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群
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传统的商业模式被迅速颠覆、重新解构。许多传统企业纷纷触网,开始向互联网转型,并由此诞生了诸多创新的商业模式。互联网技术给了公益创新的空间,一些敢于创新的公益人开始将互联网思维应用在公益慈善项目中,对公益模式进行了创新和探索。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社群的群聚效应,让传统的慈善公益有了更宽广的边界、更丰富的内涵。随着民间公益日渐放开,那些普遍应用在互联网领域的技术,开始在慈善公益领域大放异彩。众包、众筹、O2O、微公益等创新公益模式,迅速成为新新公益人的焦点。
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的眼球被星光熠熠的明星慈善拍卖会所吸引——那是一个封闭而高冷的慈善圈子。而如今,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打破了高墙与藩篱,让人人公益、随手公益变成了一种习惯。微信、淘宝、微博三者构筑的平台和生态,让公益创新者有了更加肥沃的土壤与更有想象的空间。它们的真正力量不在于捐款人的多少、总捐款额的多寡,而是在于它让成千上万的人参与其中,成为了一个全新的公益生活方式。互联网不再局限于慈善筹款、公益传播的工具,更成为了一个良性的生态圈。创新的公益人仅通过微信红包,就能积攒大量的粉丝,募集到大量的捐款。在社区里摆一张桌子,号召人们在捐款箱里投币的时代,正在离我们远去。
公益与商业的结盟日渐兴盛,跨界公益激发了多态化生存的公益组织的活力,公益投资人成为新的时尚。与此同时,一些公益领袖通过个人品牌和社会化媒体,将各阶层动员起来,让每个人都有了参与公益决策的权力,公益慈善具备了社会运动的基本形式。
一方面全民慈善、全民公益日渐兴盛,但另一方面公益现象乱象丛生,中小公益组织“只知道埋头苦干,不懂品牌建设”,而商业企业“则由于公益组织太多太杂,真实可信度存疑,而不敢捐”,有公益研究专家发出“公益行业再不改革创新就死了”的呐喊。
互联网见证了一个新公益时代的到来。2014年,是公益界大放异彩的一年。由多位成功的企业家、媒体人士以及热心公益事业的志愿者一起发起的上海时间银行,通过O2O互助公益模式,将互联网与传统公益进行完美结合,由此引发了传统公益模式的创新浪潮。
上海时间银行是一家由多位成功的企业家、媒体人士以及热心公益事业的志愿者一起发起的,以邻里互助、关爱老人为目的,以时间币为媒介的互助公益银行。它以“积善存德、共享幸福”为理念,通过时间银行的互助公益模式,号召全国社区的年轻人、准老年人以及身体健康的有公益心、乐于助人的老人利用闲暇时间为空巢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照顾服务。在上海时间银行,每个人的公益服务时间可储存下来,需要时可取出来,以换取他人的服务时间。
2014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数量已超过2个亿。随着年轻人异地工作,父母与子女异地居住、聚少离多,空巢老人越来越多,我国城乡空巢家庭已经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空巢老人已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照顾空巢老人,最好的办法就是邻里之间相互帮助。假如人们花一个小时照顾老人,在未来自己需要的时候可以换取别人一个小时的服务,不仅会解决家庭的养老问题,更有助于邻里团结、增进感情。
上海时间银行和其他NGO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同样是为了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NGO提倡的是“无偿公益”,而上海时间银行提倡的则是“时间等量交换公益”。相比之下,上海时间银行的内涵更易于为大众接受,因为它更具有实用性和普遍性。上海时间银行储蓄的不仅仅是时间,更是人与人之间难得的真情。
乐于助人不求回报,固然是值得提倡的传统美德,但这种单向的助人模式无法形成长期的链条,从而导致助人无以为继,也很难形成持续性的规模效应。这不是上海时间银行所需要的。
“在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好人有好报。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直做好事。为了让每一个付出时间、付出爱心的人都能够得到回报,上海时间银行希望通过时间银行这一互助公益模式,让‘好人有了‘一直做好事的动力。”上海时间银行主要发起人之一、知名女企业家严旭说。
