日,中国畜牧兽医学会马学分会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马业协会理事长、中国兽医协会会长贾幼陵担任马学分会荣誉理事长。
马学分会是以科学技术工作者为主组成的学术性、科普性的社会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马产业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发展我国马产业的主要社会力量。马学分会的成立为产业内相关人员提供学术交流平台,对提高学科研究水平,促进产业技术水平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马学分会以反应会员和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和要求,维护其合法权益,推荐优秀科技人才、科技成果,对有关马生产的企事业单位提供技术支持为己任,旨在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马产业的生产力和经济、社会与生态效应,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内蒙古畜产品应用物联网技术居全国前列
内蒙古正式启动物联网追溯技术地方标准体系建设。作为畜牧大区,内蒙古在畜牧业和畜产品中应用物联网技术已经走在全国前列,通过制定物联网追溯技术地方标准体系建设,旨在以内蒙古的地方标准和标准体系建设引领全国,形成统一的规范和模式,为制定物联网技术畜牧业和畜产品行业标准体系和国家标准体系奠定基础。内蒙古决定将“基于射频识别的畜产品追溯标签技术要求”“基于射频识别的畜产品追溯读写器技术要求”“基于射频识别的畜产品追溯数据格式要求”“基于物联网的畜产品追溯应用平台总体结构”“基于物联网的畜产品养殖防疫及屠宰加工追溯服务流程”等5个地方标准制定工作纳入“2014年第二批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
全国牛羊肉市场年缺口230万吨
每到节假日期间,宁夏都会大规模投放储备牛羊肉和限价牛羊肉,以缓解肉类食品的消费需求,但市民依然感觉,每公斤肉60元左右,还是很贵。而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和陕西靖边,鲜牛羊肉的价格为每公斤80元左右;在中国南方城市,价格更是在每公斤100~140元。中国肉类协会副秘书长高观认为,目前我国牛羊肉产业的主要问题是产量不足,每年缺口在230万吨左右。宁夏自治区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说:“宁夏自产的肉不够本地人吃,需要从外面运。”
牛羊肉交易改革降低进口成本
从宁夏回族自治区商务厅获悉,该区将试点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管理”模式,为企业开展国际贸易创造便利条件。以前,国际贸易申请程序复杂,企业要跑多个部门递材料、等审批,让许多外贸企业很头疼。未来,一次申报就可以了。宁夏自治区商务厅副厅长陈生荣介绍说,将以试点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管理”模式为突破口,推动贸易便利化改革。计划将牛羊肉进出口纳入“单一窗口”试点首批产品目录范围,降低牛羊肉进出口企业营商成本。“单一窗口”,指参与国际贸易和运输的各方,通过单一的平台提交标准化的信息和单证以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及管理的要求。
陕西每年安排5000万元扶持奶山羊
陕西省从2015年起每年安排不低于5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奶山羊产业发展。这5000万元专项资金将被用于重点支持奶山羊良种繁育、基地县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以及乳品企业的技术改造、品牌建设等,使奶山羊真正成为主产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陕西省畜牧兽医局局长杨黎旭表示,陕西力争用5年时间实现奶山羊存栏300万只,羊奶产量达到60万吨,奶山羊产值达到15亿元;同时,在5年内要建立现代奶山羊产业体系,实现社会、经济效益双赢,使陕西奶山羊成为陕西农业的一张名片。
陕西是全国重要的奶山羊生产基地,到2013年底,全省奶山羊存栏186万只,占全国存栏总量的31.6%。羊奶产量48万吨,占全国羊奶总产量的39%。奶山羊存栏和羊奶产量均位居全国首位。
辽宁用信息技术监测生猪价格
2013年年底以来,生猪价格大幅下降,养猪亏损严重。为缓解生猪产业持续低迷局面,确保养殖户第一时间接收到准确的预测信息,2014年2月,辽宁省相关部门启动了生猪生产监测预警预报和形势预测发布系统,建立了全省生猪养殖信息化定位系统,设立了24个生猪监测县、240个监测村、480个监测户和87个大中型规模养殖监测场,并在主要生猪集散地建立了17个价格监测点,实行重点跟踪监测。通过每月采集一次生产信息、每周采集一次价格信息,建立起生猪生产的大型数据库,定期通过网站和短信平台同时向省内养殖场户及从业人员发布。
