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M在COPD急性发作期伴焦虑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

2014-12-20 14:19吉梅王爱红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4年10期
关键词:肺疾病焦虑

吉梅 王爱红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健康信念模式(HBM)对COPD急性发作期伴焦虑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99例COPD急性发作期伴焦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实验组4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教育,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HBM干预。应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评定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采用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分级问卷记录呼吸困难分级并评分。结果:对照组干预后焦虑改善不显著,而实验组干预后改善显著(P<0.01);两组干预后,呼吸困难评分均有显著下降(P<0.01),但实验组下降更明显。结论:应用HBM对COPD急性发作期伴焦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和呼吸困难。

【关键词】健康信念模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焦虑 ;呼吸困难

【中图分类号】R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851(2014)10 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的焦虑患病率为9%~58%[1]。有研究表明,焦虑作为长期的负性情绪体验是影响COPD治疗、转归及预后非常重要的因素,可导致COPD患者呼吸困难主观感觉加重,从而严重影响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2]。目前,健康教育已成为COPD治疗不可或缺的的一部分。本研究通过对COPD急性发作期伴焦虑患者实施健康信念模式干预,探讨其对患者焦虑、呼吸困难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10月入住我院呼吸科的COPD急性发作期伴焦虑患者99例,男71例,女28例,年龄35~96岁。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7例和对照组52例。两组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统计学无差异(P>0.05)。

1.1.1 病例纳入标准:(1)符合2007年修订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诊断标准;(2)患者因COPD急性发作入院且神志清楚;(3)自愿参加本次研究。

1.1.2 排除标准:(1)日常活动能力严重受损、病情危重;(2)严重认知障碍;(3)同时合并严重疾患及精神病史者。

1.2 研究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设计。

1.2.1 对照组:患者从入院至出院采用常规教育。

1.2.2 实验组:除按对照组方法外,还接受由经验丰富的课题组研究员进行的以HBM为指导的护理干预,每周五次,每次30-45分钟。

1.2.3 健康信念模式的主要内容:

1.2.3.1 知识指导:1.向患者讲解COPD急性发作期伴焦虑的的流行病学知识及疾病预后。2.讲解COPD急性发作期伴焦虑治疗的重要意义:讲解正性情绪的的重要性;讲解呼吸困难控制技术、放松训练技术重要性及注意事项。3讲解COPD急性发作期伴焦虑治疗中存在的问题。

1.2.3.2 信念支持:1.心理支持:与患者及家属良好沟通;提供情感支持并进行心理疏导;鼓励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社会支持:教育的对象包括家属;动员患者日常支持系统;增加个体获取疾病相关知识的途径。

1.2.4 观察指标

1.2.4.1 焦虑评分 :应用Zung 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量表)[3]。满分为100分,50分为临界值。分值越低,焦虑程度越轻。

1.2.4.2 心理健康评分 :采用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分级问卷记录呼吸困难分级并评分。分值越高,呼吸困难越重[4]。

1.2.5 观测时点及量表评定方法:两组均于入院时、出院时进行SAS、呼吸困难评价,并采用自我报告法。

1.3 数据处理:使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其中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统计学有差异。

3讨论

COPD造成肺功能进行性减退,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已居我国疾病负担首位[5]。因此,COPD患者极易出现焦虑情绪及呼吸困难。急性发作对COPD患者而言是一种急性应激,会加剧患者的焦虑。健康信念模式[6](Health Belief Model HBM)是Rosenstock和Hochbaum于上世纪50年代在研究了人的健康信念与健康行为之间的关系后提出的,其后由社会心理学家修订成健康信念模式,该模式主要用于预测人的健康行为和实施健康教育[7-8],HBM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影响个体的信念和态度,促进其健康依从行为。

3.1 HBM能改善COPD急性发作期伴焦虑患者的焦虑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的焦虑易被忽略,往往得不到及时治疗。对照组出院时焦虑改善不显著可能与未对患者进行HBM教育有关。表1显示,出院时实验组HBM干预后,COPD急性发作患者的焦虑显著改善(p均<0.01)。这可能是因为HBM提高了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的积极性及对疾病知识的认知,从而改善了患者的呼吸功能,缓解焦虑情绪。临床研究进一步证明通过良好的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9],这与本研究的结果是一致的。

3.2 HBM能改善COPD急性发作期伴焦虑患者的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是COPD急性发作期伴焦虑最常见的主诉。呼吸困难不仅仅影响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导致患者焦虑;而这种负性情绪又会消极地影响急性发作期COPD患者的呼吸训练和日常活动,形成“恶性循环”[10]。表2提示两组干预均有效,但实验组评分下降更明显。分析原因可能为,从入院到出院,全程应用HBM对急性发作期COPD伴焦虑患者进行康复干预,即通过呼吸困难控制技术、放松训练技术等改善了急性发作期COPD伴焦虑患者的呼吸功能,从而缓解呼吸困难。这与祁小磊[11]研究一致。

因此,HBM在COPD急性发作期伴焦虑患者健康教育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王辰.呼吸病学新进展[M]. 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10:71-76.

