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诚成
根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个性正处于不断发展的活跃阶段,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而,这一时期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师更要重视学生个性以及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正是基于此,对小学阶段学生数学个性培养进行策略探析,从个性审题、多样解题、合作创造三个维度展开论述,提出了自己几点教学思考,希望有所借鉴。
一、个性审题,调动资源增添思维乐趣
审题是数学学习的第一关。在传统的审题教学中,教师多是循规蹈矩,教导的审题方式往往比较单一。将审题方式框死了,这显然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培养。基于此,笔者倡导一种个性审题教学方式,即基于小学生心理特点,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用个性化方式理清题意。要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审题,关键在于调动资源,如:生活资源、课本资源、文化资源等,通过各种实例的有效运用,利用类比、对比等方式方法,帮助学生个性化理解题目,审清题意,理清思路,增添思维的乐趣,活跃课堂气氛。
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减法这一部分时,笔者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目:“小商店里有15个皮球,小王来拿走6个,还剩下几个?”这是一道减法题,我让学生举手发言,谈谈他们的审题思路。
生:“15个皮球,拿走6个,就是变少了6个,变少了用减法,用15减去6就可以了。”
师:“答得很好,有其他理解方式吗?”
学生都不作声,笔者进行引导。
师:“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这么理解呢?拿走了6个,就是走了6个,如果教室里本来有15个人,走出去6个,还剩下几个我们要怎么算呢?”
生:“用减法。”
通过这样,调动资源、运用类比方法,将学生不熟悉的内容转化为学生直观可视的内容,拓宽学生的审题思路,增添学生个性创造的积极性。
二、多样解题,鼓励个性激发思考乐趣
“条条道路通罗马”是数学的最大魅力。数学的特质决定了它的解法丰富多样。而学生的个性,正是体现在形式多样的解题过程之中。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放开思路,不墨守陈规,多尝试、多思考。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天马行空的思维常常出人意料,对于这些创造的火苗,教师更要细心呵护、注意引导。通过鼓励和指导,帮助学生在个性解题过程中避免错误的解题方法,让学生个性的火星燃起数学课堂此起彼伏的创造之火。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乘法”这部分内容时,笔者是这么引导的。
师:“同学们,一辆货车可以载17箱苹果,两辆货车可以载几箱?”这是一道17×2的乘法题,学生充分发挥个性创造,提供了多种解题方法。
生1:“17×2,等于10×2,加上7×2,20加上14,等于34。”
生2:“17×2,等于20×2,减去3×2,40减去6,等于34。”
师:“大家都答得很好,还有其它的吗?”
生3:“老师,我的答案跟大家不一样,17×2,等于17加上17,等于20加上20,再减去3,等于37。”
师:“你的想法很好,但是有一个地方错了噢。1个17等于20减去3,2个17就应该是20加上20,减去3再减去3,答案还是34。”
通过这样的教学互动,鼓励引导学生进行个性解题,即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趣味对题,碰撞智慧鼓励创造合作
奥苏伯尔成就动机理论指出,学生为了获得同伴的接纳,在学习过程中将表现得更加积极主动。小学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还不明显,他们更依赖集体,因而这种渴望在集体中表现自我的特征更加明显。我们如果能够善用这一点,就能在学生个性培养中找到一个有力的推动器。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合作,组织学生做趣味对题,在学生间发起一场知识大讨论,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尽情展现自我,凸显个性。当然在趣味对题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引导,让学生尽快从羞怯中走出来,尽情挥洒个性。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统计”这部分内容时,我出了这样一道题目:“小王和爸爸、妈妈去超市买了一堆东西,回家后他们要算一下各自花了多少钱,请你帮忙统计一下。”
我让学生进行统计,并两两一组,分享他们各自的统计方法,比比谁的方法更简便。这是一组学生的对话:
生甲:“我要做一个表格,里面写着爸爸、妈妈和小王,把商品一件一件拿出来,拿一件记录一件,最后统计一下就可以了。”
生乙:“我先把这些东西分开,爸爸的分一堆,妈妈的分一堆,小王的分一堆,再一堆一堆统计出花了多少钱。”
生甲:“我觉得你的方法比较方便,我也跟你一样吧。”
两个人热烈地讨论着,像这样,让学生通过讨论对题,分享各自想法,能方便学生通过交流,拓展思维,让学生在合作中迸发智慧。
总之,数学本身就是一门充满可能的学科,且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多思考、多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专业素养与教学语言魅力,用爱心、细心和恒心浇灌课堂,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与发展创设广阔的平台,让学生们化作个性之星,闪耀在数学学习的浩瀚夜空。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
□责任编辑:甘 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