东丰梅花鹿入列中国文化遗产
2014年,吉林省东丰县县委、县政府将“东丰梅花鹿”申报中国文化遗产列入全县重点工作大力推进。日前,国家文物局授权“东丰梅花鹿”为“中国文化遗产”,并颁发标志牌及证书。2014年年初以来,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宣传推广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和专家组两次来到东丰县,就“东丰梅花鹿”申报中国文化遗产工作、对东丰药业、睿康保健品、江城鹿业等相关企业及企业主营梅花鹿系列产品进行了实地调研考证,并实地考证了东丰“皇家鹿苑”历史遗迹。经过专家组的实地考证和充分论证,最终将“东丰梅花鹿”列入中国文化遗产,并授权东丰梅花鹿养殖和利用东丰梅花鹿为原料生产的商品、食品、药品及保健品使用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长白山梅花鹿产业化基地落户东丰
2014年9月25日,总投资10亿元的中国长白山梅花鹿产业化基地项目正式落户吉林省东丰县。该项目计划拟建20个养殖基地、4个饲料加工基地,完成精深加工基地、检测研发中心、疾病防控体系建设。同时,依托东丰县梅花鹿文化底蕴,打造“盛京围场”梅花鹿文化产业基地。最终实现精深加工、影视基地、观赏休闲、文化产业链条整合,形成东北梅花鹿产业核心发展区和龙头带动区。
朝阳蜂产品年产值超过2亿元
从辽宁省朝阳市畜牧兽医局获悉,被称为“辽西蜜库”的朝阳,依托洋槐、枣树、荆条三大主要蜜源,蜂产品年产值超过2亿元。近年来,朝阳市养蜂业发展势头强,全市养蜂专业大户达1200多户,农村定地养蜂的重点户达1600多户,全市蜜蜂饲养量达到10万群,年产商品蜜约9000吨,蜂王浆120吨,花粉750吨,蜂蜡250吨,蜂胶5吨,养蜂数量达全省1/3,养蜂业已经成为该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朝阳因养蜂资源好,蜜源粉源丰富,气候适宜,被称之为“辽西蜜库”。有洋槐、枣树、荆条三大主要蜜源,是不可多得的养蜂宝地。每年都有十几万群外地的蜜蜂来此采蜜。大宗商品蜜源刺槐和荆条均属野生植物,受污染少、质量优良,刺槐每年5月中下旬开花流蜜,花期虽短,但蜜源丰富,涌蜜量大,蜜质水白色,有浓郁的芳香,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畅销产品,蜂群单产可达25~60公斤,年产1000吨;荆条7月上旬至8月上旬开花流蜜,花期长达1个月之久,蜜呈浅琥珀色,蜜质优良,单产60公斤以上,全市年产6000吨;枣花蜜流蜜期近1个月,年产蜜1000吨。全市年产各种蜜9000多吨,畅销国内外。朝阳市杨、柳、松树等植物种类众多,盛产蜂胶,当地产出的辽西蜂胶在全国享有盛名。该市蜂毒开发较早,是全国蜂毒的主产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生产的蜂毒质量优于全国其他地区,受到制药企业的欢迎。主要粉源玉米蜂花粉,近年来刚刚开发,产量可观,很畅销。新的蜂产品巢蜜、雄蜂蛹、蜂粮已在朝阳市研制成功并进行生产,具有很好的开发价值。
我国婴幼儿奶粉企业试点信用评级
我国正在对婴幼儿奶粉食品生产企业开展信用评级试点,探索建立“一户一档”信用主体责任追溯体系和“红黑名单公示制”。2014年9月23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稽查局局长毛振宾透露,该部门目前已开始对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信用分级分类做出A、B、C、D四级信用分级管理的标准体系,建立全覆盖的企业信用档案,并以此建立食品药品信用监督机制。
青岛出台奶牛冻精补贴方案
青岛市畜牧兽医局等部门发布了奶牛性控冻精补贴项目的实施方案。此项目将优先选择存栏奶牛30头以上的养殖场进行实施,每头奶牛使用两支性控冻精,每支冻精按15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2014年的奶牛性控冻精补贴项目优先选择存栏奶牛30头以上的养殖场实施,而养殖场还须符合完成养殖场备案,养殖档案健全、管理规范,参与项目实施积极性高等条件。”该市畜牧兽医部门的工作人员介绍,与配母牛必须是繁殖过一胎且能够继续繁殖的奶牛,并要建立奶牛个体档案,系谱完整,耳号清楚,健康无疫。冻精采购将实行公开招标,集中采购,品种为农业部公布2014年畜牧良种补贴项目入选的荷斯坦种公牛,种公牛经2014年检疫检测无传染病,无隐形遗传疾病或缺陷,精液品质检测合格。
前三季度渔业经济稳定发展
2014年前三季度,全国渔业经济稳定发展,全国水产品总产量4044.64万吨,同比增长2.44%。其中,养殖产量3066.47万吨,同比增长4.55%,捕捞产量978.17万吨,同比下降3.64%。远洋渔业发展亮点突出,前三季度总产量142万吨,同比增长67%,已超过去年全年总产量。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前三季度全国渔业产值5773亿元,实现增加值3495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8.9%和9.2%;水产品出口贸易企稳回升,前三季度出口量293.7万吨,出口额154.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3%和6.05%。国内水产品市场供给充足,价格稳定,1~9月份水产品批发市场综合平均价格22.25元/公斤,同比上涨2.85%。
