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 马继飙
浅谈交管舆情处置工作的重要性
文 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 马继飙
互联网社会的来势汹汹,让普通事件具备舆论发酵放大的可能性,交通管理工作的“日常性”以及和百姓的贴近性,让交管舆情监测及处置工作更加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舆情处置的重要性入手,提出一些可供借鉴的舆情引导的原则和方法。
交通管理;舆情处置;舆论引导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和驾驶人数量迅速增长,交通管理工作压力日益增加。与此同时,有关交通管理的舆情搜集及舆情应对也变得尤为重要。当前社会舆情复杂化、多元化,媒体坚持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发挥好舆论引导作用,唱响主旋律,弘扬正气,凝聚人心对于构建和谐社会至关重要。本文主要从舆情工作、交通管理中舆情的重要性和交通管理中舆情的应对原则来说明。
舆情是“舆论情况”的简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
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社会管理者及其政治取向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它是较多群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的综合性反映。
舆情以前一般借助报纸、电视、广播、刊物得以传播,当下新兴媒体盛行, 网络媒体具有门槛低、信息量超大、信息发布与传播迅速、参与群体庞大、实时交互性强等明显特点,这是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所没有的。公安交警作为和百姓接触最紧密的警种之一,必须进一步提高对网络舆情事件重要性和紧迫性的全面认识,着力提高执法执勤行为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最大限度的抑制和消减网络舆情事件及其带来的消极负面影响。
2.1加强舆情信息工作有利于引导社会舆论,从而不断维护社会稳定。掌握舆情是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现代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不仅要靠组织和行政力量来推行,还要靠新闻媒体来传播,要靠富有成效的舆情信息工作来支持。要实现自己的执政目标,必须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不断提高引导舆论的本领,以自己的思想理论、纲领路线、价值观念影响社会,凝聚群众。因此,只有通过富有成效的舆情信息工作,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才能最大限度地在全社会形成共识,最大限度地统一不同方面、不同阶层人们的意志和行动。同时,只有通过富有成效的舆情信息工作,才能防止和消除不良舆论的影响。
2.2加强舆情信息工作有利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而不断巩固党的群众基础。知民情、晓民意,及时把握、引导、利用好社会舆情,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架起党和政府与群众沟通交流的桥梁。只有通过经常的、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通畅的舆情反馈,对群众思想动态和所思所想了然于胸,才能把民情动态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意愿作为第一准则。只有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时时处处做到察民情,解民意,听民声,解民忧,才能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及时了解群众关心的是什么、议论的是什么、满意和不满意的是什么,真正做到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不断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切实维护执政安全。
2.3加强舆情信息工作有利于领导科学决策,从而不断提高科学执政的能力。科学决策是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在现代信息社会,舆情信息已经成为各级领导了解情况、科学决策、指导和推动工作的重要依据。舆情信息反映着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他们的思想状况。谁最先占有信息,谁掌握的信息最全面、最准确,谁就获得了主动权。把握舆情,就是要及时了解人们的所思所想、所急所盼,尽早发现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增强党的领导和科学决策的针对性和主动性,以便及早化解矛盾、理顺情绪、解决问题。正如毛泽东指出,一定要每日每时关心群众利益,时刻想到自己的政策措施一定要适合当前群众的觉悟水平和当前群众的迫切要求。凡是违背这两条的,一定行不通,一定要失败。
在当今新媒体方兴未艾的情况下,健全完善舆情引导工作机制,对于进一步加强舆论引导,为公安交警工作和队伍建设营造有利的舆论环境,尤为重要,十分迫切。
3.1健全涉警新闻舆情预测机制,把握舆情工作主动。打铁还需自身硬,民警在执法过程中,要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规范执法行为,讲究执法方式,避免执法行为成为公共舆论事件的焦点。在评议工作时
要做到不护短,不回避,针对在交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组织专门力量进行分析研判,及时把握公众关注角度,及时发现涉警敏感舆情隐患,及时落实整改措施,防范于未然。同时要充分利用好警风监督员作用,召开政风行风评议座谈会,多听取意见,对群众反映大、诉求合理的要求要诚恳接受批评监督,及时整改,做到任务分解到位、职责明确到位、措施跟进到位、督导检查到位。
3.2建立舆情事件的监测机制,提前处置舆情。公安交管部门要建立涉警舆情监测机制,在队伍管理部门或宣传部门设立专职或兼职的舆情监测人员,在主要新闻门户网站、论坛、贴吧等地方监测涉公安交管部门业务的新闻、发言等,及时发现影响大、跟帖多的舆情,提前掌握,提前处置。
3.3突发事件舆情引导机制,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对一些重特大队伍负面新闻、交通事故和其他突发性事件,首先要充分尊重群众知情权,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争取在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第一时间公布事实真相,坚持用事实说话、用数字说话,以正视听,消除不实传闻。但在召开新闻发布会时要格外注意“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重点在于表明公安机关态度,不要急于宣布最终结果,尤其是雷人雷语千万不可说,否则会加剧负面舆情影响。
3.4构建与媒体的沟通机制,争取新闻舆论支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优势,加大对公安交管部维护交通秩序、打击违法犯罪等方面的工作做法和先进事迹的宣传,广泛宣传各项便民、惠民措施,对各类专项整治活动、车驾管理业务进行公告,在车驾管理、交通事故处理和及交通违法处理等窗口公开办事流程,加强日常正面形象建立,进行有效议题设置,不断增强执法透明度,提升服务水平,争取媒体对公安交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3.5规范涉警舆情信息处理机制,找准舆情工作关键。日常工作中应及时回复网民提出的问题,虚心听取意见,改进工作方法,政工、纪检、宣传民警经常性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舆情调研工作,及时收集、梳理、研判信息,将影响公安交巡警队伍声誉和形象的不利因素或负面报道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建立信访接待制度,认真受理信访案件,对重大疑难案件逐案分析,找准症结,提出解决措施。
4.1及时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是指公安机关在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处置中,迅速反应,及时发布信息,从而抓住控制突发事件态势的各种有利时机。美国传播学者研究表明,当受众面对两种冲突的信息时,两种信息的不同呈现顺序会影响受众对信息的接受。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刚刚爆发时,公众对信息的需求是最强烈、最大的,如果相关部门迟迟不发出信息,那么各种流言就会成为官方新闻的替代品,进入非正式的传播渠道,以后再纠正这些信息只会事倍功半。
4.2公开性原则。公开性原则是指公安机关在控制和处理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过程中,尊重公民的知情权,及时真实的公开信息。坚持公开性原则,要求公安机关与媒体通力合作,正确的引导舆论,扭转公众存在的不正确认识,约束不恰当的行为。因此,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及时公布突发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预防措施,让人信服,表明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处理好突发事件的信心。
4.3公共利益至上原则。公共利益原则是指公安机关在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控制的过程中,要以国际利益和人民利益为最高标准,公共利益是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处置的出发点和归宿。换而言之,就是在特点的时刻,有的信息能说,有的信息不能说,有时要积极满足媒体的要求,有时则必须对媒体进行必要的回避。
Discuss the Importance of Traffic Public Sentiment Disposal Work
MA Jibiao
The Ministry of Public Security Traffic Safety Research Center
The Internet society is coming, the ordinary events have the possibility of infinite amplification, traffic management became a routine work and the more close to the people, traffic public sentiment monitoring and disposal of the work is more important. This article from the importance of disposes of public sentiment, and puts forward som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to guide for public sentiment.
Traffic management; public sentiment disposal; guidance for public sentiment