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妍
摘 要: 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高中班主任工作是全方位的,也是多变复杂的,因此,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的方法必须遵循多样化原则。班主任需要借助创新和科学的方法进行班级管理,这是班主任工作有效开展和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本文就当前高中学校班主任教育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展开分析研究,探讨高中班主任管理的艺术性,为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关键词: 高中 班主任 管理艺术
引言
班主任既是教育艺术家,又是班集体的领导者。管理好一个班集体,是对学生的一种责任。因此,班主任教育工作一定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班主任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因材施教,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方式。高中班主任在从事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处理和解决这些复杂的问题,不但要用常规的教育方法,还必须针对现代高中学生的特点,掌握教育方法,才能达到最佳育人效果。在复杂的高中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必须学会灵活转变,管理好班集体。
1.构建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
高中生由于处在青春期,具有很强的叛逆心理,对外部世界非常向往,再加上高中阶段存在非常大的升学压力,因此,很多高中生都会产生一定的厌学心理。班主任的工作极为繁杂,通常都是利用课余时间处理各种班级事务,班主任在对学生异常行为所引起的问题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常常会对自身的工作情绪与教学活动产生极大的影响,进而对学生产生厌烦感。这种情况对建立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极为不利,同时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所以,高中班主任应当对以往传统的师生关系予以摒弃,构建全新的师生关系,以便为自身的班级管理工作打开一个不一样的局面。高中班主任除了要开展常规的管理工作之外,还应当将自身融入学生群体,多关心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并且多与学生沟通、互动。
首先,班主任应当抛弃自身的教师身份,与每一位学生平等相处。对于学生的人格,班主任应当予以充分尊重,站在学生立场思考问题,感受其内心,进而真正进入学生的情感世界。班主任应当擅长心理移位,密切关注学生学习情况,一旦有进步,就及时予以鼓励与表扬,以便促使学生对班主任产生亲切感。在面对学生时,班主任应当多一点爱心、耐心及宽容心,多一点偏爱、歧视,并将自身管理者的“架子”放下,和学生一起承担痛苦,享受快乐,使自身真正融入学生当中,成为其中的一员[1]。其次,在对各种问题或事端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应当坚持民主原则。民主不但可以赢得学生的心,使其喜欢与自身沟通,进而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民主意识进行培养。
2.在班级中挑选得力助手
班主任在选择班干部时,不宜在刚开始的时候就组建起来,这时候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都比较陌生,彼此之间并不了解。如果非要在这个时期甄选,则可以让学生自告奋勇地参加竞选,这是一个展示他们自身特点的机会,让大家相互之间都有一定了解。然后暂定下来,以代班干部的名义协助班主任工作。当所有人之间都互相熟悉后,可以再进行正式班干部的甄选,之前的代班干部要是工作做得好,深得学生与老师的喜欢,可以直接转为正式班干部。在培养班干部的过程中,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管理班集体的机会,给予适当鼓励与鞭策,以激励他们更加勤奋努力。在班主任教育工作当中,班干部的作用不可替代,所以班干部的培养必须重视,不仅要培养班干部的责任感,而且要提高他们关心班集体、帮助每一个学生的良好品质,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3.做好学生的心理教育组织工作
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完全依靠班主任一人之力是不够的,因此,班主任需加强与各任课教师的沟通,定期收集学生的成绩状况、情绪状态、生活情况等。联合教师不断丰富学生的个人信息,如家庭环境、性格特点、偏科苦恼等,通过学生信息的交流和共享,从横向和纵向深入了解学生,便于班主任和各科教师在后期工作中有的放矢和因材施教,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感受到关怀,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信心[2]。班主任可在班级中选取一到两位学生担当心理委员,心理委员需开朗、感染力强、有班级向心性,一方面,心理委员更容易察觉学生细微的心理变化,更快地了解与感受学生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对于学生的部分难言之隐,可由心理委员向班主任传达,发挥沟通桥梁作用。
4.发挥班级文化作用,创设自主管理情境
班级文化具有推动性与指向性作用,其中推动性是指让班级文化朝指定的目标或方向发展的一种外部因素,而指向性是指班级文化的建设目标或方向。所以,将班级文化的作用充分展现出来,以便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样是建设现代班级文化的一个关键内容。一般情况下,可以将班级文化的物质载体分成两大类,即隐性文化、显性文化,其中前者具体是指学风或班风这种无形的东西,而后者则是有形的事物,例如条幅、板报等[2]。
5.注重家校联合心理教育
青春期学生的不少心理问题是因家庭环境引起的,比如父母教育方式、家庭环境等[3]。这方面的原因往往根深蒂固,加上父母的无意识、学生自我调节能力弱等因素,导致学生沉浸于自己的世界,心理健康教育事倍功半。因此,在定期开展的家长会上,班主任、教师、家长不能一直纠结于学生的成绩,试问心理问题不解决,怎会有良好的学习动力,故需加强对学生近期来的心理情况的分析,发现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源,制定双方相互配合的策略。此外,班主任需對心理问题较严重的学生进行定期家访,与个别学生家长进行谈话,细心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避免学生心理问题的加深。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集体活动,需各方面主体的有机互动,争取多方支持,班主任要让家长认识到心理健康对孩子未来学习和发展的战略意义,不能让家庭教育沦为空谈。
结语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非常辛苦的工作,班主任在对班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通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与状况。在这种情况下,高中班主任必须与时俱进,转变教育理念与管理理念,不断探索,从而实现高中班主任的艺术化管理。
参考文献:
[1]高福君,高福东.高中学生心理特点与赏识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0(6).
[2]吴回生.班主任心理素质修养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06).
[3]宋燕芳.班主任如何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