辽宁渔业加入俄远东地区开发
辽宁省中俄合作协会在北京市组织召开投资洽谈会,辽宁省发改委、俄罗斯远东地区发展部等有关方面人士出席会议。俄罗斯远东发展部表示,俄罗斯已经正式启动开发远东地区,计划拿出14个地区作为此次远东开发的经济特区,在招商引资方面给予特殊优惠政策,将于2014年年底推出。其中,有大俄罗斯岛、萨哈林州和马家丹州3个地区,适合渔业高科技、养殖、捕捞、加工等方面的投资。大连祥海林远洋渔业有限公司已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签订了合作捕捞协议,已投资6000万元人民币(约合3亿卢布),建造4艘远洋渔船,2015年2月将有两艘建造完成。
广西出台首部水产养殖清洁生产标准
广西已出台《海水池塘养殖清洁生产要求》标准,规范海水池塘养殖清洁生产的基本要求。这也是国内首部水产养殖清洁生产标准,而且与国内同类技术文献比较,该标准具有内容全面、系统性及可操作性强等特点。
广西海岸线狭长,岛屿繁多,适合发展海水养殖业。但海水养殖业在增产增收时,引发一系列生态问题,大量养殖外排水未经处理进入邻近水域,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成为制约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排放标准制定的滞后,导致养殖业排污行为缺乏规范,对排污是否合理合法,缺乏判断的依据,不利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养殖业主管部门的管理。
据了解,该标准选用悬浮物、pH、化学需氧量等13个项目参数制定限量标准,规定了海水池塘养殖清洁生产的基本要求,包括养殖环境条件、养殖投入品管理、生产操作、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环境保护以及记录的要求。
第二届中国农民合作社理事长大会召开
2014年10月23~24日,第二届中国农民合作社理事长大会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本届合作社理事长大会以“变革、互动、发展”为主题,为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和农业企业提供了合作交流的窗口、信息共享的渠道和产销对接的平台,为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和“三农”事业改革创新凝聚共识,集聚力量。
近年来,农民合作社发展迅猛,处于高速增长的阶段。到2014年6月,全国流转土地耕地面积3.8亿亩,占全部耕地面积的28%,为新型经营主体健康成长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在多种政策利好因素下,2014年前7个月平均每天新增约1000家合作社,目前已达121万家,入社农户8985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34.6%。在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合作社在土地流转、产权明晰、运行管理等方面更加趋于规范;合作社的覆盖范围、专业技术服务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也日益增强。
H7亚型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研制成功
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成功研制出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7亚型,H7N9/PR8株),并通过了新兽药评价,作为应急技术储备。
为进一步做好H7N9流感疫情应对工作,及时发现、剔除家禽H7N9流感病毒,保障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农业部制定并实施《全国家禽H7N9流感剔除计划》。在实施剔除计划的同时,农业部积极组织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研制H7N9禽流感疫苗,以备急需。在科研人员的努力下,成功研制出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7亚型,H7N9/PR8株)。试验结果显示,该疫苗安全,免疫效果良好,可对H7N9禽流感病毒攻击提供有效保护,能够100%阻止病毒复制和排泄,对有效阻断病毒传播、降低病毒高致病力突变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一旦疫病防控需要,即可马上使用该疫苗对家禽实施免疫,确保H7N9禽流感可防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