[2]刘雪梅,刘宝珍,张作清等.COPD患者伴发抑郁障碍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J].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5):555-6.

[3]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5-42.

[4]闫晋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命质量及其相关因素分析[D]. 山西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5.

[5]吉梅,王爱红.COPD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研究进展.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 ,20(18)2296-2297.

[6]林丹华,方晓义,李晓铭.健康行为改变理论述评.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4:122-123.

[7]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65-166.

[8]马骁.健康教育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9]卿泉,谢桂珍,蒋振华等.影响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吸入治疗依从性的质性研究. 2010,25(23):2176-2178.

[10]de Voogd JN,Sanderman R,Postema K,etal.Relationship between anxiety and dyspnea on exer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e obstruetive pulmonary disease[J]. Anxiety Stress CoPing,2010,9:1-11.

[11]祁晓磊,高艳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进展[J]. 护理管理杂志,2009,9(2) :34-35.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健康信念模式(HBM)对COPD急性发作期伴焦虑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99例COPD急性发作期伴焦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实验组4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教育,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HBM干预。应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评定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采用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分级问卷记录呼吸困难分级并评分。结果:对照组干预后焦虑改善不显著,而实验组干预后改善显著(P<0.01);两组干预后,呼吸困难评分均有显著下降(P<0.01),但实验组下降更明显。结论:应用HBM对COPD急性发作期伴焦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和呼吸困难。

【关键词】健康信念模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焦虑 ;呼吸困难

【中图分类号】R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851(2014)10 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的焦虑患病率为9%~58%[1]。有研究表明,焦虑作为长期的负性情绪体验是影响COPD治疗、转归及预后非常重要的因素,可导致COPD患者呼吸困难主观感觉加重,从而严重影响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2]。目前,健康教育已成为COPD治疗不可或缺的的一部分。本研究通过对COPD急性发作期伴焦虑患者实施健康信念模式干预,探讨其对患者焦虑、呼吸困难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10月入住我院呼吸科的COPD急性发作期伴焦虑患者99例,男71例,女28例,年龄35~96岁。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7例和对照组52例。两组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统计学无差异(P>0.05)。

1.1.1 病例纳入标准:(1)符合2007年修订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诊断标准;(2)患者因COPD急性发作入院且神志清楚;(3)自愿参加本次研究。

1.1.2 排除标准:(1)日常活动能力严重受损、病情危重;(2)严重认知障碍;(3)同时合并严重疾患及精神病史者。

1.2 研究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设计。

1.2.1 对照组:患者从入院至出院采用常规教育。

1.2.2 实验组:除按对照组方法外,还接受由经验丰富的课题组研究员进行的以HBM为指导的护理干预,每周五次,每次30-45分钟。

1.2.3 健康信念模式的主要内容:

1.2.3.1 知识指导:1.向患者讲解COPD急性发作期伴焦虑的的流行病学知识及疾病预后。2.讲解COPD急性发作期伴焦虑治疗的重要意义:讲解正性情绪的的重要性;讲解呼吸困难控制技术、放松训练技术重要性及注意事项。3讲解COPD急性发作期伴焦虑治疗中存在的问题。

1.2.3.2 信念支持:1.心理支持:与患者及家属良好沟通;提供情感支持并进行心理疏导;鼓励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社会支持:教育的对象包括家属;动员患者日常支持系统;增加个体获取疾病相关知识的途径。

1.2.4 观察指标

1.2.4.1 焦虑评分 :应用Zung 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量表)[3]。满分为100分,50分为临界值。分值越低,焦虑程度越轻。

1.2.4.2 心理健康评分 :采用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分级问卷记录呼吸困难分级并评分。分值越高,呼吸困难越重[4]。

1.2.5 观测时点及量表评定方法:两组均于入院时、出院时进行SAS、呼吸困难评价,并采用自我报告法。

1.3 数据处理:使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其中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统计学有差异。

