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晶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HUANG Jing
(Wuh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Software and Engineering,Wuhan 430205,China)
根据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办学定位,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立足武汉1+8 城市圈、辐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服务物流行业以及生产、流通企业,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掌握物流专业知识及管理知识,具备仓储、运输、配送、采购和货运代理以及基层管理能力,从事物流配送、运输组织、仓储管理、货运代理、物流企业管理、物流营销等工作的物流操作及基层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配送管理课程在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物流管理专业核心必修课之一,旨在培养适应配送企业一线需要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掌握配送专业知识及管理知识,具备配送基层管理能力,从事配送基层操作及基层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深化校企合作,共同研讨课程标准、开发课程项目、编写校企合作教材、承担教学任务。
(2)改革教学方法,推进“四阶段”工学交替(企业认识实习+理实一体化(任务导向)+集中实训+企业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
(3)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开发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站,完善校内外实训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落实和推进“理实兼备”型师资队伍建设。
(5)采用形成性课程考核,课程成绩=过程考核+结果考核+理论测试。
改革可按以下步骤分阶段渐进开展,并不断修正改进(如图1 所示)。
以若干名校内物流管理专业骨干教师及校外兼职指导老师共同组成配送管理课程教学团队,明确配送管理课程建设的目标。
通过派遣和组织教师到优秀职业院校学习观摩“任务导向”教学模式及其课程体系、分期分批选派骨干教师参加权威机构主办的有关“任务导向”教学模式改革的培训班学习以及邀请专家、教授来校作基于工作任务的教学模式改革专题讲座等多途径更新教学理念。
选派《配送管理》课程的专业教师到中百生鲜配送中心及九州通集团湖北物流公司深度顶岗锻炼,收集配送企业各岗位需求及用人要求第一手资料,掌握配送企业的基本情况、作业流程、岗位设置及管理制度等。聘请企业内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担任客座教师,与配送课程相关教师共同分析物流企业、物流行业的人才结构、岗位设置、岗位需求等,并将此纳入到配送管理课程内容和定位的调整方案。
通过对配送企业就业岗位分布、配送基层作业及基层管理岗位职能和岗位工作过程的综合分析,找出配送管理项目教学开发中典型的工作任务来确定行动导向。
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依据,兼顾学生未来职业的发展和上升的需要,同时遵循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结合学生学习能力,进行配送管理教学内容及过程的设计、组织和实施。使学生能够一定程度体验到配送企业真实工作过程的要求和压力,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
教学的组织要做到专业能力与专业知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四个统一,统一到学习情境或教学项目之中。
(1)教学内容序化及整合
根据学习情境对教学内容进行序化和整合,结合教学过程进行设计、组织和实施,构建来源于生产实际,又高于生产实际的教学项目和教学情境,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基本一致,做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
(2)教学方法改革
①采用项目教学模式,以项目任务组织安排教学过程,全部在实训室完成。强调“边操作、边实践、边教学”。课程中以贯穿工作实例为线索,明确具体目标,在教学中把“教、学、做”和参观、实训、实习紧密结合起来,搞活教学。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模式。
②以校内实训基地为依托,采用集中实训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设计相应的专项及综合训练项目,学生分组操作,在校内实训基地开展模拟训练,同时,加强实操考核分值。
③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并通过教研活动、集体备课、相互听课、个别研讨等形式促进教学艺术和教学质量的同步提高。主要采用包括项目教学法、现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模拟情境教学法、视频演示教学法等。
④尽可能利用现代科技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演示教学,建设配送管理精品课程和资源共享课,为提供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利用校内实训基地的仿真教学环境模拟真实工作环境,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等。
⑤以赛促学。继续参加省级物流储配方案设计与执行大赛,利用大赛创造的良好平台,切实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习惯,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进行多元化的课程教学评价
弱化终结性考核,强化过程性考核。课程考核成绩=过程考核(20%)+结果考核(20%)+理论测试(60%)。根据项目教学完善状况,逐步扩大过程性考核比例。
通过对校内督导听课,校外专家到校听评课、指导实训教学、进行专业讲座,学生评教及毕业生跟踪调查等多途径跟踪配送管理课程满足度,并考虑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