时间银行的理念最早由美国人埃德加·卡恩在1980年提出。在时间银行,每个人的公益服务时间可储存下来,需要时可取出来,以换取他人的服务时间。目前,时间银行已在世界上数十个国家得到推广,美国华盛顿特区的“时间币”组织、比利时与意大利的“时间银行”、日本的“照护门票”系统、香港的“时分券”等就是典型代表。时间银行是世界所公认的解决人口老龄化等诸多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时间银行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引入我国,进入新的世纪,大大小小的“时间银行”团体犹如雨后春笋,但国内的时间银行普遍规模较小、相对封闭,缺乏管理和保障体系,难以形成规模、进入良性循环,导致这一模式在中国发展的状况远远滞后于国外。
要使之长期有效运转,既需要政府介入,为其提供信誉担保,提高统筹层次,解决“通存通兑”和“转移接续”问题;更需要建立统一的时间银行信息平台,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储户迁居和存折遗失无法支取等问题,还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加入时间银行,产生规模效应;也需要吸纳更多的志愿者社团、企业参与,整合社会力量和资源,共同建立长效公益机制。
上海时间银行通过创新的O2O模式和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解决了国内时间银行普遍存在的难题。
一是在政府介入方面,上海时间银行在成立之初,就获得了上海市浦东新区政府、区民政局的大力支持。作为一个公益机构要持续正常的运营,离不开专业化的团队、机构和经营思想。在美国,很多成功的专业慈善机构像规范的企业一样,不仅有高素质的公益服务人员,而且也有三到五年的发展的规划,有自己的核心理念,并持续性、多纬度、系统性地推广这些理念。
“虽然政府机构是牵头单位,但上海时间银行的运营交由专业的公益团队进行管理,负责旗下公益项目的运营,并在全国社区设立志愿者之家。团队主要成员大多数具有大型企业管理经验,有的甚至是跨国公司的高管。”严旭说,“上海时间银行在成立之初,就参照了国际的先进慈善公益模式。我们希望将它打造成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规范的、可持续发展且人人皆可参与的公益组织。”
二是在IT运营上,上海时间银行专门搭建了一个科学、高效、透明的IT运营平台。用O2O的方式做公益,并不是简单地将公益搬到互联网上,而是开创出一种全新的公益形态。在上海时间银行,时间币是兑换服务和物品的主要介质:线上,会员可通过网站进行时间交换;线下,则由志愿者提供实体服务。
上海时间银行建立了国内领先的第三方时间存管平台和公益类银行账户体系,通过建立动态时间交易和管理系统,将服务时间转化为时间币进行电子存储,保证用户间的公平交易,从而达到邻里互助之目的。
“上海时间银行与其他时间银行的最大不同在于,它用互联网思维对时间银行这一公益模式进行了创新。O2O让上海时间银行的运作更透明、效率更高效、传播更快捷。运用夏学智慧,弘扬孝道文化,创造和谐社会也是时间银行的梦想。”上海时间银行公益事业发展中心主任赵技敏说。
互联网的特点就是信息对称,从而使公益项目的运作更加透明公开。上海时间银行的线上公益平台,借助互联网技术手段,消除了中间环节,大大提升公益项目的运营效率、增加了公益支出的透明度。
三是在资源整合方面,上海时间银行是以传统的时间银行为基础,通过技术手段、体系设计、运营模式创新来构建社区服务网络,以荣誉和利益双驱动,吸引社会力量关爱空巢老人。这种平台模式能吸引大量的企业、机构、志愿者参与其中,让人人公益的梦想得以实现,规模化解决空巢老人这一社会难题。
埃德加·卡恩创立的时间银行虽说进入了北美、欧洲和亚洲23个国家的300多个社区,但却缺少了银行一样的实体网点,依然面临着大规模推广的难题。国内的时间银行也面临同样问题。目前,国内的时间银行大都局限于某个社区、某个城市,无法辐射到全国社区。
上海时间银行的O2O线下落地方面,上海幸福九号电子商务公司扮演了重要角色。幸福9号在全国拥有3000多家居家养老服务店、大型的老人乐园,专业养老服务人员6000多人。上海时间银行与幸福9号的联合不仅意味着幸福9号的3000多家门店将成为上海时间银行的首批志愿者之家,更意味着关爱空巢老人的行动将覆盖到全国数百个城市的社区,未来将有百万空巢老人因此而受益。
有了幸福9号的线下门店做支撑,上海时间银行线上、线下的O2O环节将彻底打通,并形成了方便、高效、快捷的公益网络。幸福9号董事长王振表示,“作为一家以孝敬老人为终身事业、以‘打造世界上赡养老人最多的机构的电子商务公司,幸福9号一直在关爱空巢老人的慈善公益中捐款捐物,累计已达5000万元。此次与上海时间银行携手,不仅是对公益的一次全新尝试,更是希望将关爱空巢老人的行动扩散到每一个社区。以时间银行这一互助公益形式,激发人们持续做公益的信心和动力。上海时间银行的O2O运营平台,从系统上解决了互助公益的问题,非常具有创新精神。”
上海时间银行与幸福9号的合作模式一旦成功,将整合更多的社会资源,吸引更多的人参与,把关爱空巢老人的公益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解决深层次的养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