3讨论

COPD造成肺功能进行性减退,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已居我国疾病负担首位[5]。因此,COPD患者极易出现焦虑情绪及呼吸困难。急性发作对COPD患者而言是一种急性应激,会加剧患者的焦虑。健康信念模式[6](Health Belief Model HBM)是Rosenstock和Hochbaum于上世纪50年代在研究了人的健康信念与健康行为之间的关系后提出的,其后由社会心理学家修订成健康信念模式,该模式主要用于预测人的健康行为和实施健康教育[7-8],HBM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影响个体的信念和态度,促进其健康依从行为。

3.1 HBM能改善COPD急性发作期伴焦虑患者的焦虑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的焦虑易被忽略,往往得不到及时治疗。对照组出院时焦虑改善不显著可能与未对患者进行HBM教育有关。表1显示,出院时实验组HBM干预后,COPD急性发作患者的焦虑显著改善(p均<0.01)。这可能是因为HBM提高了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的积极性及对疾病知识的认知,从而改善了患者的呼吸功能,缓解焦虑情绪。临床研究进一步证明通过良好的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9],这与本研究的结果是一致的。

3.2 HBM能改善COPD急性发作期伴焦虑患者的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是COPD急性发作期伴焦虑最常见的主诉。呼吸困难不仅仅影响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导致患者焦虑;而这种负性情绪又会消极地影响急性发作期COPD患者的呼吸训练和日常活动,形成“恶性循环”[10]。表2提示两组干预均有效,但实验组评分下降更明显。分析原因可能为,从入院到出院,全程应用HBM对急性发作期COPD伴焦虑患者进行康复干预,即通过呼吸困难控制技术、放松训练技术等改善了急性发作期COPD伴焦虑患者的呼吸功能,从而缓解呼吸困难。这与祁小磊[11]研究一致。

因此,HBM在COPD急性发作期伴焦虑患者健康教育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王辰.呼吸病学新进展[M]. 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10:71-76.

[2]刘雪梅,刘宝珍,张作清等.COPD患者伴发抑郁障碍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J].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5):555-6.

[3]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5-42.

[4]闫晋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命质量及其相关因素分析[D]. 山西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5.

[5]吉梅,王爱红.COPD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研究进展.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 ,20(18)2296-2297.

[6]林丹华,方晓义,李晓铭.健康行为改变理论述评.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4:122-123.

[7]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65-166.

[8]马骁.健康教育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9]卿泉,谢桂珍,蒋振华等.影响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吸入治疗依从性的质性研究. 2010,25(23):2176-2178.

[10]de Voogd JN,Sanderman R,Postema K,etal.Relationship between anxiety and dyspnea on exer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e obstruetive pulmonary disease[J]. Anxiety Stress CoPing,2010,9:1-11.

[11]祁晓磊,高艳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进展[J]. 护理管理杂志,2009,9(2) :34-35.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健康信念模式(HBM)对COPD急性发作期伴焦虑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99例COPD急性发作期伴焦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实验组4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教育,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HBM干预。应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评定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采用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分级问卷记录呼吸困难分级并评分。结果:对照组干预后焦虑改善不显著,而实验组干预后改善显著(P<0.01);两组干预后,呼吸困难评分均有显著下降(P<0.01),但实验组下降更明显。结论:应用HBM对COPD急性发作期伴焦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和呼吸困难。

【关键词】健康信念模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焦虑 ;呼吸困难

【中图分类号】R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851(2014)10 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的焦虑患病率为9%~58%[1]。有研究表明,焦虑作为长期的负性情绪体验是影响COPD治疗、转归及预后非常重要的因素,可导致COPD患者呼吸困难主观感觉加重,从而严重影响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2]。目前,健康教育已成为COPD治疗不可或缺的的一部分。本研究通过对COPD急性发作期伴焦虑患者实施健康信念模式干预,探讨其对患者焦虑、呼吸困难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10月入住我院呼吸科的COPD急性发作期伴焦虑患者99例,男71例,女28例,年龄35~96岁。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7例和对照组52例。两组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统计学无差异(P>0.05)。

1.1.1 病例纳入标准:(1)符合2007年修订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诊断标准;(2)患者因COPD急性发作入院且神志清楚;(3)自愿参加本次研究。

1.1.2 排除标准:(1)日常活动能力严重受损、病情危重;(2)严重认知障碍;(3)同时合并严重疾患及精神病史者。

1.2 研究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设计。

1.2.1 对照组:患者从入院至出院采用常规教育。

1.2.2 实验组:除按对照组方法外,还接受由经验丰富的课题组研究员进行的以HBM为指导的护理干预,每周五次,每次30-45分钟。

1.2.3 健康信念模式的主要内容:

1.2.3.1 知识指导:1.向患者讲解COPD急性发作期伴焦虑的的流行病学知识及疾病预后。2.讲解COPD急性发作期伴焦虑治疗的重要意义:讲解正性情绪的的重要性;讲解呼吸困难控制技术、放松训练技术重要性及注意事项。3讲解COPD急性发作期伴焦虑治疗中存在的问题。

1.2.3.2 信念支持:1.心理支持:与患者及家属良好沟通;提供情感支持并进行心理疏导;鼓励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社会支持:教育的对象包括家属;动员患者日常支持系统;增加个体获取疾病相关知识的途径。

1.2.4 观察指标

1.2.4.1 焦虑评分 :应用Zung 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量表)[3]。满分为100分,50分为临界值。分值越低,焦虑程度越轻。

1.2.4.2 心理健康评分 :采用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分级问卷记录呼吸困难分级并评分。分值越高,呼吸困难越重[4]。

1.2.5 观测时点及量表评定方法:两组均于入院时、出院时进行SAS、呼吸困难评价,并采用自我报告法。

1.3 数据处理:使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其中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统计学有差异。

3讨论

COPD造成肺功能进行性减退,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已居我国疾病负担首位[5]。因此,COPD患者极易出现焦虑情绪及呼吸困难。急性发作对COPD患者而言是一种急性应激,会加剧患者的焦虑。健康信念模式[6](Health Belief Model HBM)是Rosenstock和Hochbaum于上世纪50年代在研究了人的健康信念与健康行为之间的关系后提出的,其后由社会心理学家修订成健康信念模式,该模式主要用于预测人的健康行为和实施健康教育[7-8],HBM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影响个体的信念和态度,促进其健康依从行为。

3.1 HBM能改善COPD急性发作期伴焦虑患者的焦虑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的焦虑易被忽略,往往得不到及时治疗。对照组出院时焦虑改善不显著可能与未对患者进行HBM教育有关。表1显示,出院时实验组HBM干预后,COPD急性发作患者的焦虑显著改善(p均<0.01)。这可能是因为HBM提高了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的积极性及对疾病知识的认知,从而改善了患者的呼吸功能,缓解焦虑情绪。临床研究进一步证明通过良好的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9],这与本研究的结果是一致的。

3.2 HBM能改善COPD急性发作期伴焦虑患者的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是COPD急性发作期伴焦虑最常见的主诉。呼吸困难不仅仅影响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导致患者焦虑;而这种负性情绪又会消极地影响急性发作期COPD患者的呼吸训练和日常活动,形成“恶性循环”[10]。表2提示两组干预均有效,但实验组评分下降更明显。分析原因可能为,从入院到出院,全程应用HBM对急性发作期COPD伴焦虑患者进行康复干预,即通过呼吸困难控制技术、放松训练技术等改善了急性发作期COPD伴焦虑患者的呼吸功能,从而缓解呼吸困难。这与祁小磊[11]研究一致。

因此,HBM在COPD急性发作期伴焦虑患者健康教育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王辰.呼吸病学新进展[M]. 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10:71-76.

[2]刘雪梅,刘宝珍,张作清等.COPD患者伴发抑郁障碍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J].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5):555-6.

[3]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5-42.

[4]闫晋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命质量及其相关因素分析[D]. 山西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5.

[5]吉梅,王爱红.COPD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研究进展.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 ,20(18)2296-2297.

[6]林丹华,方晓义,李晓铭.健康行为改变理论述评.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4:122-123.

[7]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65-166.

[8]马骁.健康教育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9]卿泉,谢桂珍,蒋振华等.影响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吸入治疗依从性的质性研究. 2010,25(23):2176-2178.

[10]de Voogd JN,Sanderman R,Postema K,etal.Relationship between anxiety and dyspnea on exer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e obstruetive pulmonary disease[J]. Anxiety Stress CoPing,2010,9:1-11.

[11]祁晓磊,高艳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进展[J]. 护理管理杂志,2009,9(2) :34-35.

猜你喜欢
肺疾病焦虑
低剂量双源CT肺容积及肺密度指标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呼吸机辅助呼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呼吸衰竭治疗效果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缓解期护理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对康复的影响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肺部癌性空洞与其他空洞的CT诊断价值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要点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